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是东汉权臣兼曹魏奠基者。华佗是当时出了名的名医,能够治疗各种疑难杂症,医术高超,他们之间的关系,是统治者和治病的医生,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为何曹操要杀死医术如此厉害的华佗呢?
华佗不仅聪明,而且特别的努力,他可以为了研究一个病例,花数年的时间去专攻这个病的根源在哪里,对医学的学问研究颇为深奥,甚至对现代的医学也有着特别大的影响,但他的去世可以说是死有余辜。
一、医术精湛善于研究
华佗的医疗足迹遍布好几个地区,他的游历是很丰富的,用了十年的时间去实践自己的医术,擅长各种外科的疾病,他喜欢专研医术,在不同的地区都为人们看过病,所以在外面,华佗的名声的很好的,他的影响力也很大。
他每一次都能够准确的将病人犯的病给总结出来,然后对症下药,制定相应的配方,每一次都能够神奇的将病人的病给治好,虽然有的时候有些奇怪,但就是能够将病人的病看好。
就比如华佗曾经为太守陈登治病,这个时候的陈登的面色不是很好,面色偏红,心情也变得烦躁不安,于是就请来华佗为他治病,华佗让他准备十几个空盆之后开始给他治疗。
结果陈登将红头的虫子吐满了十个空盆,华佗接着给他开了药并说他的病因是因为吃鱼造成的,并且三年之后还会复发,到时再问他要这个药方。类似于这样的故事对于华佗来说已经数不清有几次了,他精湛的医术和研究的成果让他医术的名声在当时就已经广为流传。
二、被邀治病引来灾难
华佗治病的能力在当时已经被称为神奇,很多做官的大臣也会亲自邀请华佗来为他们治病,华佗为周泰治疗过疾病,当时的周泰身受重伤,已经处于昏迷的状态,这个时候,华佗将他救了回来。
所以他也记得华佗的医术高明。直到有一天,曹操的头痛病又犯了,他的手下周泰亲自向他举荐华佗前来为他治病,但是这个时候的华佗,心气比较高一些,没有足够的俸禄他是不太愿意来为曹操治病的,曹操心气也很高,他也不可能屈尊就卑的来请华佗。
但华佗觉得他不够有诚意,所以自己找理由就没去为曹操看病,但这个时候曹操头痛的厉害,没办法只好答应他的要求,就请华佗来并按照他的要求来做事。
华佗在诊治曹操的病之后,说曹操的病根源在于脑颅中,需要开颅治疗,才能从根本上彻底的治疗好头痛的病。曹操本性就多疑,对于华佗的治疗方案,自然是开始怀疑了。
那个年代,开颅就相当于一个人的死去,他不可能冒着这样的危险去治疗头痛的病。于是他开始怀疑华佗,认为华佗想要间接地索要自己的性命,曹操想到这里,毫不犹豫地将华佗除掉了。
三、究其原因死有余辜
不论是在当时还是现在,人们对于曹操杀掉华佗的这一行为都十分的惊讶和不可思议,明明是造福人类的一位名医,突然离开这人世间怎么是以这样的方式,发现这其中的原因或许就会理解,为什么曹操要这样做了,一开始华佗给曹操治病要求就比较多。
特别是索要的俸禄,曹操这个人,除了有敏感的洞察力之外,他的性格傲气十足。让他去请一个人,很难。但华佗看到曹操这番态度,就撒谎说要去别的地方。
曹操是性情中人,最讨厌别人欺骗他,性格多疑的他觉得这样也太巧合了,于是就派人去调查。结果就是他所预料的那样,知道真相的他很生气,但是没有办他还是得靠着华佗治病。他这头疼的毛病已经好多年了,一发作就让他十分痛苦。
他只好自己去请华佗来为自己治病。华佗诊治了一番之后,便提出开头颅的治疗方案,本就心有不满的曹操。一听这方案,头更痛了。他进一步怀疑,或许华佗是受人指使,来索取他的性命。
曹操很生气就除掉了华佗,这样细想下来,华佗的死也和他自己的一些行为是有因果关系的,他向本身就性格多疑的曹操这样的帝王提出曹操无法接受的治疗方案,给自己引来杀身之祸是不奇怪的,说其死有余辜,也是形容恰当。
四、总结
华佗的聪明智慧让当时的人们和现在的后人都很佩服,他不仅聪明而且也特别的努力,年少时就开始游历,不断的实践自己的医疗的方案,从中得出结论,每到一处都能够给当地的老百姓治疗疾病,为当地的老百姓解决治病的问题。
医术精湛的他每一次都能够准确的判断出来病人得的是什么样的病,然后制定对应的医疗方案。他的名气也因此大增。华佗对后人的影响可谓是空前绝后,他的一些治疗方案,在现代的医疗上依然可以借鉴,而且无法用科学性去评判他的治疗技巧。
用在人们身上治病,就是很见效。可惜的是,华佗生活在东汉末年这个混乱的时期,又碰上了像曹操这样生性多疑的君主,但是华佗对利益有所追求,这样对他来说,是一把利剑。
把握不好会伤害到自己,甚至取掉性命。如果说仗着有才华这个理由,去捆绑利益,那么这个人终将被利益所伤害,也会引来他人的眼红和嫉妒。
当时的那个年代,尔虞我诈,本身就是人人自危的时候,人与人之间想要取得信任,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曹操因为怀疑华佗的治疗方案,将华佗除掉了,即使将来他后悔也来不及了。
但是这个行为放在当时的那个混乱时期,是能够理解的,或许对于当时的曹操来说,他的这一行为是正确的,是为了保护自己,这种做事风格,也确实是曹操的做事风格。只是华佗,他功过一世,但也死不足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