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秦赋:从商人到仲父,相秦13年,吕不韦身上究竟藏着多少秘密?

大秦赋:从商人到仲父,相秦13年,吕不韦身上究竟藏着多少秘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4405 更新时间:2024/2/4 15:34:52

秦王嬴子楚已经时日无多,他必须做出安排了。他让儿子嬴政继承王位,却将吕不韦尊为秦王仲父。这一安排,与其说是让吕不韦辅佐嬴政,不如说是代表嬴政,管理庞大的秦国。

此时,秦始皇嬴政13岁。而文信侯、相国吕不韦,终于成为了天下最有权势的那个男人。

[var1]

随着电视剧《大秦赋》的热播,这一幕被很多人深深的记住了。

然而,对于其中的三位主角,这相同的一幕,却有着大不相同的意义。

如果说嬴政父子至少还是王室血脉,天生贵胄。那么,吕不韦则纯粹是依靠他的智慧和眼光,爬上了这巅峰的位置。

01

比尔盖茨的女婿

我们身边曾流传着这样一个著名的故事:

有一位父亲对他儿子说,我想给你找个媳妇;儿子回答说,我自己找;

父亲说,可她是比尔盖茨的女儿!儿子答应了。

父亲找到盖茨说,我想给你找个女婿;盖茨说,不行,我女儿还小;

父亲说,可这小伙子是世界银行的副总裁!于是盖茨也答应了。

父亲又对世界银行的总裁说,我想给你介绍个副总裁;总裁一听,当然也拒绝了;

可当父亲说,他是比尔盖茨的女婿时,总裁爽快的说,这样的话,可以!

这个故事太过天马行空,几乎没有人认为有实际操作的可能性。但在历史上,这个故事或许有一个唯一的案例:

这便是,吕不韦和嬴子楚“奇货可居”的故事。

吕不韦先是对子楚说,我想让你做秦王;子楚看了看这个卫国商人说,别开玩笑了。

吕不韦说,我能让你成为你嫡母的儿子;子楚说,如果这样的话,可以。

子楚是秦太子嬴柱之子,他的嫡母也就是华阳夫人

[var1]

然后,吕不韦找到华阳夫人的弟弟阳泉君芈宸说,我想让你成为秦国的丞相;阳泉君笑了笑,说,别逗!

吕不韦说,我知道你姐姐缺个儿子,而我手上有个合适的人选;阳泉君说,这样的话,可以。

吕不韦用同样的套路,又套牢了华阳夫人的姐姐。接下来,华阳夫人主动要求完成接下来的步骤。

华阳夫人对太子说,我想给你找个嫡子;太子嬴柱说,可我有很多儿子;

华阳夫人哭着说,但是我没有!禁不住枕边风夜夜吹拂,嬴柱也同意了。

然而,相比于那位父亲的空手套白狼,吕不韦的这套“奇货可居”,几乎耗尽了家财才得以实现。

但这个故事,其实并没有那么简单。

吕不韦是如何知道华阳夫人无子这样的后宫秘闻的?他又是如何知道阳泉君、华阳之姐这些显贵之家并能成功走进他们的门庭的?他又是如何让一个落魄公子子楚“名誉胜于诸侯”的?

虽然各国高层知晓这些秘闻、做到这样的事也算是合理,但吕不韦仅仅是一个商人,士农工商的末流,这就显得极不合理了。

这灵魂三问,史书上没有人回答,但根据后来的种种,我们可以大胆做这样一个推测:

一方面华阳夫人并不只是被动接受的一方,而是主动谋求一个养子;而另一方面,吕不韦并不是一个单纯的商人,更是一个博学多识的“士”,有着杰出的政治才能,更有着一个优质的、广泛的政治人脉圈子。

换句话说,他敢说这样的话、做这样的事,是因为他早有入仕之心,也早有入仕之能。而不是像史书记载的那样,见到嬴子楚才觉得此人“奇货可居”,才开始谋划后来的种种。

[var1]

吕不韦表面上是一个商人,只因机缘巧合而入仕。但事实上,他是个杰出的政治家,也想做一个杰出的政治家。

否则,他凭什么稳坐秦国相位13年,还完成了一些政治家们都难以完成的奇迹?

02

从相国到仲父

公元前250年,嬴子楚即位,是为秦庄襄王。次年,嬴子楚拜吕不韦为相国,封文信侯。

子彧已在前文详述,此时的秦国并不安宁。以华阳太后为首的楚系集团,几乎已经完成对秦国的操控,根基浅薄的嬴子楚在王位上如坐针毡。

嬴子楚不想成为傀儡。因此,这一任命,与其说是报答吕不韦当年的付出,不如说是想让吕不韦从楚系集团的包围中撕开一个口子,稳固自己的王位。

秦国的一把手和二把手,要做这点事还不容易吗?我们来看一个例子就知道了。

200年前,齐国还是姜氏的国,而田乞、田常父子想要篡夺,便杀孺子荼而立阳生,便是齐悼公

齐悼公阳生与庄襄王嬴子楚,有着相似的处境,也采取了相同的做法。齐悼公以质鲁时的近臣监止为相,想要分田氏之权柄。

很快就飞来横祸,齐悼公被杀。但继任的其子齐简公也不傻,仍然以监止为相,而以田常为左相。

田常被逼急了,直接带领军队,当着齐简公的面,搜捕追杀了监止一族,还流放了齐简公本人。

[var1]

虽然秦国此时的形势似乎还没有那么严峻,但人性是相同的:没人愿意让人分走,自己已经到手的蛋糕。

田常如此,现在的华阳太后和楚系集团也是如此。因此,吕不韦的命运只有两个,要么被楚系集团挤掉,要么把楚系集团挤掉。

而吕不韦不过是一个外来的职业经理人,嬴子楚也不过是刚回到秦国数年的质子而已,想要避免悲剧的结局,其难可以想象。

其中过程,我们已经难以知晓,但结果是,吕不韦用三年时间证明了,他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

因为三年后,当嬴子楚同样面临死亡的时候,吕不韦却不似监止的命运,而是得以继续担任相国,并升级为幼年秦王的仲父。

在嬴子楚的遗诏中,并没有华阳太后什么事,而她对此却几乎噤声。

[var1]

也就是说,吕不韦的时代来临了。而他登上这巅峰的位置,依靠的,只有自己的能力和根基不深的嬴子楚而已。

03

称职的姘夫

但是现在,登上巅峰之位的吕不韦发现,做一把手的难度,似乎远远超过了二把手。

这时候,另外一个战友,进入了他的视野,这就是嬴子楚的遗孀,现在的王太后,赵姬

在战国末期的历史上有很多谜团,而赵姬是其中藏得最深的之一。

但相比于单纯的姘夫与寡妇的关系,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们的密切联络,还有政治上的考虑。子彧这么说,有两个理由:

其一,吕不韦和赵姬虽是旧识,但此时都身处高位。若是单纯的生理需求,身边并不缺人。而一个徐娘半老,一个并不年轻,有什么理由在对方一棵老树上吊死?

其二,虽然秦王年幼,但吕不韦在国内并不能一手遮天,昌平君昌文君、华阳太后、阳泉君都看着呢,他们明目张胆的做法难道活得不耐烦了?

[var1]

那么,他们是否有共同的政治目标呢?

当然有,帮助嬴政保住王位,稳固王权。

赵姬自不必说,那是自己的亲生儿子;而吕不韦作为一个外来的职业经理人,曾经嬴子楚是他的政治靠山,现在嬴政也是他唯一的靠山。

那么,他们双方是否有合作的基础和价值呢?

吕不韦自不必说,嬴子楚钦定的秦王政治监护人,大秦相国。

而关于赵姬,子彧在前文已述,赵姬更可能是赵国安排的一条暗线,而不是什么富豪之女、吕不韦侍妾,因此也是有一定的政治能量的。

因此,子彧以为,吕不韦和赵姬的私通,不仅仅是私人关系,还有密切的政治联络。他们的对手,是楚系集团。

那么,吕不韦有没有成功压制楚系集团,当好秦国的一把手呢?

这一点并没有直接记载。但是,在吕不韦当政的八年之中,秦国这驾战车,并没有停下对六国的攻伐,几乎每年都在对东方发动战争,攻城取地。

秦王政三年蒙骜率军攻韩魏,取数城;秦王政五年,蒙骜攻魏,取数十城,设东郡,“断合纵之腰”;秦王政六年,五国伐秦,蕞之战爆发,吕不韦亲率秦军反攻取胜;

不仅如此,在几乎每年的攻战之中,吕不韦还花费了大量的精力,招揽“宾客游士”,听取“并天下”的意见,编撰了号称“一字千金”的巨著《吕氏春秋》。

这里解释一下,《吕氏春秋》被单称为“杂家”,意思不是说难入诸子百家之学,而是兼收并蓄、杂学旁收的意思。

[var1]

早在战国末期,七国渐有合一的趋势,诸子百家也开始了融合,比如李斯和韩非的老师荀子就身兼儒、法、道数派的大家,这在当时被统称为“帝王之学”。

而吕不韦编撰《吕氏春秋》,正是集“帝王之学”的大成。换句话说,吕不韦并不是要促进文化事业,而是要为“秦并天下”建立理论基础、提供参考意见。

如果没有稳定的政局,攻伐六国、编撰《吕氏春秋》肯定是空谈。因此,毋庸置疑,吕不韦成功了,他用他的杰出能力缔造了属于自己的政治巅峰。

然而,在权力之路上,吕不韦还是渐渐迷失了自我。

04

权臣的陨落

公元前237年,秦王政十年,权倾朝野的吕不韦被嬴政罢黜了,《史记》的理由是“坐嫪毐免”。

也就是说,发生在两年前的嫪毐叛乱,暴露了吕不韦与赵姬私通的罪名,嬴政不好在明面上处理,便在两年后贬黜了他。

但如果真是如此,或许以秦始皇嬴政的性格,等不了两年。而且嬴政还在给吕不韦的信中说,“君何功于秦?君何亲于秦?”,这样的怒火,不像是已经压抑了两年之久的状态。

[var1]

因此,吕不韦被罢黜这件事,或许另有隐情。

《战国策》中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

吕不韦请张唐相燕,共同伐赵,欲取其河间之地。而由秦入燕必从赵过,张唐多次为秦将攻赵,恐赵国加害,故不肯去。

这时,吕不韦的门客甘罗主动请缨,说服了张唐赴燕。紧接着,甘罗又马不停蹄的来到赵国,劝说赵王割河间之地请和秦国,而攻燕以弥补损。赵王一听有道理,便也答应了。

这样,秦国不动一兵一卒而达到目的,甘罗因此被拜为上卿。

这便是流传了2000多年的励志鸡汤-“甘罗十二岁拜上卿”的故事。

但事实上,这件事背后有着很深的隐情。

首先,这件事的真相是,燕攻赵失败,赵两次反攻燕国。而秦国趁赵国大军在东,大举攻赵,等赵军回师,秦军已得河间之地。

其次,秦攻赵取河间这件事,正好发生在公元前237年,吕不韦被罢黜的那一年;而吕不韦要攻赵的真正目的,是“广其封地”。

而这件事,或许才是吕不韦下台的根本原因。

不明白?好吧,子彧讲一个45年前的故事,大家就明白了。

公元前271年,秦昭襄王三十六年,魏冉为扩大自己的陶邑封地,亲自率军攻取了齐国的刚、寿二城。

而这件事被范睢抓住,向秦昭襄王嬴稷说:

越过韩魏去打强大的齐国,秦国吃饱了撑的(越韩、魏而攻强齐,非计也)。

那么,魏冉为什么还要打呢?因为于国虽无利,但独于魏冉有利。

嬴稷恍然大悟:妈的巴子,这是用我秦国的军队去肥他魏冉的私田啊!于是,魏冉渐被嬴稷罢黜,而范睢上位。

现在吕不韦攻赵,和权臣魏冉攻齐,也是类似的行为。

在嬴稷和嬴政眼里,既然你已将私利放于国家公利之前,那么,你便已是权臣而非忠臣,是国君的绊脚石而非进阶石。

对于秦国的政体来说,对于嬴稷、嬴政这样强势的王来说,这才是绝对不能容忍的事情。

[var1]

电视剧《大秦赋》中,李斯进言说吕不韦是权臣、以及后来的嬴政杀甘罗等行为,也是为了说明这个问题:

风月只是表象,权力才是背后的真相。

然而,有一个道理,当年政治经验老道的嬴稷明白,而年轻的曾孙嬴政似乎却不明白:

吕不韦和魏冉一样,都是权臣,并不是什么忠臣纯臣,但当年若没有他们,自己的王位都是未必保得住的。

他们纵然跋扈,却也不敢对嬴稷/嬴政有其他的想法,因为他们本身就是魏冉/吕不韦们唯一的政治靠山。

因此,魏冉得以退回封地安享晚年,而吕不韦却在次年于河南封地饮鸩自杀,一代权臣就此陨落。

05

子彧说

吕不韦的一生,从奇货可居,到入秦为相,再到居秦王仲父,与太后私通,成为天下侧目的权臣,以商人之身稳居大秦相国之位13年,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var1]

因此,发生在他身上的每一个故事,几乎都不像我们看到的那么简单。然而,他身上隐藏的众多秘密,都随着那一杯毒酒,而被埋入了地下。

文/子彧

更多文章

  • 银雀山汉墓发掘后,孙膑的真面目暴露了,一个公报私仇的人罢了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孙膑之死真相大揭秘,孙膑庞涓36集,孙膑女装

    [var1]这里的土壤质地非常松软,凭借着多年的经验,师傅就知道这里的土壤肯定已经被人动过了。他害怕这个工程会出现意外,于是急忙将这件事情上报给了政府。当地的考古队员得到消息后第一时间来到这里,并对土壤进行了勘探,随后他们开始动手发掘。在发掘的过程中,考古队员们越来越心惊胆颤,因为他们发现了一座古墓

  • 他曾饿死父亲和亲哥,夺得王位后成战国第一强国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齐桓公饿死,被饿死的皇帝,赵武灵王饿死沙丘宫

    所以在那时最为强大的国家当属秦国以及赵国,秦国实施了商鞅变法,国力由此开始强大起来,尤其是军事方面更是强大的没有敌手,一直到它统一了全国。[var1]而现在我们要说说在那时的另一个强国,赵国。赵国在刚开始的时候是一个经常受欺负的小国家,但在赵武灵王改革之后国力便开始上升,后来向北击溃了匈奴获得了两郡

  • 秦始皇迫害六国贵族,二世而亡;刘邦反其道而行,换来400年江山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刘邦临死前为什么要保护秦始皇,秦始皇之死刘邦杀了多少人,秦始皇灭六国的真实目的

    [var1]秦直其位,吕政残虐。然以诸侯十三,并兼天下,极情纵欲,养育宗亲。除了焚烧百家典籍外,秦始皇对六国百姓也采取了高压统治。北面打匈奴,南方定两越;修长城、通灵渠;修始皇陵、铸阿房宫、大张旗鼓巡游天下……这一桩桩至少几十万百姓的大事件,不过是在短短11年内完成的,天下苦秦久矣由此而来。他的理想

  • 历史上,荆轲刺秦王,为什么注定会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荆轲刺秦王历史,荆轲为什么要刺杀秦王,秦王身边的御医帮助秦王杀荆轲

    以作者之见:荆轲刺秦王,根本就没有“刺”的意思,只是为了面子和太子丹的催促,才铤而走险,不得已而为之!所以,荆轲注定会失败![var1]一、荆轲到底是什么样的人?荆轲(?-前227)战国末期人,人称庆卿,后迁居卫国,始改姓荆,后来到了燕国,燕人称他为荆卿。荆轲喜欢读书击剑,游历天下,与四方名士豪杰交

  • 勾践灭吴之后去哪了?从史书上消失的越国,却在这里称王称霸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勾践怎么灭的越国,勾践灭吴国兵力,勾践灭吴的细节

    [var1]但越国的霸业,并没有就此终结。01越国的早期历史很模糊,直到勾践他爷爷夫谭的时候,越国才渐渐进入了大家的视野。越国的发迹,源于晋楚争霸。春秋中期,晋国在诸卿崛起之后,内耗频繁,在与楚国争霸过程中渐渐地有点力不从心。这时,来自楚国的降臣申公巫臣提出了一个办法,扶持新崛起的吴国人去跟楚国死磕

  • 这5个人是曹操最钟爱的大将,魏国的一半是他们打下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曹操最厉害的20名大将,曹操身边最忠心的大将,曹操最爱的五个武将

    [var1]5.曹真之所以曹真这么有名,当然还要得益于他的父亲,他的父亲曹邵可是曹操手下的一名部将,可他在一次出行时被杀害了,所以曹真也就被曹操收为了养子,并且很认真的去栽培他。果然曹真也不负众望,得到了曹操的赏识,参与到了虎豹骑当中,随后他又担任了很多的职务,还参与到了汉中之战当中。[var1]4

  • 楚国疆域辽阔,人口繁盛,为何一统六国的却是秦国?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秦国和楚国,秦国一统六国电影,楚国太子打死秦国大夫

    [var1]秦强于商鞅,这一点比较公认商鞅的成功之处,在于构建了法度的框架,把强国强军之策以“文字契约”的方式确定下来。而且要点明确,“功赏罪罚”这四个字是精要。农耕产出多,赏。兵士杀敌多,赏。祸乱法纪者,罚。如此,整个秦国井井有条,国家被纳入正确的发展轨道,有条不紊的运转。日积月累,秦国便越发强大

  • 他饿死亲哥和亲生父亲,夺得王位后,成为秦国第一个不敢动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秦国魏丑夫简介,秦国王位排名表,秦孝公杀了他哥哥

    [var1]秦国实力到底有多强大,在这里就自然不必过多赘述了。秦国力量一直在增加,并且自己也非常的励精图治做过很多努力最终取得了统一六国的成功战果,其实真正说起来,能跟秦国较量的还有赵国,其实赵国在刚开始的时候,也非常的衰弱,常常有人欺负它,赵国开始励精图治不断的改良自己的制度,国力也是上涨的非常的

  • 长平之战赵国大败,是因为赵括无能,还是因为白起过于强大?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白起大战赵括完整视频,长平白起,大秦帝国白起攻长平

    秦军数目记载比较模糊。先是王龁带兵攻赵,后期又尽征全国15岁以上青壮年增援。以灭楚最高峰兵力60万比照,此次长平之战秦军总兵力在60万左右。赵军数量较为明确,共45万人,长平惨败后,只逃回240人。[var1]战后秦军死伤过半,应在三十万左右,而记载中白起杀降四十万,难道赵军以五万兵力杀伤秦军三十万

  • 庙堂和战场:赵国究竟败在哪里?复盘长平之战,看见真实的战国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长平战后赵国女人,赵国老将廉颇坚守长平,秦赵长平之战赵国惨败

    这场战役双方共投入了近100万军队,伤亡在50万人以上,持续时间长达5个月,这是战国时期乃至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役之一。[var1]一、赵孝成王的无奈前262年,赵国宫廷。冯亭向赵孝成王述说了,野王被秦军攻占,上党与韩国本土隔离,并愿意投降赵国等等详情。白送的土地,赵孝成王是动心的,但政治家的敏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