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宣宗朱瞻基与孙若微和胡善祥的爱恨纠葛!

明宣宗朱瞻基与孙若微和胡善祥的爱恨纠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2381 更新时间:2024/1/16 8:44:27

提起明宣宗朱瞻基,说实话,他在民间的知名度并不算高,虽然他是明朝仁宣之治的开创者,是一位历史上非常贤明的君王,但由于他短命并且在位期间天下太平,所以,就不怎么为人所熟知了。明宣宗与孙若微的爱情故事却是极富浪漫色彩与童话味道,我听过一遍之后,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要说清这个故事,还得从朱瞻基那个了不起的爷爷说起。1398年,朱瞻基带着好奇的眼睛来到了这个世界上,那时候他只能住在燕王府邸,因为那个时候他的爷爷还只是个燕王。不过不要着急各位朋友,因为两年后他的爷爷就起兵造反了,英雄本色,血染江湖!干了四年,等到朱瞻基四岁的时候,他爷爷就革命成功了!他们家也一跃成为皇室第一家。不错,您猜对了,他爷爷当皇帝了。就是成祖朱棣

老话讲,“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儿子会打洞。”这话可真是一点不假。朱棣跟他老爹朱元璋一个德行,对儿子是100个看不上眼,对孙子那是视若至宝,一门心思是想把皇位传给孙子。

朱瞻基年少聪颖,能书会画,是难得的一个奇才,说是他的绘画水平直追宣和,就是宋徽宗,那可真是不得了了!而且多次与祖父朱棣亲征蒙古,可以说是能文允武,少年英才!

永乐八年,朱瞻基12岁,朱棣认为皇太孙已成年,应该给他选择个配偶。事有凑巧,朱瞻基的生母张太子妃的母亲是山东永城人。说山东永城县主薄孙忠的女儿人长得漂亮又有贤德,为此,老太太没少在女儿面前吹风。张太子妃便把这件事情告诉了公公朱棣,经朱棣允许,孙若微便进宫了。朱棣让张太子妃教育小孙宫中的礼仪。而这时候,这个小姑娘也不过十岁开外。

难得的是,朱瞻基与这个小妹妹两小无猜,玩得特别的投机。我想,一块放风筝啊一块儿捉迷藏啊,两人在一块儿没少干这种天真烂漫的事情。可能旁人见了心里也很欢喜,两个小大人在一块儿是郎有情妾有意,玩的是特别的默契,特别让人觉得美好。我想在他们心中,可能人生一辈子都是这么把心交给对方把爱留在花丛中。然而,天有不测风云,风向开始变了。

永乐15年,朱瞻基19岁,朱棣决定为孙子举办盛大的婚礼。然而,出人意料的是,朱棣选定的皇妃人选并不是孙氏,而是一个胡姓姑娘,她叫胡善祥。而孙氏,只给了她一个嫔的封号!这可真是应了那句话了,新郎结婚了,新娘不是我!

要说这个胡善祥,绝非等闲人物,他的父亲是一个百户锦衣卫,姐姐还在宫中作着女官。家里是衣食无忧,歌舞升平。所以这一切也就造就了她端庄典雅的风范,善良的性格。在当地都非常的有名,据说她一打开窗户,有红白相交的云雾从她的闺房里面飘出来。这可真是了不得了!

按说朱棣作为朱瞻基与孙氏的第一媒人,应该是非常看好这段姻缘才对,那么他为什么对孙氏就是看不上眼。这块儿咱先卖个关子,一会儿给大家交代!

不过这凭空棒打鸳鸯的一出,让小情人朱瞻基与孙若薇着实内心生出无限的烦恼。由于是皇帝爷爷亲自指定的婚姻,朱瞻基也不敢反抗,不过从成婚的那一刻起,他就天然地对胡氏产生了反感与厌恶。为以后的矛盾埋下了隐患。

永乐二十二年,成祖驾崩,父亲朱高炽即位,九个月后,仁宗朱高炽就匆匆地走了,29岁的朱瞻基顺利登上了大宝!胡氏为皇后,孙氏为贵妃。从那一刻起,朱瞻基就整日琢磨着一件事情,怎么把我孙妹妹扶上皇后的位置捏!那时候胡氏生了两个女儿,孙氏生了一个女儿。大家在这块儿基本上打了个平手!不过很快好消息就传来了,孙氏肚子争气,给朱瞻基生了第一个儿子,也就是后来的正统皇帝朱祁镇

朱瞻基这一看,一下子得了劲儿了。他对胡氏说,你身体又不好,又没有生儿子,还是好好保养自己吧!于是,胡氏只好自动退位了。

胡氏为人恬静而不好争斗,宽容而和善,后宫方方面面都处理得井井有条,无论是下人还是张太后,对她都是非常的认可与喜爱的。皇后无过而被罢黜,引起上上下下的怜悯与同情。她只好出家做了道姑,法号静慈仙师。真是应了那句话了,我操,我要拔刀,我操,我斩群妖!

不过即便如此,张太后还是让她住在宫中,对她十分的爱护。然而,老人总有走的一天,宣德七年,张太后崩逝。孙皇后,也就是曾经那个善良的小姑娘,伺机刁难,次年,胡皇后便在悲伤与忧郁中去世了。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来,为什么朱棣始终不太喜欢这个小姑娘,阅人无数的老皇帝,将来皇帝的爷爷,心里清楚这个看似简单的小姑娘是不能母仪天下的!

谁没有过童年,谁没有过青梅竹马的往事,不知道是残忍的现实让我们变得污浊了,还是我们内心的污浊让我们变得可恶。这些问题还是交给各位看官去评判吧!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李自成攻进皇宫后,皇宫里的嫔妃落得什么下场?说出来你别不信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在我国历史上,出现过很多朝代的兴衰更替,每个朝代的破灭和每个朝代的兴起过程也有所不同,而对于明朝来说,它的灭亡是由于李自成的进攻,在进攻的过程中,他完全不顾无辜之人的性命,所以致使很多无辜之人因此而丧失了性命。对于李自成来说,他并没有十分周全的计划就擅自进攻,也正是因为这样,才使得本以为能够成功的他

  • “唐隆政变”四大功臣为何结局悲凉?唐玄宗兔死狗烹还是另有隐情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陛下您难道忘了当初我们一起战斗的岁月?怎么忍心将我抛弃荒野,这么多年不得登堂入室?当年的功臣如今全都离世了,仅剩下老汉我一个,陛下难道不怜悯我吗?”如果将“陛下”换作“妈妈”,是不是像极了毛孩子跟家长撒娇?是的,能跟唐玄宗用这种语气说话的人绝非等闲之辈,此人叫钟绍京,是唐玄宗旧邸心腹,也是“唐隆政

  • 明朝皇帝的各种帽子,皇帝用的就一定是金灿灿的颜色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随着夏商周冠服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将冠纳入了礼制,让冠有了高低贵贱之分,更是代表着各阶层人士的不同身份。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明朝皇帝的帽子,看看他们都有哪些帽子。我们平常在影视剧里看到的明朝皇帝的帽子基本上都是这样的:这样的:亦或是这样的:反正头上顶的都是一个金灿灿的金帽子,也不管它重不重。可能有人会觉得

  • 刘裕临终前,指定四位托孤大臣,结果他们无一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刘裕的托孤大臣为什么全部惨死,宋武帝刘裕电视剧,刘裕个人资料

    同月,刘裕曾短暂病愈,但至五月再次病重,遗命司空徐羡之、尚书仆射傅亮、领军将军谢晦及护军将军檀道济四人为托孤大臣,辅助太子刘义符。不过,让刘裕没有想到的是,这四位托孤大臣不仅联合废黜了刘义符,他们自己也没有获得善终的结局。一、徐羡之徐羡之是东晋左将军徐宁的孙子、上虞县令徐祚之的儿子。东晋时期,徐羡之

  • 朱元璋称帝的时候,只有3位亲戚在世,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一、早期朱元璋朱元璋(朱重八)出身不好,这个很多人都知道,他的父亲叫朱世珍(原名朱五四),母亲是陈氏,他还有三个哥哥,两个姐姐,大哥朱兴隆(原名朱重五)、二哥朱兴盛(朱重六)、三哥朱兴祖(朱重七)、大姐二姐名字尚且无法考证。在1344年,淮北地区遇上千年一遇的大旱灾难,疾病也随之弥漫,于是朱元璋的父

  • 明英宗为何要杀于谦,从他的角度看,于谦至少做错三件事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有的读者认为,于谦对国家有功,在危难之际拥立朱祁钰,从而使明军击退瓦剌,保全江山太平。而有的读者则认为,于谦拥立朱祁钰,就是背叛明英宗。后来明英宗被送回来,他也一直站在朱祁钰这边,可以说是自己“作死”。当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笔者不能说谁对谁错。不过通过大家的激烈讨论,笔者决定

  • 明朝粉丝惧怕别人阅读满人写的史料更加惧怕苏北人和苏州读家谱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说别人读满人写的史料就是耍流氓 ,正常的历史爱好者都知道《明史》的编写者并不是满人为什么呢?因为在《清通鉴》里面两位满族史官刚林和祁允格已经被顺治皇帝处斩了。顺治处斩刚林和祁允格的理由是他们攀附多尔衮,刚林把清太祖的历史档案给改了。剩下的史官就都是汉人和蒙古人,在清通鉴里面顺治皇帝说历代君王莫过洪武

  • 明朝面积大于新中国吗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明朝疆域明朝到底有多大?很多观点不太准确。历史上,我国科技文化长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在各国影响巨大,甚至出现万国来朝的盛景。周边邻国大多是我国附属国。但是我国合法领土仅限于建有行政机构,定期收税,并接受中央政府有效管辖的区域,至于附属国或保护国等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土。因此认为明朝拥有超过1000万平

  • 北宋之后作为龙城的太原,很难再出“真龙”为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山西一直都是骑兵的主要产地之一。在以骑兵纵横天下的冷兵器时代,山西人无疑更有机会,获得军功晋升。唐朝中国的经济中心还是在北方,传统的政治、经济中心大体是汉以来的京畿地区,即河南、关中、山西南部。为什么说出皇帝与经济有关呢?我们都知道中古时期皇帝都出自豪门大族,尤其是北魏至唐的王朝变迁中,北周、隋、唐

  • 明朝著名诗人之一,高启十首诗作,清新含蓄,放拓雄浑,值得一品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相传,高启读书有过目不忘的本领,尤其精通我国历史,他嗜好诗歌,经常与同时代的诗人相互切磋诗艺。据史料记载,高启出生在元朝末期,那时天下大乱,他被元末明初群雄之一张士诚看中,召其作为幕僚,那时候高启才16岁而已。不过高启天生厌恶官场,23岁的时候找了个借口离开,过起了隐居生活。后来朱元璋统一天下,高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