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元霸明知不能杀使用鎏金镗的人,为何还是杀了?你看李渊做了啥

李元霸明知不能杀使用鎏金镗的人,为何还是杀了?你看李渊做了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2349 更新时间:2024/1/20 8:13:21

第一、人物简单粗暴。无论是其惊人的武功,还是骇人的力气,或好杀的性格等,所有标签都简简单单,粗暴无比。

第二、身份高贵。出自陇西李氏这个隋唐时的大世族,老爸是大唐开国帝王李渊,哥哥是千古一帝李世民

第三、身世传奇。书中写道,李元霸是金翅大鹏鸟转世!不过笔者却觉得,这种传奇身世,完全多此一举。因为跟李元霸相对应的是宇文成都,他号称是九天应元雷神普化天尊转世。可问题是既然两人都这么神奇,为啥武功相差却那么大?使本该针锋相对,精彩纷呈的“龙虎斗”,变成了食之无味的鸡肋和奇奇幻幻的“雷劈李元霸复仇”!

看来当年孔子曾言:子不语怪。完全是正确的。因为一但扯上这些奇奇幻幻的东西,别管啥事,就立刻变得漫无边际起来,以至于李元霸的死因,也变成了种种奇谈怪论。这不是多此一举是啥?因为从书中的逻辑,就能推测出,李元霸真正的死因。

李元霸的师傅在《说唐全传》中,是紫阳真人(还有袁天罡一说),曾对他言:不可伤了使鎏金镗的性命,不然必无善终。那么谁是使用鎏金镗的人?

李元霸第一次跟宇文成都较量时,他就已知宇文成都的兵器是凤翅鎏金镗,自己不能伤害。所以当李元霸把宇文成都“伸手夹背心一把提过马”时,他根本没有伤害之心,但这时发生了一件事,书中道:炀帝见成都被擒,怕伤了性命,忙传旨放了。宇文化及大叫道:“圣上有旨,李公子快快放手!”

李元霸这才把宇文成都望空一抛,就双手一接,叫声:“我的儿,饶你去吧!往地下一抛,扑的一声,跌得个尿屁直流”。

须知,宇文成都是天宝大将,老爸宇文化及,是杨广跟前的红人,而李元霸又过于简单粗暴,故而师傅的那句话,其实就是告诫李元霸:别仗着神力惹事,尤其别惹宇文化及父子,一旦惹了,你小命难保。

而这次比武正是如此,杨广一见宇文成都有危险就立刻下旨,不许伤害宇文成都!所以要是没有师傅的这句话吓唬李元霸,以他那脾气,宇文成都最轻的结果就是残废,而李元霸也就是抗旨了,性命能不能保住都两说。

故而从这个角度来言,师傅的告诫,无非就透露出这样一个信息:你再牛,也别惹皇上和皇上身边的红人,不然分分钟要你命!这种事情无论古典文学作品,还是历史事实,都多了去了,比如文学作品中的杨家将和潘仁美,历史上的岳飞和秦桧,无不如此。

那么李元霸明知不能杀用鎏金镗的人,可为啥在紫金山下,又突然活撕了宇文成都?书中的解释是,李元霸忘了!其实真正的原因不是李元霸忘了,而是情况发生了变化。

李元霸杀宇文成都之前,发生了两件事,第一件是宇文成都杀了杨广,第二件是最重要和关键,这便是李渊听闻杨广被杀后,“放声大哭,遥祭炀帝灵魂,开丧挂白。诸将皆劝李渊即皇帝位,李渊犹豫未决,适恭帝侑知天意在唐,遂禅位于李渊”。

李渊当皇上了,四个儿子也一下子变成了皇子,“封世子建成为殷王,立为太子。次子世民为秦王,三子元吉为齐王,四子元霸为赵王”。随后这才有了紫金山下,李元霸活撕宇文成都。

这其实就是,李元霸忘记师傅嘱托的真正原因!李元霸虽简单粗暴,但从他第一次跟宇文成都比武中,便已得知了一个道理:世上皇上是最大!而如今,皇上是老爸!所以李元霸从此就再无任何顾及,由着性子想怎么干就怎么干,而失去了约束!

故而,李元霸跟着就大杀四方,“可怜一百八十万人马,遭此一劫,犹如打苍蝇一般”,夺了传国玉玺,逼着各路反王献“降表”,然后回京复命时,天上开始打雷,此刻的李元霸大怒。然后把锤指天大叫道:“天,你为何这般可恶,照我的头上响?”就把锤往空中一撩,抬头一看,那四百斤重的锤坠落下来,扑的一声,正中在元霸脸上,翻身跌下马来。

就这样李元霸死了!跟什么雷神复仇有关吗?其实是一点关系也没用!因为李元霸就是死于,失去约束下的极度张狂之中。他已经没有了任何敬畏心:认为老爸李渊当了皇上后,自己就可以想怎么干就怎么干,结果被自己的铁锤砸死!

所以,从李元霸的死因上完全可看出:人,无论到任何时候,还是存有些敬畏心,留有些善念为好。因为一旦失去了敬畏心没有了约束后,那么很快“自己就会变成自己的敌人”,而把自己也给收拾掉!

更多文章

  • 唐朝的金堂长公主为何晚婚?婚后生活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唐朝长公主下场,唐朝好男人和公主约会,唐朝好男人与公主吻戏

    2010年金堂公主与驸马郭仲恭的合葬墓被发现。2013年《唐郭仲恭及夫人金堂长公主墓发掘简报》《唐郭仲恭及金堂长公主墓墓志考释》公开发表。这些都极大地推动了金堂公主研究的进程。一、金堂公主生平简考1.公主的父母金堂公主生于宪宗元和六年,卒于僖宗乾符二年,享年64岁,父亲为唐穆宗,《新唐书》记载:“穆

  • 李渊对秦琼说“朕肉可割以赐卿”,是一种真情实意?我看未必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李渊怎么救了秦琼,李渊为秦琼当官,秦琼面见李渊

    李渊十分爱惜秦琼这样的人才,曾经公然对秦琼说“朕肉可割以赐卿”,有人会好奇为何李渊作为一个皇帝,还会说出这样的话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疑问一起来分析一番。李渊当时并非皇帝其实对于创业的君主来说,在创业过程中,实际上都是十分爱惜人才,并且自己比较低调的,比如朱元璋、刘邦等人,在没有成为皇帝之前,对自己

  • 唐朝嫁出去和亲的,基本上都是假公主,难道不怕被发现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唐太宗将500驮种子、1000驮农业工具和几百名工匠作为文成公主的嫁妆随她入藩。文成公主的到来也为吐蕃地区带来了冶金、农业生产、农具制造等多方面的先进生产技术,极大程度上改善了藏族人民当时的生活。这一次和亲为当时大唐王朝和吐蕃的友谊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两国的关系。但是文成公主却不是正

  • 唐代高僧故事晴空突响霹雳,原是天启高僧,建佛像护佑此福地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这里更是宝地福天,造化,海通和尚念叨了两句后,刚想离开,突然,一声巨响几乎同时,一道闪电击中了对面的山顶。海通大吃一惊,这晴空万里的,又是大白天,居然能清晰地看到那道闪电。徒儿吓坏了,拉着海通的衣角说:“师傅,我听说霹雳是老天爷擒杀妖怪呢,不会是有妖怪吧。”海通说:“胡言乱语。此地是宝地福天造化非常

  • 空前绝后的场面,安史之乱平定后他在金銮殿上,在皇帝前面,接受数十位官员地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平定安史之乱过程,郭子仪和谁平定了安史之乱,平定安史之乱的唐朝将士

    原来此刻的安禄山已然有了反心,请甄济那是把甄济当成为招揽人才的“广告”,大肆宣扬出去。果然甄济归附安禄山的消息传出后,安禄山人气暴涨,势力膨胀得越来越大。终于在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禄山决定出奇招,谋杀唐玄宗。。这天,安禄山亲自来到甄济房内,一通东拉西扯后,安禄山说道:“再过月余,就是万岁寿

  • 李世民最难堪的两件事,为何儿子喜欢上了尼姑,女儿却爱上了和尚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李世民临死前得罪一个惹不起的人,少林和尚与李世民,李世民为什么不娶尼姑

    所以,李世民毫无疑问是位成功者。但大人物也有大人物的苦恼。对于李世民来言,最让他难堪不已的,恐怕就是关于子女的问题,为何儿子李治喜欢上了尼姑武则天?而女儿更狠,爱上了一位叫辩机的和尚。李治跟武则天怎回事,许多人都知道。但恐怕却并不清楚,在李世民去世,赐武则天出家为尼后,李治就忘记了自己这位曾经的“小

  • 她自称是太上老君的女弟子,武则天做尼姑时,她就称帝当女皇了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武则天当尼姑时的法号,武则天秘史尼姑,武则天是否曾经出家当尼姑

    此刻的大唐,已经在李世民手中开创了贞观之治,正是蒸蒸日上之时,即无有突厥之威胁,更无玄武门喋血的机率,李治只需要守住这局面便可。哪料也就5年后,即:公元653年,一则消息自江浙传来,有人反了大唐,且还是个女人,自称是太上老君的弟子,名叫:陈硕真!皆知,唐高祖李渊在称帝后,曾玩了命般追溯祖上。最终言称

  • 隋唐18条好汉威震天下,为何仅秦琼一人能得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隋唐史真实的秦琼,隋唐十八好汉排名及下场,隋唐历史秦琼有多厉害

    但无论18条还是13条,其中的前11条好汉稳坐其位,而从第12条好汉开始就经常被换人。比如,秦琼在《说唐》中是第15条。但到了《隋唐演义》里,就跟尉迟恭并列为第13条。所以,本文还是遵循《说唐》的排位,毕竟隋唐18(13)条好汉的概念是来自《说唐》。参看这隋唐18条好汉,可谓是威震天下,其中又尤以第

  • 一个超级逆袭的胖子:记靖难战争中真正的胜负手朱高炽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朱高炽简介资料,朱高炽赦免靖难遗孤,朱高炽评价历史

    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七月,朱棣在建文帝朱允炆的逼迫之下起兵靖难,经过三年的苦战最终成就大业,登基称帝。靖难战争的功劳,历来是记在朱棣本人的头上,乃至于朱高煦的风头也比朱高炽要强劲得多。但是实际上在这三年中一直担负坚守北平城任务的朱高炽,才是靖难战争真正的胜负手。但凡朱高炽不堪重任的话,迎接朱棣

  • 靖难之役后,意外发现一道圣旨,朱棣痛哭道:父皇你害的我好苦啊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元朝末年,时局动荡,在元朝皇帝的压迫之下,各地的农民纷纷选择揭竿而起。朱元璋为了生计,选择加入了郭子兴的红巾军,随即便凭借着自己出众的能力,从众多的将领中脱颖而出。由于组织调动军队得到,因此带领队伍打了很多的胜仗,朱元璋也因此得到了郭子兴的赏识,甚至将自己的养女马氏嫁给了他,这一举动也间接地巩固了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