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史称:西汉东汉,西晋东晋,可宋朝为何分为南宋和北宋?

史称:西汉东汉,西晋东晋,可宋朝为何分为南宋和北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2510 更新时间:2024/2/6 17:16:30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历史上,曾存在过八十多个朝代,而每一个朝代都有自己的国号和称呼,就比如隋朝、唐朝,还有明清等等,除了这些明确的、固定的称呼之外,还有一种特殊的称呼,那就是带有前后含义的,比如东汉、西汉等等其背后的原因就是因为王朝分裂以及重新建立,人们这么叫更加容易分辨,也有利于了解不同时期的历史。

可是并不是所有的分立、重建的朝代都这么叫,除了我们熟知的东西两汉、两晋,还有南北两宋,那古人这么称呼究竟是有何原因呢?为什么不叫东宋和西宋呢?

被“拦腰折断”的汉朝

汉朝在历史上分为西汉和东汉,而这西汉在前,为汉高祖刘邦建立起来的,他经历楚汉之争,击败了项羽,从一个草根摇身一变成为了汉朝的皇帝,不得不说刘邦的经历和故事还是挺励志的,只可惜西汉末年的时候,政治日益腐败,土地兼并成风,社会动荡不安。

面对这种形势,汉哀帝无能为力,也没什么本事能够逆转乾坤,虽然有不少大臣提出解决危机的办法,可此时的汉哀帝,无论是在朝堂之上,还是在百姓心中都已经失去了威望。

而与此同时,出身官僚的王莽看准时机,通过发动政变成功夺取政权,建立了新朝,本以为这将会改朝换代,却不曾想王莽进行改革把自己改“死”了。

他建立新的政权之后意图变革社会制度和官僚体系,甚至还提出来土地归国家所有,不得私人买卖,不得不说这种想法是正确的,可是却不符合那个时代,严重触犯了地主以及贵族阶级的利益,最后仅仅存在十四年就灭亡了。

随之而来的是刘秀建立起来的东汉,他作为汉朝皇室后裔,自然要继续延续祖宗的江山基业,谁也没想到兜兜转转汉朝又重新建立起来,虽然整体的实力不如以前,但是汉朝的皇室的血统以及国号依旧存在,王莽只是“拦腰折断”的一下,并没有彻底实现改朝换代,而人们为了区分前后两个汉朝则以东西两汉为称呼。

而这个称呼并不是随便叫的,是和两汉的首都有关系的,西汉时期建朝定都长安,即现在的陕西西安地带,等到刘秀建国并没有继续留在原来的都城,而是迁都洛阳,也就是现在的河南洛阳,从地理位置上来看一东一西,也就有了这样的简称。

逐渐没落的晋朝

说完了东汉和西汉,我们再来看看东晋和西晋,晋朝的建立可以说是很意外的情况,要知道东汉末年分三国,本以为是这三方势力胜出一方,没想到司马懿后裔司马炎于266年取代曹魏政权建立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这样一来局势就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后来东吴也被西晋所灭,天下出现了短暂的统一局面。

可是后来出现了“五胡乱华”的战乱发生,西晋灭亡,这一时期可谓是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期,要知道在西晋时期塞外众多游牧民族趁西晋八王之乱,国力衰弱之际,陆续建立数个非汉族政权,险些取代中原王朝政权,还好西晋皇室后裔司马睿迅速在南方建立起来的政权,史称东晋,这才保住了中原王朝的统治地位

而东西两晋的称呼由来也是因为地理位置的缘故,西晋建都洛阳,而东晋因为战乱原因不得不南迁,定都建康,即现在的江苏南京市,那这样来看东西两晋怎么不叫南北两晋呢?其实古人这样叫并没有错,首先从距离上来看,东西距离大于南北,再加上当时人们渴望夺回领土,并不称呼为东晋,而是中晋,寓意“中兴”,直到晋朝灭亡之后世人才更愿意称东晋。

其次就是从统治的辐射范围来看,东晋掌控的地区主要为东南地区,而政治中心辐射的地方也以东部地区为主,南方尚未完全开发,人口远远没有北方多,所以人们潜意识中更注重东西两地区的实力对比,不过东晋的实力大不如前,并没有重现西晋时的统一局面,最终渐渐走向了没落。

宋朝为何分为南宋和北宋?

那最后我们来看看为何宋朝时期分为南宋和北宋,其中有什么原因?首先就是北宋是保持经济中心始终位于北方,建都则是现在的河南开封,整体辐射的区域也以北方为主。

但是后来北方的辽国和金国先后崛起,他们不断南下,开始侵占北宋在北方地区的控制器权,一点点争夺领土,等到靖康二年的时候发生了靖康之难,宋徽宗、宋钦宗等人被金军所俘虏,北宋都城被攻破,宋朝也随即灭亡。

可是金军能够控制的地区有限,无法彻底占据宋朝的疆土,尤其是南方地区,于是宋高宗赵构带领残余的军队和旧臣退守南方,建都临安,即现在的浙江杭州地带,此时宋朝无论是政治重心还是经济重心都已经发生了南移,而且南北距离远,整体来说是一种南北对立的局面。

在加上历史上人口的南迁,比如东汉末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游牧民族迁入内地,北方人口出现了迁徙,而到了唐朝,因为安史之乱,人们为了躲避战乱,再一次南迁,而宋朝则是金军南下,人们还是为了活命,只能背井离乡,来到南方。

同时宋朝时期经济高度繁荣,南方地区已经有了很好的发展,更何况一些沿海地区还是商品贸易的重点城镇,所以更受统治者重视,此时宋高宗又将自身兵力囤聚南方,因此人们从多个角度上去看,也就称之为南宋和北宋。

结语

其实人们这样称呼不同时期的政权是为了更好区分开,也方便了解不同时期的历史文化,不过大家要知道有些朝代分立并不是新建的政权,而是旧朝的延续,比如东晋、南宋,而东汉就不一样了,它区别于西汉,是新的独立政权,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古代朝代更迭频繁,战乱不止,少有安宁的时代,不过漫长的民族发展历程也正是在不断的前进和变革中进行。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更多文章

  • 春秋五霸之一,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正所谓大丈夫能屈能伸,只有忍得住一时的屈辱,才能最终赢回尊严。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人是我们大家的榜样,他卧薪尝胆,奋发图强,用三千越甲军大败吴军,振奋人心。夫差复仇越国[var1]勾践是夏禹的后代,越国是掌管看守供奉夏禹祭祀的人。他们一直恪尽职守,很少与中原地区联络,生活习惯什么的都比较落后,春秋末

  • 王莽建立的新朝国祚与秦朝一样长,为何不被历代王朝承认?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首先是因为新朝存在的时间太短了。新朝虽然与秦朝的国祚一样长,但对后世没有开创性的贡献。秦朝的历史地位太重要了,第一个统一天下的大一统王朝;奠定汉地十八省的中原王朝基础版图;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首创皇帝制度;全面推行郡县制度。这些成就随便拿一条出来都吊打新朝。因此秦朝的国祚再短也会被承认,而新

  • 任见:献帝觉得曹操真好:“照准”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第六章 外交官为何要配两个美女36汉献帝接见了曹操,君臣就“当前局势与我们的任务”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谈。其后,曹操上表,请治韩暹、张杨的罪。二人自料不妙,赶忙逃出洛阳。汉献帝命曹操录尚书事,兼司隶校尉,还授给他尚方节钺。录尚书事,即总领尚书台即各部委之业务,总管朝政;司隶校尉,是公安部长,监察百官,

  • 三国各个阶段的天下第一名将都是谁?吴国竟有一人上榜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注:由于是比武,所以主要参考《三国演义》,并且以人物的登场以及死亡为准。董卓进京到徐州之战时,天下第一武将为吕布。吕布原本是丁原的义子,刚登场时,就给董卓一个下马威,吓得李儒马上说道:“饮宴之间,不谈国事。”在董卓想行废立之时,丁原马上掀翻桌子反对,与董卓互怼,董卓拔剑威胁丁原之时,吕布登场。原著中

  • 三国演义,诸葛亮为何前后形象差距大?原因:兼顾民间和官方矛盾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昨天的文章中说到在《三国演义》一书中,诸葛亮这个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典型的前后性格差别,即“蜀汉”建国前的“军师”诸葛亮与建国后的丞相诸葛亮在性格上的某些不一致,究竟为什么会产生的呢?这是一个需要探讨

  • 任见:曹操决定:“拯救天子刘协”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第五章 镇服四方的法宝35毛玠认为,天下分裂,天子流徙,人民放弃本业,因灾荒而逃亡他乡,国家连一年的粮食储备没有,百姓失掉了安居本业的念头,这样的局面难以持久。袁绍和刘表,百姓众多,军队强大,但他们都没有什么眼光,没有什么远大谋划,或者说,都没有什么长打算,没有什么事业心。乱世拼力量。打仗取胜,保持

  • 世人皆知负荆请罪,却不知长平之战后,蔺相如和廉颇下场令人唏嘘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这句话出自京剧曲目《将相和》中的蔺相如之口,在这句话之后,引出了一个举世皆知的典故——负荆请罪。一将一相、一武一文,廉颇与蔺相如是双子星般的存在,提起其中一人必定会联想到另一人。在波谲云诡、群雄辈出的战国时代,“将相和”是最耀眼的流星之一。[var1]但戏曲永远只唱到“负荆请罪”就结束了,可现实中的

  • 三国东吴四英将周瑜:一生智计无双,但一生又被冤枉被误解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三国演义》中的周瑜也即广为人知的周瑜是一个风流倜傥、有些才干,但心胸狭窄,总想算计诸葛亮却总是搬起石头砸自已的脚的大都督,是一个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人,是一个性格暴躁,政治、军事才能远逊于诸葛亮最后被诸葛亮活活气死的人,是与“三气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既生亮,何生瑜”这样一些典故相联系着的。而

  • 关羽为何不服马超?俩人的武功谁厉害?来了解一下!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关羽之所以提出和马超比武,关羽有自己的小算盘,他是想通过比武这件事来引起大家的注意,一个武将守的再好,也不如攻下一两座城池、斩杀敌方一两员大将来的更有名气,更显功劳。盘点蜀汉这些地盘,算起来靠关羽之力拿下的并不多。眼看着不管是老兄弟还是新投奔的新人都有攻城拔寨的记录。关羽能不着急?关羽略逊马超一筹,

  • 诸葛亮北伐时,魏国除去张郃曹真外,还有哪些元老大将在世?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诸葛亮北伐时手下有哪些将领,曹真简历,历史上真实的曹真

    公元228年,蜀国诸葛亮又开始大举北伐,熟读三国的朋友都知道,此时的魏国虽然实力雄厚,但在战场上指名道姓的也就郭淮,张郃以及曹真,司马懿等人以及后辈的张虎,乐綝,夏侯霸等人抵御蜀军。难道此时的魏国名将都死绝了吗?今天咱们就来看一下:诸葛亮北伐时,魏国还有多少元老大将,为何大多没有上阵?[var1]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