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解析《大秦赋》一个被儒家抹黑两千多年的秦始皇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解析《大秦赋》一个被儒家抹黑两千多年的秦始皇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3670 更新时间:2024/1/2 8:42:34

思想是社会控制的一种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春秋战国时期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为什么在汉之前未被重视,原因很简单,大一统的局面趋于稳定,权力者不需要频繁的战争了,暴力统治又不得民心,而稳定社会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思想。而儒家思想的精髓就是奴化,这是文化里最恶心的东西,女人裹脚它不反对,皇帝养蓄奴养太监儒家也赞成,只讲忠孝礼义,不讲法治规则,只讲君臣父子,不讲平等自由。独尊儒术,扼杀其他是古代帝王维持皇权统治的理论依据。

网上有人说,《大秦赋》中的秦始皇有些柔弱,演绎得不贴近历史。但恰恰相反这个秦始皇既有雷霆手段,又有菩萨心肠,是一个有情有义,贴近人性的,这才是真正的秦始皇。

然而可惜的是,始皇帝因为推崇法家思想,2000多年里却被儒家抹黑;还有历史的教科书或文章中,因为阶级立场的不同,对前朝的统治阶级形象都会有各种不同程度的诋毁、抹杀或掩盖其真实的面貌。

在我们的印象中,秦始皇是一个暴君,被六国文人或后来的儒家描述成一个不仁不义、无情无爱的“恶魔”。但反过来想一下,一个被他们描述成这样的恶魔,能够在错综复杂、尔虞我诈的战国时代集中秦国力量统一六国、赢得天下吗?

《大秦赋》《大秦帝国》系列电视剧中,我们都可以看到秦国内部的权力斗争也很激烈,如果只使用严刑酷法、雷霆手段来统治各方势力是不可能的。要团结所有的人,“劲往一处使,心往一处想”,必须还要有菩萨心肠。不仅要用情怀,更要用感情、仁爱来笼络人心。

剧中的秦始皇就是这样一个人。从他对待吕不韦的态度,我们就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人。

他对吕不韦的感情是很深厚的,不仅把他作为相国、仲父,而且更把他作为人生事业的导师。

吕不韦被罢相后,要离开咸阳。已经掌握亲政大权的秦始皇并没有忘记他的功劳和父子感情。自己虽然因为宗室阻力不便出现,但他明确让百官相送,甚至把自己的婴儿扶苏抱去送一送他的“爷爷”。这个场景让人泪目。

焚书坑儒?

坑的是那些不学无术,只知道蒙骗别人的方士罢了,至于焚书,人家烧的是民间私刻的书,至于朝廷保留的书籍,一本都没烧,反而是秦末项羽攻占咸阳,把书烧了不少。

至于秦朝的灭亡,跟“暴政”无关

因为自商鞅时期传承的以“军功爵”体系为中心的先军体系随着秦朝的统一而不能继续发挥作用,不适合大一统王朝发展经济,统一措施过于急切而导致的。

至于修筑长城、开凿灵渠来说,这是具有万世国防意义的重要举措,从公元前219年开始,秦军的岭南军团前后五十万人、长城军团前后三十万人,在南部边疆与北部边境与百越、匈奴展开激战,为什么?

就拿匈奴来说,如果不反击、如果不防御,边地百姓便是会被杀掠,甚至内地百姓也会受到损害,如果不开凿灵渠,岭南之地永远无法归于教化,一统版图。这些事情,任何一个朝代成立之初,想要去完成,无异于自掘坟墓、自损根基,因为其人力物力的耗费程度,非一年、几年所能弥补,甚至要十余年的休养生息。

可是,秦始皇明白,内地的百姓的命是命,边境的百姓也是大秦的子民,匈奴杀掠边境,内地无忧,可一旦杀掠到内地,内地百姓还会反对长城的修筑吗?人都是自私的,只要祸事不关己身,谁在乎别人的好坏死活?

可以说,秦始皇的魄力与眼界,后世帝王,几乎无人可及,长城、灵渠,百世沿用,这难道不是功在千秋吗?可笑的是有人赞叹长城的宏伟、景色的壮丽,回过头来就说秦皇的暴虐,百姓的死伤,这样的一种态度,似乎很不可取。

换句话说,汉武帝去修筑长城、开凿灵渠,他一样会被人痛骂,这个活不得不干,却又无人敢做,千古骂名这个压力,没有人敢轻易地背负,但是秦始皇敢。

况且秦朝只不过把“赵长城”、“燕长城”连起来了而已,根本就不算完全重新修一条长城出来。至于“孟姜女哭长城”,一个艺术作品都能当真?更何况,历史上真正的“孟姜女”比秦朝晚了好几百年呢!

那为什么会这么多“抹黑”秦始皇的呢?

这是由于秦始皇在文化领域上的强硬行动,得罪了以儒家为主的读书人;而在此后的几千年间,中国的文化领域几乎都是被儒家子弟所左右,史册书籍和文艺戏剧、演义、小说基本都是出于儒生之手,从这些人手中出来的书中所描写的秦始皇是个什么样子,就可想而知了。现在研究历史的人们对秦始皇残暴的证据多数都是从司马迁的《史记》等“正史”中引摘;而作为读书人的司马迁,他和秦始皇生活不是同一个年代,书中的史料也来自前人的记载和传说,也同样受在他之前的读书人心态的影响,书中也难免有失实的地方。

但真正有眼界的人,绝不会如此看,因为在他们看来,秦皇是这样的:

大丈夫当如是!”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有为汉一朝之皇帝者,高祖是也;有为中国二十四朝之皇帝者,秦皇、汉武是也。”

“秦始皇是个厚今薄古的专家。”

然而可惜的是,秦始皇因为推崇法家思想,2000多年里却被儒家抹黑。儒家思想的毒害可怕的不是在于它的威力。而是代代相传,不断根生在了骨子里。

二千多年儒家思想对人们毒害太深了

首先它造成了分明的等级制度。无论什么事什么人都得分个高低贵贱。其次它迫害了孩童。孩童的人权与自由得不到保障,很多家庭父母打孩子已经成了调侃式的家常便饭。叛逆是当下中国的孩子最常见的问题。但与其说这是生理导致的反应,不如说是孩子随着身体的发展渴望心灵的自由。

让我们看看欧洲的孩子,小孩和大人第一次见面交谈的时候,大人会和小孩握手,并介绍自己的名字,而且他们会直接叫对方的名字。小孩也拥有平等的人权。所以他们的孩子很独立。而我们的孩子做了错事,大人会说什么? 他一小屁孩懂什么?

奴性的控制:

儒家思想被重用的原因就是它能教化人民听话。皇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的就是巩固自己的统治。这导致了什么结果? 太听话了。水浒传里的豹子头林冲。自己被欺辱成那样,自己的老婆被调戏,自己的脚被开水烫,再给他穿充满刺的草鞋。直到自己要被杀害都没爆发,处处隐忍,成了我们的处事态度。最后水浒传的结局是什么? 宋江要招安,英雄都被杀害。可见毒害之深。

对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限制:

我们往往看一个人说他规规矩矩的,同时也侧面反应了他死板不会变通。规矩太多,也确实会限制想象力和创造力。

但儒家也有好的一面,儒家在中国既可以被晚清的顽固派变成维护封建制度的工具,也可以被康有为变成推行改革的工具,在西方儒家却促进了蒙运动的产生,反而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武则天为何让上官婉儿终身未嫁,却转手送给李治?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在唐朝时期有一个非常神奇的人物,那就是上官婉儿,她名门出身,她的祖父在唐高宗时期官拜宰相,就是大名鼎鼎的上官婉儿。据说在上官婉儿出生的时候还有一段佳话,她的母亲在生产前一晚就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里有一个巨人递给了她一杆秤,告诉她你的孩子将来是衡量天下读书人的标杆。第二天起来上官婉儿的母亲非常高兴,因

  • 杨贵妃与安禄山暗生情愫,怕被戳穿误打误撞发明一物,至今还在用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当提到杨玉环时我们总会想到唐玄宗李隆基与她的的美好爱情故事。而尽管杨玉环与唐玄宗的感情甚笃,但私底下爱慕杨玉环的还有许多人,安禄山就是其中一人。据史料记载安禄山与杨玉环之间有着越过界限的关系。而据民间传说,安禄山在一次幽会中不小心在杨玉环身上留下了痕迹,杨玉环怕被唐玄宗发现端倪,急中生智发明了一件衣

  • 吕雉本是淳朴村妇,被项羽抓到军营三年,她真的还有清白之身吗?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吕雉被项羽俘虏后性情大变,吕雉与项羽吻戏,吕雉喜欢项羽是真的吗

    不知道大家对楚汉争霸是否熟悉,这是一件非常著名的历史事件。我们都知道秦始皇创立了秦朝,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位皇帝,被称为始皇帝。他是首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是古今中外第一个称皇帝的封建王朝君主。他将中国推向了大一统时代,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创了新局面。秦始皇嬴政不仅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

  • 武则天长得千娇百媚还是女生男相?龙门大佛揭示“媚娘真容”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武则天有两个名字,一是其称帝后,自己起名为武曌,世人如此称之的较少,不仅因为“曌”之一字乃武则天自创,更在于后人对武则天的负面评价。武则天武则天的另一个名字,据说是其十四岁初入官时,很得李世民欢心,因此赐名“媚娘”,故市井坊间也称其为“武媚娘”。武则天能得父子两代帝王宠爱,特别是李治,更是被其迷得神

  • 武则天怀孕不能侍寝,发现姐姐韩国夫人与李治有染,她的做法太狠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杨氏经常带着长女韩国夫人,和她唯一的女儿贺兰氏去探望武后。韩国夫人自从以前暗中被唐高宗临幸,引起武后的愤怒以来,有很长的一段时间不敢进宫,也许是杨氏特别吩咐吧。事过境迁,八年后,武后的怒气也渐渐消了,毕竟是亲人啊!于是便带着女儿,和母亲杨氏常来看望妹妹。事实上形同一夫一妻制的高宗,在武则天怀孕后,为

  • 曹操杀了杨修后,问其父杨彪为何瘦了,杨彪回怼一句话却成为名句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杨修为什么被曹操杀,三国杨修聪明绝顶,杨修的十句名言

    “说话也是一门艺术。”自古以来,说话一直都是一门学问。有时候说对话能够名扬千古,而说错话则会酿成大祸,一失足成千古恨。因此,现代人们总是非常的重视说话的艺术,总会在任何时候都谨言慎行,小心说话。而不仅在现代说话是一门艺术,其实在现代社会也是如此。回顾历史,三国时期,曹操杀了杨修,这个时候,曹操反而笑

  • 隋朝灭亡时有多惨?皇帝被勒死,皇族近乎死绝,中原人口折损过半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而这所有的恶果,都源自于隋朝的第二位皇帝,杨广。在后世的历史上,杨广是一个极具争议的皇帝。因为他在位期间,确实做了很多对后世有益的事情。比如开创科举制,修大运河等等。但同时,他的这些超级工程,也对隋朝造成了难以想象的负担,直接导致了隋朝的灭亡。公元604年,随着隋文帝杨坚去世,一代暴君杨广,正式登上

  • 对中国影响最为深远的朝代——唐朝历史简述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唐朝是一个怎样的朝代,唐朝以后是什么朝代,中国历史上最鼎盛的朝代是唐朝吗

    同年五月,李渊称帝,定国号为唐,李渊就是唐高祖。改元武德,都城仍定在长安。而后,长子李建成被封为太子,次子李世民为秦王,三子李元霸早夭,四子李元吉为齐王。唐朝建立后,李渊派李世民征讨四方,剿灭各方群雄。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四方征战有功的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李建成和李元吉被杀。李渊退位,是为太上皇。李

  • 三国盗墓史:曹操不是唯一,孙权盗墓原因奇葩,刘备不是不想盗墓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熟悉中国古代历史的人都知道,我国古人讲究死者为大,并坚信他们虽然肉身在阳间死了,但是精神在阴间依然很活跃,于是有家底的人家都会选择厚葬死者。古代的经济发展比较落后,资源又非常不均匀,所以经常会有人吃不上饭,这些实在没活路的人,有时候就不再顾忌诸多机会,开始像死人的陪葬品下手,我国有史记载的盗墓,最早

  • 两晋南北朝时期汉族政权的各种丑态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话说公元311年,刘曜攻陷洛阳,晋怀帝被虏。5年后,憨帝建兴四年,刘曜攻陷长安,憨帝投降。自此西晋覆灭,中国分裂成南北两部分。整个统治集团当了俘虏之后,其惨状与丑态,与《三体》中的人类简直不谋而合。晋怀帝被俘后,刘聪封他为“会稽郡公”。刘聪想起年少时曾前往皇宫拜见晋怀帝的往事,从容说道:“当年你还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