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1]
当时的晋国正在发生内乱,晋国国君晋侯居住在国都翼城(今山西翼城),下属的卿大夫曲沃庄伯居住在曲沃。曲沃庄伯想要篡位杀死晋侯,史称曲沃代晋。这个时候周桓王还是做了比较正确的决定,就是在曲沃和晋侯之间搞均衡,先是帮着曲沃打晋侯,等晋侯扛不住了,再帮着晋侯去打曲沃。由于周桓王插手,加上晋侯和曲沃之间实力相当,晋国的内乱一直持续了近70年。直到公元前678年,周桓王的孙在周釐[xī]王在位时,曲沃武公才夺取了晋国大权,成为新的晋国国君。
[var1]
周桓王对晋国的干涉,策略上是正确的。当时晋国是周王室北方最大的诸侯国,离周王室控制的成周地区比较近。让晋国内乱,就没办法威胁周王室,而且还要经常有求于周王。然而周桓王错就错在只顾着利用手中有限的兵力再联合一些小诸侯去搞干涉。却没有真正招揽人才、励精图治,增强国力。干涉晋国的成功,只能像水中花、镜中月一样华而不实。
[var1]
按照周王实际控制的区域和当时还有很多小诸侯积极支持周王,周桓王手中的实力即使不如郑国和分裂中的晋国,也差不了很多。如果周桓王能够励精图治,还是有机会增强实力,虽不说能重新统一天下,但是让周边的诸侯国不敢欺凌还是有机会做到。甚至,混个春秋五霸一样的实力和地位,也是很有机会的。只可惜,周桓王是个志大才疏的主。既不擅长励精图治,也不擅长笼络人心,更像一个骄横的孩子,总是胡打乱撞。刚干涉完晋国,就跟郑国闹僵,结果被狠狠打脸。不仅战败了,还受伤了,从此几乎是一蹶不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