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司马懿临终前,留下了17个字的遗言,道出了当年空城计的真相

司马懿临终前,留下了17个字的遗言,道出了当年空城计的真相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3540 更新时间:2024/3/8 16:03:30

《三国演义》作为一本小说,它描写的故事可谓精彩至极,诸多经典篇章成为了各大影视剧以及民俗戏曲文化的素材。就拿“空城计”来说,每当读者看到此处,无不感叹诸葛亮在绝境中展现的智慧与冷静。

但是我们从司马懿的角度去考虑,作为能与诸葛亮对标的超级谋士,面对“空城计”,他内心至少要有防范的意识,派出小股力量刺探一下才对。然而司马懿看到城中大门敞开,直接下令撤军,这其中是否存在蹊跷?

《三国演义》中的空城计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因为军事要地,街亭失守,深知此刻不能与敌军硬碰硬,必须要保留有生力量才能与前来追杀的魏军抗衡。然而大部队撤离了,他这个总指挥却在正准备撤离的时候被司马懿的15万大军截停在西城。

当时诸葛亮在西城的兵力只有2千余人,想要和15万人进行对抗,那是万万不可能的。在他冷静的思索下,他命令手下将城门打开,士兵扮演成老叟出门扫地,自己作为主帅则是坐在城头抚琴唱歌,甚是潇洒。

当司马懿大军兵临城下时,他立马叫停部队,随后诸葛亮在城头对司马懿各种嘲讽,司马懿告诉身边士兵有诈,直接下令让部队撤退。对于魏国来说,这次失败的战略决定,让魏国多承受了数十年的战乱之苦。

若是将诸葛亮当时占领的西城被攻破,将诸葛亮俘虏或者杀死,失去了指挥的蜀国军队必然无法抵抗,魏国可趁机直接攻入蜀国腹地,灭国之灾也许就是2个月之内的事情。

司马懿作为三国顶级谋士,手握15万军队,攻城也是足够的,为什么他都懒得试探,直接掉头撤退?为司马家族建立开创晋朝基座的狠人,难道就只有这点智谋嘛?

司马懿当时能做什么

按照《三国演义》的描述,当时的司马懿大军已经兵临城下,面对门户大开,并且最多藏兵几万的西城,他完全可以派出一支敢死队上前冲锋。从古代军事理论角度出发,守城战打开城门乃是大忌,直接下令冲杀入场乃是毫不犹豫的决议。

当敢死队探明事实后,诸葛亮还有心思在城门上抚琴唱歌嘛?其次《三国演义》中描述,诸葛亮就坐在城楼上,司马懿大军距离如此之近,15万军队不可能没有弓箭手方阵,在陆地上也没有草船,直接下令一轮箭雨放过去,诸葛亮就算能活命,那城中空虚的事实也就该暴露了。

就算是害怕“草船借箭”的情况发生,那也可以派出一小部分射箭很准的弓箭手对诸葛亮拉弓射箭,把这个蜀军主帅给杀了,那对蜀国也是重大打击,毕竟当时的蜀国处于一个人才极度断层的时代。

就算是司马懿不想消耗手底下士兵的性命,也不想“浪费”任何一根弓箭,那么将这个西城围起来,锁死水源和粮食供给,诸葛亮和手底下的士兵也不是神仙,总归会饿死。

所以不论如何,司马懿都没有理由直接撤军,加上他的智谋,他也不应该做出这样错误的决定,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结论,这是司马懿故意的决策。

司马懿为何如此决策

司马懿的聪明在正史记载中在早有来源,小时候在家族中被称为神通,学什么会什么,还知晓举一反三,并且做事既有目的性。既然司马懿明知道能够在西城铲除诸葛亮却不这么做,就是因为他有自己的想法。

司马懿在临终前面对自己的子嗣,说出了17个字:“吾事魏历年,人皆疑吾有异志,吾尝怀恐惧。”这句话的意思很简单,字面意思是:我在魏国当臣子多年,每个人都怀疑我有异心,我何尝不为此感到恐惧?

但其实际,他是告诉孩子们,不论什么时候,都不要放松警惕,在做一件事的时候,要想好下一步应该怎么走。司马懿之所以愿意陷入空城计的陷阱,就是因为他想好了自己的下一步。

和《三国演义》中记载的不同,司马懿和曹操并不算是一个年代的人,司马懿在仕途中,主要效力的魏国君王是曹丕和曹叡。从曹操的角度去看,司马懿确实是一个难得的奇才,但他的心机太深,可以将工作交给他,但必须加以防范,不可完全信任。

司马懿之所以能够在仕途上绽放光芒,还是因为得到了曹丕的重用,曹丕也知道司马懿这人是聪明到诡异的角色,加上曹操的劝诫,他对司马懿必然抱有戒心。

司马懿难道不知道这一点嘛?他在曹操执政的时候就已经知晓曹家人对自己有所防范,所以他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留一手。对于当时的魏国来说,最为忌惮的敌人,就是诸葛亮,这也是司马懿的价值所在。

如果当年在西城直接除掉诸葛亮,看上去是大功一件,加官进爵是必然的结果,但问题是,诸葛亮死了,司马懿的价值在哪里呢?北伐鲜卑,鲜卑人不是蜀军,都轮不到司马懿出手,太多将领能够完成这件任务了。

下东南征服吴国,看上去很有挑战性,但曹家也不缺乏自己信得过的人才,就算对方有个陆逊,还有他的儿子陆抗又如何?吴国的灭亡是迟早的事情,不是所有的主君都像孙权那么明智。

所以灭了诸葛亮,看上去对自己有益,实际上就让自己失去了存活下去的价值,司马懿是一个极有野心的人,他的想法是篡位,为后代建立王朝基石。

留下诸葛亮,对自己有百利而无一害,也许诸葛亮也是看穿了司马懿的心思,才会想着摆出空城计,让司马懿知道,我诸葛亮的命,不是你想拿就能拿的,你也要看上面人的脸色。

明明是效力于两个不同国家的顶级谋士,在这一刻,却表现出了极为契合的默契,这也许就是聪明人之间独有的心灵感应。从结果上看,司马懿的选择是正确的,曹叡36岁英年早逝,甚至都没有时间告诫后代,一定要小心司马家族的领导者司马懿。

司马懿隐忍一生,最终耗死了3任魏国国君,找到了篡夺魏国政权的机会,从而为司马家的王朝野心奠定了完美的开局,说他是三国第一谋士,真不为过!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更多文章

  • 很明显东周是一个朝代,为什么要分为春秋战国,又是以什么事件为分界点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东周为什么叫做春秋和战国,春秋战国和东周是同一时期吗,东周历史春秋时期

    但是东周明明是一个完整的朝代,为什么还分为春秋战国呢?这两个时期的转折点是什么?今天,我们就来深挖东周历史,探寻春秋转战国的主要原因。周平王感动为了更好的理清思路,在说春秋战国之前,先说说东周的起源。周武王建立周朝后,皇位传了12代,落入迂腐贪图享乐的周幽王手中。谁是周王?他是民间历史上表演烽火戏中

  • 历史上的东吴,根基是江东六郡,你知晓是如今的哪里吗?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一首“曹操”唱出了东汉末年三国鼎立的局面,其实这一段故事在《三国演义》的影响下早已深入人心,只是大家都知道魏蜀吴三个国家,也知道这三个国家从成立到衰败中的很多故事,就连人物也都能随口说出几个,但是这三个国家在当时的实力分布情况未必大家都那么清楚了。而实力最为明晰的体现,

  • 任见:曹操提出卓越的战略建议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第五章 镇服四方的法宝29公元190年,汉献帝刚上任的时候,全国各大军区已纷纷起兵了,前已述及,大家共推渤海太守袁绍为盟主。曹操也领军参与,为“奋武将军” 。董卓看到大事不好,胁迫献帝迁离洛阳,命军队火毁宫室,开挖王陵,劫掠民间,洛阳方圆二百里横遭血火之灾。天怒人怨之际,袁绍惧怕董卓精锐的凉州军,屯

  • 秦王嬴政兼并六国,且实现了集权统一,皇帝这个名称也是由他而来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var1][var1][var1][var1][var1][var1]那么他建立了这么大的一个功业,他就应当得到一个称号。我们过去曾有过的所谓的“三皇五帝”,还有夏商周他们是称王,秦王嬴政也一样要有一个和他的身份地位相匹配的称号。于是大家就开始讨论,最后还是秦王嬴政决定的就叫皇帝。这是中国有史以来

  • 火烧赤壁是吴蜀联军用火攻或是曹操自己放火烧船?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赤壁大战曹操真的是用火攻吗,周瑜火攻赤壁,火攻赤壁主要内容

    三国时代的吴蜀联军能够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主要靠的是火攻,这是历代世人的主要说法,但在众多的史料中却见仁见智,让人莫衷一是,难以猜度。(一)曹军兵败于遭了火攻《三国演义》是这样叙述的: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下了一番狠功夫,终于统一了北方。他眼中的刺梨头, 只有在长江一带的孙权和刘备了。为了实

  • 蒙恬掌握30万精锐大军,为何不亲率大军相助扶苏?原因有五个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一桩历史悲剧。事情简要经过:秦始皇出巡病死,立遗嘱要长子扶苏即位,但宦官赵高胁迫李斯篡改遗诏,逼死扶苏和蒙恬,立胡亥为太子即位。当时,蒙恬掌握30万精锐大军,为何不亲率大军相助扶苏?最后竟然乖乖地自杀了,让人十分不解。原因有以下五个。1.祖龙的疑心。古代有个典故,叫做信陵君窃符救赵。为什么要窃符?因

  • 三国之乱世,曹操乃古今奸绝,一生功过难评说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但这还不足以使曹操成为日后遭人唾弃的白脸,真正致命的是一千多年后清人毛宗岗在评点《三国演义》中说的一句名言:“即曹操是古今来奸雄中第一奇人,堪称奸绝。”那么,曹操的奸由何而来呢,当时有个名士叫许劭,以品评人物而著称。曹操多次带着厚礼去见许劭,但许劭却看不上他,三番五次之后,许劭只好对曹操说:“君清平

  • 逼降刘禅,抢下灭蜀头功的他,却因犯了职场大忌,落得凄惨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然而,立下奇功的邓艾,最终却被指控“谋反罪”而处死,落得凄惨结局。究竟邓艾是真有谋反之心?还是被卑鄙的小人陷害?本文将带你回顾这位传奇名将的故事……邓艾的出身并不好,幼年时期家境贫寒,与母亲相依为命,患有口吃的他生活困顿,以牧羊为生。长大后的他,被人举荐为官,然而因为口吃障碍,最终邓艾只谋上了稻田管

  • 历史被低估的一个帝王,唐高宗真的是一位无能的皇帝吗?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上的唐高宗,唐高宗李治死亡原因,唐高宗有什么事迹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高峰,而唐高宗时期,唐朝的版图是唐朝最大的。而且一些名将,比如薛仁贵,苏定方,刘仁轨,裴行俭也主要是在高宗一朝光芒四射。而他即位之初,也有永徽之治这样的高光时刻,纵观一生,也可谓文治武功相当可以的一个皇帝,而且书法也有一定造诣,然而他的光芒不但被老爸李世民遮盖个严严实实,也因

  • 诸葛亮的眼光和度量如何?从这三人身上看得一清二楚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诸葛亮的厉害之处,诸葛亮的十个特点,诸葛亮是如何分析形势的

    推荐?是啊,老板嗜读三国,只要是三国的书籍,他都会看得入迷,他说:“三国不也有很多人才推荐人才的例子吗?你常写三国,同意吧?”随后眉飞色舞谈起三国。讲到人才,他批评诸葛亮识才眼光不好,不听刘备的劝,错用马谡,导致北伐首战失利,从此蜀国一路衰到底。离开后,我思索着这个问题。诸葛亮错用马谡是事实,刘备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