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何商鞅认定:百姓越弱、越愚昧,国家反而就越强、越稳定呢?

为何商鞅认定:百姓越弱、越愚昧,国家反而就越强、越稳定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403 更新时间:2024/3/6 23:51:13

众所周知,秦朝是我国封建朝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封建专制主义国家,同时也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最后的赢家,能在那么多的诸侯国中脱颖而出,想来秦国应该也是当时极其强大的一个国家,殊不知在最开始的时候秦国仅仅是一个小小的诸侯国,没有什么的名气,不仅如此,国内还民生凋敝,社会发展非常的滞后。

而之所以能够改变这样的现状,再后来甚至成为了战国七雄之一,那都得得益于一个人的变革,他便是商鞅,当年秦孝公招贤纳士,商鞅加入其麾下并开始变法,使秦国从一个走向破败的国家摇身一变成为当时雄霸一方的强国,这可堪称奇迹,而商鞅能做到这一点也和他的一个想法有关,那就是他认为:百姓越弱、越愚昧,国家反而就越强、越稳定,那真的是这样吗?

[var1]

别具一格的商鞅变法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不同学派的思想交错争论,而诸子百家各寻依靠,或者是自成一派,有的为了迎合当时的统治阶层而存在,也有的是出于个人思想的解放,亦或者是哲学意识的觉醒,不过要想自己学派的思想在当时那样一个时代“活下去”,最好的办法就是赢得统治者的认可,这样就能实施起来,并渐渐被大众所接纳,就比如孔孟之道。

当时是有不少国家遵循孔子的思想的,采用以德为政的理念,选择教化百姓,使人们树立起忠君爱国的观念,就算是不采用孔子的想法,大多也都是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弘扬帝王的正气,建立起和谐共生的社会体系,不过却还要一种思想与之有些相反,那就是韩非子的法家思想,说白了就是依法治国,放到现在来说是没有错的,但是当时的法家思想更多的是为了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而衍生出来,它所讲的“法”更注重刑罚和严苛的治国理念。

[var1]

而这正成为了商鞅变法的基本思想,当时商鞅学有所成,想要大展身手,可惜几经辗转也没有人重视他,毕竟他的思想确实是有些不受统治者欢迎,直到后来商鞅遇到了秦孝公,当时的秦国虽然也是众多的老牌诸侯国之一,但是实力却远远不如从前,为了改变现状,秦孝公也是发出诚恳的招贤令希望能够有人辅佐他改变秦国的面貌。

商鞅一看这不正是自己一展才能,名扬天下的好机会吗?于是便给秦孝公“洗脑”,在秦孝公支持他的想法之后开始进行变法,首先在农业方面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制,并且允许买卖并给与法律上的保护,而在治理上则实行县制,这样就能够将权责确定在人头上,能够实现更好的控制,其次在社会经济方面则采用重农抑商的方针政策,奖励耕织,最后军事上采用军功爵制,同时制定严苛的法律,实行连坐之法。

[var1]

可以说商鞅的这一系列举措覆盖了秦国方方面面的发展,而他的这些做法也与其他的诸侯国截然不同,别的国家都在想着怎么建立起良好的社会秩序,怎么提高国民的文化水平等等,而商鞅去着手打造一个强化中央集权的国家,但是结合实际来看商鞅的变法的确是秦国的“治病良药”。

“愚民”的核心思想

话说商鞅变法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那就是类似于道家所提倡的“愚民”政策,当时的商鞅认为:百姓越弱、越愚昧,国家就会变得越强、越稳定,按照常理来说,一个国家经济文化各个方面协同发展才能够走向真正的繁荣富强,而子民文化水平高也有利于国家未来的发展,为何商鞅这样的观点与之截然相反呢?

[var1]

这还得从秦国当时所面临的困境说起,秦国位于西北地区,不仅没有良好的土地资源和其他的经济发展条件,就连百姓大部分也是目不识丁,不懂道理的,这一点是商鞅最开始也未曾料想到的,没想到秦国居然破败到这种程度,若是和百姓讲道理,让他们学习文化知识,那得等到猴年马月秦国才能有富强之时,所以采用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肯定是不行了,必须来一记强力针。

既然如此,商鞅就利用当时秦国百姓的愚昧无知,让他们心甘情愿为君主卖命,而军功爵制正是为此打造,只要这些底层的这些百姓愿意上阵杀敌,立下战功,就可以凭借功劳得到封赏,小到钱财,大到王侯之位,而且不受限制,人人都可以参加,只要建功立业就可以改变命运,人们一听自然奋勇争先的奔向战场,为秦孝公开疆扩土。

[var1]

再就是百姓愚昧更好控制,像那些贵族阶层,他们有着比较高的文化水平,懂得的道理也很多,所以我们会权衡利弊,不会轻易被帝王所驱使,而且很多时候这些贵族还是政局不安定的因素,他们可能会有谋权篡位之心,对于君主来说是存在一定威胁的。

秦国富,商鞅亡

虽说商鞅变法以及他所提出的思想在当时的确是帮助秦国在短时间迅速崛起,成为了战国七雄之一,但是商鞅作为功臣并没有得到善待,一来是他实施的政策太过严苛,就比如他实行严格的连坐制度、轻罪重罚,繁重徭役,已经不近人情,很难让所有人接受,二来就是商鞅实行的很多措施严重触犯了贵族阶层的利益,就比如军功爵制,打破了传统的世袭制,那就意味着很多贵族失去了继承爵位的权利,还要从头干起,这换做任何人都不会同意。

[var1]

在秦孝公在位的时候倒是可以勉强支撑下来,可是秦孝公一死商鞅失去了靠山,很多贵族联名声称商鞅蓄意谋反,秦惠文王便将其以车裂之刑处死,商鞅就这样因为得罪太多人而被残忍杀害,他可以说是纯纯打工仔一名,到头来都白忙一场。

结语

可能很多人觉得秦国卸磨杀驴,商鞅做出了这么大的贡献没能得到好的对待,反而还以残忍的刑罚处死,实在是可怜,不过从长远来看,商鞅的变革也只是暂时的,不可能作为秦国长久发展的政策基础,再加上他得势之后过分迷恋权力,不知进退,落得悲惨结局也是有他自己的原因。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更多文章

  • 负荆请罪的廉颇跟蔺相如最后结局如何?老师在课堂上可不会告诉你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负荆请罪廉颇蔺相如说了什么,蔺相如和廉颇怎样死的,廉颇向蔺相如请罪场面

    [var1]闹矛盾的原因也非常简单,因为廉颇对蔺相如感到不服气,他是成名已久的大将军,能够走到这个位置上完全是一刀一枪拼杀出来的,是在无数次战争中舍生冒死,获得了众多的胜利,一点点的积攒军功才得以成为将军(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但是蔺相如的地位却比廉颇要高,在经历了“完璧归赵”以及“渑池之会

  • 齐桓公尊王攘夷任用贤才成为春秋首霸,晚年昏聩导致薨后未能下葬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齐桓公招揽贤才故事,齐桓公如何尊王,攘夷尊王

    齐国,都临淄(今山东淄博市),地处黄河下游,土质肥沃,靠山临海,有渔盐之利,是东方最大的诸侯国。齐国国君的始祖叫姜尚,因其祖先曾封于吕,故又叫吕尚。姜尚即人们常说的姜太公,曾为周王朝立下很大功劳,被封于齐。从姜尚下传至第十四个国君是齐襄公,即小白的哥哥。襄公当政时,荒淫无道,政治腐败。他因与其妹私通

  • 东方六国八大名将谁最厉害?这四人后世纪念最盛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东方六国八大名将,东方六国,牛崇光兵吞六国下部

    [var1]东方六国八名将出自西汉著名政论家、文学家贾谊的《过秦论》。六国指的是战国时期的魏国、赵国、韩国、燕国、齐国、楚国,由于贾谊在其著作《过秦论》中列举了八位名将: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而这八位名将皆出自“东方六国”,故被称为东方六国八名将。那这八位名将谁最厉害呢?东

  • 此人是墨家最有名的刺客,刺杀秦王失败,行刺和被刺者都值得尊敬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刺杀秦王的三大刺客,刺杀秦王电影,白起夫人赵蔓刺杀秦王

    [var1][var1]墨者分为墨侠、墨客、墨匠三种,墨客代表的是文,墨匠代表的是技,墨侠带表的是武。其中武者以侠自居,以义横行,摧锋正锐,挽狂澜于既倒。不过有趣的是,崇尚非攻的墨家,却也是刺客的老巢,他们继承了道家的思想,行事可以使用非常的手段。尤其是在诸侯混战的时期,刺杀可以有效的减少军事上的杀

  • 白起并非秦国第一猛将,而是此人,秦国没他,早已亡国数次!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白起死后秦国无大将,秦国白起电视剧,白起是秦国哪位君王

    [var1][var1]其实,在秦国的将领当中,有一位将领成名于白起之前,在其它国家都享有着赫赫威名,此人便是魏冉。战国时期秦国重臣,魏冉是宣太后的弟弟,更是秦昭襄王之舅,可想而知他在秦国拥有怎样的权势。他非常拥护秦昭襄王,这就使得魏冉帮助秦君扫平障碍,成功的成为秦国的帝王。为此魏冉能够得到秦君的大

  • 鼎盛时期的赵魏韩三国联盟一度压倒了秦国,秦国靠什么整垮了它们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赵魏韩联盟打秦国,韩赵魏三国简介,秦国楚系和秦国赵系

    对于秦国而言,这并非是什么好消息。晋国原本是秦国东进路上最大的对手。现在三家分晋以后,不仅没有让他们的实力下降,反而变得更加强大起来。他们都在国内推行变法,寻求改革。[var1][var1][var1][var1]作为乱世中的诸侯国。赵、魏、韩三国的君主清楚的知道,这是一个弱肉强食的时代,如果不让自

  • 吕不韦得到相位之前,是谁在掌握权力,这个人也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吕不韦新政,谁最效忠吕不韦,吕不韦如何进入政界的

    [var1]首先我们要知道一个东西呢,就是在一开始的时候,这个人是一个很简单的商人,虽然简单,但是他却富可敌国,在通过了自己的一些金钱帮助,在通过了自己的一些金钱帮助前一人成功的上位之后,他也是得到了对方的肯定,并且也开始索要自己的回报了,他想要的回报就是拥有相位。到了秦异人也是非常迅速的帮助他实现

  • 战国实力颠覆,七雄中实力最弱的,却灭了实力最强的国家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var1] 在这些国家中最弱小的国家肯定是燕国,也有人觉得是韩国,如果和韩国比起来,燕国应该更加弱小,虽然说韩国的国家小,不过身在中原地区,财富多,人口多,韩国更是以利器闻名,天下最好的武器都是韩国制造。而在春秋时期,燕国就差一点被北方的游牧民族消灭,如果不是齐桓公横空出世,燕国恐怕早就被灭国了,

  • 长平之战的失败之责,能都算在赵括头上吗?罪魁祸首到底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长平之败的责任全都在赵括身上吗,赵括兵败长平完整版,长平县赵括照片

    来分析下长平之战错在何处。[var1]长平之战回顾韩国上党郡守冯亭将上党十七城贿赵,引秦昭襄王雷霆震怒,派大军前往报复。赵孝成王初以老将廉颇抗秦,廉颇审时度势,固守待机。因两国相持日久,赵国国力不济。长期对峙,无法从事生产,国中缺粮,赵王急迫,越发对廉颇不满。秦又以反间计往赵散播:“秦国只害怕马服君

  • 刘邦为啥要杀韩信?唐朝的李世民给出了标准答案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刘邦杀韩信的真正原因,王立群讲刘邦韩信,刘邦张良萧何韩信故事

    韩信是历史上一位尽人皆知的名将,没有他,汉高祖刘邦几乎不可能拿下汉朝。“韩信点兵,多多益善”,这就是俗语对韩信的评价,韩信是汉高祖手下的能臣,可是最终的韩信却结局凄惨,被吕后和萧何设计而死。那么对于汉朝这样的功臣,为何刘邦要默认吕后和萧何杀死韩信呢?对于刘邦杀死韩信,历史上的说法有很多,这位功高震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