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后期,本是联盟的吴国和蜀国因为一些事情闹了矛盾,最终导致一场战争。当时,孙权为了加强两国的关系,想让自己的儿子娶关羽的女儿为妻。但是,关羽却太过高傲,看不起孙权。吕蒙一气之下就带领部队攻打了关羽的营地,并杀死了关羽。
[var1]
而刘备呢?他和关羽的关系十分要好,当他听到这个消息时,可谓是伤心欲绝。于是,为了给关羽报仇,刘备不顾他人的劝阻,贸然起兵攻打吴国。在夷陵之战中,刘备败。但是吴国并没有乘胜继续攻打刘备,而是派使者开始求和,希望两国可以重回盟友的状态。而促成这件事的人就是陆逊。可是他为何要求和呢?原因有以下三点。
[var1]
一:当时天下是三分的局面,最强的是魏国,然后才是吴国和蜀国。当时吴国需要和蜀国联合起来才能抵抗魏国的入侵。如果吴国趁机去进攻刘备,很有可能被魏国趁机攻打。或者等到吴国蜀国两败俱伤时,魏国乘机把这两个国家灭了。这样魏国就可以统一天下了。不管怎么看,对吴国都没有好处,所以吴国不可以去攻打刘备。
[var1]
二:当刘备战败后,蜀国已经派赵云驻扎永安了。而赵云在当时的名声可是十分响亮的,而吴国这边没有一个将领可以和赵云相匹敌的。而且,永安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地方,想要攻打下来几乎不可能。虽说刘备战败,但是蜀国其他地方的力量仍然很强大。而且蜀国还有诸葛亮存在,对于诸葛亮的名声,即使没有读过三国的人也知道他,有诸葛亮在吴国也不敢轻易动兵。
三:曹丕实力太过强大。当时魏国强大到什么地步呢?就是需要吴国和蜀国两国联合才能抵抗住魏国。如果吴国能打下蜀国,但是他没有力量还魏国抗衡,最终也只是死路一条。所以,这时候的求和对于吴国来说是最好的选择。
[var1]
所以呢,吴国不去攻打蜀国也是有原因的,没有人愿意放弃到手的胜利而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