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数据说话:看太子、太孙、汉王、赵王,谁是明成祖朱棣心头最爱?

数据说话:看太子、太孙、汉王、赵王,谁是明成祖朱棣心头最爱?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3782 更新时间:2024/1/15 13:31:38

这位皇帝子嗣不多,活到成年的总共只有三人,分别是皇太子朱高炽、汉王朱高煦和赵王朱高燧。这三个儿子在永乐朝的夺嫡之争,无疑让老父亲朱棣操碎了心。最终太子除了凭借自身的能力,外加有个好儿子、极得朱棣喜爱的"好圣孙"朱瞻基的帮助之下顺利坐稳储君位置。

在整个永乐朝,朱棣是很忙的。五征漠北之外,还经常在北京和南京之间往返巡视。因此笔者突发奇想,能不能通过统计太子、太孙、汉王、赵王这四人谁陪伴在皇帝身边时间最多,从而直观地显示朱棣对谁最为偏爱呢?咱们说干就干,就来个数据说话。时间起点从朱棣进入南京称帝开始,到朱棣最后一次北征途中驾崩为止。

[var1]

朱棣靖难成功

建文四年六月至永乐七年二月:朱棣在南京

从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6月17日朱棣在南京皇宫奉天殿登基,到永乐七年(公元1409年)2月9日出发前往北京,长达八年的时间里朱棣一直老老实实待在南京没有挪窝。这期间搞了开科取进士,册立皇太子,派郑和下西洋,收复安南等几件大事。

皇太子朱高炽:

朱棣登基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由于政局尚未稳定,当时还是燕王世子的朱高炽始终坐镇北平(后改北京),一直没有南下。直到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正月,朱棣这才派驸马都尉、永春侯王宁和隆平侯张信作为特使,前往北京召世子南下。

3月24日,朱高炽抵达南京并于4月4日被册为皇太子。朱棣巡狩北京之时,皇太子受命于南京监国。父子之间相处时间为59个月。

汉王朱高煦:

汉王是跟着朱棣一起南下奔袭南京的,因此老爹登基时他是见证人,只是当时的身份依然是高阳王。前文说到当时北方政局不稳,因此洪武三十五年(公元1402年)8月23,朱高煦率军北返,协助世子镇守北平。

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2月27日,朱高煦率兵往开平操备。此次领兵出征,未必不是朱棣给儿子一个建功立业,以便册封太子的机会。可惜当时出现了"昼太白见巳位"的天象,被认为是"将军为乱,宫中兵起"的预兆。随后朱高煦兵行初至清河,从者为雷震死。经过居庸关之时,又"幕中釜鸣",皆为不祥之徵。最终朱棣于6月23日下旨朱高煦率300亲兵回北京,大部队交由武安侯郑亨、武城侯王聪、安平侯李远三人统领,于宣府驻扎。

永乐二年3月24日,朱高煦随兄长朱高炽一起抵达南京,并于4月4日被封为汉王。此后一直到朱棣巡狩北京之时,汉王一直待在南京。父子之间相处时间合计61个月。

赵王朱高燧;

朱高燧在靖难战争时和大哥朱高炽一起留守北平,但在朱高煦从南京回到北平协助留守之后,朱高燧则被召往南京。洪武三十五年9月10日,朱高燧抵达南京。

10月2日,都督徐章之女、建文朝重臣何福的外甥女徐氏被册为朱高燧正妃。永乐二年4月4日,朱高燧被封为赵王,徐氏进封赵王妃。

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二月设赵府三护卫,以彭城卫为常山中护卫,永清左卫为常山左护卫,永清右卫为常山右护卫。2月17日,赵王朱高燧奉命前往北京居守。

此后赵王曾在永乐三年10月13日来南京,但10月21日便程返回北京。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12月13日赵王再次来南京,这一次直到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3月25日才返回北京。永乐六年(公元1408年)正月25日,赵王奔仁孝皇后徐氏丧南京。2月3日,赵王回国。当年七月徐皇后小祥之时,赵王再次来到南京,事毕即回。父子之间相处时间合计37个月。

[var1]

汉王、太子、赵王剧照

皇太孙朱瞻基:

朱瞻基出生于北平,靖难期间和父亲朱高炽、三叔朱高燧一起留守北平。朱棣一直很喜欢这位长孙,因此在太子、汉王还在北京之时,就先把朱瞻基给召回了南京。永乐元年闰11月20日,朱瞻基抵达南京。永乐五年4月7日出阁就学。在永乐七年朱棣巡狩北京之时,特地将朱瞻基带在了身边。祖孙之间相处时间合计66个月。

相处月数小结:1、朱瞻基(66),2、朱高煦(61),3、朱高炽(59),4、朱高燧(37)。

永乐七年三月至永乐八年十月:朱棣在北京兼第一次北征

永乐七年(公元1409年)3月19日,朱棣抵达北京。当年八月,淇国公丘福北征失利,朱棣决意亲征。永乐八年(公元1410年)2月10日,大军从北京出发,开始第一次北征。7月17日,朱棣率军返回北京。10月4日,启程返回南京。

皇太子朱高炽:

在这段时间内,朱高炽在南京监国,因此父子之间相处时间为零。

汉王朱高煦:

汉王同样一直留在南京,因此父子之间相处时间也为零。

赵王朱高燧;

赵王虽在北京,但并没有跟随朱棣一同北伐,也没有随同返回南京。父子之间相处时间为14个月。

皇太孙朱瞻基:

朱瞻基跟随祖父一同到北京,在第一次北征时奉命留守北京。朱棣回南京时,朱瞻基再次同行。因此祖孙之间相处时间合计为17个月。

相处月数小结:1、朱瞻基(83)2、朱高煦(61)3、朱高炽(59)4、朱高燧(51)。

[var1]

明军北征

永乐八年十一月至永乐十一年二月:朱棣在南京

永乐八年11月12日,朱棣回到南京。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2月16日,再次狩巡北京。

皇太子朱高炽:

太子反正没出过南京,父子之间相处时间为29个月。

汉王朱高煦:

永乐十一年正月17日,汉王护送仁孝皇后梓宫前往北京,因此父子之间相处时间为28个月。

赵王朱高燧;

由于赵王妃徐氏的舅舅何福在第一次北征时得罪了皇帝并畏罪自尽,徐妃在永乐九年(公元1411年)三月也被废黜。当年10月20日,赵王奉命来到南京准备二婚。12月4日,黔国公沐晟的女儿被册为赵王妃。永乐十年正月20日,赵王携王妃一起返回北京。因此父子之间相处时间为4个月。

皇太孙朱瞻基:

永乐九年11月10日,朱瞻基被册为皇太孙,在父亲在世的时候就已经被确立为帝国第三代继承人。而本次朱棣前往北京,朱瞻基再次从行。祖孙之间相处时间合计为30个月。

相处月数小结:1、朱瞻基(113)2、朱高煦(89),3、朱高炽(88),4、朱高燧(55)。

[var1]

朱棣、朱瞻基祖孙剧照

永乐十一年四月至永乐十四年九月:朱棣在北京兼第二次北征

永乐十一年4月4日,朱棣抵达北京。永乐十二年3月17日,第二次亲征漠北。当年8月1日回到北京。永乐十四年(公元1416年)9月20日启程返回南京。

皇太子朱高炽:

朱高炽依然在南京监国,因此父子之间相处时间为零。

汉王朱高煦:

汉王在先期抵达北京之后,不顾老父亲的苦苦挽留,坚持于永乐十二年(公元1414年)正月19日启程返回南京。父子之间相处时间为10个月。

赵王朱高燧:

朱棣来北京之后,赵王自然就没必要去南京了。但是在第二次北征之时,赵王仍然留守北京,并没有随同。因此父子之间相处时间为39个月。

皇太孙朱瞻基:

随同祖父来到北京后,朱瞻基又跟着朱棣一起参加了第二次北征。永乐十四年随祖父一同回南京。祖孙之间相处时间合计为44个月。

相处月数小结:1、朱瞻基(157)2、朱高煦(99),3、朱高燧(94),4、朱高炽(88)。

[var1]

皇太孙大婚

永乐十四年十月至永乐十五年三月:朱棣在南京

永乐十四年10月25日,朱棣抵达南京,随即召集群臣议营建北京。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3月26日,朱棣第三次巡狩北京。

皇太子朱高炽:

太子稳坐南京,父子之间相处时间为5个月。

汉王朱高煦:

鉴于汉王和太子的夺嫡之争已经在朝堂引起了极大的分裂,为了杜绝后患,朱棣在本次巡狩北京之前,于3月20日命汉王居山东乐安州。父子之间相处时间为5个月。

赵王朱高燧:

这段时间内赵王没有南下,因此父子之间相处时间为零。

皇太孙朱瞻基:

朱棣在启程之前,先为孙儿办了婚事。永乐十五年3月13日,册光禄寺卿胡荣之女为皇太孙妃。祖孙之间相处时间合计为5个月。

相处月数小结:1、朱瞻基(162)2、朱高煦(104),3、朱高燧(94),4、朱高炽(93)。

[var1]

北京皇宫

永乐十五年五月至永乐二十二年七月:朱棣在北京兼第三、四、五次北征

永乐十五年5月1日,朱棣抵达北京。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9月22日,朱棣下诏自明年正月初一日起,北京称京师,不称行在。原京师称南京,所有衙门前皆加南京二字。

永乐二十年(公元1422年)3月21日,第三次亲征漠北。9月8日回京。

永乐二十一年(公元1423年)7月24日,第四次亲征漠北。11月7日回京。

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4月4日,第五次亲征漠北。7月18日,朱棣在榆木川去世。8月10日,大行皇帝龙轝至大内仁智殿奉安。

皇太子朱高炽:

朱棣北上之后,太子依然在南京监国。但是改北京为京师之后,朱高炽于永乐十八年10月17日离开南京北上,于12月25日抵达北京。

此后朱棣三次亲征之时,朱高炽都留守监国。父子之间相处时间合计为32个月。

汉王朱高煦:

汉王自从被贬到乐安州之后就再也没有见过朱棣,因此父子之间相处时间为零。

赵王朱高燧:

赵王在朱棣去世之前一直待在北京,三次亲征均没有参与,因此父子之间相处时间合计为93个月。

皇太孙朱瞻基:

朱瞻基和太子一同北上,此后一直待在北京,也没有参与三次亲征。因此祖孙之间相处时间合计为32个月。

相处月数小结:1、朱瞻基(194)2、朱高燧(187),3、朱高炽(125),4、朱高煦(104)。

[var1]

魂归榆木川

结语:从最后数据来看,即使在朱棣第三次巡狩北京开始,一直到他和父亲一同进京为止,差不多三年多的时间没有与祖父相处,他的数据依然高居第一。由此可见,朱棣对这位嫡长孙的厚爱,确实并非后世史书对朱瞻基的吹捧。

至于赵王,可以肯定他是三个儿子中最受宠的一个。即使永乐二十一年卷入谋逆风波,依然没有撼动他的地位。当然可能有人会说赵王陪伴朱棣时间长,是因为他一直在北京。话虽如此,可是在永乐十四年的时候,朱棣已经将赵王的封国定为了彰德府。然而一直到朱棣驾崩,这位赵王爷也一直没有去就藩,这还不能说明朱棣对他这个小儿子的偏爱么?

太子,中规中矩、勤勤恳恳地做着他那份很有前途的监国工作。朱棣由着性子在北京、南京之间来回巡狩,若是没有太子监国有方,国家不知会乱成什么样子。

最后这位汉王殿下,看得出来自从被赶到乐安州之后,朱棣已经将其彻底放弃。从他和老爹相处时间垫底来看,他的夺嫡之路在永乐十五年戛然而止。

数据虽然冰冷,可是能反映活生生的历史。父子之间、祖孙之间感情是不是深厚,有的时候并不是靠着一张嘴。"好圣孙"就是祖父的心头肉,这就是实打实的证据。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任见:曹操建立兖州革命根据地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第五章 镇服四方的法宝30曹操专门去拜见了扬州刺史陈温及丹阳太守周昕,向他们发表了一通征讨董卓的演说。陈温和周昕见曹操伸张大义,给了曹操以很大支持,拨给曹操四千多兵众。没想到,带着这四千多人往回走,到了龙亢——今天安徽怀远时,这些士兵嫌伙食不好,发生叛变,袭击曹操,他们于深夜放火烧掉曹操营帐,要返回

  • 巨鹿之战:楚人积压已久的复仇怒吼,秦国终究难逃亡秦必楚的诅咒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var1]13年之后,雄才大略的秦始皇驾崩于沙丘,随后他的万里江山被昏庸的胡亥和无道的赵高所继承。在这一对昏君奸臣的作弄下,天下怨声载道,大泽乡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天下纷纷揭竿而起。被灭的六国贵族后裔也暗流涌动,秦二世为秦朝的江山敲响了丧钟。此时会稽郡的郡衙内,一位名叫项羽的年轻将领正大杀四方

  • 司马懿临终前,留下了17个字的遗言,道出了当年空城计的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司马懿真的没有识破空城计吗,司马懿当时为什么没识破空城计,司马懿空城计中的最大的疑点

    《三国演义》作为一本小说,它描写的故事可谓精彩至极,诸多经典篇章成为了各大影视剧以及民俗戏曲文化的素材。就拿“空城计”来说,每当读者看到此处,无不感叹诸葛亮在绝境中展现的智慧与冷静。但是我们从司马懿的角度去考虑,作为能与诸葛亮对标的超级谋士,面对“空城计”,他内心至少要有防范的意识,派出小股力量刺探

  • 很明显东周是一个朝代,为什么要分为春秋战国,又是以什么事件为分界点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东周为什么叫做春秋和战国,春秋战国和东周是同一时期吗,东周历史春秋时期

    但是东周明明是一个完整的朝代,为什么还分为春秋战国呢?这两个时期的转折点是什么?今天,我们就来深挖东周历史,探寻春秋转战国的主要原因。周平王感动为了更好的理清思路,在说春秋战国之前,先说说东周的起源。周武王建立周朝后,皇位传了12代,落入迂腐贪图享乐的周幽王手中。谁是周王?他是民间历史上表演烽火戏中

  • 历史上的东吴,根基是江东六郡,你知晓是如今的哪里吗?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一首“曹操”唱出了东汉末年三国鼎立的局面,其实这一段故事在《三国演义》的影响下早已深入人心,只是大家都知道魏蜀吴三个国家,也知道这三个国家从成立到衰败中的很多故事,就连人物也都能随口说出几个,但是这三个国家在当时的实力分布情况未必大家都那么清楚了。而实力最为明晰的体现,

  • 任见:曹操提出卓越的战略建议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第五章 镇服四方的法宝29公元190年,汉献帝刚上任的时候,全国各大军区已纷纷起兵了,前已述及,大家共推渤海太守袁绍为盟主。曹操也领军参与,为“奋武将军” 。董卓看到大事不好,胁迫献帝迁离洛阳,命军队火毁宫室,开挖王陵,劫掠民间,洛阳方圆二百里横遭血火之灾。天怒人怨之际,袁绍惧怕董卓精锐的凉州军,屯

  • 秦王嬴政兼并六国,且实现了集权统一,皇帝这个名称也是由他而来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var1][var1][var1][var1][var1][var1]那么他建立了这么大的一个功业,他就应当得到一个称号。我们过去曾有过的所谓的“三皇五帝”,还有夏商周他们是称王,秦王嬴政也一样要有一个和他的身份地位相匹配的称号。于是大家就开始讨论,最后还是秦王嬴政决定的就叫皇帝。这是中国有史以来

  • 火烧赤壁是吴蜀联军用火攻或是曹操自己放火烧船?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赤壁大战曹操真的是用火攻吗,周瑜火攻赤壁,火攻赤壁主要内容

    三国时代的吴蜀联军能够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主要靠的是火攻,这是历代世人的主要说法,但在众多的史料中却见仁见智,让人莫衷一是,难以猜度。(一)曹军兵败于遭了火攻《三国演义》是这样叙述的: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下了一番狠功夫,终于统一了北方。他眼中的刺梨头, 只有在长江一带的孙权和刘备了。为了实

  • 蒙恬掌握30万精锐大军,为何不亲率大军相助扶苏?原因有五个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一桩历史悲剧。事情简要经过:秦始皇出巡病死,立遗嘱要长子扶苏即位,但宦官赵高胁迫李斯篡改遗诏,逼死扶苏和蒙恬,立胡亥为太子即位。当时,蒙恬掌握30万精锐大军,为何不亲率大军相助扶苏?最后竟然乖乖地自杀了,让人十分不解。原因有以下五个。1.祖龙的疑心。古代有个典故,叫做信陵君窃符救赵。为什么要窃符?因

  • 三国之乱世,曹操乃古今奸绝,一生功过难评说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但这还不足以使曹操成为日后遭人唾弃的白脸,真正致命的是一千多年后清人毛宗岗在评点《三国演义》中说的一句名言:“即曹操是古今来奸雄中第一奇人,堪称奸绝。”那么,曹操的奸由何而来呢,当时有个名士叫许劭,以品评人物而著称。曹操多次带着厚礼去见许劭,但许劭却看不上他,三番五次之后,许劭只好对曹操说:“君清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