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从赵氏孤儿到战国七雄,赵氏家族是如何从谷底成长起来的?

从赵氏孤儿到战国七雄,赵氏家族是如何从谷底成长起来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432 更新时间:2024/1/15 21:14:09

[var1]

恐怕赵衰不会想到,赵氏是晋国诸卿之中第一个遭到清洗的家族,又成为唯一被清洗后又重回晋国政坛的家族。

一、下宫之难

本来晋文公设立三军六卿不仅是奖赏功臣,也有军政分离的意思,六卿掌军,赵衰执政,国君并不至于被架空。

六卿的变质始于晋襄公后期。赵衰之子赵盾以执政大夫的身份兼掌三军,一跃成为晋国军政两方面的一把手。

而赵盾先后扶立晋灵公、晋成公两位幼君,又成功的以赵氏子弟为公族大夫,终于使得正卿成为晋国常设制度。

然而这对赵氏来说并不是好事,权势的顶端往往意味着万丈深渊。果不其然,赵盾死后,赵氏家族因势力过于庞大,而受到国君晋景公和正卿栾书的忌惮。

凭借赵朔之妻赵庄姬对赵括、赵同的诬告,晋景公在栾氏和郤氏的帮助下,将赵氏灭族,这便是所谓的下宫之难。

这是晋国六卿的第一次血洗,没有能力强大的家主,却有着睥睨国君的家族权势,这是赵氏覆亡的根本原因。

同时,这也标志着晋国卿族内斗开始白热化。而不幸中的万幸是,赵庄姬本人由于是国君晋景公的妹妹而没有受到牵连,幸存的还有赵庄姬肚子里的孩子赵武

[var1]

受赵氏巨大恩惠的韩厥,委婉的向晋景公表示,赵氏于国家有功,如果处置的太过决绝,会影响臣下的忠诚。政治讲究平衡,于是杀红了眼的晋景公终于没有赶尽杀绝,但赵氏在朝堂之上再无立足之地。

二、重回朝堂

正如赵氏的灾难是因为卿族势力不平衡,赵氏能够重回朝堂,也是因为晋悼公需要保持晋国政坛上的平衡。

赵氏被族灭以后,得利最大的是郤氏。然而很快,郤氏也遭遇了被血洗的命运,这次捎带被杀的还有晋厉公,新即位的晋悼公不敢追究栾书、中行偃的弑君之罪,却暗自提拔大量的新贵成为自己的臂膀。

而已经毫无势力根基的赵武也就成了提拔的对象之一。约公元前573年,即位半年的晋悼公再次调整八卿的次序,心向赵氏的韩厥成为正卿,而赵武成为末卿。

赵武能够活下来,并且重新成为卿士,有一定的偶然性,但同时,赵氏曾经的地位和现在的虚弱,是赵武得以重新被晋悼公提拔的重要原因。

[var1]

换句话说,曾经的家族地位使其他卿族对此无话可说,而现在的地位使得赵武只能仰仗晋悼公,这就是晋悼公为什么要提拔赵武的原因。

同时,一个更重要的条件是,当时晋君还有威权,晋悼公又是一位强势的君主。所以,晋悼公会尽力增加卿族的数量,以便于自己控制朝堂,而不会像后来卿族掌权那样,卿族血洗出局后,再也没有立足之地。

而赵氏正是在这种复杂的晋国政治形势下,才得以能够重回朝堂。而更幸运的是,在艰难的条件下活下来的赵武,政治上很成熟,而且寿命很长。

经过20多年的蛰伏,公元前548年,前面的4任正卿相继去世,赵武名正言顺的成为晋国正卿。

而长期蛰伏的赵武,在执政后将他的谨慎、忠义和包容表现的淋漓尽致,在晋国内部和国际上,赢得了普遍的赞誉。而赵氏家族,得以凭借他的声誉,重新在晋国朝堂上占据了一个稳固的位置。

[var1]

三、独特的生存哲学

赵武死后,晋平公暗弱,诸卿势力膨胀,晋国的分裂倾向大大加剧了。而各卿族之间因僧多粥少,爆发了数轮兼并战争。

因此,赵氏从赵武之子赵成到赵无恤这四代人约150年,是赵氏得以立国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赵氏奉行的生存哲学是,团结友方,不强出头,尊重晋君。

那么,应该团结谁,打击谁呢?

晋顷公二十一年,晋国卿族联合打击晋国最后的公族祁氏和羊舌氏,共分其地。于是晋悼公好不容易扶持起来的公族至此彻底退出晋国政坛,而缺乏公族支持的晋君也就摆脱不了成为傀儡的命运了。

此时,晋国内部的卿族还有六个:晋文公时期传下来的老牌卿族中行氏、智氏、范氏;晋悼公时期才崛起为卿的魏氏、韩氏;以及尚未完全恢复元气的赵氏。

中行氏和智氏都出自荀氏,而且中行氏与范氏相善,三家实力相对强大;而赵氏、魏氏、韩氏,其实相对根基较浅,实力弱小一些。

按说应该团结强大的卿族,吞并弱小的卿族,但赵氏却是反其道而行之,与韩魏亲近,而远中行氏与范氏。

赵氏这样选择,一是因为韩氏与赵氏旧有的渊源和魏氏的惺惺相惜,二来是因为晋国政坛上爆发的数轮血洗,针对的都是强大的卿族而不是弱小的。

在晋国内部这个多方博弈之中,过于强大的一方往往容易招致诸卿的忌惮而被共伐,也最危险。

而正是赵氏的这个选择最终成就了赵国。

公元前497年,赵氏家主是赵鞅,因为邯郸赵午之事,范氏和中行氏企图一举灭掉赵氏,赵鞅退入晋阳坚守。

却不料,韩氏魏氏借此,以晋定公的名义讨伐两卿,智氏只能置身于外,范氏中行氏不敌,退往朝歌。

数年后,两家卷土重来,赵鞅率军击败,并紧追不舍,终于灭掉范氏和中行氏。赵氏的第一次危机,以赵氏的完胜告终。

晋出公时,韩赵魏和智氏四家瓜分了范氏和中行氏的土地,引起晋公不满,欲借齐军讨伐四卿。四卿却赶走了出公,共立懿公,从此,晋国的分裂再无悬念,关键是看被哪些家族瓜分。

[var1]

公元前475年,智瑶成为晋国正卿。不知是真心还是别有所图,智瑶在看到越国强大后,提议四卿都分出一点土地和人口出来给公室,帮助晋国重回霸主之位。

韩魏不敢反对,乖乖照做了,而赵无恤却坚决反对。于是智氏带领韩魏联军再次攻打赵氏,赵无恤又一次退入晋阳坚守。

这一次坚守长达三年之久,智瑶水漫晋阳,眼看就要城破。这时,赵无恤派张孟说服了韩魏,一起反攻智瑶,并乘胜瓜分了智氏的土地和人口。

从此以后,晋国卿族只剩下韩赵魏三家,而三家之中,实力相对均衡,谁也无法灭掉谁。于是,韩赵魏共同瓜分晋国,几乎已成定局。

[var1]

公元前403年,赵籍与魏斯、韩虔一起,被周威烈王册封为诸侯,赵氏正式成为战国七雄之一的赵国。

文/子彧

更多文章

  • 秦国成也商鞅,败也商鞅,这观点对吗?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商鞅对秦国的贡献,商鞅怎么使秦国变强大,秦国为什么要处死商鞅

    [var1]在战国纷争的时期,哪国粮草丰足,军队战斗力强,哪国就能取得优势。商法也正是围绕这一宗旨展开的。“废除井田,土地私有,奖励耕战,加强集权,重农抑商,推行法治,废除旧贵族特权等”。这些制度加上强有力的执行,使得秦国自孝公起,迅速崛起,实力凌驾于六国之上。[var1]秦以一国之力灭六国,是孝公

  • 赵国令胡族望风而逃,也是强国,为何终为秦灭?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赵国后期的胡族,胡族后代,秦灭赵赵国儿童集体跳城

    [var1]秦自商鞅变法后,奖励耕战,农乐耕,兵善战。可以说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均衡发展。而赵国偏重军事,整体上呈现头重脚轻,基础不牢,这从秦灭赵战争中体现的很清晰。首先是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开战初期赵军则出现粮食匮乏的现象,又被廉颇与秦军相持两个月,拖久了无法农事,赵国将无粮可食。这也是促使赵王

  • 一场纪年方式引发的千古谜题——秦始皇横扫六国,独留卫国?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秦始皇一统六国,秦始皇征战六国琴书,纹身秦始皇扫六国图片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掉了东方的齐国,彻底结束了纷争乱世,可史书记载公元前209年卫国才灭亡,卫国不灭的问题困扰了历代的史学家。[var1]有一个传播最广、最受人们认可的说法是:商鞅出自卫国,他的举措使秦国走向了富国强兵之路,所以秦始皇灭六国时留下了卫国。那么这一说法是否成立呢?众所周知,秦始皇是位

  • 大秦赋:从商人到仲父,相秦13年,吕不韦身上究竟藏着多少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大秦丞相吕不韦,历史故事吕不韦,吕不韦与秦国是什么关系

    秦王嬴子楚已经时日无多,他必须做出安排了。他让儿子嬴政继承王位,却将吕不韦尊为秦王仲父。这一安排,与其说是让吕不韦辅佐嬴政,不如说是代表嬴政,管理庞大的秦国。此时,秦始皇嬴政13岁。而文信侯、相国吕不韦,终于成为了天下最有权势的那个男人。[var1]随着电视剧《大秦赋》的热播,这一幕被很多人深深的记

  • 银雀山汉墓发掘后,孙膑的真面目暴露了,一个公报私仇的人罢了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孙膑之死真相大揭秘,孙膑庞涓36集,孙膑女装

    [var1]这里的土壤质地非常松软,凭借着多年的经验,师傅就知道这里的土壤肯定已经被人动过了。他害怕这个工程会出现意外,于是急忙将这件事情上报给了政府。当地的考古队员得到消息后第一时间来到这里,并对土壤进行了勘探,随后他们开始动手发掘。在发掘的过程中,考古队员们越来越心惊胆颤,因为他们发现了一座古墓

  • 他曾饿死父亲和亲哥,夺得王位后成战国第一强国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齐桓公饿死,被饿死的皇帝,赵武灵王饿死沙丘宫

    所以在那时最为强大的国家当属秦国以及赵国,秦国实施了商鞅变法,国力由此开始强大起来,尤其是军事方面更是强大的没有敌手,一直到它统一了全国。[var1]而现在我们要说说在那时的另一个强国,赵国。赵国在刚开始的时候是一个经常受欺负的小国家,但在赵武灵王改革之后国力便开始上升,后来向北击溃了匈奴获得了两郡

  • 秦始皇迫害六国贵族,二世而亡;刘邦反其道而行,换来400年江山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刘邦临死前为什么要保护秦始皇,秦始皇之死刘邦杀了多少人,秦始皇灭六国的真实目的

    [var1]秦直其位,吕政残虐。然以诸侯十三,并兼天下,极情纵欲,养育宗亲。除了焚烧百家典籍外,秦始皇对六国百姓也采取了高压统治。北面打匈奴,南方定两越;修长城、通灵渠;修始皇陵、铸阿房宫、大张旗鼓巡游天下……这一桩桩至少几十万百姓的大事件,不过是在短短11年内完成的,天下苦秦久矣由此而来。他的理想

  • 历史上,荆轲刺秦王,为什么注定会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荆轲刺秦王历史,荆轲为什么要刺杀秦王,秦王身边的御医帮助秦王杀荆轲

    以作者之见:荆轲刺秦王,根本就没有“刺”的意思,只是为了面子和太子丹的催促,才铤而走险,不得已而为之!所以,荆轲注定会失败![var1]一、荆轲到底是什么样的人?荆轲(?-前227)战国末期人,人称庆卿,后迁居卫国,始改姓荆,后来到了燕国,燕人称他为荆卿。荆轲喜欢读书击剑,游历天下,与四方名士豪杰交

  • 勾践灭吴之后去哪了?从史书上消失的越国,却在这里称王称霸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勾践怎么灭的越国,勾践灭吴国兵力,勾践灭吴的细节

    [var1]但越国的霸业,并没有就此终结。01越国的早期历史很模糊,直到勾践他爷爷夫谭的时候,越国才渐渐进入了大家的视野。越国的发迹,源于晋楚争霸。春秋中期,晋国在诸卿崛起之后,内耗频繁,在与楚国争霸过程中渐渐地有点力不从心。这时,来自楚国的降臣申公巫臣提出了一个办法,扶持新崛起的吴国人去跟楚国死磕

  • 这5个人是曹操最钟爱的大将,魏国的一半是他们打下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曹操最厉害的20名大将,曹操身边最忠心的大将,曹操最爱的五个武将

    [var1]5.曹真之所以曹真这么有名,当然还要得益于他的父亲,他的父亲曹邵可是曹操手下的一名部将,可他在一次出行时被杀害了,所以曹真也就被曹操收为了养子,并且很认真的去栽培他。果然曹真也不负众望,得到了曹操的赏识,参与到了虎豹骑当中,随后他又担任了很多的职务,还参与到了汉中之战当中。[var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