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鲁智深道:“先打四角酒来”,在宋代,四角酒相当于如今的多少?

鲁智深道:“先打四角酒来”,在宋代,四角酒相当于如今的多少?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3212 更新时间:2024/2/3 19:29:18

从内容情节的角度来看,这处情节是鲁智深今后投奔大相国寺、倒拔垂杨柳、落草上梁山等一系列事情的的开端,交待了鲁智深是如何由一个封建王朝有官身的鲁提辖开始向反抗黑暗压迫的“花和尚”转变的,这既可以看成是鲁智深的“开场首秀”,也是将后续很多情节串联起来的线头,这些后续情节不仅仅只围绕鲁智深展开描述,也涉及到林冲杨志武松等主要角色。

而从文学赏析的角度来看,作者在这段描写中润物细无声地将鲁智深的人物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

鲁智深帮助金家父女是为侠肝义胆、仗义疏财,他在拳打镇关西的一系列动作描写又可突显出他的武艺高强、本领非凡,除了上文提及的这些,诸如此类的描写和形象刻画在这段情节中还有很多。

如果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段情节也有很多内容可以挖,譬如鲁提辖的上级小种经略相公,还有对鲁达的称呼“鲁提辖”,再譬如鲁智深与史进李忠等人在酒楼坐定后,点菜时吩咐小二的那句话“先打四角酒来”。

“小种经略相公”和“鲁提辖”

《水浒传》成书于明朝时期,虽然这部小说不像《三国演义》是一部纯正的历史演义小说,反倒颇有些当代武侠小说快意恩仇、逍遥江湖的风范。但毕竟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背景和历史原型,所以小说在历史方面还是很有些讲究的。

譬如这个“小种经略相公”,指的就是北宋名将种师中,既然有“小种”那么自然就有“老种”,“老种”指的就是他的哥哥“种世道”,当然了因为《水浒传》中,将“老种”和“小种”设定为父子关系,所以也有的人认为“小种”是种师道,而“老种”是他的上一辈种谔。

小说自然多有杜撰之言,跟真实历史大多有出入,以上无论是哪种说法其实都不能与真实历史完全贴合。

首先,史书中明确记载,种师道因为年长,被世人尊称为“老种”,但他本人并没有像文中设定那样在延安府做过经略安抚使一职,倒是他的父辈种谔曾经在延安府所属的鄜延路做过一段时间的经略安抚副使。

其次渭州在北宋时期隶属于泾原路,想要在渭州被称为“经略相公”,起码要做到泾原路经略使一职,但种谔等三人都没有做过这个官职,而种师中则是在隔壁秦凤路做过经略使,而种师道则在渭州做过知州,但显然也不能以“经略”相称。

显然作者在处理相关设定时,虽然借鉴了种家三名将的身份和事迹,但也多有自己的自由发挥。放下小说情节来看历史,无论是种谔还是种师道、种师中都是“种家将”中的名将,种家自种谔之父种世衡开始,连续几代奋斗在与西夏战斗的第一线,是北宋抗击西夏的主力军团“西军”中的名将世家,堪称满门忠烈、世代名将。

除了两位经略相公之外,“提辖”这个官称也值得一说,“提辖”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是正式的官职名称,它的本意是“管领”,是北宋复杂的使职差遣制度中的一种具体名号,譬如“提辖兵甲盗贼公事”用大白话翻译,就是让你负责军事和抓捕盗贼这一领域的事务。

在北宋时期与提辖相类似的还有诸如提举、提点、管勾、勾当等等名号,譬如在电视剧《清平乐》里张茂则曾经担任过“勾当内东门”一职,其实际职责就是负责管理内东门,负责平时看管内东门人员、物品出入等一系列事。

这样的使职差遣其实是没有什么固定品级和待遇而言的,它只象征着你干什么活、负责哪一摊子的事,意味着你有管辖某一方面的权利和责任,意味着官员手里的实权,但这种实权在法理上是临时的、非正式的。

通过这种制度,皇帝得以灵活地掌控各级官员和其手中的权力,毕竟使职差遣不是正式的官职,我今天可以让你负责这摊子事,明天就可以把你调走负责另一摊事,至于你具体负责什么事那就得看官家怎么安排了。

宋朝的官制是中国古代最复杂的官制没有之一,有什么寄禄官、散官、勋官、贴职、差遣等等讲究,其中使职差遣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通过使职差遣宋朝实现了官位和职能的分离、待遇和实权的分离,简而言之就是你负责的事可能跟你身上的正式官职离了十万八千里,使宋朝出现了“居其官,不知其职者,十常八九。”的状况。

容量单位“角”

除此之外,鲁智深喊得那句话“先打四角酒来”中的“四角酒”也很有说道,相同的表述方式在古代并不鲜见,譬如在《儒林外史》中也有“叫店家买了三角酒”这样的描述,显然“角”在这里被古人看作是一种容量单位。

“角”这种容量单位在现代已经不常用,这就难免让我们好奇,如果按照现代的容量标准来看,这“角”到底是个什么概念?要想理清这一点,首先我们必须先将角换算成我们比较熟悉的升,跟角不同,“升”作为计量单位,从古沿用至今。当然古时候的“升”所代表的度量衡标准与现代标准有很大不同,而且一直处于浮动当中。

就以宋代为例,宋代的一升约等于如今的664.1毫升,当然也有的说法认为宋代的一升约等于702毫升,两种说法莫衷一是,或许也可能都是正确的,毕竟容积标准在不断浮动,很可能在宋代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标准,我们暂时就以664.1毫升为准。

而关于“角”与“升”之间的换算,古人在注释《礼记·礼器》一篇时,曾明确说过“四升曰角”,如此这般换算下来,宋代的一角等于四升,一升为如今的664.1毫升,那么一角约等于如今的2656.4毫升,那么四角酒约等于如今的10625.6毫升酒,去个零头大致相当于如今的十升酒。

结语

读个小说其实用不着太科学,小说本来就是大开脑洞之作,过分较真反而失了读小说的趣味,不过如果能对其中某些涉及历史的概念、典故有所了解,那么我们对小说中的相关情节也能更加理解,譬如鲁智深要了四角酒,我们就能大致对他的能喝有一个模糊的概念,更何况探索小说中我们未知的内容本来就很有趣。

参考文献:

《宋史》、《礼记》、《中国科学技术史》等

更多文章

  • 朱元璋指着猪蹄问沈万三:是什么菜,沈万三仅三字回答,保全性命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朱元璋给沈万三出的难题,周庄万三猪蹄,沈万三对朱元璋讲的话

    明朝首富沈万三,也曾因他的商人身份,被人贬低,甚至是被生性多疑的朱元璋所猜忌。在一次盛宴上,朱元璋便指着盘中的猪蹄,询问沈万三,此乃何物?沈万三冥思苦想,机智回答三个字之后,便打消了朱元璋心中的猜疑,化解了这场“鸿门宴”,这才保住了性命。 沈万三出资修筑南京城 生逢乱世,富商们都会选择强大的势力作为

  • 金国造就了“靖康之耻”,看南宋是如何复仇?700万金人只剩10万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南宋对金国的报复,南宋谁能抵住金国进攻,金国为什么不和南宋联盟

    岳飞在《满江红》中写道:“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指的就是导致北宋灭亡的“靖康之耻”,宋徽宗、宋钦宗被金人俘虏,徽钦被侮辱。风水轮流转,在百年之后不可一世的金朝也开始衰弱,这时候南宋军队联手蒙古灭金,对金人进行的报复可以说是比起当年有过之而无不及,让700万金人锐减至10万。 在我国的

  • 都说千刀万剐的凌迟最痛苦,但岳飞被杀的方式,或比凌迟痛苦数倍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岳飞是被毒死的还是被勒死的,岳飞是怎样被谁杀的,六字评价岳飞死因

    原本这种刑法的适用对象并不固定,不过从元朝开始,凌迟就被放在了十大重罪中的“谋反叛逆”,以及“不道”等等。具体意思就是说谋反,杀害家族长辈以及肢解他人、采生折割等罪行,都会被凌迟处死。 仅从行刑方式上来说,凌迟处死,就足够骇人。可事实上,中国古代历史中,还有一位爱国名将曾经经历了远比凌迟还要痛苦数倍

  • 这个国家为了掩饰自己的败绩,说元朝派了2600万军队攻打它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元朝和南宋最惨的战争,元朝进攻手段,元朝军队东征日本

    这部史书就是由古缅甸国官方编纂的《琉璃宫史》。古缅甸国跟古中国一样,它不是一个朝代一直延续下来的,而是推陈出新各个朝代接替下来的,修这部史书的朝代是古缅甸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贡榜王朝。 大家对于缅甸并不陌生,因为自古以来就是邻居,那关系也是时好时坏,军事冲突时有发生。对于强大的中原王朝来讲,这样一

  • 辛弃疾到底有多强,大宋朝的古惑仔,看完这些你就知道了!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宋朝的辛弃疾的个人资料,宋朝辛弃疾向上的诗句,宋朝人形容辛弃疾

    金国已经占领了大半个南宋了,金国皇帝的弟弟多次去辛弃疾家,想请辛弃疾的父亲来他们金国当官,但是都让辛弃疾的父亲给回绝了。直到后来金国皇帝的弟弟打算把自己的女儿嫁给辛弃疾,可是辛弃疾的父亲不同意,眼看着这个南宋就要被金国给灭亡了,但是为了这个国家辛弃疾的父亲最终同意了这个婚事,结婚后辛弃疾与他的妻子为

  • 贴加官是朱元璋发明的成本最低,过程却最难熬的酷刑之一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朱元璋的酷刑怎么处理,朱元璋制定的酷刑,朱元璋发明的刑法视频

    正可谓是:“一贴加你九品官,五贴阎王共言欢。” 贫苦农家出身的朱元璋,从小受尽剥削,经历过元末的黑暗腐朽,因此对于贪官污吏是非常的深恶痛绝。 他说“贪腐枉法者,罪之不恕,必用重刑!”登基后的朱元璋,在编写《大明律》之前,就先出过一本《大诰》,这是一本专门的酷刑法典,量刑标准极其严酷,甚至可以说是残暴

  • 虽然宋徽宗昏庸无能,但他的无心插柳让宋朝继续存在了150年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宋徽宗到底有多荒唐,宋徽宗与宋钦宗的斗争,宋朝对宋徽宗的评价

    宋徽宗怎么当皇帝很有意思。原来他只是被安排成了一个地方的节度使。可惜,当时的皇帝宋哲宗没有子嗣,没办法把国家传给下一代。这个时候,他就想到了自己的弟弟赵佶。这下可把赵佶高兴坏了,突然就掌控了整个国家。 当时的北宋,面临了很多的让人头疼的事情。宋哲宗一死,就全交给了赵佶。赵佶一开始好好的处理国家事

  • 蒙古人都没有打下的地方,为什么明朝只用了一年就拿下来了?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明朝为什么没有控制蒙古,明朝俘获蒙古女人咋处理,明朝一统蒙古的小说

    而在明朝的永乐四年,朱棣下令再次征讨这里,曾经击败过蒙古大军的安南却被打得惨败,不到一年时间皇帝父子就被抓到,安南已经脱离了中原王朝400多年,为什么在明军的攻势之下只抵挡了不到一年呢?我们想要知道背后的原因,就要先来说一下这场战争的背景和过程。 明朝之所以会出兵,并不是单纯地想要侵略,其实在朱元

  • 明朝载入史册的两个著名太监,一个万人唾弃,另一个青史留名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中国古代的王朝中,自周朝开始就已经存在了"宦官"的职位,之后被各代封建王朝沿用。并且在历史上,宦官一直都有一席之地,从第一位被记入史书的宦官竖刁开始,之后的几乎每个朝代都有一个或者几个非常有名的太监记录到史书中。著名的有齐桓公时期的竖刁、秦朝的赵高、唐朝的高力士、明朝的魏忠贤……明朝时期最著名的太监

  • 大学发现明朝古墓,一瓶子让专家欣喜若狂,道出四个字:无价之宝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北京挖出明朝古墓,黄万雄讲明朝古墓,寿光侯镇明朝古墓

    早前,南京的一所大学在建造新教学楼时,动工不久,发现了一处古墓,经鉴定,年代为明朝中期。墓碑上的字样明确显示这是一处夫妻合葬墓,由碑上刻的“指挥佥事徐君叙”等字可以推知,墓主人是徐君叙和他的夫人。历史上,这个徐君叙可是大有一番来头,他是明代开国名将徐达的六世孙,家世显赫,且生前官职最高做到了明代特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