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棣打进南京后,朱允炆失踪,39年后一个老和尚现身:我就是建文

朱棣打进南京后,朱允炆失踪,39年后一个老和尚现身:我就是建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387 更新时间:2024/1/28 12:21:16

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在历史上一直是一个未解之谜。

根据官方记载,朱允炆是自焚死在了皇宫之中。

可是有大量的民间资料显示建文帝并没有自焚而死,而是出家做了和尚。

甚至在清初的《纲鉴易知录》中记载:正统五年,也就是南京城破39年之后,一老和尚自称是建文帝。

靖难之役

朱棣朱元璋的第四子,而朱允炆则是朱元璋的孙子

按照辈分来说朱棣是朱允炆的叔叔,可是在古代君臣有别,即便是叔叔对皇帝侄子也要行跪拜之礼。

在古代皇帝立储君基本上秉持着“有嫡立嫡,无嫡立长”。

朱元璋的嫡长子朱标也是早早地就被立为了太子,如果朱标顺利继位,也就没有后面的靖难之役。

但历史往往就是这么有意思,总会有些意外发生。

洪武二十五年,被朱元璋寄予厚望的太子朱标,因感染风寒而不幸去世。

皇太子朱标一死,这大明江山由谁继承,则成了一个棘手的问题。

有些大臣主张立朱元璋年长的儿子为皇太子,有些大臣主张立朱标之子为皇太孙。

这一时,朱元璋本人也有一些拿不定主意。

但是由于朱元璋的农民思想,最后还是觉得立朱标的次子朱允炆为皇太孙。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朱元璋的心中只有他和马皇后、太子朱标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而其他儿子则是臣子。

有这种思想的朱元璋,自然会觉得这大明江山应该有朱标一脉继承。

由于朱标的嫡长子朱雄英很早就去世了,朱元璋也只能立庶子朱允炆为皇太孙。

如果朱允炆也是嫡长子,那么可能他的叔叔们还会安分守己一些。

朱允炆的出生并不高贵,他的母亲吕氏并不是朱标的正妻,是后来扶正的。

朱标的正妻常氏,是大将常遇春的女子,身份还是比较尊贵的,她的身后站在淮西一族。

而吕氏只是江南文人之女,身份并不显赫,也没有人在背后撑腰。

按照道理来说,这皇位不应该由庶子朱允炆来继承,而是由朱标的嫡次子朱允熥来继承。

但是根据历史上记载,这位小公子自幼丧母,生性顽劣,不堪大任。

在种种外在条件的影响下,朱元璋只能立朱允炆为皇太孙。

可这让朱允炆的叔叔们都很是气愤,尤其是秦王、晋王、燕王等年纪较大的藩王,很难想象自己日后要尊一个毛头小子为皇上。

但是此时的他们还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毕竟他们的父亲朱元璋尚在人世。

朱元璋的手段何其残忍,他们哪敢持有反对意见。

可是随着朱元璋的离世,叔叔们也开始表现出自己真实的一面。

而建文帝朱允炆也十分了解他这些叔叔的秉性,所以一登上皇位就开始削藩。

在朱元璋还在世的时候,朱允炆就问朱元璋:“如果叔叔们不安分守己,谁能去镇压呢?”

这一问就已经充分地表明,朱允炆是早就开始提防着这些藩王了。

此时秦王、晋王都相继去世,燕王朱棣便是所有藩王中年纪最长、实力最强大的一位。朱允炆的削藩矛头自然也直指朱棣。

如今做为后世之人很难评定这对叔侄,究竟是谁对谁错,也是他们之中压根就没有对错,有的只是对皇权的渴望。

不得不说,朱棣也是一位历史奇人。

他是唯一一个在大一统时代,以藩王身份起兵造反最后成功夺取皇位的人。

昔日汉朝的七王之乱何等凶险,最后还是被周亚夫带兵平定。

可能朱棣自己也没想到会成功,毕竟在他之前从来没有一位王爷成功过。

可是他不起兵造反,等着他的也只有死路一条,倒还不如搏上一搏。

但是朱棣的靖难之役并没有说自己是为了争夺皇位,他打出的旗号是“清君侧”。

清君侧的意思就是说皇上的身边有小人作祟,他是为了帮助皇上才出兵的。

这也是为了给自己起兵找个正当理由,毕竟朱棣也是朱元璋的儿子,总不能说自己要推翻小皇帝,推翻父亲指定的继承人吧。

朱棣作为一个藩王,兵力自然是没有朝廷的多。

可就是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朱棣还能取得成功,也真的是天选之子。

还有另外一种原因,当时能带兵打仗的武将已经没有几个尚在人世的。

朱元璋生前怕这些能征善战的武将造反,基本上都把他们杀得差不多了。最为著名的就是蓝玉案,牵扯甚广。

而朱棣作为徐达的女婿,而且又久经沙场,自是那些建文帝那些文臣所不能相比的。

经过为时三年多的靖难之役,朱棣成功地杀入了应天。

可朱棣打的是清君侧的旗号,而非是造反。

朱允炆失踪

打进南京皇宫内的朱棣,你和他说小人已被处死,你可以放心地回去做个太平王爷。

这不是天大的笑话吗?是个人都知道朱棣此行的目的就是要登上那至尊之位,才不是什么清君侧。

根据正史记载,建文帝在朱棣破城的那一刻自焚而死。

可他真的就这么死了吗?

据说当时根本就没有建文帝的遗体,只有皇后和太子的尸体。

俗话说活要见人、死要见尸,这连尸体都没有,也难怪会有各种版本流传。

流传最多的版本就是朱允炆在城破之际,发现了朱元璋留给自己的包袱。

包袱里是出家人的袈裟和剃度的工具,以及逃生的地点。

可能朱元璋早就料到自己的儿子们不会安分守己,才会想到给孙子留一条后路。

我们都知道朱元璋在做皇帝之前做过几年和尚,这也是他能想到的保住孙子性命的最好方法。逃出生天的朱允炆,从此销声匿迹。

而对于朱棣来说,朱允炆自杀是最好的结果,这样也省的他亲自动手,背负上杀侄造反的骂名。

若是朱允炆好好地活着,此时的朱棣则会更尴尬。

不管朱允炆是逃走了还是被杀,他在正史上的结局只能是自焚而死。

登上皇位的朱棣,还假惺惺的为建文帝之死而难过,甚至痛哭起来。也许作为皇室成员,他们都曾学过表演。

朱棣为建文帝之死而痛哭的同时,毫不留情地斩杀建文一朝的旧臣。

对于那些不肯屈服自己的臣子,朱棣更是十分的残忍。

可不管他怎么做,却始终无法堵住天下百姓的悠悠之口。

朱棣登上皇位之后,最大的心病也是建文帝的下落。

历史上著名的郑和下西洋,表面是为了宣扬大明国威,其实是为了暗中寻找建文帝的下落。

只可惜找了二十几年,朱棣也没有找到这位侄子的踪迹。直到朱棣去世,朱允炆的下落还是毫无线索。

39年后一老和尚现身:我就是建文

根据清初的《纲鉴易知录》中记载,靖难之役39年后,一位老僧竟然主动现身,说自己就是建文帝朱允炆。

由于事关重大,这位老僧被护送到京城。

但是很快就被朝臣戳穿,建文帝现在即使活着,也不过只有64岁,而这老僧已经九十多岁了。

这年纪完全对不上,更不用说核对其他人的身份信息。

本来大家都以为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可是没多久又有一位僧人自称是建文帝。

这位僧人的年纪看起来六十多岁,这一第一关算是通过了。

老僧来到朝堂上后,明英宗朱祁镇叫来宫中的老太监吴亮辨别其身份真伪。

没想到吴亮辨认之后,这位僧人竟然真的是建文帝。

由于距离靖难之役已经39年了,对于建文帝的身份也没有那么敏感。

更何况此时的皇帝是朱棣的重孙朱祁镇,这位皇帝对朱允炆也没有什么深仇大恨。

所以朱祁镇并没有处理这位老僧,甚至还让他在宫里生活。

据说这位老僧后来就生活在宫中,人称老佛。

在他去世之后,也被葬在西山,但由于其身份的特殊性不能写名字。

其实关于这份记载是否真实,到如今也没有一个权威的说法。

但是《纲鉴易知录》写于清初,此书的作者又是如何知道当年的隐秘之事呢?

既然当年没有记载,作者一个两百多年后的人根本无法考证事情的真实性。

再者朱允炆在外面躲得好好的,既然他不想再重新夺回皇位,又回来干什么?书中说他想葬在朱元璋的身边。

可是我们都知道此时的明朝都城在北京,而朱元璋的明孝陵则是在南京。

朱允炆想葬在南京,大可不必千里迢迢地跑到北京去。

最后的一个疑问就是,朱允炆现身的时间是正统五年,此时的皇帝朱祁镇只有十三岁,尚未亲政,很显然根本不可能来处理这些事情。

只能说此书记载的内容,只能作为一个参考,根本没有强有力的证据来证明。

直到今天,朱允炆的下落始终是一个未解之谜。

也许如《纲鉴易知录》中所说,葬在西山,也许如正史所说死于自焚。当年的未解之谜,今天是更不可能有答案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秦始皇死后,子女结局如何?专家发掘一墓陵,画面令人难以置信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一代帝王秦始皇:从最近热播的影视作品《大秦赋》中,应该能够对秦始皇有所了解,嬴政12岁称帝之后,前期深受打压,有名无实权,后来自吕不韦和嫪毐相继被捕之后,嬴政在李斯等人的辅佐之下,逐渐稳固皇权,甚至还统一了全国,并且自称“始皇帝”,当然了,在位期间的所作所为,后世人褒贬不一,虽然建立天下统一的框架,

  • 朱元璋控制191万大军,对北元发动六次军事行动五胜一败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朱元璋摸清了军事能力的基础1368年11月(以下都是阴历后推一个月,为简便而行之),朱元璋要求天下的政府机关要把工作重心之一放在收集元朝的户籍版册上。他下令,收集到的民间、百姓收藏的各种户口版籍应用典故文字等要交给总兵收拾整理后交给相应部门。针对当时前朝的遗老遗少、逃荒、脱籍的人,朱元璋又在1370

  • 岳飞手下“十二军”统制,谁被杀?谁沉默?谁又背叛?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岳飞宋孝宗时岳飞冤狱被平反,改葬于西湖畔栖霞岭,追谥武穆,后又追谥忠武,封鄂王。明清两代皇帝对岳飞甚为崇敬,明万历皇帝就曾加封岳飞为“三界靖魔大帝忠孝妙法天尊岳圣帝君”,并单设“护国忠义庙”祭祀;努尔哈赤曾让两个孙子改姓岳——代善长子克勤郡王岳托,阿巴泰之四子安亲王岳乐;乾隆帝也曾多次到岳飞墓祭奠,

  • 生的好且很努力的曹爽,为什么偏偏斗不过司马懿?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自此以后,曹爽、司马懿成为后曹叡时代的顾命大臣,两人同朝辅政,成为曹魏帝国的左膀右臂。在这一刻,两人在同一起跑线上,也正是从这一刻开始,注定了两人之间必将迎来一场你死我活的权利斗争。那么,是什么导致了十年之后的高平陵之变以司马懿的完胜告终,曹爽却输得倾家荡产,被夷三族呢?一、打压司马懿从曹芳继位到高

  • 朱棣册封了八位国公,其中六位奉天靖难,成色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01奉天靖难荣国公张玉张玉是朱棣手下第一大将,与另一猛将朱能堪称朱棣的徐达与常遇春。张玉本是元朝将领,元顺帝北遁后归降大明,朱棣就藩北平后,多次跟随朱棣出塞作战,因作战勇猛而且颇有谋略引起了朱棣的注意,将其招揽到麾下,统领燕王三卫之一的燕山左护卫。张玉深得朱棣赏识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前,命张玉和朱能率领

  • 朱元璋若传位给朱标次子,朱棣还敢造反吗,看看他舅舅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大战结果是朱棣赢了,成功篡夺皇位,把自己的亲侄子打得不知去向。然后又以胜利者的身份将其贬得一文不值,还派个太监郑和以出国访问,外带经商的名义四处寻找,找了几十年也没找到朱允炆的下落。可是,当我们回顾这场大战时,只要细加推敲就会发现。虽然朱元璋生前为自己心爱的大孙子朱允炆安排好了一切,可唯独一点他看走

  • 清朝名人纪晓岚,是献县人还是沧县人?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今天,我们为您聊的是关于清代名臣纪晓岚的籍贯问题。一般认为,纪晓岚出生于沧州的崔尔庄,这个在沧州闻名遐迩的市镇最初是属于献县的。按照清代《畿辅通志》中献县卷的记录,说这个村子在献县东北方向。但是,在今天的籍贯认定中,又何以也认为纪晓岚是沧县人呢?原来,抗战时期,曾经在今天的沧州有一个短暂存在的“建国

  • 宋朝到底是不是大一统王朝?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一个重要朝代,有着“文宋”之称。在今天的知名度很高,可谓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朝代。那么今天宋安之来讨论一个历史常识,那便是很多人认为宋朝属于是大一统王朝,那么宋朝到底是不是大一统王朝呢?首先认真来说,宋朝肯定不是大一统王朝!为什么这样说呢,接下来宋安之来具体说说。

  • 清朝末年,国家花重金送120名幼童去美国留学,后来他们怎样了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1872年在李鸿章的支持下,30位中国的幼童搭乘轮船抵达了美国旧金山,开始了他们的美国留学之旅。那一时期仅在清政府的支持下,先后四次资助了120名幼童前往美国学习,算上私人资助出国的就更多了。清政府和李鸿章等人都对这些幼童寄予厚望,他们希冀幼童们在美国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回国后能够改变中国的现状。据

  • 宋朝清供之美都在一碗春色里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因为突如其来的疫情,最近大家应该很辛苦吧?有居家隔离的,也有原地不动的,有出门害怕的,还有被逼在路上的,疫情不可怕,可怕的是糟糕情绪的滋生,大家一定要调节好情绪,相信政府,我们一定会赶走病毒。今天我们到宋朝开“春日宴”,品美食中的清供之美,享宋朝一碗春色。“清供”一词应该是我们中国人独有的“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