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真实的“黄天荡之战”,是南宋讳败为胜的精神狂欢吗?

历史上真实的“黄天荡之战”,是南宋讳败为胜的精神狂欢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685 更新时间:2024/1/10 22:28:34

纵观宋、金两国这一百余年的交锋历史,其间大小战役不计其数,但还没有哪一场战争,如同黄天荡之战般影响深远又充满争议。

作为还原战争的依据,宋、金两国的官方史料,对于这场战争的记录,包括相持时间、兵力对比、战斗过程、甚至连最终胜负的结果,都存在颇多出入。

更令人费解的是,作为实际获胜方的金国,主帅完颜宗弼战后并没有大张旗鼓的庆祝,反而是心有余悸、讳莫如深。

而南宋这边,分明是一场先胜后败的战役,却意外的鼓舞着士气人心,在后世甚至被冠以“黄天荡大捷”之名,更让主帅韩世忠名扬天下。

究竟是金国在有意掩盖事实真相,还是南宋讳败为胜后的集体自嗨,穿过历史的重重迷雾,让我们一起走进真实的“黄天荡之战”。

皆大欢喜的撤退

沐浴在1130年江南的春风里,遥望长江北岸广袤的土地,完颜宗弼(兀术)不免有几分志得意满,心旷神怡。

从上一年十一月开始,胜利之神就一直在眷顾着他,作为金国南下的先锋,他的军队,在南宋的国土之内,如入无人之境,攻城掠地、所向披靡。

夺建康而取湖州,攻临安而破明州,南宋重镇相继易手,在这一过程中,甚至没有像样的南宋部队敢于挡在他的面前。

一路追着南宋的皇帝亡命南逃,最后如同丧家之犬一般乘船出海,只因金国不善水战,完颜宗弼这才撤兵北还,但归途之中,他又下令对富庶的江南之地一番劫掠。

此刻,镇江已然在望,只要入长江后经运河北上,功成名就、腰缠万贯的金军统帅,就能顺利的返回北方了。

宋高宗赵构也很高兴!

完颜宗弼这个煞星瘟神终于要返回北方了,虽然东南半壁历经浩劫,江南百姓九死一生,但好歹金国“搜山检海捉赵构”的计划也随之结束了。

这段仓皇南逃的日子实在是不堪回首,东南州县沿途溃败,卑微求和金人又不答应,一路颠沛流离、险象环生,但他逃得快,金兵追得也急,要不是最后仗着几艘大船漂洋出海,说不定现在赵构就要和父兄(徽钦二宗)在北方“团聚”了。

虽然不知道下一次更猛烈的疾风骤雨会在什么时候到来,但眼前的安全,已经让劫后余生的大宋官家庆幸不已。

当然,最兴奋的还是浙西置制使韩世忠。

据《宋史》记载,当得知完颜宗弼撤兵的消息后,韩世忠便将“前军驻青龙镇、中军驻江湾,后军驻海口”张开大网随时等候敌人,并立即奏请高宗“方留江上截金人归师,尽死一战”

但关键是长江下游绵延千里,即使金兵要渡河北返,韩世忠又怎么确定金兵会穿过自己的防区,又如何准确把握到金兵将在哪里渡河呢?

其实,对于渡河地点,并非韩世忠料事如神,只要稍微了解一下金兵的撤退路线,再结合当时的地理位置,便不难做出正确的判断。

完颜宗弼劫掠杭州后,一路沿着运河北上,又对秀州、苏州、常州等地大肆劫掠,离开常州时,已经携带了大量的金银珍宝和军械辎重,此时金人要顺利返回大都,最便捷的途径,自然是在离常州最近的镇江入长江,再乘船经运河北返。

这样的行军路线,对于当时的宋金双方而言,几乎就是心照不宣的“明牌”,完颜宗弼南下时一路畅通,此时大军得胜班师回朝,他赌的就是南宋无人敢撄其锋芒。

但令这位金国名将没有想到的是,接下来的几十天,在小小的黄天荡中,他将会渡过人生中最屈辱、窝囊和绝望的一段时光。

遇伏龙

前方便是镇江府,长江和运河在此交汇,经过这样的兵家必争之地,完颜宗弼虽然自信,但也懂得要多加小心,尤其是这里的守将韩世忠,他早就有所耳闻,骁勇善战堪称劲敌。

大军到来之前,金军主帅就已经派出斥候到前方进行打探,获悉镇江周边并无南宋军队出没,而韩世忠此时也远在数百里之外的秀州,准备欢度上元佳节。

完颜宗弼彻底放心了,指挥着身后庞大的船队从运河驶出,直入长江,停泊在南岸的焦山、金山之间。

为确保万无一失,夜间他又带着四名随从,登临金山之上的龙王庙,这里是镇江地势制高点,在此居高临下观察,则江面、陆地都一览无余

江水潮升,微风拂面,值此月圆之夜,俯瞰镇江的完颜宗弼,恍惚间便有种睥睨众生的感觉。

突然,一阵尖锐的锣鼓之声划破寂静,将金军主帅从陶醉中惊醒。

月光之下,只见大批宋军从庙内杀出,完颜宗弼发现情况不对立即策马飞奔,刚到山脚,又是更多的宋军士兵蜂拥而来,好在其胯下战马给力,才得以侥幸冲出重围。

直到这时,完颜宗弼才恍然大悟,此前人在秀州的情报只不过是韩世忠故意释放的烟幕弹,其人肯定早已来到镇江,而今晚的埋伏,更是这个南宋将领料定自己必然会登高观察,而提前设下的陷阱。

韩世忠也异常的郁闷,原本伏击完颜宗弼的队伍共有两批,一批隐匿于山顶寺庙,一批则潜藏于山下岸边,原本是山下伏兵先起,断其归路,再由庙中宋兵杀出来个瓮中捉鳖。

结果不知是紧张还是过于兴奋,两批人马正好搞错了计划执行的顺序,结果在长江边上,眼睁睁放跑了金军主帅这条“大鱼”。

长江岸边“生死战”

死里逃生的完颜宗弼,回到金军大营后相当气恼,南下以来,只有他追着宋朝军队跑,什么时候自己反而成为了被猎捕的对象?

愤怒的金军主帅二话不说,便向韩世忠下了战书,约定明日于江面之上,两军光明正大的决一死战。

韩世忠当然求之不得,几个月前完颜宗弼大军南下,当时自己这几千人马如果硬要阻拦,无异于螳臂挡车,为保存实力,韩世忠战略性的撤退到江阴一带。

平原对冲,也许宋军对金国铁骑无可奈何,但现在是在长江之上,韩世忠的身后有南宋最精锐的水师和闻名于天下的战船,鹿死谁手还尚未可知!

大战一触即发,但关于这场水战的兵力,双方的史料出现了巨大的差异。

《宋史》记载“兀术兵号十万,世忠仅八千余人”,而《金史》则表明完颜宗弼北归时,身边只有区区四千人。

“十万”也许有夸大之处,但考虑到完颜宗弼由建康南下,一路摧城拔寨直到明州(宁波),南宋即使再孱弱,仅仅依靠四千人,恐怕也很难办到。

但无论十万也好,四千也罢,韩世忠根本不在乎,这个被《宋史》描绘为“鸷勇绝人”的铁血将领,现在就是要在长江之上,让女真人付出代价。

1130年三月,宋金船队列阵于金山附近江面,韩世忠有备而来,参战的都是形体高大,船帆巍然的战舰,有些甚至是可以漂洋出海的海船。

而反观金军这边,出战的都是完颜宗弼从江南抢掠的民用船只,这些小船,运载货物绰绰有余,但要指望它们在江面建功,那无异于痴人说梦。

所以这场水战,并没有想像中的你死我活,不过是韩世忠的艨艟巨舰在一群一群金军小船间横冲直撞,然后完颜宗弼的“水师”便在波涛中人仰马翻。

全场唯一的高潮,还是出现在两军“激战”十个回合之后,韩世忠的夫人梁氏,傲立船头击鼓助威,居高临下,声震四野,宋军将士勇气倍增,瞬间便把敌人压回了南岸,金军惨败,而混战之中,完颜宗弼的女婿也成为了俘虏。

此时,韩世忠已用船舶将运河口完全封死,入运河再由水路北上的计划,已无法实现,现在即使想从长江北岸登陆,也无法冲破南宋水师的封锁。

遭遇败仗的金军主帅,仿佛被韩世忠的当头闷棍给打懵了,开战前决一死战的豪言壮语,此刻是再也不敢喊了,而南下时的目空一切,又彻底变成了如今的不知何去何从。

硬的不行只能来软的!关键时刻,完颜宗弼恃强凌弱的本性暴露无遗,他遣使向韩世忠求情,表示愿意放下所有劫掠财物,以换取北归之路,遭到拒绝后又继续加价,希望献出金营中最好的战马作为赔偿,但韩世忠仍然没有答应。

求饶失败,完颜宗弼只能溯江而上,上游的建康,尚在金国的控制之中,而且韩世忠的战船有限,不可能将整个长江江面都封锁起来,他也希望依靠自身船队在数量上的优势,伺机突破宋军的防线。

兵围黄天荡

于是,从镇江到建康的江面上,出现了有趣的一幕,宋军在北、金军居南,两军沿江激斗,且战且行,几乎是平行向上游进发,但完颜宗弼的船队,却始终被死死压在南岸。

完颜宗弼气急攻心又无可奈何,只能拼命催促着船队加速往上游航行,但金人本身对河道并不熟悉,忙中更容易出错,船队亡命奔逃之际,一不小心便闯入了“黄天荡”之中。

黄天荡是长江分流出来的一部分水道,前面没有源头,河道狭窄,其间淤泥丛生、杂草遍布。

等金人发觉误入死路,准备掉头驶出时,衔尾急追的南宋战船,已经把出口完全堵死。

完颜宗弼不愿坐以待毙,亲自指挥水军突围,但这样的烂泥潭中,行船缓慢、举步维艰,韩世忠又利用大船的优势,居高临下缒下挠钩,挂住金人冲出的船只,稍一拖拽,便能使舟楫翻覆,片刻之间,数艘小舟连带着二百多金军一同葬身水底。

突围的金兵惊惧交集,束手无策,只能把全部船队聚拢一处,不敢再有稍许行动。

完颜宗弼则更加绝望了,如今已成瓮中捉鳖之势,惊恐、疲劳、饥饿一直在消耗着队伍的战斗力,而港口外的宋军却以逸待劳,虎视眈眈。

但韩世忠此时也不敢冒然发动全面进攻,毕竟金军在数量上还占据着绝对优势,如果强行闯入黄天荡,最后说不定会弄得个鱼死网破、两败俱伤的下场。

他要等,等到金军的信心和斗志被时间一点点摧毁,等到敌人的精神和肉体到达崩溃的边缘,再给予致命一击。

但完颜宗弼实在是等不下去了,生死面前,这位金国主帅哪还顾得上荣誉、尊严,派人再次出使宋营,这次,态度尤其的诚恳,语气则愈发的卑微,只求韩世忠能高抬贵手,放其一条生路。

但韩世忠的回答则更加坚定:“还我两宫,复我疆土,则可以相全”。

这摆明了是要把完颜宗弼往死里整!

这样的和谈条件,莫说他只是金国的四太子,你就算是把金国皇帝堵在黄天荡里面了,也没人敢轻易点头答应。

战场再次陷入了可怕的沉默和僵持,双方这次漫长的对峙,金史记载有三十日,而宋史记载则长达四十八天。

望着身边的烂泥沼泽和小舢板上那些垂头丧气的士兵,完颜宗弼真是憋屈的要死,更害怕的要命,以至于他日后回忆起这场战争来,都禁不住黯然神伤,甚至痛哭流涕。

原本黄天荡已是死局,但关键时刻在完颜宗弼的重赏之下,一个当地人提供了重要线索——这块烂泥潭原来还另有出口,只是年深日久为淤泥所掩盖,只要顺着方向挖掘,一定能重回长江。

抱着最后的希望,金军全体出动,竟在一夜之间疏浚三十里废弃河道,果然又开辟出了一条通往长江的逃生路线。

但危险还没有完全解除,这成百上千的小船,很难做到悄无声息的离开,而即使重回长江,一旦被宋军发现,也很难摆脱追击。

这时“汉奸”又再次献计献策,让金军在船舱内堆满泥土,然后再将船舷两侧凿洞,安装橹桨,这样既能保证船舶行驶的平稳又能提高航速,只要再出现无风的天气,定能逃出生天。

黄天荡的输和赢

困境中的完颜宗弼,拿出了女真人看家的萨满巫术——“刑白马,剔妇人心,自割其额祭天”,果然换来了江面的风平浪静。

次日,金国水师由新开河道夺路而出,韩世忠的舰队很快便发现了敌人的踪迹,但因为无风助力,战船行动缓慢,而金人之前那些看似可笑的小船,此刻却橹桨齐飞,一边划向北岸,一边还向宋军船上射出火箭。

南宋战舰庞大的身躯简直成为了江上的活靶子,先是船帆起火,随后木质的船体又被迅速引燃。宋军顿时阵脚大乱,而完颜宗弼却顺势发动了反攻。

关于最后的结果,《宋史》一笔带过,“敌得绝江遁去,世忠收余军还镇江”,而金史则描述得更为具体“以火箭射世忠舟……皆自焚,烟焰满江,世忠不能军,追北七十里,舟军歼焉,世忠仅能自免。”

由此可知,完颜宗弼最终不仅死里逃生,而且依靠火攻,在临行之前还给予了韩世忠和南宋水师以沉重的打击。

尽管黄天荡之战功亏一篑,并且先胜后败的结局也在后世引发了广泛的争议,但对于当时的南宋而言,这场战争却依然具有相当积极的影响和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宋金交战以来,金国一直是进攻方,南宋在大多数时候,连防守方都算不上,只能扮演逃跑者的角色。

而黄天荡之战,宋军一直保持着主动和压制态势,甚至咄咄逼人的将金军赶进了死胡同。

通过这场战役,打击了金军的嚣张气焰,使其开始重新审视南宋这个对手。

而南宋这边,也正是源于这一战后才有所醒悟,所谓“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的金国人,也并非不可战胜。从而鼓舞了南宋军民继续抗击金人的决心和勇气。

所以,黄天荡的最终胜负,也许并没有那么重要,因为这场战争对南宋的意义,早已超越了输赢的本身。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和珅被赐死后,为什么和珅独子竟然过上了清朝贵族都羡慕的生活?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作者兰台明清比较应该是互联网文史圈子最久经不衰的话题之一了,喜欢明朝的网友和喜欢清朝的网友,甚至不喜欢明朝但是讨厌清朝以及不喜欢明清但是讨厌别人吹明朝的网友都会比较明清的方方面面。在我看来,清朝比明朝强是肯定的,因为最简单的一个道理,清朝在明朝后面,清朝皇室目睹了明朝是如何灭亡的,所以只要不是弱智,

  • 康熙口误叫错一水果名,后人也跟着念错300年,至今没有改过来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他是历史上少见的可以数得出丰功伟绩的帝王。少年时期擒鳌拜,收复政权;在地方上,平三藩、收台湾、三征葛尔丹,巩固祖国的统一;文化上,兴修园林、编纂典籍,有圆明园、《康熙字典》流传于世。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个故事就发生在康熙三征葛尔丹时期。这时期有个我们现在常吃的水果,被康熙口误叫错,后人也就跟着念错了30

  • 武松知道宋江被害死后,为何一点不难过,只淡淡说出了6个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武松对宋江的态度那么他们两个英雄是什么关系?我们不难发现,他们一开始亲如兄弟,但到最后,武松对宋江却不理不睬,甚至对宋江的死也只是淡然一笑,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状况?其实,这要从他们最初的相遇说起,宋江误杀阎婆惜之后匆忙逃走,在走投无路之际,他遇到了小旋风柴进,柴进是出了名的打抱不平,行侠仗义,他

  • 慈禧临死前,为何抓100余名孩童?孙殿英炸开她陵墓,真相大白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皇帝作为封建时代最高统治者,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掌握着天下苍生的生杀大权,生前富贵至极,死后更想延续。秦帝国第一位皇帝嬴政生前就开始建造规模庞大的兵马俑,据说他的目的很可能就是死后仍想当皇帝,统帅千军万马,希望这些兵马俑在阴间能护卫自己,保他江山永固。公元前210年,秦始皇驾崩,随后被葬于秦始皇陵。

  • 慈禧“真实照片”,被美国博物馆收藏至今,她真实相貌其实是这样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晚清时期的黎民百姓若要细数晚清时期卖国辱国的“罪人”,慈禧太后必定要首当其冲。在慈禧的掌权之下,清朝政府沦为她满足掌权欲和得以奢侈挥霍的工具和“陪葬品”。就在底层人民过着水深火热的疾苦生活之时,慈禧太后依旧挥霍无度,饮食顿顿都是“满汉全席”,却每样菜只尝一口作罢,穿着日用则往往以奢侈品的最高水准来进

  • 晚潮金华仙伯黄庭坚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金华仙伯是指黄大仙还是指黄庭坚呢?很多人说是黄大仙。今稽考史料,金华仙伯是指北宋龙图阁学士黄庭坚。整理成文,以飨读者。黄庭坚,北宋文学家,诗与苏轼齐名,史称苏黄;词与秦观齐名,史称秦黄;书法与苏轼、米芾、蔡襄齐名,史称宋四大家;龙图阁学士、谥号文节。今江西修水人,祖籍浙江金华。据华东师范大学方勇教授

  • 康熙唯一嫁给汉人的女儿,生母是南巡时带回的江南美女,身世成谜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事实上,这样的情节也不算是虚构,在康熙的后宫里确实有一些汉人美女,她们很多就是康熙南巡时带回来的。今天我们讲的这位袁贵人,就是康熙在第二次南巡时带回来的,而且甚至在南巡途中直接就怀了身孕。康熙六次南巡自康熙二十三年至四十六年(1684年一1707年)的24年时间里,康熙先后到江南一带作了六次南巡,分

  • 慈禧逃跑时找乔家借10万两,赏赐时乔家只要慈禧一幅字,太过高明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大清末期,华夏九州的最高统治权曾落于慈禧太后手中,当八国联军凶神恶煞般地闯入北京城后,这位最高位的掌权者霎时间就慌了手脚。当晚,慈禧决定趁着夜色带着光绪帝、隆裕皇后等人一同出宫西逃保命。为了躲避外国士兵的追捕,慈禧带着一行人仓促地逃向了山西,经过近1个月的艰难跋涉,吃喝犯难、囊中空空的“皇家逃难队”

  • 晚潮宋韵:范仲淹诸暨寻祖赋诗文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范仲淹是哪一年到诸暨寻祖觅踪?他在诸暨又留下了哪些行迹和诗文?范仲淹像。范仲淹(989-1052)饱读史书,胸有万卷诗文,是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他当然清楚,眼下他治辖的越州,真是他钦慕的先祖范蠡建功立业之地。除了治所越州城之外,越州诸暨是范蠡迈向事业高峰的奠基之地。据史记载,诸暨曾是越国迁都会稽之

  • 慈禧丧夫守寡46载,深夜唤一戏子入宫,次日戏子尸体被送回家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1861年咸丰皇帝去世以后,慈禧太后一转眼成为了皇宫里面最大的女人,此时在后宫里面慈安太后虽然握有一定的权利,但是在政治里面却毫无底气和慈禧太后叫板。在这样的情况下,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很快就握手言和,慈安太后在后宫管理着所有的事情,而慈禧太后则在前朝呼风唤雨,双方的关系还算得上是比较平和,可没过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