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苏坦妹美若天仙,朱元璋晚上将其宠幸,为何第二天下令将其处斩?

苏坦妹美若天仙,朱元璋晚上将其宠幸,为何第二天下令将其处斩?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2817 更新时间:2024/1/19 12:19:53

许多人想到的是中国四大美人

沉鱼落雁 闭月羞花

这四人留下的故事可以说是很精彩了

有人觉得 女子长得好看就是优势

天生就会被优待

也有人觉得 最毒妇人心

美女也可能是惹祸的红颜祸水

当然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存在

今天故事的主角就有过这样的遭遇

元末明初的时候有一位美女叫苏坦妹

她和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有过一段渊源

只是朱元璋在将其宠幸后

却下令处死了她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先来看一下两人相遇的时代背景

当时的朱元璋还不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开国皇帝

而是致力于推翻元朝残暴统治的起义军将领

此时朱元璋的势力范围主要在江浙一带

只是他一直苦于没有人才帮助自己出谋划策

因此一直十分重视招揽人才

为了招贤纳士

朱元璋发布了招揽人才的告示

为了体现自己的诚心

朱元璋命令手下的人不得骚扰百姓

如果有违令者 一律军法处置

告示一贴出 很多百姓就围了上来

可是当时百姓文化水平普遍都很低

都看不懂告示上的字

自然不知道告示中说了什么

这个时候苏坦妹出现了

虽然说在古代奉行女子无才便是德

但苏坦妹出自书香世家

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她和另一女子 楚方玉并称为江南苏楚

不仅如此 她还与浙江四贤相熟

四贤就是刘伯宋濂 章溢 叶琛

这四人当时在江浙一带

属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得饱学之士

对于苏坦妹来说

把告示上的内容解释给不识字的百姓

自然是非常简单的事

百姓得知告示内容后都很激动

而苏坦妹的行为

引起了朱元璋侄子朱文正

和胡大海儿子胡德济的注意

他们以扰乱秩序为由把苏坦妹给抓走了

二人准备把苏坦妹献给朱元璋

毕竟这是为数不多的可以讨好朱元璋的机会

朱元璋因为长期在外打仗

私生活方面也不顾不上

加上妻子马皇后并不在身边

多少还是有这方面的需求的

刚好这个时候苏坦妹被抓到朱元璋面前

朱元璋一看苏坦妹长得美若天仙

瞬间就被吸引了

据朱元璋自己回忆

谁看到这个女子都会把持不住自己

苏坦妹也知道眼前的朱元璋

正是发布告示的英雄

觉得委身于他并不是坏事

两人就这样共度春宵了

故事讲到这里

本来应该是才子配佳人的传奇佳话

为什么第二天朱元璋又会下令处死苏坦妹呢

原来第二天一大早

就有人来朱元璋这里告状

说他手下的两个军官骚扰青楼女子

青楼的老鸨来讨要说法了

朱元璋听到这个消息可谓是气坏了

自己才刚刚下令军队不得扰民

现在就有人敢顶风作案

到底是哪两个不长眼的人违抗了命令

一打听才知道

违抗军令的正是自己的侄子朱文正

和胡大海儿子胡德济

朱元璋非常生气

他把二人叫来准备严厉地处罚这两人

但是这两人丝毫没有想要认罪的意思

他们一脸不服气的样子

还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辩解

他们说 元帅你可以享受美女苏坦妹

为什么我们不可以去青楼作乐呢

更何况我们为你寻来了美女

奖赏都还没有呢 为什么就要处罚我们

他们这一通辩解

让朱元璋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

如果不处置这违反军令的二人

自己在当地的信誉会受到极大影响

而如果不对苏坦妹的事作出交代

这样的处罚也并不能服众

朱元璋不愧是要做大事的心狠手辣之人

他最终决定把胡德济和苏坦妹一起处死

朱元璋这么做是思考了很久后的最佳选择

为了以身作则树立正面形象

朱元璋必须得处死苏坦妹

这样手下的人不会再说闲话有异议

不仅维护了军纪

自己的面子也保住了

而处死胡德济也只是顺便而已

毕竟朱文正是自己大哥的独苗

怎么也不能因为在妓院闹事这种小事就被处死

在这之前 胡德济就仗着胡大海的势力胡作非为

惹得当地人民敢怒不敢言

朱元璋早就看不下去了

只是之前一直没有借口除去胡德济

这一次顺便就把胡德济除掉了

还能以正军规 可谓是一举两得

其实朱元璋会下定决心还有一个主要原因

那就是端正自己的态度

毕竟朱元璋来到浙西

目的是寻找有才能的人

为了找到这些有才能的人

朱元璋肯定要表示一下自己的诚心

得让人信服自己

在这个招贤纳士的告示刚刚贴出的敏感时期

其实朱元璋自己也很无奈

自己来到浙西的时候就说过

保证自己的士兵不会骚扰任何百姓

如果这件事不处理好的话

不就是相当于自己打自己的脸吗

如果让人觉得自己说话不讲信用

对于招揽人才的工作无疑会有非常大的影响

试问一个不讲信用的人

还指望用什么来招到贤能

想明白了这个道理之后

朱元璋决定端正自己的态度

他下令把苏坦妹和胡德济一起处死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上

表明自己的决心以正军纪

处死苏坦妹和胡德济以后

朱元璋算是用实际行动

证明了自己是一个信守承诺之人

自己的信誉没有受到任何影响

这样严格的处理方式也严明了军纪

有利于朱元璋更好地管理军队

这件事以后 朱元璋在浙西一带的信誉提高了不少

这也为后来招到刘伯温 宋濂这样的大能做了铺垫

苏坦妹可以说死得非常冤枉

如果她在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明朝之后和他邂逅

这可能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据说朱元璋为了笼络刘伯温

在苏坦妹的墓前立下了罪己碑

来展示自己对处死苏坦妹的愧疚之情

也许他自己也清楚

处死苏坦妹的理由并不充分

为了给自己一个光明形象

在史书的记载中

朱元璋是正人君子 不为女色所动

但我们都知道

朱元璋是一个不择手段的残暴之人

为了自己的江山社稷

可以处死无辜的人

这种做法实在过于残酷

不过在乱世这也是无奈之举

自古又有几个帝王手上

没有粘过无辜者的鲜血呢

只能说苏坦妹的运气不够好

没有在最恰当的时机遇上合适的人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1375年,65岁的刘基吃过药后、腹痛难耐而亡,朱元璋:我不信任他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刘基死后,朱元璋极为伤心,却只为他草草的举办了一场葬礼。在说到刘基时,朱元璋大骂:“满朝皆是胡党,唯有刘基一人不愿屈从。胡惟庸这个逆臣贼子,容不下他啊。”那么,刘基是不是如朱元璋所说的那样死于胡惟庸之手呢?他与胡惟庸之间究竟有什么深仇大恨?他的死又是否与朱元璋有关系呢?三度辞官刘基是元朝的官吏。元朝

  • 吴三桂死后,陈圆圆真的跳水殉情了吗?一块墓碑揭露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陈圆圆与吴三桂的结局,陈圆圆李自成吴三桂是什么关系,吴三桂与陈圆圆怎么回事

    金庸的小说《鹿鼎记》里对陈圆圆有详细的描写,在小说中,陈圆圆与李自成生有一个女儿阿珂,后来阿珂被前朝公主抢走之后,陈圆圆就出家为尼,诵经念佛,日益不辍。其实《鹿鼎记》中关于陈圆圆的说法也是历史上最为流行的两大说法之一的“出家说”,只不过小说出于故事情节的需要,对具体的细节稍有改动。康熙十二年,不满削

  • 靖难之役后,朱棣如何对待其他藩王,他们的结局都是如何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朱允炆是个值得人们同情的皇帝,如果不是他的四叔朱棣篡夺了他的皇位,“仁宗”的庙号或许会更早出现在明朝的历史上。“乱世用重典,盛世施仁政。”朱允炆继位后对此有着清晰的认识,他一改朱元璋重武轻文的倾向,优容文世,毕竟治国还是需要饱读诗书的文官;他宽刑省狱,平反冤案,改变了洪武朝动辄诛杀、连坐的严酷的政治

  • 乾陵为最宠爱的女儿选驸马,令妃看不上,乾隆说出6字竟全应验了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乾陵是哪两位皇帝的合葬陵,乾隆时期最后一个进皇陵的妃子,乾陵和武则天关系

    七格格一日日在宫中长大,作为父母的皇帝和令妃,也开始为自己爱女的婚姻操心。他们既要遵守着皇室的规矩,往政治联姻的作用上靠,也要顾及爱女的幸福,一定要为他找一个最可靠最满意的驸马。乾隆很快把眼光放在了蒙古皇族的子嗣内,在对蒙古国皇室子嗣进行了一番详尽的了解后,他选择了一个合适的人选,就是拉旺多尔济。首

  • 宋江知道送钱的好处 通过行贿达到了目的(69)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假如宋江一条道走到底,最后的结果是玉石俱焚,梁山好汉死无葬身之地、无辜百姓家破人亡、无数官兵暴尸荒野。很多的草莽英雄造反失败后,全都让以前的好兄弟做了他的陪葬品,很少有人象宋江一样及时止损。宋江选择了一条和平之路,并没有让所有梁山好汉为他陪葬,招安后不再打仗梁山上的一部分人就可以活下来。冒着自已死无

  • 宾泽文||布衣御史(长篇历史故事58):梦遇包拯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咸平二年(999年),七十七岁的周渭病倒于彰信的家中,先是低烧不断,继而时高时低,常有昏迷之状。其时,妻莫荃及儿孙数人均问寒问暖陪于身边,送药送水照料于床前;朝廷旧友、衙门同事纷至探望,乡间百姓、市街商人亦往来不绝,或至慰安,或送医药,祝愿这位清廉于己、亲民于人的好官早早恢复健康。那些天,周渭白日常

  • 吴三桂反清拿朱国治祭旗,康熙称“三藩之乱”忠烈,百姓却说该杀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康熙王朝吴三桂朱国治,吴三桂与朱国治,朱国治怎么斗不过吴三桂

    而吴三桂杀斩杀云南巡抚朱国治。至于为什么要先杀他开刀,就是朱国治的原因了。在朱国治担任云南巡抚之前,是一个叫做李天浴,他廉洁奉公、治理有方,极为精明能干,所以吴三桂对他也是敬畏有加。而朱国治和他的前任李天浴正好形成了极大反差,为官治事懦弱无能,贪腐腐败一把好手。在调来云南之前,朱国治曾经任职江苏巡抚

  • 战国七雄都出了哪些人才?哪国最寒碜,哪国招揽人才最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一、鲁国人才孟子、颜回、子路、子贡、吴起(魏用)评论:鲁国在战国时期基本出思想家,军政人才只有吴起,而且还去了魏国,鲁国不灭天理难容。[var1]春秋时期的鲁国强盛一时春秋和战国时期的鲁国[var1]战国时期的鲁国被楚所灭二、齐国人才齐威王、齐闵王、孙膑、田忌、邹忌、孟尝君、匡章、文姜、陈轸、田单评

  • 夏朝都亡了,商朝频繁迁都究竟在躲谁?考古发现:避的并非洪水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自古以来,安土重迁便深深刻入了中华民族的观念之中,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也成为了中华民族精神内核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土重迁除了体现在百姓不愿轻易离开自己祖辈世代居住的地方外,还表现为中国历朝历代的封建王朝都对国都的选择十分看重,并且一旦确定便不会随便更改。纵观我国古代的各大王朝,除非有重大的灾害或

  • 战国第一名将白起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再谈谈白起的军事艺术,我觉得最能代表其军事才能的战役就是秦楚郢都之战和长平之战。后者大家太熟悉了我就不说了,我们只聊聊秦楚郢都之战。此战秦国兵分两路,司马错挟灭蜀之威,统兵顺长江而东。白起则越过秦岭,走鸟道!出奇兵突然兵临楚国郢都之北,放大水淹了城,迫使楚王迁都河南信阳明港!差点亡国!白起善用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