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华佗身为一位仁医,曹操为什么要杀他?曹操此举是明智之举吗

华佗身为一位仁医,曹操为什么要杀他?曹操此举是明智之举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4325 更新时间:2024/3/8 15:58:13

曹操是东汉权臣兼曹魏奠基者。华佗是当时出了名的名医,能够治疗各种疑难杂症,医术高超,他们之间的关系,是统治者和治病的医生,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为何曹操要杀死医术如此厉害的华佗呢?

华佗不仅聪明,而且特别的努力,他可以为了研究一个病例,花数年的时间去专攻这个病的根源在哪里,对医学的学问研究颇为深奥,甚至对现代的医学也有着特别大的影响,但他的去世可以说是死有余辜。

一、医术精湛善于研究

华佗的医疗足迹遍布好几个地区,他的游历是很丰富的,用了十年的时间去实践自己的医术,擅长各种外科的疾病,他喜欢专研医术,在不同的地区都为人们看过病,所以在外面,华佗的名声的很好的,他的影响力也很大。

他每一次都能够准确的将病人犯的病给总结出来,然后对症下药,制定相应的配方,每一次都能够神奇的将病人的病给治好,虽然有的时候有些奇怪,但就是能够将病人的病看好。

就比如华佗曾经为太守陈登治病,这个时候的陈登的面色不是很好,面色偏红,心情也变得烦躁不安,于是就请来华佗为他治病,华佗让他准备十几个空盆之后开始给他治疗。

结果陈登将红头的虫子吐满了十个空盆,华佗接着给他开了药并说他的病因是因为吃鱼造成的,并且三年之后还会复发,到时再问他要这个药方。类似于这样的故事对于华佗来说已经数不清有几次了,他精湛的医术和研究的成果让他医术的名声在当时就已经广为流传。

二、被邀治病引来灾难

华佗治病的能力在当时已经被称为神奇,很多做官的大臣也会亲自邀请华佗来为他们治病,华佗为周泰治疗过疾病,当时的周泰身受重伤,已经处于昏迷的状态,这个时候,华佗将他救了回来。

所以他也记得华佗的医术高明。直到有一天,曹操的头痛病又犯了,他的手下周泰亲自向他举荐华佗前来为他治病,但是这个时候的华佗,心气比较高一些,没有足够的俸禄他是不太愿意来为曹操治病的,曹操心气也很高,他也不可能屈尊就卑的来请华佗。

但华佗觉得他不够有诚意,所以自己找理由就没去为曹操看病,但这个时候曹操头痛的厉害,没办法只好答应他的要求,就请华佗来并按照他的要求来做事。

华佗在诊治曹操的病之后,说曹操的病根源在于脑颅中,需要开颅治疗,才能从根本上彻底的治疗好头痛的病。曹操本性就多疑,对于华佗的治疗方案,自然是开始怀疑了。

那个年代,开颅就相当于一个人的死去,他不可能冒着这样的危险去治疗头痛的病。于是他开始怀疑华佗,认为华佗想要间接地索要自己的性命,曹操想到这里,毫不犹豫地将华佗除掉了。

三、究其原因死有余辜

不论是在当时还是现在,人们对于曹操杀掉华佗的这一行为都十分的惊讶和不可思议,明明是造福人类的一位名医,突然离开这人世间怎么是以这样的方式,发现这其中的原因或许就会理解,为什么曹操要这样做了,一开始华佗给曹操治病要求就比较多。

特别是索要的俸禄,曹操这个人,除了有敏感的洞察力之外,他的性格傲气十足。让他去请一个人,很难。但华佗看到曹操这番态度,就撒谎说要去别的地方。

曹操是性情中人,最讨厌别人欺骗他,性格多疑的他觉得这样也太巧合了,于是就派人去调查。结果就是他所预料的那样,知道真相的他很生气,但是没有办他还是得靠着华佗治病。他这头疼的毛病已经好多年了,一发作就让他十分痛苦。

他只好自己去请华佗来为自己治病。华佗诊治了一番之后,便提出开头颅的治疗方案,本就心有不满的曹操。一听这方案,头更痛了。他进一步怀疑,或许华佗是受人指使,来索取他的性命。

曹操很生气就除掉了华佗,这样细想下来,华佗的死也和他自己的一些行为是有因果关系的,他向本身就性格多疑的曹操这样的帝王提出曹操无法接受的治疗方案,给自己引来杀身之祸是不奇怪的,说其死有余辜,也是形容恰当。

四、总结

华佗的聪明智慧让当时的人们和现在的后人都很佩服,他不仅聪明而且也特别的努力,年少时就开始游历,不断的实践自己的医疗的方案,从中得出结论,每到一处都能够给当地的老百姓治疗疾病,为当地的老百姓解决治病的问题。

医术精湛的他每一次都能够准确的判断出来病人得的是什么样的病,然后制定对应的医疗方案。他的名气也因此大增。华佗对后人的影响可谓是空前绝后,他的一些治疗方案,在现代的医疗上依然可以借鉴,而且无法用科学性去评判他的治疗技巧。

用在人们身上治病,就是很见效。可惜的是,华佗生活在东汉末年这个混乱的时期,又碰上了像曹操这样生性多疑的君主,但是华佗对利益有所追求,这样对他来说,是一把利剑。

把握不好会伤害到自己,甚至取掉性命。如果说仗着有才华这个理由,去捆绑利益,那么这个人终将被利益所伤害,也会引来他人的眼红和嫉妒。

当时的那个年代,尔我诈,本身就是人人自危的时候,人与人之间想要取得信任,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曹操因为怀疑华佗的治疗方案,将华佗除掉了,即使将来他后悔也来不及了。

但是这个行为放在当时的那个混乱时期,是能够理解的,或许对于当时的曹操来说,他的这一行为是正确的,是为了保护自己,这种做事风格,也确实是曹操的做事风格。只是华佗,他功过一世,但也死不足惜。

更多文章

  • 唐代三朝元老徐茂公,战功显赫,一句话便让武则天坐上了皇后之位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唐朝徐茂公简介,徐茂公籍贯,袁天罡和徐茂公

    徐茂公在《隋唐演义》中的印象是呼风唤雨、神机妙算,与《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和《水浒传》中的公孙胜有几分神似。历史上的青年徐茂公是当时瓦岗寨的核心领导人之一。徐茂公,原名徐世绩,字懋功,后为避李世民讳改名李绩。徐茂公十七岁参加了翟让的军队,曾经劝说翟让拜李密为老大。后来李密归唐复叛被杀,徐茂公披麻戴孝

  • 汉朝法律规定,有一种人杀了人也不用偿命,我国现今也在借鉴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到了后来的奴隶制社会,意见领袖变成了整个奴隶主阶级,再到后来的封建社会时期,就是皇帝说了算的,但是即使作为意见领袖,也不可能代表所有人的看法,也就是说总有那么一小部分人和你对着干,此时就需要强制性措施的出现与使用。这就是早期的规矩,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所以为了让社会平稳安定的运行,规矩可以说是无所不

  • 唐中宗李显:最宠的公主,最后害了自己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唐中宗李显简介,唐中宗李显和唐睿宗李旦,唐中宗李显与常乐公主

    唐中宗对此并不以为意,吩咐袁从之:“几个百姓而已,你把家奴放了吧,否则公主会不开心。”安乐公主本名李裹儿,据记载,李裹儿十三岁时就出落得异常美丽,堪称唐朝最漂亮的公主。684年,唐中宗李显被废为庐陵王,途中韦氏动了胎气,早产生下女儿,因为条件简陋,李显只能用自己的衣服裹住胎儿,因此取名李裹儿。为了弥

  • 为何曹操把3个女儿嫁给汉献帝,作为一位权臣,这不是自找麻烦吗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建安十八年(214年),曹公三女宪、节、华入召。十九年,拜贵人。第二年,伏皇后被弑,立节为皇后。要注意曹操进女的时代背景哦:建安十八年,立爵魏公。七月,魏氏宗庙始成。天子聘三女为贵人,年少待者以国。换句话说,此时曹公爵的任命已然宣布,迈出了取代汉朝的第一步。这种事情的严重性可以从大汉死忠荀彧奋力反驳

  • 吕后把戚夫人做成人彘,武则天比她还狠,把皇后和宠妃全做成人彘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相传戚夫人貌比西施,而且还能歌善舞,儿子刘如意更是被封为赵王,恃宠而骄的她经常向刘邦哭诉,想让他改立太子,因此被吕后忌恨,刘邦驾崩之后就将她做成了人彘,丢弃在茅厕之中任其痛苦的死去。除了戚夫人,历史上还有两位女子也遭受了这种残酷的刑罚,她们就是唐高宗李治的皇后王氏和淑妃萧氏,武则天的手段狠辣与吕后不

  • 宋江不招安有没有第二条路可走?还真有,清朝名臣给他支了一招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宋江,混江湖,他能呼风唤雨;入官场,他却悲惨收场。看上去,他似乎是一个悲情人物,但他的悲情并不值得同情,因为他游走在两个不同体系的价值观中,自古江湖与庙堂就是两个世界,圈子不一样,怎能相容?所谓江湖,著名武侠小说家梁羽生有一句经典定义,即众生扰攘的俗世也。也就是说,江湖文化是一种俗世文化,俗世就是大

  • 此人34岁登基,却在入主中原前猝死,金庸说他才能不在朱元璋之下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金庸本人也没有回避自己对皇太极的欣赏,他说:“皇太极的智谋武略,实是中国历代帝皇中不可多见的人物,本身的才干见识,不在刘邦、刘秀、李世民、朱元璋之下。”被金庸如此盛赞的皇太极,又究竟是怎样一个皇帝呢?虽然顺治帝是清朝第一个入主中原的皇帝,但真正意义上来说,皇太极才是清朝的开国皇帝,没有他前期的作为,

  • 红楼梦:金陵世家的落魄小姐,婚后成弟媳的陪衬,对婆婆偏心不满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按理说,邢夫人是长房长媳,应该成为荣国府的当家太太,奇怪的是她却成了弟媳王夫人的陪衬,在荣国府中的实际地位耐人寻味。 一、金陵世家的落魄小姐,婚后成弟媳的陪衬。 金陵世家的落魄小姐嫁给荣国府的长子贾赦做了续弦,成为宁荣两府中名位仅次于婆婆贾母的诰命夫人。贾赦是长子,世袭了荣国府的爵位,却没能管家,也

  • 修木:认定明清“闭关锁国”的人,你们才是“闭观锁国”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早几个月,《历史研究》登出一篇文章[1],质疑用“闭关锁国”这个概念来描述明清时的中国是否合适。 本文将介绍十八世纪中国的对外贸易,算是换一个角度,从国外的历史记录与研究,看看在对外贸易特别是海洋贸易上,中国算不算“闭关锁国”。 海獭皮与黄金环球航线我们从《海獭皮、波士顿商船与中国货品》[2]这书开

  • 朱元璋问沈万三,桌上的猪蹄叫什么名?沈万三回答3个字保住性命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朱元璋问沈万三桌上猪蹄叫啥,朱元璋请沈万三吃猪蹄是哪一集,朱元璋回忆沈万三

    沈万三是浙江湖州人,后来为躲避战乱,迁徙到了苏州一带。其先祖勤俭节约,攒下了一些基业,沈万三在帮家里打点资产的时候,习得了大量财务知识,后经人介绍,被当地富商陆道源选为助手。在此期间,沈万三磨炼出了经商头脑,在赚够本钱后,他离开陆家独自闯荡。沈万三先购置了大量田产,广泛种植特色农产品,再利用苏州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