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多次得到袁术帮助的孙家,为何要背叛袁术,与袁术势不两立?

多次得到袁术帮助的孙家,为何要背叛袁术,与袁术势不两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424 更新时间:2024/1/21 2:07:11

此举昭然大汉之忠臣所效力也。然孙策此举真当忠汉讨贼之作为吗?显然非也,由上而示,所讨非一,刘表作为荆州牧,并未像袁术般僭号称帝,却也并列讨贼名单,便可知此次讨贼,非只因袁术叛国之罪也,也当诸侯兼并之战也。袁术的称帝,正好给他人讨贼之由也。

而在历史中,袁术与孙家的关系并不一般。袁术与孙坚、孙策都有交际,且交际深厚,并未结下仇恨,那究竟为何在袁术僭号称帝时,孙策急忙断绝关系,主动征讨,闹到水火不容的地步,而不似袁绍般尚且观望,或拯救昔日之主呢,具而析之,当如下可见。

欲解两家关系为何急转而下前,当先来了解袁术与孙家恩情究竟如何。

拔孙坚为刺史,给孙策以首资

灵帝崩,董卓横姿京城。诸侯并兴义兵,欲以讨卓。孙坚与袁术并在义军中。且当孙坚因南阳太守拒补兵粮而杀之后,往鲁阳去与袁术见,袁术表孙坚为破虏将军,领豫州刺史。

比起先前的长沙太守,孙坚官升一级,并且据后所记载,孙坚求粮与袁术,后又受袁术命令讨伐表可知,孙坚当时为袁术帐下将。直至后孙坚讨刘表被其将黄祖所杀,其始终归属与袁术阵营。归属始于袁术除其为刺史也。

孙坚死后,孙策继承其衣钵。想要似其父般,建功于行陈之间,立业于讨伐之上。于是自往袁术阵营,而袁术见孙策泣涕相投,贵而异之,虽最初并未给予帮助,但在其二次往来时,以孙坚余兵千余人还策。孙策由此便拥有了创业首笔资金,对之后的创立基业打下了一定基础。

由此可知,在孙家与袁术初次交际中,袁术都给予了在当时而言可谓不小的帮助,甚可说有恩于孙家,为孙家之主也。然而恩情的留存并不长久,之后袁术的种种行为便显示出了两家之间若隐若现的矛盾暗中。

数次不诚,出尔反尔卒寒心

不诚之于袁术说,寒心则为孙策言。孙策初投术门下,术便常叹曰“使术有子孙如孙郎,死复何恨”,还曾谅策于己帐中抓犯人,并为之解诉为“兵人好叛,当共疾之”。

不仅表达了对孙策极度的欣赏,还为其在自己的阵营中树立了威信,如《三国志》中所说,蜀大将乔蕤、张勋皆倾心敬焉。由是军中益畏惮之。

而在表面如此和谐的关系下,却暗藏了信任危机。

袁术最初任孙策以九江太守,不久便更换为了己之大将丹杨陈纪。后袁术攻徐州,由庐江太守陆康求粮而不得,使策攻之,并许诺若孙策攻下陆康,庐江太守便为策,但当孙策拔康于庐江,袁术违背诺言,用其大将刘勋为庐江太守,孙策更加对其感到失望。

以上种种,无不昭示了袁术对于能力出众的孙策,虽尤为赏识,却不能委以重任,其中的原因,不外乎信任二字。而其对于孙家的不信任,却不始于孙策,在其父孙坚,其实早有迹象。

孙坚初破卓军于阳人时,有人离间与袁术、孙坚。致使袁术不放粮予孙军,孙坚无奈,跋涉百余里于鲁阳面见袁术,诚心相言,袁术才调发军粮。

据《山阳公载记》记载,孙坚攻入洛阳,于洛阳城南一井中得传国玉玺后,袁术拘留了孙坚夫人,迫其交玉玺于己。

袁术受人言而不信于孙坚,虽原由不在己,但只凭他人言而轻易动摇,不难看出,袁术在孙坚归入其帐下后,打心眼里并非对其十分信任。

而胁孙坚得玉玺,也可看出,袁术并非将其完全当做己之部下,或说并未相信其愿忠诚于己而做出如此寒心之举,倘若孙坚未功半而死,定然于后叛术。

貌合神离,终是道异不相谋

倘若说袁孙两家的信任危机是其矛盾升级的直接原因的话,那么貌合神离,便是其矛盾产生的根本性原因。

孙坚在与袁术相遇之前,忠心报国仿佛是其一贯行之的宗旨。自其踏入仕途,击海贼,抗妖贼,破黄巾,定长沙,肃三郡,讨董卓,无不是为国效力之举。

虽之后投入袁术,但因其当时也以杀卓报国为名,暂其帐下也符己之宗旨。如若孙坚未死,听闻袁术僭号称帝,也定然与其反目。忠国是其行事之宗旨,正如陈寿对其评价,孙坚勇挚刚毅,孤微发迹,导温戮卓,山陵杜塞,有忠壮之烈。

而对于孙策而言,《吴历》记载道,张纮答孙策曰,今君绍先候之轨,有骁武之名,若投丹杨,收兵吴、会,则荆、扬可一,仇敌可报。据长江,奋武德,诛除群秽,匡辅汉室,功业侔于桓、文,岂徒外藩而已哉?孙策善之。

袁术奇策未给予庐江太守之后,因原扬州刺史刘繇的威胁,袁术遣将攻讨。连年不克,此时孙策请战,袁术因为策未必能定,乃许之。可不知,此举无异于放虎归山。袁术遣策入吴,数年间,孙策破数敌得会稽、丹阳、豫章、庐陵、吴郡五郡。

孙策此时彻底摆脱了袁术的摆控,并靠己之力拿到了基业。之后,袁术僭号称帝,孙策上表朝廷,愿攻灭叛国之贼。曹操立马表策为讨逆将军,封为吴候。后袁术死,孙策破袁术遗将刘勋,并江东。此时,东吴基业建立。

总其本末,盖循张纮之略也。孙策既得张纮之谋,便已有大志于心中,投入袁术,为其暂屈之法,后于袁术得兵得业,不得心。盖其根本原由,为孙策初始到后,始终未真正衷心与袁术,而袁术感其意,了其能力,料定策有大志,定不甘于己帐下,多次爽言,或直接导致了孙策提前离开,开创己之基业。

从原先肝胆相照,到水火不容,实非转瞬而成或具事而定。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三国志》如此评测,策英气杰济,猛锐冠世,览奇取异,志凌中夏。于孙家两代之言,正中本文之题也。

更多文章

  • 唐高宗为何坚持要册封武则天为皇后因为爱情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武则天和唐高宗,武则天唐太宗唐高宗关系,武则天和唐高宗的真实关系

    你不主动就永远没有故事,你主动了我就给你不一样的乐趣。传统史书以为唐高宗之所以一定要立武则天为皇后,是由于“蛇蝎美人”武则天狐媚惑主,把懦弱无能的唐高宗给蒙骗控制了。到了近现代,有观念以为唐高宗立武则天为皇后就是由于爱情。但实践上唐高宗的“废王立武”是有更为深入的政治要素。要想扳倒长孙无忌,唐高宗最

  • 庞统给刘备出了上中下三条策略,刘备为何选择了中策?不是他傻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庞统临死前道出刘备一个秘密,庞统刘备赵云战法搭配,庞统黄忠跟谁组弓好

    但是最令人惋惜的应该是蜀国了,因为当时的蜀地在如今山多水多的重庆一带,地理位置易守难攻,而且蜀国在刘备的带领下,人才济济 ,武有骁勇善战的五虎上将,文有得一可得天下的凤雏卧龙,但是令人唏嘘不已的是蜀国最终成为了三国中第一个灭亡的。正如曲中所唱: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

  • 唐玄宗那么宠爱杨玉环,为何只封她为贵妃,没有给她皇后的名分?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唐玄宗与杨玉环的关系,唐玄宗强行娶杨玉环,杨玉环与唐玄宗相差多少岁

    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感天动地、深入人心,至今还在流传。唐玄宗对她“三千宠爱在一身”,为何只封她为贵妃,而不是皇后呢?笔者分析有以下几个原因:一、唐玄宗对杨贵妃的爱有瑕疵《长恨歌》中描写了唐玄宗对杨贵妃的宠爱:“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但是从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感情还是看出有些瑕疵的。唐玄宗

  • 我秦始皇又回来了,项羽:洗干净等着,刘邦:拥护项王,暗渡陈仓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刘邦 项羽 秦始皇,项王,项王是项羽吗

    秦始皇决定要战胜痛苦,去征服更高的、也许是终极的目标——长生不老。徐福等一干方士告诉他,东海之外有三座仙山,只要山上的神仙赐下仙丹,便能与日月同寿。秦始皇一琢磨,找仙丹这事不能靠中介,还是自己亲自跑一趟吧。于是,他安排好替身扮演自己,然后带着徐福等人,秘密乘船出海,寻访神仙去了。一转眼,十来年过去,

  • 唐玄宗为何最终还是处死太平公主 实在是太平政治手腕太强硬!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唐玄宗和太平公主,唐玄宗武则天的关系,唐太宗武则天及唐玄宗的统治措施

    唐玄宗李隆基的继位,更是开创出开元盛世,将大唐朝王朝推向巅峰。唐玄宗的一生当中发生很多事情,其中最让人感叹的便是他跟太平公主的恩怨纠葛。太平公主是武则天最小的女儿,从小便受到父母的宠爱,在政治方面也是延续自己母亲的天赋。在其成年之后,一度成为最强势的公主,她也想要像自己的母亲一样,成为大唐王朝的女皇

  • 司马懿的祖先大有来头,与刘邦交手,被项羽斩杀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司马家族著名人物数之不尽。汉武帝时期文采斐然的司马相如,汉赋辞藻华美,留下名篇无数。同时期的司马迁走遍千山万水,撰写人物传奇,记录中华风韵。三国司马懿攻伐谋略出其不意,其孙司马炎更是推翻了曹魏,建立了司马帝国,一统天下。后世司马光历经四朝,精通儒学,堪称大家。纵观历史,司马家族人才济济,在璀璨历史长

  • 唐朝杨妃:从隋朝的亡国公主到李世民的宠妃,无论何时都别放弃爱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上关于这位杨妃的记载可谓是少之又少,但这却并不代表杨妃只是一位地位尊贵而又一生平凡的公主。杨妃此人有着多重身份,你可以唤她为隋朝公主,因她是隋炀帝杨广之女;你也可以唤她为唐朝妃子,因她后来成为了唐太宗李世民后宫之中一位妃嫔;你也可以唤她为吴王李恪的生母,因她在武德年间生下了大名鼎鼎的李恪。《隋唐

  • 从战绩看,刘备集团此人比关羽、赵云、魏延镇守荆州的胜算都大!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刘备在进入川蜀开拓市场的时候,把后方大本营留给关羽镇守。关羽,虎将也,万人敌也,又是蜀汉将领中威望最高的将领。所以刘备的安排是没有问题的。那么关羽镇守荆州,最后却出了问题。这个问题简单来看,大概有三个方面: 第一,关羽本身的性格问题,因为性格傲慢,导致他不能把各种人才团结于麾下; 第二,关羽轻敌。

  • 唐朝安乐公主 唐朝第一美人, 险成第二个“武则天”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李裹儿从小跟随在父母身边,封为安乐郡主。安乐从小聪明伶俐,刁蛮任性,身得李显和韦氏的宠爱。长到十二、三岁时越发标致,当时号称是唐朝第一美人。后世传说,比杨贵妃美艳,比武则天毒辣。701年,武则天当政,安乐父王还在被贬之时,安乐因怀了武崇训的孩子,而以安乐郡主的身份下嫁给了武三思之子武崇训。出嫁时场面

  • 司马迁在《史记》中,为何将萧何、张良入世家,而将韩信入列传?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可就是这样的韩信,却在《史记》当中,被同为汉初三杰的萧何、张良远远地甩在身后,在司马迁的记录中,萧何、张良都被放在了“世家”行列中,为何司马迁会有这样的安排,难道韩信真的不如其余两人吗?《史记》的分类作为司马迁倾尽一生的著作,《史记》代表了司马迁的执着,虽然在后世,《史记》也曾遭到过多次质疑,但司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