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世民作为时代的最强者,但他的收官之战却带给他真正的失败

李世民作为时代的最强者,但他的收官之战却带给他真正的失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4091 更新时间:2024/1/21 16:44:38

自当皇帝之后,世民再也没有亲征过。贞观年间的所有大战,他都只是制定基本方针,具体战役都交给将领们去完成。而这次亲征高丽,一则说明他重视,二则也因为他有充分信心。总之,他是志在必得。可最后他都没能越过鸭绿江,离征服高丽的目标相去太远了。后人因为这次战役失败,也多持批评态度,认为他没有吸取隋炀帝的前车之鉴,重蹈覆辙,实在不该。这个意见不无道理。隋炀帝时,国富兵强,但以倾国之力也没有拿下高丽,甚至连像样的进展都没有。当然原因有很多,其中高丽的强悍也是不容忽视的。另外,地理位置对高丽很有利。首先,高丽地处偏远的东北,而隋唐的中心都在西北之关中地区,相距很远。其次,这个地区,雨季在农历六七月间,从农历八九月至来年二三月之间,又是寒冻天气。所以,有利的攻打时间,只能在冻期已过而雨季未临的短暂时间。这就要求进攻方必须速战速决。但高丽特别擅长固守,而且坚城众多。因此,高丽是个非常难对付的对手。

李世民恐怕没有充分意识到,唐军在攻打坚城方面,并没有太好的成绩。当年攻打一个洛阳孤城,都苦战十个月之久不能下。贞观年间的战争,也都是针对草原民族,打的是野战。唐军可以凭着更加强大而灵活机动的骑兵获胜。所以,这次战役,唐朝完全是以己之短攻人之长。失败是合乎逻辑的。李世民是个明白人,高丽虽然面积小,但绝对是一块硬骨头。那他为什么还要力排众议,坚持亲征高丽呢?替李世民辩护的,大多是认为:李世民是为了“无贻子孙忧”。他在贞观十七年(643)立了李治为太子,担心李治过于仁弱,若是由李治来打高丽,恐怕就会像隋炀帝一样,后患无穷。

这个看法有一定道理。高丽在当时已经有坐大的趋势。中国历史上,从东北崛起的政权,往往会给中原政权带来灾难性的威胁。前有鲜卑的北魏,后有契丹、女真等。也许李世民正是要将危险消灭于萌芽之中。不过,从李世民每隔五年发动一次大战的规律来看,很可能打高丽早在他的计划之中。他之所以要打高丽,可能也是与隋炀帝的失败有关。李世民做皇帝,有个很好的反面教材,那就是隋炀帝。几乎在内政的每个方面,他都是与隋炀帝反其道而行之,因而取得了“贞观之治”。但是在对外的野心上,李世民却和隋炀帝颇有相通之处。当然,从效果上看,是有天渊之别,隋炀帝很失败,而李世民超级成功。这些无疑都增长了李世民的自信和骄傲。大家都知道,征高丽是隋炀帝最大的败笔,他因此而身亡国破。恐怕李世民也非常希望在最后这件事情上,再次能给自己一个证明,证明自己能拿下高丽,证明自己确确实实比隋炀帝英明出色!所以,我认为李世民征高丽,是要和隋炀帝一比高下。

最后一点,可能并不是最不重要的一点——李世民恐怕也不太能容忍高丽对“天朝上国”的傲慢和挑衅吧?房玄龄临终给李世民上表,说:“使高丽违失臣节,诛之可也;侵扰百姓,灭之可也;它日能为中国患,除之可也。今无此三条而坐烦中国,内为前代雪耻,外为新罗报仇,岂非所存者小,所损者大乎!”房玄龄是最理解李世民的人,他就认为,真正的原因在于“内为前代雪耻”。所以,总的来看,征高丽此举,其政治军事意义恐怕还在其次,而争强好胜的心理,也许更是主要因素呢!有了私心,就容易判断失误。这可能就是失败的根本原因。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李世民一生最大指挥失误:丢了一个秦琼一样的英雄得到了一个叛徒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为了表示尊敬,我们还是称罗成为罗士信,因为咱们又不是隋炀帝唐高祖唐太宗,只有他们才有资格直呼其名——罗士信十三岁就跟着大隋齐郡通守张须陀混,那时候就能身披两层铠甲(隋朝就有很重的明光铠,两套一百多斤)于万马军中取上将首级,并且抛起来用长矛接住。罗士信的成名之战是打拥有十万大军的卢明月,当时没被吓傻的

  • 诸葛亮上方谷火攻司马懿,突降暴雨,他阻止部下用箭射杀另有隐情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第六次兵出岐山,并将老谋深算的司马懿诱出大营,将之围困于绝地——上方谷,准备用场大火为这个老对手的送葬。然而天公不作美,就在司马懿父子即将被烧死时,天空突降暴雨,浇灭了烈火,让陷入绝境的“冢虎”逃出生天。而诸葛亮不下令射箭,其实有很大的合理性。因为弓弩是一种相当脆弱的武器,美

  • 《唐朝诡事录》:卢凌风身世揭开,他是公主之子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苏无名和陆凌风通过蛛丝马迹追查离越,却不敢面对田铁雄,离越将他锁在密室中。期间,陆凌风找到了密室的出口,逃了出来,去救兵,而苏无名留下来应付。李悦。只是苏无名没想到,人面面具盒竟然是王妃吩咐的。这样一个不把百姓性命放在心上的公主,一旦成为唐朝的皇后,将会是唐朝的痛。可如今,皇上弱小,太子初出茅庐,公

  • 李世民弑兄逼父的最大靠山是什么?不是李渊纵容,而是一件大蠢事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李世民篡位夺权,李渊无奈退位让给李世民,他何以落得如此下场呢?而且玄武门之变时没人支持他,可见是有深层原因的。说起历史上的君王,哪位没有几个自己的心腹呢?如韩信和萧何是刘邦的心腹,吴汉和邓禹是刘秀的心腹等等,然而李渊却只有李世民一个,虽然人李靖效忠于他,但是李靖官职较低,出征时大多为助手,

  • 关羽墓被挖开,考古学家发现2件物品,百姓大喊:拜错了1800年!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关二爷,可谓是无人不知,也无人不晓。三国时最负盛名的武将,温酒斩华雄和过五关斩六将等等;而他的标签也不仅是这样出色的武将一个。他忠义皆有,最讲义气,“华容道释曹操”,“夜读春秋”以及他在曹操与刘备之间,只选择心中大义,被后人封为“武圣”。从商人到黑帮,黑白两道都是关羽的崇拜者,都尊称关羽为“关二

  • 伪造诏书斩杀匈奴单于的汉军名将,皇帝却赦免其罪,还赏黄金百斤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汉武大帝斩杀匈奴首领,西汉反击匈奴的将军,西汉名将7次打败匈奴

    陈汤早期的事迹很平淡,根据《汉书》的记载,陈汤早年非常喜欢读书,学识非常的渊博。但由于家里贫困,陈汤经常借贷乞讨为生。为了谋求生计,陈汤选择到长安谋求官职。当时的皇帝汉元帝下诏要求公侯大臣向朝廷推荐人才,张勃就向朝廷推荐了陈汤。上图_ 陈汤(?—约前6年)陈汤出使西域陈汤在朝廷做官期间因为没有给父亲

  • 古代“榜一大哥”汪伦,你猜花了多少钱,才让李白写下千古名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李白电影图唐朝的某日清晨,天刚蒙蒙亮。碧波千里的桃花潭上闪过一个白衣飘拂的男子。他正急匆匆催着船夫赶紧驾船。正当小船行驶不到片刻。身后的岸上突然爆发出响彻云霄的旋律。白衣男子一转身,就看到岸上一群人正挽着手,踏着土地当做节奏在对着他唱歌。岸上还有一个穿着官服的男子,正是认识不到三天的好友汪伦。汪伦挥

  • 飞将军李广的三个儿子,都是怎么死的?他的小儿子死得最可惜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李广个人简介,李广的儿子怎么死的,卫青和李广哪个厉害

    即使与李广军队相遇,匈奴也是不敢大意,集中火力,因此,李广与匈奴作战,多次吃了大亏。其中,有一次,李广寡不敌众,还被匈奴活捉了,匈奴把李广放在一张网上,夹在两匹马的中间前行,李广装死,等待时机,李广看准机会,跳跃而起,抢了一个匈奴骑兵的战马和弓箭,策马就跑,匈奴骑兵立即追赶,李广回身射箭,箭无虚发,

  • 三国24名将中,两夏侯和二张都是谁?为何两夏侯排在二张前面?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三国里夏侯氏人物排名,全三国演义里有几个夏侯将军,三国人物关系图诸葛亮夏侯惇

    其一,三国24名将排名为了读起来朗朗上口。各种排名读起来朗朗上口,主要是由于创作者精心研究的原因,三国24名将排名也不例外。如“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这样读起来很顺口,丝毫没有违和感,如果换一些人,或者这些人的顺序换一下,读起来便会很拗口。“黄许孙太两夏侯,二张徐庞甘周魏”这句也是同样的

  • 《破晓东方》裘慧英的不成熟不仅害了李白,田国立也有可能因此暴露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李白的身份很不简单,他是经历过长征的老党员,从一个农民自学成才熟练运用汉字英文,成为一名顶级的通讯专家,连毛人凤都对他大加赞叹,可以说李白是特工中的王牌,甚至连中央都知道他,在得知他被捕之后要求全力营救,为此在谈判中还把释放李白列入和谈的条件之一,可惜的是李白是一位沉着冷静的卓越地下工作者,不过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