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旧时兵马司土牢,如今的文天祥祠,《正气歌》在这里诞生

旧时兵马司土牢,如今的文天祥祠,《正气歌》在这里诞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971 更新时间:2024/1/5 5:21:50

那么,在文天祥的心目中,岳飞的形象是怎样的呢?据《文山先生全集》及《汤阴县志》记载,岳飞曾孙岳觌(dí)担任处州庆元(今浙江省庆元县)县尉时,曾与文天祥书信往来。文天祥在写给岳觌的复信中说:“惟中兴之初,先武穆王手扶天戈,忠义与日月争光。名在旗常,功在社稷。天报勋劳,克昌厥后,虽百世可知也。”可见,岳飞的忠义和气节对文天祥影响深刻,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的人生走向。

文天祥与北京也有交集,东城区府学胡同63号有文天祥祠(文丞相祠),而且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天祥祠正门

土牢隶属元代兵马司

文天祥祠所在之处曾是元朝囚禁文天祥的兵马司土牢所在地。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由当时的按察副史刘崧主持,在柴市顺天府学右侧(元朝兵马司土牢旧址)建造了文天祥祠。明清时期,这里是人们祭祀抗元英雄文天祥的地方。1979年,文天祥祠列入北京市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经过整修后对外开放。2003年,依照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历史照片及相关资料,恢复了原堂屋内的文天祥塑像、神龛、楹联、匾额、供桌等。2013年,文天祥祠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坐北朝南的文天祥祠是一座由大门、过厅和堂屋组成的二进四合院,我在这座幽静雅致的院落里游走时,分明感受到一种浩然之气。过厅的文天祥生平事迹展,简要介绍了这位生活于宋元交替之际,以匡扶社稷、改善民生为己任的爱国志士波澜壮阔的一生。他自幼熟读经史,仰慕忠烈,矢志报效国家。由于天资聪颖,他18岁考取举人,21岁考取进士,是中国科举史上罕见的青年才俊。南宋末年,文天祥登科入仕。当时,蒙古骑兵不断南侵,危及都城临安。在朝廷大臣中,董宋臣主张迁都,贾似道主张议和,而文天祥是坚定的主战派。他起兵抗元,誓死抵抗元军。宋祥兴元年(1278年),文天祥在广东五坡岭兵败被俘后,被关押在元大都兵马司土牢。

祠堂的堂屋内供奉着文天祥塑像,塑像上方的匾额上写着“古谊忠肝”四个大字,两厢的楹联为:正气贯人寰,河岳日星垂万世;明禋崇庙貌,丹心碧血照千秋。旁边竖立着三块石碑,字迹已模糊不清。

祠堂的堂屋

至元十九年(1283年)十二月初九,文天祥离开囚禁他的兵马司牢房,走向柴市刑场。一路上,他且行且歌,从容不迫。在刑场上,他留下绝笔:唯有一腔忠烈气,碧空常共暮云愁。然后,他向旁边的人问清方向,朝南跪拜,与故国告别。

一棵枣树的象征意味

在文天祥祠,前院有三棵树——松树、柿子树和丁香树,后院也有三棵树——枣树、山楂树和李子树,而最富有传奇色彩的是那棵枣树。树身上有一块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监制的红色标牌,标明这是一棵一级古树。树下的灰色标牌介绍说,相传,这是文天祥被囚禁期间亲手栽种的,树干向南自然倾斜,象征文天祥“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誓不休”的心迹。我从旁边拍摄这棵枣树时,惊奇地发现,树干与地面之间所形成的那个角度,像一个人在深深鞠躬。也许因为逆光,鞠躬的姿态显得凝重而神秘。这棵枣树永远指向南方,所以被称作指南树,如果真是文天祥亲手栽种,树龄已有七百多年。

指南树

“指南树”虽是后人的附会,但它曾陪伴文天祥思念故国。当年,在元大都的兵马司牢房,忽必烈对文天祥给予了很高礼遇,因为他欣赏文天祥的忠烈气节。这位雄才大略的元朝皇帝派大臣反复劝降文天祥,并许以高官厚禄。但文天祥丝毫不为所动,还写下数篇诗作,表达自己对南宋的赤胆忠心。后来,忽必烈亲自劝降。他说:“如果你像忠于南宋那样效忠于我,我就让你当中书宰相。”文天祥回答:“我身为宋状元宰相,宋亡,唯可死,不可生。”忽必烈又说:“你要是不想当宰相,可以为枢密。”文天祥回答得更干脆:“一死之外,无可为者。”

在文天祥的诗作中,我最欣赏《过零丁洋》,而其中的“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每每使我动容。他所痛心疾首的“山河破碎”,大抵是这样的情形:至元十年(1273年)正月,襄阳城已被蒙古军队围困五年。蒙古军队切断襄、樊之间的水上联络,樊城陷落。二月,襄阳守将吕文焕投降。而在此之前,南宋苦心经营了10余年,建立了非常坚固的襄樊防线。特别是汉江南岸的襄阳,东北两面汉江为堑,西南又有象山为屏障。城墙高大,护城河宽阔,被称为铁打的襄阳。即便如此,依然没有挡住敌军的铁骑。

襄阳失守后,南宋后门大开。忽必烈任命伯颜为统帅,率大军沿江而下,直指南宋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南宋守军纷纷投降。公元1275年2月,贾似道率宋军在丁家洲阻截元军,一败涂地。元军所向披靡,迅速占领建康、镇江、常州、无锡等地。第二年,元军攻克临安,谢太后率赵显投降,随即被押送大都,南宋灭亡。两年后,陆秀夫抱着8岁的小皇帝赵昺投海而亡,随行的10余万军民相继跳海殉国,南宋的复国梦彻底破灭。

文天祥所效忠的山河破碎后,他心中的故国依然存在,就像那棵指南树,他的心始终朝着故乡。

情怀源自节义之邦

在文天祥祠前院东墙上,以潇洒俊逸的字迹镌刻着文天祥的《正气歌》:“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那是明代书法家文征明的手笔。

前院东墙上镌刻的《正气歌》

这首文字优美、荡气回肠的《正气歌》,我上中学时背诵过。从那时起,文天祥就成了我心目中浩然正气的化身。

文天祥原籍江西庐陵,那里自古以来人杰地灵,素有“文章节义之邦”、“江西望郡”之称。在文天祥生活的宋代及后来的明代和清代,庐陵学子习经史、应科举之风甚盛,科举入仕成为他们的毕生愿望,而科举考试是他们实现这一追求的唯一途径。据史料记载,庐陵历代状元有21名,占全省的近三分之一。历代进士3000多人。“隔河两宰相”、“一门六进士”、“百步两尚书”、“五里三状元”、“十里九布政”、“九子十知州”、“父子探花状元”、“叔侄榜眼探花”的故事,至今传为佳话。故乡的诗书节义氛围,成为文天祥忠君报国思想生长的土壤。

21岁那年,文天祥考取进士,在集英殿答对论策。当时,宋理宗在位已久,治理政事渐渐怠惰。文天祥以法天不息为题议论策对,文章一万多字,一气呵成。宋理宗大悦,亲自选拔他为第一名。考官王应麟上奏说:“这个试卷以古代的事例作为借鉴,忠心肝胆好似铁石,能得到这样的人才可喜可贺。”

公元1278年5月,文天祥兵败被俘。当囚船即将经过自己的母校——白鹭洲书院时,他仰天长叹:“青山重回首,故人无复见。”行至泰和江面时,他留下了绝笔诗:“书生曾拥碧油幢,耻与群儿共竖降。汉节几回登快阁,楚囚今度过澄江。丹心不改君臣谊,清泪难忘父母邦。惟有乡人知我瘦,下帷绝粒坐篷窗。”两年后,文天祥在柴市从容就义。

文天祥祠正门内侧

离开祠堂庭院时,我蓦地看到院门上方赫然写着四个硕大的金字——浩然之气。这四个字与“文丞相祠”写在同样的位置,一内一外。也许这是一种提示,或者说是一种祈愿——人生路漫漫,请带上浩然之气。

更多文章

  • 此人是袁崇焕的后人,大清的将军,因抗击沙俄而壮烈殉国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1900年的庚子事变,思想激进的百姓面对列强的欺凌和侵犯,同时对于统治者的腐败无能,看到整个大清王朝处在风雨飘零之中,破败不堪,了无生气,再也按捺不住,自发成立的义和团。但这次的起义并不彻底,义和团对于清统治者还抱着一丝幻想,主张“扶清灭洋”所以主要针对外国侵略者进行烧毁教堂,击杀洋人等一系列的打击

  • 汗阿玛不是皇阿玛,揭秘清朝皇室这一称呼的原意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那就是电视剧里所有皇子对皇帝的称呼,都是那三个字:皇阿玛。乍一听好像没什么错误,皇阿玛这三个字拆开来理解的意思就是皇帝,阿玛,而阿玛在满人的读音中就是咱们父亲的意思,连起来就是皇帝爸爸。如果稍微了解一些清朝早期,以及清朝的前身大金的小伙伴就能知道,努尔哈赤在攻入中原之前,人们对他的称呼就是大汗。汗王

  • 此人胜过刘伯温,却在辅助朱元璋称帝后归隐,只因他太懂朱元璋!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刘伯温就是在朱元璋身边鞭策他的谋士之一,刘伯温小的时候聪明机警,是他家乡的人口中所说的"神童",刘伯温长大以后就更不得了了,他二十多岁去参加了考试,一下就考中了,成了进士,之后他进入了官场,但是之后他的官途并没有我们想的那样顺畅。他一丝不苟,严于法,勤奋认真的工作态度得到了当地人的赞赏与信任,但是他

  • 隆科多是雍正上位最重要的功臣,为何第二年雍正便对他实行圈禁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隆科多怎么就成了雍正的舅舅呢?这就要说到隆科多的出身了。他是满洲镶黄旗人,父亲佟国维是康熙的舅舅,也是康熙的岳父,他的姐姐孝懿仁皇后是康熙最为宠爱的皇后。有着这若干关系,隆科多的前程也是一片锦绣。在康熙在位时,就位居藩院尚书,兼步兵统领,可以说那时他在朝中的地位就很有影响力了。至于雍正为何称隆科多为

  • 黑旋风李逵最怕的两个人,一位是宋江,另一位武艺高强排名却尴尬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用我们今天的话说穆弘就是一个官二代,他弟弟名曰穆春,他俩简直就是称霸了揭阳镇,简直是那里的小皇帝,官府对他们也是没有办法。穆弘这个人心直口快,哪里让他不满意他甚至都会因此杀人惹事。只是因为宋江在这儿接济了一位小贩。便惹得了穆春不高兴,穆春来找宋江的麻烦,结果被小贩薛永打了一顿,因为人们都知道穆弘和穆

  • 焦晃:2个老婆都因为他去世,9年没演戏,60岁时靠《雍正王朝》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焦晃真人相片,焦晃雍正王朝访谈,焦晃演雍正王朝时多少岁

    北丐洪七公,丐帮帮主,也是一名多年潜心武林的武林高手。他精通丐帮降龙十八掌。大人物。现实中,在一个特定的领域内,像南帝北丐这样在各自领域内享有盛誉的人物不计其数。在话剧界,有两位被业内人士誉为“南焦北雨”的老演员。他们不仅在戏剧界演出,也在其他演艺领域崭露头角。其中,南角就是曾经在《雍正王朝》中饰演

  • 还记得陪崇祯死的那位太监吗?他还有一隐秘身份,死前杀敌数人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在此千钧一发之际,崇祯身边一亲臣为保护他周全,便主动跳出来操纵大炮,朝向敌人实行猛烈的进攻,但是他一人势单力薄,弹药又怎能抵挡得了千军万马呢?崇祯见此情景便让他撤退,管理内宫,随后随崇祯一起出征。据说,当时崇祯身边可信任依靠的臣子已是寥寥无几,唯独这一高手和一群视死如归的太监陪伴在崇祯左右。但这些太

  • 民国一代“东皇”先嫁梅兰芳,后嫁杜月笙,一生为情所困命运多舛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杜月笙与梅兰芳的故事,梅兰芳和杜月笙合影,杜月笙和梅兰芳合影

    也是在北京,她遇到了让她终生难忘的男人梅兰芳,带她走过了爱恨纠葛!剧照两人相识于一场慈善演出。当时梅兰芳31岁,孟小冬花花18岁。第一次见面,她就喜欢上了这个男人。梅兰芳台上大气,台下帅气儒雅,小姑娘喜欢的样子,就这样,梅兰芳轻而易举走进了她的心里,又是一次机缘巧合,两人有交集,两人恩爱有加阶段。首

  • 历史上真实的“黄天荡之战”,是南宋讳败为胜的精神狂欢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纵观宋、金两国这一百余年的交锋历史,其间大小战役不计其数,但还没有哪一场战争,如同黄天荡之战般影响深远又充满争议。作为还原战争的依据,宋、金两国的官方史料,对于这场战争的记录,包括相持时间、兵力对比、战斗过程、甚至连最终胜负的结果,都存在颇多出入。更令人费解的是,作为实际获胜方的金国,主帅完颜宗弼战

  • 和珅被赐死后,为什么和珅独子竟然过上了清朝贵族都羡慕的生活?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作者兰台明清比较应该是互联网文史圈子最久经不衰的话题之一了,喜欢明朝的网友和喜欢清朝的网友,甚至不喜欢明朝但是讨厌清朝以及不喜欢明清但是讨厌别人吹明朝的网友都会比较明清的方方面面。在我看来,清朝比明朝强是肯定的,因为最简单的一个道理,清朝在明朝后面,清朝皇室目睹了明朝是如何灭亡的,所以只要不是弱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