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是我国最后一个由汉人建立的国家,其气节一直被现在的人们敬仰,不割地,不和亲是明朝最基本的对外态度,但正是这样一个国家,在国破人亡的时候,作为明朝的中流砥柱士大夫阶层却不肯捐献财务!虽说钱财是你的,可是有国才有家,国家都要灭亡了,你存那么多钱有什么用?留着等敌人攻破,资敌?而且也不是让你全部捐,好歹意思意思,但明亡之际,明士大夫阶层冷脸相看,没有任何的举措,惹得崇祯大喊“朝臣误我”。
明朝国祚300多年,建国一直到中期不乏能人忠臣,各种名臣辈出,而且有“硬骨头”的官员,不管会受到什么惩罚,都毅然向朝堂进谏,把自己的生死放到一边。每当国家遇难,各级官员也能放弃朝争,一起对外。但到了崇祯年间,一直以自身品质为主的明朝官员逐渐被世俗污染。在李自成快要打到京城时,竟欢迎“义师”,可谓不要脸到了极致。明朝的钱谦,陈名夏这些所谓的忠臣,在王朝覆灭的时候,支撑自己站起来的腿却突然软了!
当我们回望历史,总结下士大夫为什么会堕落如此呢?国家灭亡都不肯捐献一点财产?其实在明朝前期的时候,据当时史书记载,明朝官员注重气节,如果自己家仗着自己做官而去发财,必然会遭到周边人的不齿,当然他们也不会这么做。自己的信仰容不得半点侮辱,但是到了嘉靖时期,一切都变了,随着当时长期稳定的国内局势,资本主义萌芽,商品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这极大的冲击了当时的士大夫阶层。是人都会享受,士大夫阶级也不列外,当官不赚钱不如回家卖红薯,于是,各级官员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利,开始为自己谋福利。当时的民风也开始改变,不再崇尚清廉,如果你回家孜然一身,那你估计都不好意回家了!
这个时候的明朝官员虽然开始重视钱财,但是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在赚钱的同时,自己的工作也并没有落下。更是在张居正时期出现了“隆万中兴”,朝廷上的商人气息,更是被一扫而空,官员严于律己,朝廷又开始了正常的发展。可是,好景不长,张居正去世后,国家的行政轰然倒塌,追逐名利成了朝堂上新的风气,已经收了手的官员,继续自己的发家致富的道路。
要说为什么国家存亡之际,士大夫不捐钱,这已经能看出来端倪了。报国成了一句废话,对钱财的信仰才是自己做官的原因,那个时候的明朝,因为万历的不上朝,朝廷上的各种事情也被士大夫包揽。凡是出去吃喝,必能扯上国事,以此向朝廷报销,没事还在朝廷上进行党争,拉帮结派,一时间,我大明朝被弄得乌烟瘴气。而到了明朝灭亡时,李自成从士大夫手里抄了7000万多两的白银啊,而在京城被攻破的前夕,崇祯向百官借钱时,各级官员皆以自己清节为国,从不为自己谋私,家中没有多余钱财为由,拒绝了崇祯。所以,天在看吧!
最后一种原因那就是朝廷上的士大夫早就已经成了一个整体,真正的以报国为己任的官员统统远离了朝堂。在明朝灭亡后为例,依然坚持抵抗的都是早已被贬到朝廷之外的忠臣,以自己明朝官员的身份,履行者自己的义务。最典型的当如江南复社的那些人,利用自己的人脉,结党营私,不断将自己的成员输向朝堂,从而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那个时代,明朝国土虽大,但容不下一个正直的人物,明朝的官员已经烂了,明朝的朝廷已经成了私人的朝廷,归根到底,要怪还是应怪明朝的皇帝吧,他们自己烂了,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