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明疑案:仁宗朱高炽之死,20年的太子,9个月的皇帝确实太短了

大明疑案:仁宗朱高炽之死,20年的太子,9个月的皇帝确实太短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1903 更新时间:2024/1/17 4:17:28

还派出了亲信太监,火速赶往南京,宣太子朱瞻基快快回朝。但是朱高炽并没有等到那一天,就提前宣布了由太子朱瞻基继承皇位。然而就在宣布敕令后,不久朱高炽就突然暴毙了。这一切未免,又太快了些。

明史记载,朱高炽曾经就预言过自己的死亡。朱高炽去世前,有一天夜晚突然发现了天空中的星象发生了异变。因为仁宗自身明于星象,所以就召集了蹇义、杨士奇等人。并对他们说道:“天命尽矣。”于是叹息说道:“我监国二十年,被谗言邪恶所扰,心之忧危,我们三人相同。依赖皇父仁明得蒙保全。我去世后,谁还能知我三人之心呢?”边说边留下了眼泪,蹇义、杨士奇也留下了眼泪。

这显然就是临终遗言,但是谁也没想到朱高炽会这不久突然离世。朱高炽死后,关于他的死因归结起来,大概有五种说法。第一种,贵妃误杀说。第二种,大臣气死说。第三种,纵欲过度,精尽人亡说。第四,丹药中毒说。第五,太子弑父谋权篡位说。今天我们主要具体分析和推敲一下,这五种说法的真实可靠性。

一贵妃误杀说

说到第一种贵妃误杀说,很多人都非常奇怪。怎么还有贵妃,怎么还误杀呢?因为在明仁宗朱高炽死后,有人殉葬了。虽然在明英宗朱祁镇在位的时候,已经废除殉葬制度。但是在这之前宫妃殉葬还是平常,明太祖朱元璋明确规定,除了皇后和太子生母外,其他人一律殉葬。不过这些朱家的子孙们并没有听话,甚至到了英宗朱祁镇那里,还干脆就直接废掉了。

这又与贵妃误杀案又有什么关系呢?当然有,令人最奇怪的就是朱高炽死后,他的一个宠妃郭贵妃殉葬了。是啊,按照规矩皇帝驾崩,妃嫔殉葬很正常啊。不,这不正常,不正常就不正常在郭贵妃的身份。这位郭贵妃生前受到了朱高炽极大的宠爱,其地位仅次于皇后之下。并为朱高炽生了三个儿子,还有其家世非常显赫。

他的祖父武定候郭英,那可是大明朝开国的功臣,是最早一批跟着朱元璋的大将。明朝开国后,朱郭两家更是结为了亲家。郭英的女儿嫁给了朱元璋的儿子朱植作为了王妃。从两家世代联姻以及郭贵妃的受宠程度来说,她都不应该是殉葬的目标。之所以说他误杀了朱高炽,是因为有一次在宴会上,郭贵妃想要用毒酒害死皇后,取而代之。

结果敬酒时,被朱高炽抢了过去。结果喝下去没多久,朱高炽就死了。这就出现了贵妃误杀皇帝一说,郭贵妃是因为愧疚才殉葬的。当然了这种说法非常经不起推敲,首先郭贵妃的动机,她杀的可是皇后,而且是大庭广众之下。就算杀了皇后,她本身也难辞其咎。其次古代的皇家对于入口的东西,极其小心,都会经历严格的审查。最后皇帝就算在宠幸郭贵妃,也不会抢过酒杯喝酒,有失皇帝身份。

所以经过这么一番推敲来看,这种说法根本不会存在,至于郭贵妃为什么会殉葬。只有一种解释,那就是当时张皇后下令,命她不得不殉葬,毕竟她是仁宗生前最宠幸的妃子。

二大臣气死说

说到第二种说法,听起来还挺搞笑的,大臣气死说。真的有人被气死吗?生气会死人吗?我们都一样都充满了好奇,明史对这种说法是这样记载的。明仁宗朱高炽去世前,对身边的大臣夏原吉说“时勉廷辱我”说完就驾崩了。

这个把朱高炽活活气死的人,名字叫时勉,是当时陪皇帝读书的一个闲官。但是时勉这个人非常耿直,什么话都说,不会拐弯。曾经就被永乐皇帝朱棣关进过大牢,但是到了洪熙元年,出来后又上书仁宗。在《明史李时勉传》中有这样一段记载:“仁宗甚怒,召至偏殿,对不屈”。因为在朝堂上李时勉怼了朱高炽,毕竟人多不好说话,就被叫到了别的地方谈话。

但是这个耿直的李时勉并没屈服,结果被打折了三根肋骨,而且还被发配到了交趾(越南)偏远地区。朱高炽还命其每天都要写一封奏折,邮过来。结果还没等李时勉去交趾,他就又连上了三道奏折。结果再次惹怒了朱高炽,直接就被锦衣卫带走了,一直关押在大牢里。

所以朱高炽死后,当时的张皇后一直深信不疑的坚信是李时勉气死了自己的丈夫。于是就告诉明宣宗朱瞻基一定要严惩李时勉,结果就在朱瞻基亲自提审后,就对李时勉改变了看法。而且还将其官复原职了,并大加表扬。为什么呢?李时勉究竟上述了什么,让朱高炽如此生气,又上朱瞻基如此高兴呢?

明史记载:两句话“凉阁不宜近嫔妃,皇太子不宜远离京”。其实也是好心,提醒朱高炽不要纵欲过度,不要让太子远离,以备不测。但是这话私下里说可以,如果放在大庭广众下来讲,未免有些让人下不来台。从朱瞻基的处理结果来看,最起码他相信,父亲朱高炽并非是李时勉上书气死的。不然朱瞻基既不会将他官复原职,也不会称赞其是忠臣。

三纵欲过度,精尽人亡说

刚刚李时勉提出了,让朱高炽不要纵欲过度,要注意身体。不过这种说法,也很难成立,因为朱高炽生前并没有大批量纳妃。从洪武年间当上燕王世子到登基称帝,整整三十年,朱高炽只有六个妃。并且从他的子女分布来说,主要集中在个别人的身上。比起常年纵欲过度的人来说,短短的几个月时间纵欲很难搞垮朱高炽。

纵欲只是一方面,重点是朱高炽的身体状况。史书记载朱高炽非常胖,而且是打小就胖,走路跌跟头不说,骑马,射箭都干不了。所以他的父亲朱棣不太喜欢他,而且朱棣还曾对汉王朱高煦说“世子多疾,汝多努力”。就连父亲就说朱高炽有病,所以很有可能朱高炽身体,本身就有疾病,纵欲间接性导致其突然死亡。

四丹药中毒说

不过也有人提出,朱高炽根本就没有病,而是在短期内中毒的说法。因为从朱高炽发病到死亡,仅仅两天时间。而且我们上边也提到,朱高炽死前好像提前预知一样。先是派人召回太子,又写下敕令命朱瞻基即位。这一切看起来都非常井井有序,并没有什么错乱。所以很有可能就是朱高炽短期内服用了某种药物,导致疾病突发。

说到药物就不得不说,皇帝们经常吃的一种药了。没错正如您所想的那样,是丹药。长生不老谁都想,皇帝老儿更痴迷,可千年以来未见谁成功。因为这些所谓的丹药中,都含有剧毒,一般的丹药都是重金属材料制作而成。长期服用,或短期内大量服用必然会引发危险。关于这一说法,虽然没有直接的证据,但是从其他方面确有表现。

其一,朱高炽死前一个月脾气非常暴躁,你看那个李时勉,就说了几句真话,就被打断了三根肋骨。然而这行为并不像原来的朱高炽,朱高炽这个人一直都很仁慈宽厚,甚至有些懦弱。之所以会突然暴躁很有可能是吃了补阳之药。因为据一位太监回忆,朱高炽生前患有阴症,这个阴症大概就是风寒所致内虚,所以要补阳。然后服药后,导致了脾气暴躁。

其二朱高炽的死亡地点,朱高炽死在了钦安殿,并非帝王的居所乾清宫。钦安殿是皇帝用来供奉真武大帝的地方,朱高炽在道教举行活动的地方驾崩。显然这个钦安殿比较可疑,想想这个地方除了炼丹药,好像干其他的也不太合适。所以推测朱高炽很有可能是服用了某种药物,导致了突然暴毙。

钦安殿

五太子弑父谋权篡位说

前面四种已经差不多了,为什么还会儿子杀老子的说法呢?因为远在南京的朱瞻基好像能预知,或是早就掌握了父亲朱高炽的死亡时间一样。就在朱高炽派出太监海寿去召回朱瞻基,到朱高炽去世,朱瞻基回到北京城。这期间用的时间太短了。如果说当时太子朱瞻基在南京城,他要等到接到圣旨,再返回去。这期间仅仅20天,这不得不让怀疑,因为时间太短了。

还有就是朱瞻基到底从哪里开始程的,因为朱高炽去世前,曾命朱瞻基先去安徽凤阳祭拜祖陵,然后再回南京。以当时的交通速度,这一套安排下来,最快朱瞻基也得六月中旬才能到达北京城。这样一来无论朱瞻基在什么位置,他都无法从接到圣旨返回北京只用20天。

最后就是一直蠢蠢欲动的汉王朱高煦,曾经设下埋伏,在朱瞻基回北京的路上,山东乐安府阻止朱瞻基回去。结果没等到,朱瞻基就回到了北京。这三个问题都足以证明,朱瞻基提前知道了父亲的去世时间,已经在太监海寿传旨的途中和汉王朱高煦还没有反应过来的这段时间里,开始赶赴北京了。

至于朱瞻基的作案动机,一是朱高炽向来软弱,不适合做皇帝。二汉王朱高煦的咄咄相逼,一直想要做上皇帝的他最期盼朱高炽死亡,然后钻空子,坐上皇帝。毕竟朱高炽父子一个在北京一个在南京,刚好可以为他创造条件。结果就激发朱瞻基提前登基的想法。

所以综上所述几条,朱高炽之死很有可能是丹药中毒而亡。而在丹药中做手脚的就是太监海寿,而海寿的幕后主使者正是远在南京的太子朱瞻基。对于明仁宗朱高炽的突然暴毙,你又有什么看法呢?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朱元璋曾立下一项规矩,让明朝延续百年,儿孙却为此不愿上朝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朱元璋做皇帝前,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穷苦农民,年轻时为了生存下去,替人家放过牛羊,出家做过和尚,对下层劳苦大众的生活,有着极深的切身体会。他做上皇帝后,一方面想要抱住老朱家万世富贵,一方面想让儿孙后代能够勤政,所以他留下一项“早中晚”三次朝会的规定。这项规定看起来很稀松平常,认真执行起来却很难,它也成为

  • 李鸿章第一次见慈禧,回家后对儿子说了8个字,字字珠玑一针见血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李鸿章,很多人对于他的评价褒贬不一,“贬”主要是他签订了诸多不平等的条约,“褒”主要是因为他是一位能臣,洋务运动、北洋水师都是他发起的。然而,这些东西都没能改变大清朝的国运,改变李鸿章被贬低的历史。值得一提的是,李鸿章被后人贬低离不开一个人的助力,此人便是慈禧太后。话说,在太平军被李鸿章消灭后,

  • 民国教授和美国熊孩子对骂,还让熊孩子家长泪眼朦胧,背后有深意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是一本正经,还是非常严肃?是温文尔雅,还是风流倜傥?其实,叶公超是一个真正的性情中人。他不会轻易伤害别人,但也绝不会轻易让着别人,比如,他曾经因为一点小事,和美国的一个熊孩子互相对骂,还让这个熊孩子的家长泪眼朦胧。一、美国邻居也有熊孩子叶公超任教时,曾经有一任邻居是美国人。清朝闭关锁国,大家对外国人

  • 宋徽宗死后居然被金人熬成了灯油,真的是这样吗?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最后,徽钦二帝及皇室成员被关押至五国城,落得个亡国为囚的下场。曾经经济繁荣、物质富裕、文化昌盛的北宋,在外族的铁蹄下不堪一击,曾经的繁华成为一片废墟,宋朝皇室在遭受了奇耻大辱的同时,还连累了北方无数无辜的百姓,简直令人心痛。徽钦二帝被俘以后,他们戴着脚链手铐,一路被压往金人的老巢。这一路上,就有不少

  • 清朝的宫廷吃席和娘娘们的份例量那么大,这都是由那些部门上供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乾隆初年举行的太和殿筵宴共摆了二百一十席,用羊一百只,用酒一百瓶(每瓶十斤),食物多为各种点心和肉馔,这些席、羊、酒,大部分由王公等进奉,不足者由光禄寺补充,以后因为国力衰弱,所以数量有所减少。以前专文写过清朝帝后的日常份例,今天再说说各级妃嫔的每日需备办的物料。皇贵妃:日需盘肉八斤,菜肉四斤,每月

  • 雍正如此英明,为何在位仅13年便驾崩了?因为他有3个不好的习惯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自即位起,雍正帝便开始整肃吏治,强化军队,处理民生,不仅革除了康熙帝晚年时期的一些政治弊端,还为乾隆帝最终能够创建“十全武功”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可以说“康乾盛世”的出现,有很大的一部分功劳在雍正帝的身上,但就是这样一位有能力有政绩的皇帝,在位仅13年就去世了,而在他之前与之后的康熙帝与乾隆帝,在

  • 乾隆出上联洞中泉水流不尽,纪晓岚无话可说,一女子竟轻松应答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无论是老剧《铁齿铜牙纪晓岚》还是新剧《梦华录》都有这样的一个情节,那就是对对子,足以说明对对子这项娱乐活动在古代十分受欢迎。以前社会政治经济并不发达,人们也不像现在一般拥有丰富多彩的娱乐方式,而对对子不仅要从平仄、意境等多个方面思考,而且还要考虑字形结构等问题。因此,十分符合文人雅士对娱乐活动的要求

  • 大清第一清官:装了十几箱砖头装门面,皇帝:“全部换成真金子”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今天,小编要说的是发生在清朝的一个清官,他在朝廷历任高官,历经了3朝皇帝,按说如果稍微动一下脑子,收入一定比一个7品小县令多个十倍都不止,但是令人大跌眼镜的是,晚年退休回家的他,为了能让自己不丢失脸面,回家脸上有光,竟然拉了十几箱的砖头回家装门面,皇帝知道真相后,心里一阵的热乎劲,下旨直接全部换成金

  • 年羹尧被处决后,官员在抄家时发现了一本书,雍正看后被气吐血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从这一点来看,称雍正为清朝最勤政的皇帝并不为过,这也印证了他“以勤先天下”的自我评价。那么雍正为何要如此拼命呢?这是因为他的老爹康熙给他留下了一个烂摊子。康熙晚年的时候,热衷于旅游,多次到江南一带游玩,耗费了许多钱粮。加上纵容官员们从国库借款,很快就把国库搞了个底朝天。雍正接班的时候,几乎面临着一个

  • 夏朝的存在饱受争议,中外学者争论不休,至今没有文物证明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现在称为二里头文化不是夏朝遗址的原因就是如此,时间接近但是无法确认是否就是夏朝,甚至对于夏朝的统治模式都是不明的,周开始分封必然是往集中权力的方向发展的,也就意味着在这之前很可能是零散部落。商是最强大的部落征服了其他部落,还有其他部落的供给,但本质还是各个部落自己统治自己的领地,不服就会挨打,但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