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在北京前后一共待了41天,在此期间制造了无数的杀虐。那么问题来了,除了崇祯帝的子女,当时后宫之中还有众多的妃嫔、宫人,这些人的命运和结局如何?今天笔者就来做一个盘点,聊一聊其中的主要人物。
第一类:自尽殉国
懿安张皇后
懿安皇后名张嫣,河南祥符人,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被册为皇后,其父张国纪封太康伯。天启三年(公元1623年)有孕在身的张皇后突然腰痛,结果权宦魏忠贤和明熹宗乳母客氏合谋,派宫女给皇后捻腰时暗下重手,致使张皇后生下死胎。此后皇后再未怀孕,而明熹宗最终也因为无嗣而传位弟弟崇祯帝朱由检。
三年,后有娠,客、魏尽逐宫人异己者,而以其私人承奉,竟损元子。—《明史卷一百十四·列传第二》
明熹宗临终之前,张皇后坚持认为应该“兄终弟及”,由皇弟信王即位,粉碎了客氏和魏忠贤的图谋。崇祯帝登基之后对这位皇嫂既感激又敬重,为其上徽号为“懿安皇后”。终崇祯一朝,张皇后都极受礼遇。据说魏忠贤余党陈德润曾经妄想与张皇后“对食”,结果被崇祯帝直接发配道南京太祖孝陵去种菜。
北京城破,崇祯帝派太监传口谕,请皇嫂懿安皇后和皇庶母李康妃自缢殉国。结果只有张皇后殉国明节,至于李康妃,我们留到下文再讲。
清军攻入京城,顺治帝下旨将张皇后与明熹宗合葬于德陵。弘光元年(公元1645年)三月,南明朝廷为张皇后上尊号为“孝哀慈靖恭惠温贞偕天协圣悊皇后”。
至于太康伯张国纪,崇祯年间因输饷进爵为太康侯。大顺军进京,太康侯张国纪遭处死。
周皇后
周氏,北直隶顺天府大兴县人,祖籍南直隶苏州府吴县。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册为信王妃,朱由检即位后进封皇后。
根据明末清初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张岱所著《石匮书后集》的记载,周皇后在后宫常常身穿布衣,吃素食,与皇帝一起提倡节俭,一切女红纺织之类事务,都亲自动手。据史书记载,周皇后与崇祯帝之间帝后伉俪情深,还曾经在事急之时力劝皇帝迁都南京,可惜未被采纳。大顺军入城,崇祯帝含泪让皇后自缢。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八日暝,都城陷,帝泣语后曰:“大事去矣。”后顿首曰:“妾事陛下十有八年,卒不听一语,至有今日。”乃抚太子、二王恸哭,遣之出宫。帝令后自裁。后入室阖户,宫人出奏,犹云“皇后领旨”。后遂先帝崩。—《明史卷一百十四·列传第二》
周皇后之父周奎,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封嘉定伯。可他身为国丈,在国家危难之时却一毛不拔。大顺军入城,周奎屈膝投降,却依然被夺走了全部家产,最终抑郁而终。
周皇后死后,尸身和崇祯帝一起被停放在紫禁城东华门外,直到四月四日才被一起葬入崇祯帝田贵妃坟园之中。清军入城后追尊崇祯帝为端皇帝,庙号怀宗,周皇后谥号则为“孝敬贞烈慈惠庄敏承天配圣端皇后”。南明朝廷则为周皇后上尊号为“孝节贞肃渊恭庄毅奉天靖圣烈皇后”。顺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清廷去崇祯帝庙号,改谥周皇后为庄烈愍皇后。
杀贼报国
有两代皇后作为榜样,宫中宫人效仿者众多。在大顺军入宫之时,宫人魏氏风闻其军纪不堪,在宫中率先表态:“我辈必遭贼污,有志者早为计”,随即投入御河自尽。据《明史》记载,当时从死者就有近两百人。
其中年仅十六岁的宫人费氏在投井之后,尚未淹死便被义军钩出,见其姿色出众而你争我抢,大打出手。费氏急中生智,自称乃长平公主,被众人送到李自成面前。这个小把戏当然被很快拆穿,李自成将她赏给了部将罗某。结果费氏在刺杀罗某之后随即自刎,连李自成都对她敬佩不已。
费氏复绐罗曰:“我实天潢,义难苟合,将军宜择吉成礼。”罗喜,置酒极欢。费氏怀利刃,俟罗醉,断其喉立死。因自诧曰:“我一弱女子,杀一贼帅足矣。”遂自刎死。自成闻大惊,令收葬之。—《明史卷一百十四·列传第二》
第二类:幸运逃生
李康妃
这位李康妃,又称为李选侍,是明末三大案之一“移宫案”的主角。
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三月二十四日,宫中传出消息,皇太子才人王氏(明熹宗朱由校生母)于三月二十三日巳时(上午9时至中午11时)薨逝。明熹宗即位后曾下诏披露,自己生母王才人实际是被李选侍殴打致死。
熹宗即位,降敕暴选侍凌殴圣母因致崩逝及妄觊垂帘状。—《明史卷一百十四·列传第二》
王才人死后,李选侍不但未受到任何惩处,反而获得了皇长孙朱由校的抚养权,甚至崇祯帝朱由检也曾由其抚养,可见其在皇太子朱常洛心中的地位。神宗皇帝驾崩之后,太子即位,是为光宗。但是明光宗是历史上著名的“一月天子”,在他驾崩后,李选侍原本进封皇后的希望彻底破灭。她赖在大明皇帝的法定住所乾清宫不走,闹出了著名的“移宫案”。此事经内阁和东林党人力争,才最终逼迫李选侍迁往妃嫔养老的仁寿殿。
大学士方从哲、刘一燝、韩爌启:“选侍李氏移宫,已蒙令旨允行。但殿下嗣登大宝,定于明日。礼成之后,即当移居乾清,决无再回慈庆宫之礼。其选侍必须先期移宫,方为安妥。顷外廷之议,谓慈庆先帝潜邸,非嫔妃所宜居。大内仁寿殿规制宏敞,曾经黄贵妃修饰,堪以久住。乞即刻传示搬移,毋待明日,致有妨碍。臣等及百官谨于宫门外立俟批发。”得旨先帝选侍李氏等著于仁寿殿居住,即日搬移。—《明熹宗实录卷一》
然而明熹宗和李选侍虽然有杀母之仇,但为了对付东林党,皇帝还是在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为李选侍上尊号为康妃,同时召回当年因指责东林党而被削职的御史贾继春。明熹宗驾崩后,其弟信王朱由检即位,是为崇祯帝。崇祯帝虽然铲除了魏忠贤集团,但出于种种考虑(有可能念着幼年抚养之恩),虽然没有给李康妃皇太妃的头衔,但也并没有对她进行处置。
最最让人啧啧称奇的是,大顺军入京之时,李康妃仍然活着。不过此时她至少已经年过五十,想来大顺军再怎么饥不择食,也不会对她这位老太太感兴趣。而以李康妃的德性,想让她像其他妃嫔那样自尽殉国,自然也是门也没有。等到李自成败出京城,李康妃又被清军俘虏,但同样也没有受到虐待。
据清初诗人、文学家、诗词理论家王士禛所著《池北偶谈》记载,李康妃在康熙十三年(公元1674年)五月十八日去世,死时至少年过八旬。李康妃仅一女,即明光宗第八女乐安公主朱徽媞。京师沦陷之时公主刚刚去世,尚未来得及入葬。驸马巩永固写下“身受国恩,义不可辱”八个大字后举家自尽。
及事急,帝密召永固及新乐侯刘文炳护行。叩头言:“亲臣不藏甲,臣等难以空手搏贼。”皆相向涕泣。十九日,都城陷。时公主已薨,未葬,永固以黄绳缚子女五人系柩旁,曰:“此帝甥也,不可污贼手。”举剑自刎,阖室自焚死。—《明史卷一百二十一·列传第九》
其余妃嫔
另外据《新安县志》,明光宗傅懿妃,皇第六子湘怀王朱由栩,皇五女宁德公主,皇六女遂平公主生母,城破之后由城门间道逃出,落脚于新邑六里村。然而随即在当年五月二十六日去世,享年57岁。
明光宗邵慎嫔,皇十女悼温公主生母。城破之时逃出皇宫,清军入京后回到京师,由清廷进行赡养。
明熹宗王良妃,无子女。明亡后逃出皇宫,不知所终。
明熹宗范慧妃,皇次子悼怀太子朱慈焴、皇长女永宁公主生母。明亡后逃出皇宫,后回到京师由清廷进行赡养。
明熹宗任容妃,皇第三子献怀太子朱慈炅生母。据说其在明亡后冒充张皇后四处招摇撞骗,后回到京师由清廷进行赡养。当然任容妃头上之所以那么多恶名,恐怕与其乃魏忠贤进献给明熹宗有关。
崇祯帝袁贵妃,无子。大顺军入城后,袁贵妃奉命自缢,但七绝之后竟然苏醒,崇祯帝砍了她一剑,仍然没有致命,最终被救活。但她终因伤势过重,在清军入关后不久去世。
结语:明朝覆灭之际,既有张皇后和周皇后这样两代国母毅然自尽殉国的壮烈,也有李康妃这样苟且偷生的卑微,更有费宫人这样舍生杀贼的义勇。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身为女子,在乱世之中的命运尤为不堪。明代后妃宫人亡国之后的遭遇,实际就是当时天下所有妇女经历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