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赵国坚持用廉颇,赵国能取得长平之战胜利吗?

赵国坚持用廉颇,赵国能取得长平之战胜利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4376 更新时间:2024/1/26 3:37:51

赵国军事能力不如秦国

秦赵双方在长平战场僵持之前,已经交锋数次。都是以赵国失败而告终,王龁进攻上党,迫使上党太守冯亭退军,上党随即被秦军占领。

秦军继续进攻,在前哨战之中,斩杀赵国裨将赵笳,廉颇在利用老马岭、长平关构建防御攻势,秦军猛攻,占领赵军多个战略要地,长平关也陷入了秦军之手。

[var1]

秦军攻打赵军西大营,赵军损失惨重,迫使廉颇选择退守东大营,也就是丹水东岸,构建壁垒,利用地势与丹水的防御,才勉强阻止了赵军的攻势。

从《史记》记载来讲,廉颇在长平防守之前,秦赵双方已经交手多次,结果都是赵军损兵折将。可以看出秦军的战斗力要强于赵军,这也是廉颇选择利用坚硬壁垒防御主要原因。

廉颇之所以选择防御,一是消耗秦军粮草,长平距离关中很远,所以秦军粮草供应困难,当秦军粮草供应不济的时候,自然会选择撤退。

二是消磨秦军战斗力,廉颇从交战中,敏锐的发现,秦军士气正旺,如果与秦军硬拼,结果只有一个,赵军全军覆没;而当赵军立足于防守时候,秦军求战不能,其士气必定会低落消沉,而赵军养精蓄锐,这也是当年王翦击溃项燕采用的战术。

从廉颇选择战术来讲,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廉颇低估了嬴稷全歼赵军决心,也低估了秦国的实力,秦国源源不断的增兵,源源不断的运输粮草,支持前线。所以,相持三年,秦军依旧没有崩盘的迹象。

[var1]

赵国国力消耗殆尽,廉颇无力回天

如果秦赵双方,在国力对等情况下,廉颇坚守不出,那么远道而来的秦军,注定要先崩盘。但是国力上,秦国要比赵国强大的多。

首先秦国是赵国人口2倍,其次秦国粮食产量是赵国3倍,原因是秦国在关中大修水利,而且还占据汉中与四川等粮仓,而赵国位于北方,水旱灾害频发;再次秦国建立当时为先进的军事管理制度,即连坐制与军工制。

连坐制,使得士兵不敢作奸犯科,不敢开小差;而军工制,使得十足为利益而战,这也决定着秦军始终保持着昂扬斗志。

在长平地区,秦赵双方消耗都很大。秦军依靠强大的粮草供应,勉强支撑;而赵国没有那么幸运了,原本赵国可耕土地本身不足,且水旱灾害频发。在长平之战后期,赵国已经出现粮草告罄问题。不得不向齐国等借粮,但被断然拒绝。

而廉颇为了迷惑王龁,从山下不断运输粮草到大良山,以迫使王龁知难而退。就是告诉王龁,你攻不下我的大营,我的粮草非常充足,你还是走吧!

所以王龁见此非常心急。当然秦国有的是人才,他们知道赵国粮食真正储备,因此知道廉颇所作所为的原因。

赵王在国内粮食告罄,而求援无助情况下,一再催促廉颇与秦军作战。赵王当然知道,与秦军硬拼,吃亏着肯定是自己,因为长平位于谷地,赵国骑射很难实施,所以赵国优势被弱化;而秦军的优势,在与兵种齐全,有骑兵、步兵,山地作战部队等。

[var1]

因为赵军处于劣势,所以廉颇一再选择拒绝。在无法持续供应粮草情况下,赵王决定换将。

廉颇与赵括谁强谁弱,赵王心知肚明,不可能仅仅因为秦国散播谣言,说秦军最畏惧赵括,而选择让毫无作战经验的赵括,替代廉颇。赵王之所以选择换将,是因为被形势逼迫的毫无办法。如果赵国粮草供应充足,那么赵王肯定坚持用廉颇,僵持下去,谁怕谁呢?

关键是赵国没有粮草,只能够豪赌一把。所以,赵国面临着当时的局面,即使廉颇也无力回天。寻找决战,也许是赵国当时最好的选择。

当然,即使选择决战,也不能将全部的兵马做为赌注。要知道赵军有40多万人,可以派遣20万,向秦军发起进攻,20多万人留在本大营。这样当进攻兵马被秦军包围时候,赵军可以有救援的力量。如果,赵括懂得分兵而用之,即使白起再用兵如神,也不可能将赵军全歼。。所以,赵括盲目将全部资本押上,留下纸上谈兵的千古笑谈,一点儿也不冤

赵括中计,大一统势不可挡

赵括走马上任之后,嬴稷也将主将换成了白起。赵括面临着粮草即将中断情况下,决定置之死地而后生,亲自率领主力向秦军发动了反攻。秦军连连后退,面对赵军凶猛的进攻,秦军损失非常惨烈,这也许出乎白起预料,白起认为派遣疑兵,将赵军引入自己早已经设置好的口袋阵就行了。

最终赵军被团团围困,赵括方才知道中计。赵括数次率领大军冲击,都失败了,最终赵括阵亡,投降的赵卒,绝大部分遇难。自此,东方列国,没有一个能够单独与强秦抗衡,大一统的态势已经形成,虽然秦国后来还是被合纵军击败过,但是这种趋势没有被逆转。

[var1]

赵国之所以败给了秦国,还是从国力上来讲,秦国要比赵国强大多。这也是嬴稷之所以在秦国进攻廉颇率领赵军不利情况下,依旧不断增兵的重要原因。秦国能够消耗起,而赵国不行。

所以,即使赵王坚持用廉颇,而不换将,那么赵国在实力面前,依旧是失败的。只不过,以廉颇的能力,断然不会如同血气方刚的赵括那样,派遣全部的主力,追击后退的秦军。

[var1]

或许廉颇在粮草供应不济的情况下,用计逐渐撤军,使赵军损失最小,这对于保持赵军与秦军相抗衡的实力,还是非常有价值的。

所以,长平之战,嬴稷用国力与赵国拼,只要秦军主将不是过于无能,那么赵国一定成为失败者。

更多文章

  • 秦国是一辆高速奔驰却可能自行散架的战车,吕不韦想为它装上刹车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商鞅变法改分封制为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打击旧贵族势力,废除奴隶制,实行土私所有制;军事上实行军功晋升制度,士兵杀一人可以升一级,而且规定17-60岁的男子全部要服兵役;重农抑商,不能创造财富的商人只能位居社会底层。商鞅虽然因为得罪旧贵族被处死,但没有人亡政息,他制定的制度还在被历代秦王一直执行,秦

  • 东汉末日:皇甫讨贼反被污,董卓封侯露骄容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话说凉州乱事,连年未平,朝臣奉诏会议,又觉得聚讼盈廷,莫衷一是;司徒崔烈且欲弃去凉州。时安定都尉傅燮已入为议郎,亦得与议,听了崔烈言论,不由的鼓动热肠,正色厉声道:“司徒可斩!斩了司徒,天下乃安!”三语说出,四座皆惊,崔烈亦为变色;尚书欲顾全崔烈面目,不得不劾傅燮妄言。灵帝召傅燮问状,傅燮从容答道:

  • 蜀汉丞相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却被评:只是普通人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诸葛亮能比管仲乐毅吗,管仲乐毅,乐毅和管仲是什么关系

    在《三国演义里》被诸葛亮气到的人,也总会骂一句“诸葛村夫”。那么他真是村夫吗?据正史记载,诸葛亮的父亲是泰山郡丞诸葛珪,叔父是豫章太守诸葛丰。大姐嫁房陵太守蒯祺。二姐嫁荆州土豪庞山民.诸葛亮的岳父是黄承彦、岳母是蔡讽的女儿。诸葛亮的岳母有个姑姑,嫁给了太尉张温。诸葛亮岳母有个弟弟是章陵太守蔡瑁,还有

  • 任见:曹操为父报仇,疾风掠城大开杀戒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第五章 镇服四方的法宝32曹操击败袁术,声势大振,兖州地盘暂时占定。兖州以北的前盟主袁绍,曹操还是惹不起的。兖州东面的徐州,风调雨顺,百姓安定,当初黄巾反政府军并未影响到这块鱼米之乡。徐州牧陶谦,字恭祖,行伍出身,董卓乱后,群雄割据,陶谦也想有朝一日凭武力及财力争夺天下。袁术被曹操击败后,陶谦认为时

  • 秦国大将白起史称“杀神”,巅峰时期到底有多疯狂?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秦国杀神白起,油管评价杀神白起,杀神白起死后阎王亲自迎接

    “杀神”白起白起战国时期四大名将之首,是秦国的军事家最厉害的战神,他征战一生打了很多仗从无败绩,他征伐战场杀害了很多人,他让当时的其他国的士兵将领,只要听到他的名字都闻风丧胆无心恋战,因此那时的人们称白起为“杀神”。我们只听他的称号就能感受到那时的白起有多厉害,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白起巅峰时期有多狂吧?

  • 汉武帝两大绝世名将:二人虽绝非庸才,但也得靠关系上位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但现在一些史学家对于他们两个人,却有着不一样的评价。对于他们二人究竟是不是庸才,也成为备受争议的事情。著名史学家吕思勉在《中国通史》当时,就根据卫青和霍去病的一些行为对他们二人进行了评价。吕思勉先生描述汉武帝的用兵之道是不可取的,因为卫青和霍去病都属于他的姻亲,所以在选择人才的时候有一定的私心。除此

  • 任见:曹操勒马喊道“儿郎们前方有梅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第五章 镇服四方的法宝31荆州刺史刘表讨厌袁术驻在其州郡东北,向这个邻居施加压力,并断绝民间商界跟扬州一带做生意,袁术财源军需缺乏,不得已转往兖州方向图存。兖州地方是曹操的地盘,岂能允许袁术染指。袁术不示弱,将主力部队驻屯在封丘,联络被曹操击败的周边残余,甚至联络匈奴,想吃掉曹操。袁术部署已毕,派遣

  • 孔子的思想为何不受待见?儒学又如何成为统治思想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但是很奇怪的是在儒家思想刚产生的时候并不受待见,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更是一生都没有把儒家思想让统治阶级运用,这是为什么呢?而后数千年的封建时代,儒学确实是得到了统治阶级的认可,那么这是不是说明整个封建社会的儒学已经不是当时孔子所创造的儒家思想了?儒学已经发展变质了?[var1]弄清楚这个问题之前我们

  • 三国奇葩"第四国":靠残杀士人、铁腕高压统治,居然雄踞辽东50年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辽东地区在汉魏之际的半个世纪中,实际上由公孙氏控制,处于相对独立的割据状态。汉灵帝中平六年,董卓以汉朝的名义任命公孙度为辽东太守。公孙度察觉中土即将大乱,于是寻机发展自己的势力。1、辽东避难的人们 公

  • 刘邦建立汉朝后,为何要逼着女子出嫁?2千年后现在西方也要学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中国的情况是十分复杂的,当人口快速增长又经历严格的计划生育,就会导致老龄化势头明显,人们未富先老,这也是如今中国急需考虑的问题。大家都以为生育制度是现代社会的产物,然而早在汉代时期就有了相关的记载。但那时候的计划生育不是为了限制人口的增长,相反,由于汉代经历了多年的战乱,民不聊生,国家人口太少了,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