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4年,李自成农民军攻陷北京,崇祯帝在煤山自缢,存在近300年的大明王朝灭亡。大明帝国灭亡后,很多大明的藩属国纷纷改弦更张,不过有两个国家始终对大明念念不忘,一个是朝鲜,另一个是琉球。在明朝灭亡后,琉球国继续奉南明政权为正朔,朝贡从弘光一直延续到隆武,最终因为明朝的彻底灭亡而结束。那么明朝已经灭亡,琉球为何仍然对大明念念不忘?这就要从明朝和琉球国极深的渊源说起了。
琉球位于中国的东部,日本九州岛和中国台湾岛之间,由多个岛群组成,就像珍珠一样撒在海上。历史上,由于孤悬海外,琉球的发展程度较低,形成王国的时间也比较晚。明朝初年,琉球群岛存在三个小国,分别是山南、中山、山北,其中以中山国最强。此前,中国和琉球已经有比较密切的联系,但明朝将两国的关系拉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1372年,也就是大明洪武五年,大明使臣杨载出使琉球。琉球三国奉诏,纷纷遣使朝贡,从此成为中国的藩属,历代琉球王都要经过大明朝册封。1429年,中山国统一三国,建立琉球王国,仍然奉大明为正朔,受到大明朝的优抚。明朝不仅赏赐琉球国各种财物,而且向琉球国派遣了大量的人才,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迁“闽人三十六姓”移居琉球。这些移民包括学者、工匠、航海家等等。他们被琉球当成了宝,受到了琉球的重用,成为琉球的“士”族。从高级工匠到官员,都充斥着闽人。琉球蔡姓闽人中,担任通事的就有上百人。在大明的帮助下,琉球很快脱胎换骨,俨然就是大明的海外翻版,成为了闻名遐迩的“小中华”。在琉球到处都能看到中国文化的缩影,中国式的建筑、中国的船只、汉人衣冠、汉人习俗,连琉球王室都说中国话。
由于琉球发展水平突飞猛进,和中国的联系和贸易不断加强,很快琉球就成为了海上贸易的重要中转站,成为了以富庶和文明著称的礼仪之邦,赢得了“小中华”的美誉。在明朝277年的统治中,琉球和中国联系非常密切,仅仅琉球朝贡就超过了300次,这是其他藩属没法比的。可以说,没有明朝就没有文明富庶的琉球,明朝对琉球的影响是不可替代的。不过在明朝晚期,由于明朝衰落,日本不断向琉球渗透,明朝内忧外患无暇顾及,但琉球始终心向大明。清朝时期,琉球接受清朝的册封,仍然是中国的藩属国。19世纪中后期,琉球遭到日本入侵,琉球曾向清政府求助,清政府不愿招惹事端,总理衙门的官员甚至否认了和琉球的藩属关系。最终由于清政府态度冷漠、置若罔闻,坐视日本吞并琉球。日本把琉球改为冲绳县,从此琉球成为了日本的领土。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琉球文献史料汇编(明代卷、清代卷))》、《琉球史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