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武则天临终前为什么要与已经去世多年的丈夫唐高宗合葬?

武则天临终前为什么要与已经去世多年的丈夫唐高宗合葬?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160 更新时间:2024/2/6 17:05:07

武则天建立的武周本质上是“夺舍”李唐,除了武家子侄以及部分依附武家的势利小人之外,朝廷内外没有任何势力会支持武周真正取代李唐。以狄仁杰为代表的天下士人将武则天视为李唐的掌权太后而非武周皇帝,这是他们忠于武则天的前提。武则天对此也是心知肚明的。

圣历元年(698年),武则天立儿子李显为太子,标志着武则天正式决定将天下还给李唐(复李唐神器)。不过按照武则天的初始想法,“复李唐神器”要在她去世后开始,她不想活着看到这天。另外,作为主动“复李唐神器”的交换,李显和拥唐派大臣不能清算她和武家。

然而在神龙元年(705年),以张柬之为首的拥唐派大臣逼迫武则天退位,太子李显(唐中宗)提前登基。武则天一直不想亲眼看到“复李唐神器”,但还是亲眼看到了这一天。更要命的是,因为武则天是被政变推翻的,所以“不清算她和武家”的政治交换也有被废弃的可能。

武则天毕竟是唐中宗的亲生母亲,此时又垂垂老矣,生命并没有危险。而在武则天退位到去世的一年时间里,武家也没有被清算的迹象。因此武则天临终前最担心拥唐派的两种政治清算:第一是侮辱性的彻底否定,比如改姓;第二是在武则天去世后政治性地毁坏她的陵墓。

武则天是唐朝“

侮辱性的彻底否定

”和“

政治毁墓

”的始作俑者,比如将王皇后一族改姓为蟒、将萧淑妃一族改姓为枭、在徐敬业起兵后捣毁李勣墓等等,她当然担心拥唐派“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对武则天来说,防止拥唐派“以彼之道,还施彼身”最好办法就是与丈夫唐高宗合葬。

按照唐朝的礼法,只有皇后才能与皇帝合葬。只要武则天与唐高宗合葬,她的皇后身份就无法被否定,更不可能被“

侮辱性的彻底否定

”。比如唐玄宗登基后经常批判自己的祖母兼杀母仇人武则天,但无法否定武则天的皇后身份。每到祭祖时,唐玄宗都还是要祭祀武则天的。

更重要的是,武则天只要与唐高宗合葬,拥唐派就不可能“

政治毁墓

”。只要唐朝不灭亡,武则天就不用担心自己被刨坟掘墓。而武则天的心思其实没有瞒过拥唐派大臣。当得知武则天要与唐高宗合葬后,有些大臣就以“先帝久葬,不可轻动”的理由反对武则天与唐高宗合葬。

不过唐中宗还是尊重了母亲的遗命,以皇后之礼将武则天与丈夫唐高宗合葬。正因如此,唐朝乃至后世很多人都批评武则天,乃至对武则天咬牙切齿,却都不敢下手破坏唐乾陵。至今为止,唐乾陵依然是所有唐朝帝陵中保存最完好的一个。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明朝内忧外患的局势无力支撑,最后的结局是啥?让人唏嘘不已!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积极的一面就是郑和下西洋,迁都北京等等历史性壮举,曾经的强盛谁也无法抹去;不好的一面就是锦衣卫和东厂的黑暗统治,让人诬陷诟病。后面的许多皇帝都有个人爱好,比如说朱厚照是明朝最荒诞的一个皇帝,谈不上昏君,不过就是不务正业。由于年幼没有子嗣,导致嘉靖帝继位,首先排除异己,坚决打击杨廷和为首的反动派。嘉靖

  • 太白经天:对玄武门之变前后最完整的描述|文史宴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武德乃至贞观年间,很少能看到如此充沛着浓郁的个人情感的诗。作者陈子良半年前还以东宫学士的身份在朝廷中枢辅佐太子李建成,半年后就已被贬任四川——世间的事,这是从何说起! 应从武德九年(626年)的那个充满血腥、跌宕的夏天说起。五月,出现了“太白昼见”。太白即是金星,古人一般把白天看见金星,称作“太白昼

  • 史上第一次陈桥兵变,赵匡胤:主角竟然不是我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赵匡胤率军回师开封,京城守将石守信、王审琦开城迎接赵匡胤入城,胁迫周恭帝禅位。赵匡胤即位后,改国号为“宋”,史称宋太祖。但是很多人所不知道的是,他们的“陈桥兵变”却是学习了前辈,是在前人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才成功的,这个前人就是控鹤军指挥使的张谏。后唐明宗李嗣源因临近契丹边境的瓦桥关地势险要,驻守责任重

  • 作为唐高宗李治的亲孙子,李义珣怎么会流落岭南,当了40年奴仆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而对于李氏王朝、尤其是唐高宗李治来说,这种隔辈亲的感觉是体会不到了。他的孙子死的死,逃的逃。在李治可怜的孙子中,有一位叫李义珣的人,不知该说他是侥幸逃脱武则天毒手,还是该替他惋惜逝去的数十年青春。作为唐高宗李治的孙子,被命运抛弃的李义珣,少年时期便流落岭南边远之地。为了混口饭吃,做了40年奴仆。那么

  • 明宣宗朱瞻基与孙若微和胡善祥的爱恨纠葛!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提起明宣宗朱瞻基,说实话,他在民间的知名度并不算高,虽然他是明朝仁宣之治的开创者,是一位历史上非常贤明的君王,但由于他短命并且在位期间天下太平,所以,就不怎么为人所熟知了。明宣宗与孙若微的爱情故事却是极富浪漫色彩与童话味道,我听过一遍之后,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要说清这个故事,还得从朱瞻基那个了不起的

  • 李自成攻进皇宫后,皇宫里的嫔妃落得什么下场?说出来你别不信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在我国历史上,出现过很多朝代的兴衰更替,每个朝代的破灭和每个朝代的兴起过程也有所不同,而对于明朝来说,它的灭亡是由于李自成的进攻,在进攻的过程中,他完全不顾无辜之人的性命,所以致使很多无辜之人因此而丧失了性命。对于李自成来说,他并没有十分周全的计划就擅自进攻,也正是因为这样,才使得本以为能够成功的他

  • “唐隆政变”四大功臣为何结局悲凉?唐玄宗兔死狗烹还是另有隐情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陛下您难道忘了当初我们一起战斗的岁月?怎么忍心将我抛弃荒野,这么多年不得登堂入室?当年的功臣如今全都离世了,仅剩下老汉我一个,陛下难道不怜悯我吗?”如果将“陛下”换作“妈妈”,是不是像极了毛孩子跟家长撒娇?是的,能跟唐玄宗用这种语气说话的人绝非等闲之辈,此人叫钟绍京,是唐玄宗旧邸心腹,也是“唐隆政

  • 明朝皇帝的各种帽子,皇帝用的就一定是金灿灿的颜色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随着夏商周冠服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将冠纳入了礼制,让冠有了高低贵贱之分,更是代表着各阶层人士的不同身份。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明朝皇帝的帽子,看看他们都有哪些帽子。我们平常在影视剧里看到的明朝皇帝的帽子基本上都是这样的:这样的:亦或是这样的:反正头上顶的都是一个金灿灿的金帽子,也不管它重不重。可能有人会觉得

  • 刘裕临终前,指定四位托孤大臣,结果他们无一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刘裕的托孤大臣为什么全部惨死,宋武帝刘裕电视剧,刘裕个人资料

    同月,刘裕曾短暂病愈,但至五月再次病重,遗命司空徐羡之、尚书仆射傅亮、领军将军谢晦及护军将军檀道济四人为托孤大臣,辅助太子刘义符。不过,让刘裕没有想到的是,这四位托孤大臣不仅联合废黜了刘义符,他们自己也没有获得善终的结局。一、徐羡之徐羡之是东晋左将军徐宁的孙子、上虞县令徐祚之的儿子。东晋时期,徐羡之

  • 朱元璋称帝的时候,只有3位亲戚在世,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一、早期朱元璋朱元璋(朱重八)出身不好,这个很多人都知道,他的父亲叫朱世珍(原名朱五四),母亲是陈氏,他还有三个哥哥,两个姐姐,大哥朱兴隆(原名朱重五)、二哥朱兴盛(朱重六)、三哥朱兴祖(朱重七)、大姐二姐名字尚且无法考证。在1344年,淮北地区遇上千年一遇的大旱灾难,疾病也随之弥漫,于是朱元璋的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