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史记上明确记载了夏朝,西方学者质疑:史记也能作为信史?

史记上明确记载了夏朝,西方学者质疑:史记也能作为信史?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1302 更新时间:2024/2/7 7:54:27

我们都知道,考古不是万能的,很多历史都无法通过考古100%的证实,比如亚历山大东征就没有确切的考古铁证,如今夏朝也是如此。这时,就更凸显了信史的价值,在考古不能证实、却又不能证伪时,我们只能相信信史的记载。

在甲骨文出世之前,西方否定中国夏商王朝,但甲骨文不仅证实了商朝存在,而且甲骨文中的“商朝王表”,与《史记》中的基本一致,也就证实了司马迁对夏商历史记载的可信度,据此也有理由相信史记中的夏朝是可信的。

撇开考古上的争议,既然如此信史已有记载,为何西方至今还会否认夏朝的存在?

西方学者质疑:史记也能作为信史?

2000年,夏商周断代工程阶段性报告公布后,立即引起西方学者的激烈质疑,甚至美国汉学家倪德卫宣称“国际学术界将把工程报告撕成碎片”。为了将报告解释清楚,于是中西方随后进行了三次辩论,其中第一次围绕的话题就是夏朝是否存在。

中国学者论证夏朝存在的观点中,其中一条是“既然司马迁所论的商朝被证明是信史,那么他所说的夏也应当是信史”。然而,不少西方学者却认为:《史记》提到“商的第一个王是其母亲踩到大鸟脚印而受孕”(其实是西方学者搞错了,周后稷是如此诞生,商契是简狄吞鸟卵受孕)黄帝、舜、禹等存在超自然行为,根本就是神话传说,难道这样的记载也能视为信史吗?

显然,这是抬杠。

其实,史家也有历史局限性,有些认识自然不如今人,但正常人都不可能因为《史记》中的少许错误,包括上述超自然事件,就去否定整本书的信史价值。因为几个超自然事件,就此否定史记的信史地位,西方一些学者的动机无疑耐人寻味。

西方学者判断:周人或编造了夏朝!

《夏本纪》的源头在于先秦,司马迁汇总了周代史料,加以整理汇编,最终编写出了较为系统的夏朝史。如果《史记》不可信,那么先秦史料对夏朝的的确确有很多记载,西方学者如何看待呢?

然而,不少西方学者却认为,周代文献中所记载的夏人事迹,极有可能是周人出于政治目的而编造的,不能尽信。

美国汉学家夏含夷(下图),被国际学术界批评为过于相信中国文献,但他对于尚书里记录大禹与夏朝文献,也不认为真实可信,实际就是暗示这些篇章是后人编造的。

其实,从史料上看,周人于情于理都没有编造的理由,比如《尚书·多士》与《左传·僖公三十一年》、《清华简·厚父》记载的三件事。

首先,根据《尚书》考证,基本可以认定《多士》是周代官方档案,讲述的是周公旦与殷商贵族的谈话,其中一句为“惟尔知,惟殷先人有册有典,殷革夏命”。如果说周公编造出夏朝,为殷商祖先编造出灭夏事迹,想要由此说服殷商贵族真心臣服,那么无论怎么都说站不住脚。

其次,《左传·僖公三十一年》记载,卫成公迁都于帝丘,梦遇祖先康叔说“夏后相把你给我的祭物夺走了”,他便命令卫国人祭祀夏后相,但是臣子宁武子指出夏后相的遭遇与卫国无关,认为不需要祭祀夏后相。所谓夏后相,即夏朝第四位君主,太康(夏之子)失国后,后羿扶持仲康(太康之弟)继位,中康死后夏后相继位,后被寒浞杀死。对于夏后相与帝丘,如今考古取得重大发现。

2005年,在河南濮阳高城遗址下面,又发现了一座916万平方米的春秋古城,由此确定卫都帝丘所在。更大的惊喜在于,古城下面还发现了仰韶、龙山、二里头、殷墟等时期的文化遗存,其中龙山文化遗址超100万平方米,在河南同期遗存中最大,也是后岗二期文化的一处中心遗址,首都师范大学袁广阔等判断认为应与夏后相之都帝丘有关。

第三,清华简《厚父》记载:“闻禹……川,乃降之民,建夏邦。启为后,帝亦弗恐启之经德少,命皋陶下为之卿士。”其实,清华简记载禹夏并不稀奇,重点在于清华简是楚简,周代楚国一直“不服周”,甚至主动称王,要与周天子平起平坐。那么,如果真是周人编造了夏朝,楚人会怎么做?

总之,不仅先秦众多史书记载夏朝,而且众多诸侯国也都记载过夏朝,尤其是“不服周”的楚国对此也有记载,只能说明周人不可能编造了夏朝。况且,周人辛苦编造夏朝的目的何在,难道就是为了证明政权合法性,灭商的正义性?似乎根本没有必要编造这个谎言。

从世界范围来说,中国历史记载最为丰富,信史最为悠久,(撇开夏朝争议来看)从未平白无故的捏造或虚构过一段重大历史。既然如此,也就完全没有理由否定信史对夏朝的肯定。

连《荷马史诗》、《圣经》等都能当历史,西方学者却否定中国不折不扣的信史,否定其对夏朝的记载,只能说严以待人宽以待己,或者深层次的原因是过于傲慢、偏见、双标。因此,西方学者的某些观点,值得中国人深思,不能深信不疑、盲信盲从。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妲己和姜子牙都肩负着覆灭商朝的任务,他们为何不联手呢?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姜子牙跟妲己什么关系,封神榜姜子牙冻死商朝十万大军,姜子牙和商朝关系

    三月十五是女娲娘娘诞辰,宰相商容提议纣王到女娲宫进香。纣王起初不愿意,感觉自己丢了身份,可听了商容说女娲娘娘是上古神女,有补天功德,并且是护佑商朝江山的福神,于是,便答应去女娲宫进香!但到了女娲宫,纣王看到了女娲圣像的绝世容颜,忍不住题诗一首,亵渎了女娲娘娘!女娲娘娘看到淫诗,大为恼怒,要去杀了纣王

  • 孔子的学生厉害还是鬼谷子的学生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var1][var1][var1][var1](一)孔子与鬼谷子先说说孔子吧。孔子是家喻户晓的圣人,是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据说孔子门下有三千弟子,其中有七十二贤人。七十二人中大多是各国高官栋梁。之所以说孔子享有崇高的声誉,因为孔老师是一个全能的老师,他博学多才,不仅教学生语文、政治、音乐,还教学

  • 战国四大战神之王翦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var1]王翦是周王室的后人,从小就是个军事迷,在别人还在玩泥巴的时候,她就开始学习兵法、武器格斗。王翦,公元前287年,十六岁他是一位会走路的兵,四年后,他就被提拔为副将军,经历过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秦始皇。深得王的信任,竟以诗来称颂。公元前239年,长安君成蛟在征讨赵国时,受樊于期的

  • 孔子为什么连施三招试探楚国咸宁麓山谷洗衣裳的女子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孔子在鲁国当的官不小,位置比较高。大司寇兼任代理宰相之职,大司寇就是最高法院的院长,首席大法官,代理宰相这个职务相当于副总理级别的,属于副国级别的干部。孔子和鲁定公已经心里有了互相的厌烦,鲁定公一是拒绝孔子拜见的请求,二是大祭司这样的国务活动也不邀请孔子出席。孔子很清楚的知道,跟鲁定公耗下去没啥好结

  • 《少年歌行》萧瑟雷无桀男扮女装,混入后宫向宣妃讨血给无心解毒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成了药人的无心被萧羽派出去刺杀萧崇,期间与萧瑟雷无桀等人撞见,他们还动了手。可四人合力都不是无心的对手,更为奇怪的是无心根本不认识他们。出于眼下行势,萧瑟并没有派人去追无心,而是在安排好受伤的华锦后,带着雷无桀一起去了钦天监,向齐天尘请教有关药人的事,得知想要救无心,唯一的办法就是取得无心至亲之人的

  • 为什么总有人声称美洲原住民来自“殷商东渡”?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殷人东渡美洲真实性,美洲殷商遗址,秦人与殷商同宗同源

    那么,这种论调最初来自何处?又是否可信?1、美洲原住民的猜想近代,西洋人在对美洲完成殖民以后,对于美洲原住民的来历却说不出一个所以然。而美洲原住民的来历,却也引起了很多西洋学者的关注。于是西洋学者提出了一系列的假说:有说法认为美洲原住民是犹太人的后裔,认为是犹太人失踪的十个支派的后裔;有认为美洲原住

  • 三家归晋,为何魏国皇帝封王、蜀国皇帝封公、吴国皇帝只封侯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三家归晋,为何魏国皇帝封王、蜀国皇帝封公、吴国皇帝只封侯!自己登上皇位,并建国号为晋,开启了晋朝长达155年的统治。继位之后,司马炎对三国皇帝进行了分封,魏皇曹奂被封陈留王,蜀皇刘婵被封安乐公,吴皇孙皓被封归命侯,为何同时一国君主三个阵营得到的爵位却不同呢?首先咱们先来介绍一下,曹魏时期的爵位制度。

  • 三千年前,25万殷商军队横渡重洋建立了玛雅文明?真的假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不仅江淮一带被拓展,就连当时的雅利安人入侵,也被商朝击退。可以说是雄盛一时,是当时的世界强国。要知道雅利安人覆灭三大文明古国,唯有在中国战败。可见当时的商朝还是有一定的实力,但就是这样的实力,以及25万军队却是离奇失踪,并没有赶上救国之战。直到几千年后,才被发现出现在美洲地区。这又是怎么回事?为何会

  • 楚汉争霸的真相:分封制粉丝和郡县制粉丝的终极决战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楚汉争霸历史讲解,汉朝郡县制与分封制,楚汉争霸人物排名

    楚汉争霸楚汉争霸的故事,我们耳熟能详,其中兵神韩信更是那个时代的主角,从一个无名小卒爬到万军之帅的位置,属实励志。但他最后却凄惨地死在了长乐宫,很多人在追问原因,其实是因为楚汉争霸的本质,是分封制和郡县制两种制度的决斗,韩信的思想太过保守,没有跟上刘邦的境界,最后淹没在时代潮流中。周朝八百年都实行分

  • 长平之战,白起坑杀40万赵军,为何单独放过240名童子军?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长平之战真的坑杀了40万赵军吗,白起长平之战坑杀40万赵军的意义,长平之战白起为何能坑杀40万赵军

    长平之战,赵国派出赵奢之子赵括为赵军主将,与秦国的白起对战。在交战时,纵使赵括先前并没有多少出色的战绩,白起也没有对其轻视。为了麻痹赵括,他在军中下达死命令:敢泄漏秦军主将者死!之后,他便下令,让全军给赵括“开后门”。在白起的放纵下,赵括第一次领兵就大获全胜。这可是赵国久违的胜利,赵王对赵括进行了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