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1]
秦直其位,吕政残虐。然以诸侯十三,并兼天下,极情纵欲,养育宗亲。
除了焚烧百家典籍外,秦始皇对六国百姓也采取了高压统治。北面打匈奴,南方定两越;修长城、通灵渠;修始皇陵、铸阿房宫、大张旗鼓巡游天下……这一桩桩至少几十万百姓的大事件,不过是在短短11年内完成的,天下苦秦久矣由此而来。他的理想固然伟大,但步子实在太急,完全没有休养生息,使得民众苦不堪言。
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秦每破诸侯,所得诸侯美人锺鼓,以充之。
除了过度劳民,秦始皇还压迫六国贵族,使得帝国矛盾进一步激化。秦国每灭一个诸侯国,就将当地的王侯、贵族、富豪移到咸阳,将其妻妾、女儿充入宫中。各地诸侯、富豪12万户,约60万人(一户5人)囚禁于咸阳城中,16年后这些人都不见了。
[var1]
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
项羽乃是楚将项燕之后,反秦者多有六国旁支,与六国诸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16年后项羽入咸阳,却屠戮了城中居民,将宫中妇女一扫而空。倘若六国诸侯故旧仍在咸阳,项羽与六国旁支,怎会不顾60万亲旧的死活?那些人有他们的父兄,有他们的叔伯,有他们的姑嫂,有他们的子侄,他们怎么可能大兴杀戮?
唯一的解释就是,秦始皇将60万六国豪强聚集咸阳之后,又流放到了南北各地。男者为兵为役,修长城、平两越;女者许配各地秦吏,做两越秦军之妻妾。将六国诸侯,当作财物一样集中,然后随意发放各地,六国焉能不反?
韩王安死了;魏王假死了;楚王复刍废为庶人;齐王建困于共地,秦人不给食物活活饿死;唯有赵王迁、燕王喜下场不明。六国之首脑,3死1废2人下落不明,秦始皇之迫害可见一斑。王侯尚且如此,宗室就更是不堪了。咸阳城容不下60万六国勋贵,等待他们的只能是,像货物一样分发于各地。
[var1]
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因此,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后,诛暴秦、伐无道很快就席卷了六国旧地。不堪秦人压迫的六国百姓,自发组织起来,斩杀秦国官吏。项羽、刘邦都是斩杀当地秦吏,而举起义军大旗的。倘若统一天下后,秦朝休养生息,秦吏与民为善,百姓之怒火怎会如此之盛?
“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
秦汉时期,民风彪悍,以德报德、以怨报怨的观念盛行。在思想方面,有孟子的“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在对外方面,有楼兰多次诛杀汉使,傅介子手刃楼兰王,“以直抱怨,不烦师从”;在内部文化中,有公羊派的“百世之仇犹可报也”!
[var1]
秦始皇对六国的压迫有多沉重,六国对秦朝的反抗就有多激烈。秦朝二世而亡,但六国的反抗在始皇时期就已经开始了。韩相之子张良,在秦始皇春秋鼎盛之时,就于博浪沙有了刺秦之举。后来鸿门宴中救下刘邦的项伯,也曾经为秦廷通缉,是张良救了项伯一命。这也侧面证明了,项梁、项伯、项羽叔侄,早早就有了反秦的举动。
秦之积衰,天下土崩瓦解!俗传秦始皇起罪恶,胡亥极,得其理矣。
秦朝对六国人士,自上而下的压迫,埋下了二世而亡的祸根。胡亥的昏聩,与赵高的专权,只是加速了秦朝的瓦解。从秦始皇一统天下后,修长城、平两越、挖灵渠、开皇陵、铸阿房等种种举措来看,天下疲敝才是秦朝覆灭的根本原因。
经历了10年的平六国之战,而后又在短短的11年间,完成了阿房宫之外的所有大事,秦政最大的弊端就是操之过急。所以,六国争相反秦之时,连关中的百姓都不愿再为,有着800年历史的秦国而战了。秦朝不仅失去了崤山以东的土地,就连关中的秦国旧地也无法保留了。
[var1]
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巿。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刘邦入关后,目睹百姓之艰苦,第一件大事就是“约法三章”。刘邦放下了身段,收获了民心。击败章邯后,萧何治理下的关中,成了刘邦屡败屡战的资本。项羽每次击败刘邦,萧何都会及时从关中送来兵士、粮草,这就是“约法三章”、与民为善的好处。
这不是因为刘邦比秦始皇更聪明,而是——秦始皇从来不知道有个叫刘邦的人,而刘邦一开始就知道嬴政的存在。这两个只差了3岁的同龄人,一个13就做了秦王,一个47才举起义兵,之前一直在为温饱而奔波。不同的地位,使得刘邦与秦始皇,对民间疾苦有着完全不同的理解。
所以,见证了秦朝覆灭的刘邦,决定反其道而行之,开启了汉朝初年的“无为而治”。道家的黄老之学,取代了秦朝的法家之术,各地百姓有了休养生息的机会。这种祥和的社会环境,从根本上杜绝了六国复兴与项氏复兴的可能。
[var1]
诸项氏支属,汉王皆不诛。乃封项伯为射阳侯。桃侯、平皋侯、玄武侯皆项氏,赐姓刘。
此外,刘邦还善待了项氏子弟,甚至让他们都改为“刘”姓。鸿门宴上的项伯,受封射阳侯,成为了项氏一族的代表人物。汉初的动荡并不少,比如罢免韩信“楚王”时的凶险;英布叛乱时的声势;甚至刘邦死后还有“诸吕之乱”、“七国之乱”。但都取得了平稳的过渡,深层原因是没有发生——诸郡县皆刑长吏的局面。
从“约法三章”到“无为而治”,刘邦用自己的智慧,换来了汉朝的400年江山。前半生的磨难,让他了解了百姓之所需所想。因而他改变了秦朝不合理的治国方式,通过休养生息缓和了与六国故旧和项氏的矛盾。终两汉400年,再无复兴六国与项氏的情况发生。刘邦用民心稳定了天下,用智慧塑造了大汉的荣耀,这就是汉高祖的厉害之处。
[var1]
权力是一时的,智慧是永恒的。中国历史的伟大之处,就在于——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周朝之后,再无贵族,或者说人人都是贵族。我们失去了,一群拥有贵族身份的人;却产生了一片,可以传承智慧的净土。
人人皆可为君子,人人皆可雄如龙,而其中关键就是——智慧。书本上的、书本外的、帝王将相的、平民百姓的,各有各的智慧,各有各的生存方式,这就是我们的文化根基。
曾国藩曾经说过:“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他能以中人之资,而成一代“圣贤”,就在于日夜勤学苦读。曾国藩的书桌上,常年摆着一本奇书——《智囊全集》。此书为明代冯梦龙所作,从先秦到明代,记录着1238则名人智慧故事,取材于帝王将相、士子儒生、女子平民,专门分析他们的锦囊妙计。
曾国藩日夜捧读,纪晓岚倒背如流,康熙只允许内部流传,都是为了传承《智囊全集》中智慧。因为,唯有智慧,才是“英雄不问出处”的立身之本。全套厚厚的6本书,一共只要58元,平均一本不到10块
需要《智囊全集》的朋友,可以点击下方横条,进行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