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祖陵是朱元璋高祖(朱百六)、曾祖(朱四九)和祖父(朱初一)的陵墓,除了朱元璋祖父有真身葬在此处,其高祖和曾祖只有衣冠。
朱元璋父亲(朱五四)早年从泗州盱眙迁居今安徽凤阳,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开始追尊四代,要分别在凤阳和泗州建陵。凤阳明皇陵于洪武二年动工,但泗州建陵就麻烦了,因为根本没人知道他祖上葬在何处,只得继续寻找打听。
明洪武十七年,一位名叫朱贵的朱氏族人声称找到了朱元璋祖父的葬处,还带来了一段神奇的故事,说:朱元璋的祖父曾经遇到一位高人,此人发现一处风水绝佳的地块,告之如果死后能葬在此地,后人—定会出天子,朱祖父深信不疑,死后要求家人这么做。
朱贵不仅找到了朱元璋祖父的葬地,还将朱元璋曾祖、高祖的遗物都找到了。朱元璋对此十分兴奋,根据朱贵提供的线索,命皇太子到泗洪修建陵寝,朱贵因此获赐田宅、钞锭、金带等物,还被授予祖陵奉祀四品官,子孙世袭管理陵寝事宜。
朱元璋祖父的坟在河边,为了不破坏“龙脉”,祖陵紧靠洪泽湖因地而建,始建于明洪武18年,建成于明永乐11年,历时28年。据史料记载,明祖陵原有城墙3道,金水桥3座,殿、亭、阁、署房、官私宅上千间,规模宏大、气势雄伟,被称“明朝第一陵”。
朱元璋迷信龙脉之说可以理解,封建社会历朝帝王都有此信仰,但朱元璋选择将祖陵依水而建,其实是一个错误的选择。公元1680年,黄河泛滥,大量黄河水涌入洪泽湖,明祖陵也因此被淹没湖底,成了一座“水下皇陵”,渐渐被人遗忘。
1963年大旱,洪泽湖水位降低到历史最低点,这座淹没了300多年的“水下皇陵”才浮出水面。经考古专家研究,确认其是失传多年的明祖陵,但很多文物都在水中损毁,明祖陵也不再是史书记载的那样雄伟,相关单位1976年起开始对明祖陵进行修复,而且修筑防水大堤,明祖陵得到了很好的保护,1996年被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