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臣拥立朱祁钰上位的原因是什么?

大臣拥立朱祁钰上位的原因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3211 更新时间:2024/2/13 11:54:29

大臣拥立朱祁钰上位的原因是什么?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章介绍。

明英宗此时已然陷入人生低谷,同时生活又给他扎上一刀:

他最大的依仗——身后的大明朝廷在他被俘虏后,直接将他的弟弟推上了皇位,他被迫成为了所谓的"太上皇"。

要知道,此时的他深陷敌营,皇帝的身份是他最大的保护,一旦他失去了这层利用价值,那么他的性命随时可以被瓦剌人取走。

当时大臣们为什么要采取这种不合乎常理的做法呢?

一、现实状况——进退维谷,腹背受敌

皇帝被俘虏,对于国家而言可不是少了一个人那么简单。

一是军心民心不稳,士气大损

皇帝已然成为肉票,大明臣民处处受压制

当时的瓦剌虽说是兵强马壮,但是他们也惧怕用强直接攻城池会带来大失元气的损伤。他们瞅了一眼手中的明英宗,陡然计上心来——你不是皇帝吗,整个大明谁敢不听你的话?你让部下直接投降,谁敢抗旨不遵?

不过,有着这一个无比值钱的肉票,拉着他到处溜达,瓦剌人依旧能在诚惶诚恐的大明臣民手中敲诈获得大笔金银财宝,稳赚不赔。而且在双方的交锋之中,大明往往处于被动地位,不敢反击不敢反抗,纵使臣民们有一腔保家卫国的热血,也只能是画地为牢,不敢轻举妄动。

因此,只有让英宗失去这层"皇帝"的价值,让贪得无厌的瓦剌人无法从中攫取利益,大明才能够化被动为主动,改变局势谋得生存。

另立皇帝,让英宗成为"太上皇",使得瓦剌人手中的筹码大幅降低,在此时乃是上上之选。

二、前车之鉴——宋靖康之耻

然而,宋徽宗的这个年轻的儿子软弱寡断,遇到事情也拿不出主意,只会偏听谗言,缺乏自己的判断力,不是个合格的继任者。

宋徽宗这父子俩都一样,面对敌军时候自己只想逃,只想通过讲和的方式解决战争,没有奋死拼搏的魄力,将百姓社稷陷于水深火热之中。最终,在这样软弱无能的统治中心的带领下,大宋节节败退,徽钦二圣直接被俘,昔日的千金万贵的公贵族大多受尽屈辱而死,而退守到长江之南的南宋朝廷再要想收复北地更是难上加难,最终还是被一口吞灭,山河破碎。

大明的臣子们从这段历史之中达成了两个共识:一是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统治者,能够带领上下臣民决一死战;二是誓死不退,坚守京师,背水一战才有翻盘的可能。

应该拥护谁为皇帝的问题,在此时已然明朗——

当时的太子才两岁,如果要让他主导政事自然少不了太后皇后的辅佐,这就意味着大小事的决定权落到了这两后手中。

可是,并不是所有女性都有吕武之才,这两后从小受的便是深闺中的教育,对政事哪里能够清楚明白?况在英宗被俘的消息传来之后,这两后除了哭哭啼啼求神拜佛,做不出更好的举动,国家大小事哪里能指望的上她们?幼小的太子在这层考量之下无法登上帝位。

而最佳人选则是明英宗的弟弟——朱祁钰。

他年轻有为,气度不凡,而且有监国的经验,能够镇的住臣子,是带领臣子们上下一心抗击敌军的不二人选。虽然太子尚在,拥护朱祁钰上位不合礼法,但是事急从权,这一个抉择直接影响到千千万万的黎民百姓。于是,在这危难关头,他接下了大臣们的请求,即位称帝,史称景泰帝。此时的帝位,更是一份天大的责任沉甸甸的压在朱祁钰的心头。

漂亮的京师保卫战

朝廷一切回归正轨

,国家的机器再度运转起来,让人看到了不尽的希望。

瓦剌这下就急了。原本筹码在手以为胜券在握,能够成功复制金朝的胜利,没想到这明朝竟然是这样的应对策略,让他们心里发慌。

为了尽快获得胜利,瓦剌又想出一个招数:以归还英宗的借口率兵直接围攻京师。正统十四年的十月十一日,瓦剌兵临京师城下,

在土木之变发生后至瓦剌抵达京郊,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在景泰帝的带领下,在明臣于谦的筹谋策划之下,整个明朝廷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首先,他们先将人心稳住,

不仅用重罚压制了"南迁""降敌"等言论,而且处决了当时怂恿英宗不顾一切前往亲征的宦官大臣,舆论控制住了,人心也就齐了,内部局势便稳住了。

接着,以十分积极的态度去部署城防:

日夜训练军队,短时间内战斗力迅速提升;用重赏鼓励民间力量将远在京郊粮仓的粮食运送到京城中来,确保京师中粮草充足,不至于一被围攻立马缴械投降:迅速从各地调来兵力,顺应形势的需要重新整合军队,任用良将,把守各个重要关口;发动群众短时间内完成城墙加固的工作,为京师的安全加强保障。

曾经土木之变,大明几十万精锐毁于一旦,京城防守随之疲软;但是就在这短短两个月不到的时间,京城防守力量充裕,士气强盛且都身强体壮。短时间内扭转局势,既离不开筹谋者的布局谋略,也离不开这又快又强的执行力。

这一切,都离不开一个强有力的统治核心的指挥调度,若换做不谙世事的小太子和耳根子软的太后、皇后执掌政权,则万万达不到如此迅猛的效果。

但是历史不会忘记,在这般危难的关头,正是这位青年人的临危受命,毅然决然的承担下这天大的责任!

结语:

在这场轰轰烈烈的京师保卫战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大明的可贵可敬之处。面对可能发展为万劫不复的灾难时,

大明不退

,能够迅速调整自身状态,以极佳的士气迎敌。君臣一心,保家卫国,从不苟且偷生。正是这种不退的气节,大明得以置之死地而后生。

纵观大明两百多年国祚,从未以金钱换和平,从未以割让土地换得安稳,更从未派遣弱女子前往和亲。

就算到最后再回天无力之时,崇祯皇帝依旧没想过讲和,没想过屈服,"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将自己的性命与脚下的土地紧紧相连,与黎民百姓紧紧相依,可谓君王死社稷,这种铁骨,与宋的卑躬屈膝形成强有力的对比,也在青史上成为浓墨重彩的一笔。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晋阳被北周攻克后,为什么北齐会迅速崩溃?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北齐在晋阳失守后没过几个月就全面奔溃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建德五年(576年),周武帝攻克了北齐的“霸府”晋阳。晋阳失守后,定都于邺城的北齐此时还控制着广阔富庶的华北平原,足以与北周长期抗衡。但奇怪的是,晋阳失守后,北齐的统治在几个月里就全面崩溃了,其

  • 北齐前后27年,为什么被称为禽兽王朝?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北齐,南北朝,历史解密

    中国历朝历代的封建政权里,南北朝时期的北齐最奇葩的,享国短短27年,却历经六帝,被刺、篡国、幼主临朝、叔夺侄位、兄位弟继、太上皇、禅让等等闹剧都在这27年中一一展示,可以说,读懂北齐,就读懂封建时代皇位交替的所有方式。北齐(公元550年-577年),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北方割据王朝。东魏权臣高欢死后,

  • 关于安东·利奥波德·德沃夏克的评价如何?他是怎样一个人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安东·利奥波德·德沃夏克,捷克作曲家,历史解密

    安东·利奥波德·德沃夏克(捷克语:Antonín Leopold Dvo?ák,1841年9月8日-1904年5月1日),十九世纪世界重要的作曲家之一、捷克民族乐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德沃夏克出生于布拉格(时属奥匈帝国,现属捷克)内拉霍奇夫斯镇,早年入布拉格音乐学校,毕业后进行音乐创作,1890年受聘布

  • 揭秘:身份象征的黄马褂,为何到了晚清成了烂大街的东西?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黄马褂,清朝,历史解密

    黄马褂是清朝时期一种尊贵的服饰,是当时皇权的特殊象征,除了规定可以穿黄马褂的人之外,其他人是不可以穿的。在一些影视剧中,黄马褂常常被赋予特殊的含义,比如在《九品芝麻官》中,李公公给他的干孙子穿上了黄马褂,那么就算是八府巡按也不能打他。、而在历史上,黄马褂也是真实存在过的,不过历史上的黄马褂并没有影视

  • 曹雪芹的家族被抄家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曹雪芹家族绝对算得上康熙、雍正时期的豪门大家族了,尤其是在康熙时期,曹雪芹家族的发展更是空前绝后,在曹寅的带领下,整个曹家的名声以及权势都达到了顶峰,正所谓物极必反,也就是在曹寅时期,曹家便已经埋下隐患。这个隐患在雍正时期越发不可收拾,最终导致曹家被雍正抄家,既然曹家是当时数一数二的豪门大家族,那么

  •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 古代打仗士兵都吃些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还不了解:古代打仗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古代,士兵在行军打仗都会吃什么?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人们永远都离不开食物,这也是人们生存的条件,那么在古代打仗的时候,都吃些什么呢?原始社会是没有战争的,但是在后来就出现了私有制,这样也就使人类进入了奴隶社会。这个时期的农业生产

  • 良渚文化为什么突然消失?史前大洪水是主要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良渚文化,历史解密

    我们大多数人的历史观,来自西汉时期司马迁编撰的《史记》。2千年来我们一直认为,中华文明史的长度约有5000年,其开端是华夏部落联盟的黄帝和炎帝。但近年来,随着考古学的进步,浙江良渚文化逐渐被全社会认识和重视,成为国内外考古界关注的一大热点。在这次,中国考古界改变了封闭和保守的态度,以开放性的姿态,广

  • 郭嘉为什么会英年早逝?他是得什么病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郭嘉在曹操征伐乌丸时病逝,年仅三十八岁,谥曰贞侯。那么郭嘉为什么会英年早逝?他是得什么病死的?下面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史书上称他“才策谋略,世之奇士”,曹操称赞他见识过人,是自己的“奇佐”。如此人才英年早逝,不禁令人唏嘘。建安十二年(207年),袁尚、袁熙逃入乌桓,即今辽宁锦州一带。曹军诸

  • 关张二人为什么对徐庶非常敬佩呢?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三国,关羽,历史解密

    刘关张三兄弟之中脾气最爆的当属张飞,他可以说是眼里容不得沙子的人。当初就曾多次挑衅三姓家奴吕布,虽然次次都是以张飞失败而告终。同时张飞本事大,他的心气也高,即使是蜀国的将领都有很多他瞧不上眼的。蜀国诸葛亮地位如此之高,张飞有时候都不一定听从他的话,可见能让张飞佩服的人少之又少。张飞一生中除了自己的结

  • 汉武帝劳师远征大宛,只是为了汗血宝马?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汉武帝劳师远征大宛,只是为了汗血宝马?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不过张骞也不是一般人,他来到西域之后发现这里国家众多,有许多中原地区所没有的物产。所以他专程到处走访了西域的国家,以便于后来与他们建立联系。公元前128年左右,张骞遇到了大宛国。在这里他发现大宛有向汉朝交好的意思,于是热情的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