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瞻基,明朝第五位皇帝,600年来身上的谜团至今未解开

朱瞻基,明朝第五位皇帝,600年来身上的谜团至今未解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1183 更新时间:2024/1/16 19:19:03

明仁宗朱高炽就是朱瞻基的父亲,朱高炽在登基前与汉王朱高煦有着多年的储位之争。这场争斗的结果显而易见是朱高炽赢了,可惜的是他只做了不到一年皇帝就病逝了。明仁宗驾崩之时,朱瞻基如何躲过叔父汉王的埋伏从容登基,成为了至今仍然没有解开的谜团。

一、叔父的不甘

汉王朱高煦是最像他父亲朱棣的一个儿子,深受他父亲的宠爱。靖难之役发生后,朱高炽留在北平坚守,替他父亲稳住大后方;而朱高煦则领兵出战,多次救他父亲于水火之中,为其夺得天下大权立下了汗马功劳。

朱高煦长得英俊潇洒且精通箭术和骑术,可朱高炽却武艺不精,不仅长得肥头大耳,而且还略微有些残疾。所以朱棣并不想让长子做自己的皇位继承人,而想立自己的次子为太子,后来迫于“立嫡立长”的祖训和文官集团的压力,朱棣不得不立朱高炽为太子。

争储失败的朱高煦并没有放弃,他拒绝就藩,并不停地设计挑拨朱棣和朱高炽的父子关系。本来就对朱高炽不是十分满意的朱棣,在次子的挑拨下对太子更为严苛了。朱棣为了敲打太子,几乎把所有跟太子亲近的大臣都打入了大牢。

朱高煦越来越得意忘形,堂而皇之地做了很多违法的事情。朱棣终于发觉了他的野心,愤怒的他把朱高煦的封地换到了乐安,并让他马上就藩。被赶到封地的朱高煦愈发的不甘心,心有怨怼的他准备积攒势力,等待造反的时机。

明成祖朱棣在北伐途中病逝,这给了朱高煦第一次机会。不过朱棣临死前留在身边的大臣和近侍是维护太子正统的,他们向天下人隐瞒了朱棣驾崩的消息。直到他们带着朱棣的遗体回到京城,太子可以顺利登基,朱高煦和其余人才知道他们的皇帝已经驾崩了。

朱高煦错过了造反的最佳时机,可他仍旧不愿意放弃,安排手下人潜藏在京城伺机造反。朱高炽顺利登基了,朱高煦失去了这次造反的机会。虽然朱高炽清楚朱高煦有反心,但他是个宽厚的人,不仅没有下手除掉朱高煦,还对他百依百顺。

嚣张的朱高煦一边要求朱高炽满足他的无理要求,一边继续做着造反的准备。朱高炽虽然排除万难坐上了皇帝宝座,却只在这个位置上坐了十个月就病逝了。在朱高炽重病的时候,他的太子朱瞻基还在南京,他的病逝给了朱高煦第二次造反的机会。

这次朱高煦派人埋伏在了朱瞻基回北平的必经之路上,意图刺杀朱瞻基。可当他收到朱瞻基已经回到宫中发丧,并马上就能顺利登基的消息时,他那些手下连朱瞻基的影子都没见到,朱高煦再一次错过了机会。

二、谜团

公元1425年6月27日,朱瞻基正式登上帝位,定年号为洪熙。在他回到宫中发丧时,他叔叔安排的手下还在埋伏地苦苦地等待着他。而他本应该手忙脚乱地准备自己登基的一应事宜,可据史书记载他登基时相关事宜准备得相当从容和完善。

这有些不合常理,朱瞻基是如何及时回到南京并从容不迫的登基成为了一个历史谜团。关于这个谜团,相关的学者们有几种看法。第一种看法是从南京到北京不只有一条路,朱高煦的人马埋伏在了官道上,而朱瞻基为了尽快回到北京,走了更为快捷的小道。

还有一种看法是朱瞻基在接到自己父亲病重的书信后,马上就日夜兼程往北平赶,只是他还没有赶到北平,朱高炽就已经病逝了,他还是没赶上见自己父亲的最后一面。

在皇帝朱高炽病重时,新皇登基的相关准备事宜除了太子朱瞻基外,没有人敢去安排。而前两种看法无法解释朱瞻基为什么能提前准备好自己登基的相关事宜。

于是出现了第三种骇人听闻的看法。这个看法就是,朱高炽的突然病逝时朱瞻基一手策划的,他能明确知道自己的父亲什么时候会驾崩,所以能提前安排好自己的登基事宜。

不管是什么样的看法,现在都没有明确的证据能证明,当年的真相我们仍然无从得知。这个持续了600多年的谜团仍旧没有人能解开,它等待着后来的人继续去破解。

三、汉王叛乱

朱瞻基顺利登基后,再次错过机会的汉王朱高煦依旧没有放弃。朱瞻基对他的宽容和忍让,让他越来越放肆嚣张。公元1426年的8月,朱高煦终于按捺不住起兵造反。

朱高煦的造反丝毫不得人心,就连他的旧交好友英国公张辅都不帮他。在家守孝丁忧的御史李浚得知朱高煦造反后,不顾性命,立马易名更姓抄小道赶往北平告发。

仁慈的朱瞻基还是决定要放自己这个叔叔一马,他率领大军前往乐安平叛时,没有强行攻城,而是让大军将乐安团团围住,往城内多次射招降书,直到朱高煦主动出城投降。

朱高煦被俘获后,朝臣们都劝说朱瞻基把他杀掉,朱瞻基力排众议,留了朱高煦一命,只将这个叔叔和自己的堂兄贬为庶人,关在了皇城西安门内。朱高煦仍不知悔改,嚣张地挑衅前去看望他的朱瞻基,最终葬送了自己和几个儿子的性命。

四、结语

朱元璋和朱棣不同,朱瞻基和他的父亲朱高炽是明朝历史上有名的仁爱皇帝。朱高炽虽然做皇帝的时间不长,但是他在位期间能体恤民情,勇于承认自己父亲犯下的错误,替被他父亲冤杀的一众大臣谋反,同时还采取了一些措施来扭转朱棣的铁血统治。

朱瞻基登基为帝的事情成为了千古谜团,但不影响他成为一个好皇帝。朱瞻基继位后,延续了他父亲的柔和统治。他关心民间疾苦,实行了一系列休养生息的措施,使得国内外的矛盾得以缓和下来,最大程度地恢复了民生,将大明王朝带上了新的高度。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刘伯温死后,朱元璋锯掉了他的棺材头,露出的6个字,吓着他了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在民间,如果要说足智多谋的话,那么人们必然会聊到两个人头,一个自然是千古传奇的诸葛丞相,另一个则是号称超越诸葛的青田先生刘伯温。诸葛丞相的故事几乎成为了整个亚洲的传奇,甚至还被别的国家当成自己的历史,连鲁迅先生都不得不承认,状诸葛多智近妖。而青田先生刘伯温则更加传奇,他不仅在军事政治谋略方面震烁千古

  • 他手戴乾隆扳指,价值上亿,专家讨要,他仅用6字令专家哑口无言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乾隆扳指,乾隆后人扳指价格过亿鉴宝,乾隆祖传扳指真假

    清朝皇帝似乎手上都会有一个戒指,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这并不能被称为戒指,只能说是扳指,扳指往往都戴在大拇指上。这些扳指往往都是用上等的材料制作而成的,扳指最开始流行是我国的乾隆时期,当时的乾隆特别喜欢摸自己大拇指上面的扳指,到了清朝中后期,不同人手上的扳指象征着他们的地位不同。然而扳指并不是谁都可以佩

  • 明朝200多年没能解决蒙古问题,为何清朝能轻松搞定?原因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1388年,朱元璋为了彻底扫除北元势力,命大将蓝玉率领明军十五万,发动第六次的北伐。在著名的捕鱼儿海之战中,击溃了元军,俘虏八万余人,至此,北元势力衰弱。到了朱棣即位后,为了打击蒙古的残余势力,朱棣又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先后五次亲征蒙古,虽然一定程度上打击了蒙古残余势力,但是,也没有彻底打垮。仅仅过

  • 乾隆去世后,为何说是拿破仑加速了清朝的衰败,主要是因为这些事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1799年,拿破仑发动了雾月政变,之后开始统治了法国。而乾隆正是这一年去世的。拿破仑统治法国之后,迅速打败了各路入侵法国的国家。而且之后法国在他的统治下,国力达到了一个顶峰。当时法国在拿破仑的带领下,可以说横扫整个欧洲大陆。整个欧洲大陆只有远在东欧的沙俄,还有隔海相望的英国没有屈服。不过,正是从这个

  • 都是寡妇 都要投降 一个备受重视嫁给皇太极 一个送给代善都不要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代善和皇太极喝酒,皇太极和代善是什么关系,皇太极和代善关系好吗

    天聪八年,林丹汗病故,当年闰八月,窦土门福晋巴特玛·璪在部下的护送下归顺后金。皇太极对其很是重视,他知道蒙古人都喜欢马,他为窦土门福晋准备四匹宝马,四副精致的御用马鞍子。在接见窦土门福晋福晋时,还行了“抱见礼”,这在满洲习俗中只有贵宾来临与久别重逢才能行这种礼,显然窦土门福晋是前一种,皇太极为窦土门

  • 感悟:曾国藩八句经典名言,改变了诸多人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曾国藩名言最经典句子,曾国藩名言物来顺应,曾国藩十二字名言

    一、凡事留余地,雅量能容人。就是说做人处世如今讲和谐,对人要宽,对自己要严,对别人的错误要允许其改正,给人机会。如果别人对你误解、不理解,要宽容、别斤斤计较,要有男子汉的气概。二、富贵气太重,亦非佳象耳。大意是说家室太过显赫,有时候并不是什么好事,所谓物盛则衰,也可以理解为富贵招祸。三、第一要有志,

  • 皇太极的私生活,娶了姑姑,爱上了十三岁的侄女,是个真正的情种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皇太极妻妾简介,皇太极死后哲哲为什么没殉葬,清朝开国皇帝皇太极

    1636年,皇太极即位已有十年,政权逐渐稳定,这时候很多贝勒便集体上书要求称帝。皇太极和很多人一样,推推辞辞几次,实在拗不过,勉为其难答应了。同年五月,皇太极改元崇德,定国号“大清”。从此刻开始,皇太极便算是一位真正的帝王了。皇太极称帝后,在军事上干了些正事,但在私生活上做的都不是平常人敢做的。他首

  • 《红楼梦》里的焦大只适合生活在乱世?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1)粗人焦大提起笔话焦大,不知咋的有了点新想法,打算先说说三国时代的杨修。杨修出身世代簪缨(zānyīng,世代做官的人家)之家,建安年间被举孝廉,才华横溢,丞相曹操亦曾自叹不如。他担任曹操的主簿,曹操对他所负责处理的内外之事都很满意。因后来杨修数次暗助曹植应对曹操的考验,曹操很是忌恨,最终于建安

  • 古代寿命最长的妃子,活了96岁,乾隆给她拜寿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乾隆妃子寿命一览表,古代历史上哪位女子活得最久,清朝寿命最长妃子

    能够活到这样的寿命,在古代的妃子里面可以说是一个传奇了,她就是康熙的定妃,她出生于顺治十八年,也就是1661年的时候,是正黄旗的人,可以说是一个贤良淑德的女人,在康熙十七年的时候,通过选秀的方式,她进了康熙的后宫。不过进宫之后,她就只是一个贵人,等级可以说是比较低的,康熙虽然说临幸过定妃,但是却没有

  • 康熙如果把皇位传给此人,清朝可能会更强盛,也将不会经历衰败!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康熙全部老婆,寂寞空庭春欲晚康熙,康熙死前皇位传给了谁

    比如在清朝康熙皇帝统治的末期,在那时发生了被后来人大书特书的“九子夺嫡”的这么一个大事件,可以这样认为,这场夺嫡之争对以后清朝的后续发展可是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历史上是康熙皇帝的第四个儿子取得了最后胜利,正所谓历史没有“假如”,那如果结局不一样又会怎样呢?在雍正上位后,说做的事情和决定我们都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