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魏征被李世民称为人镜,为何在他死后不久,李世民将他墓碑推倒?

魏征被李世民称为人镜,为何在他死后不久,李世民将他墓碑推倒?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2015 更新时间:2024/1/18 19:46:46

但鲜为人知的君臣佳话后续是魏征死后没多久,唐太宗李世民就亲自动手推倒砸毁了魏征的墓碑,唐太宗这看似令人匪夷所思的异常举动,在政治斗争背后其实蕴含了非常合理的理由。

现在,让我们揭开历史的面纱,客观地去了解魏征其人,李世民与魏征从政敌到君臣关系的转变,以及君臣之间合作共事看似和谐的背后一些细节现象,从而去窥探李世民为何要在魏征死后不久将他的墓碑推倒的原因。

魏征,字玄成,公元580年生于河北境内,逝于公元643年。

在他63年的一生里,是少年曲折、中年得志而老来得以善终的一生。

魏征自幼父母双亡,家境贫寒,穷困潦倒的他选择了去当一名道士,以此解决自己的温饱问题。

但他自幼聪明好学、博览群书、才华横溢,这也为他后来崭露头角做了铺垫。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战争纷起,正值壮年的魏征参加起义军开始了他一波三折的政治生涯。

在那个忠臣不事二主的封建思想深入人心的年代,魏征一生却六次易主,他的一句“不做忠臣做良臣”更是很直白地解释了他在各种势力成王败寇的斗争中历经六次跳槽行为。

在魏征的从政生涯中,他先后在元宝藏手下当文书,在李密阵营里得到赏识,被唐王朝李渊封为秘书丞,当窦建德的中书舍人,在太子李建成手下任太子洗马,最终在李世民的中央政权里得到重用。

魏征在李世民当政期间,他的治国才能得到了充分发挥,直言劝谏,尽职辅佐唐太宗,革除弊端,共同创建“贞观之治”伟业。二人一个敢于直谏、一个善于纳谏的故事则被后世传为千古佳话。

魏征死后,唐太宗曾说一句流传至今的话:“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这便是把魏征比作“人镜”的出处。所以,直至魏征离世,唐太宗和魏征依然保持着良好的君臣关系。

玄武门之变是在大唐建国后第八年(公元626年)。

这一时期各地都还存在着割据势力,而唐朝内部李氏兄弟,也为了争权夺利各树朋党而明争暗斗。

太子李建成的势力主要分布在河北山东等地,此时魏征作为参与过瓦岗起义的山东豪杰,在太子李建成手下任太子洗马,他曾根据自己敏锐的政治察觉数次建议太子对当时的秦王李世民早日采取行动,遗憾的是太子李建成没有采纳他的意见。

所以李世民与其兄弟李建成的斗争,最终以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为首的太子党在玄武门被诛杀而失败。

在血刃玄武门夺得皇位后,如何牵制太子余党和与唐敌对的山东士族势力,就成了李世民即位初期考虑的主要问题。

魏征作为山东豪杰势力的核心人物,同时曾是太子党的幕僚,可以说是李世民在平衡各方势力、安抚太子余党的不二人选。

正因为魏征这个特殊身份,才得以免去一死的命运。从此魏征与李世民从政敌转变为君臣的关系,更由此得到唐太宗李世民的重用。

以魏征的聪明才学,他深知在李世民“即位日浅,国家未安”之时,需要他为太宗牵制平衡各方势力的重要性。

利用太宗对自己的这层依赖,魏征为扩大山东集团在唐中央的实力,增加自己和太宗抗衡的砝码。

魏征先后向太宗推荐侯君集杜正伦褚遂良,并使他们得到李世民的重用。

以太宗的聪明也看出了魏征心里的小算盘,但是魏征背后具有庞大的山东势力作为后盾,加之唐初社会动荡不安,太宗必须把他对魏征的不满隐藏下来,接受魏征对他直谏和推荐。

魏征在为太宗效力的17年里,唐太宗给了他作为一位诤臣极大的话语权和极高的尊重,让魏征时刻提醒和劝谏自己。

据史籍记载魏征向太宗谏奏多达二百余次,其中不乏一些过火的“犯上直谏”的例子,甚至连皇帝的私生活魏征都要干涉,久而久之这让太宗产生了极度的逆反心理。

而让太宗尤其愤怒的是,魏征将谏诤太宗的奏章私下偷偷抄录下来,交给当时的史官褚遂良,以使自己得以录入国史,博取清正名声,却无形中也宣扬了君主的错误。

太宗对此行为自然心里十分反感。

尽管二人矛盾没有激化到摊牌的地步,但魏征的“犯上进谏“也曾让太宗暴露了他内心的不满与隐忍,太宗就曾私下对长孙皇后说”会杀此田舍汉“!

然而太宗和魏征都不是庸才,他们都具有着治世之大才,他们深谙要有一个安定繁荣的大唐帝国,就必须合作。

所以两人尽管矛盾不断依然会从大局考虑,合力上演君明臣贤的好戏而互相成就。

贞观初期,李世民礼贤下士,广开言路,标榜自己的任贤用能、开明君主的形象,以掩饰自己杀兄逼父、残忍独断的本色。

到贞观中后期,大唐国力日益强盛,皇权得到加强稳固之后,太宗隐忍在背后的奢侈淫逸、残忍独断的性格逐渐暴露出来。

魏征死后,太宗李世民还能“亲临恸哭,废朝五日”。

发丧之日也是“望丧而哭”,“亲自制碑文,并为书石”。对魏征的离世表现出了十分悲痛的心情。

但就在魏征死后不久,唐太宗对山东集团实施了杀掉侯君集、逐黜杜正伦、贬掉李世勋等打击。

更是在魏征尸骨未寒之时,李世民亲手推倒了魏征的墓碑,以此来表达他对魏征的不满和心中早已存在的芥蒂。

太宗与魏征二人的关系终于从表面“求谏”、“直谏”的君臣融洽关系浮出水面,露出了在政治斗争中为各自阶级利益相互利用、尔虞我诈的关系。

更多文章

  • 隋炀帝杨广总喜欢羞辱别人,死后却被人用同样种方法把自己羞辱了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隋炀帝杨广简介,杨广照顾嫂子,杨广老婆全部图片

    杨广从小就聪明的很,他不仅聪明,还精明。因为他是老二,按照古代的世袭制度,太子这位置是轮不到他的。但是有一次,他父亲杨坚就想看看哪个儿子能成大业,就请了一个会看面相的人暗中观察他们兄弟几个。那时候杨广官职是晋王,那看面相的先生就说晋王面相最为贵气,以后一定可以成为大人物。然后杨坚就开始暗中观察杨广

  • 隋文帝除了杨勇和杨广,还有个“神奇”私生子,大唐的红人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隋文帝一生中只有两个孩子,都是他和皇后所生,也正是因为隋文帝娶了这么一位喜欢吃醋的妻子也导致了,隋文帝在有生之年并没有娶其他的女子,所以导致了自己只有两个孩子,但如果那时皇后再生杨广的时候知道杨广是这样的一位皇帝,估计那时皇后就会把杨广给杀死的。但其他人都不知道包括皇后在内都不知道其实隋文帝还有一位

  • 隋唐女将军:英勇过人,杀瓦岗一将生擒九将,却死在爱人枪下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隋唐瓦岗八大名将,瓦岗起义,瓦岗十大美女

    但是其中的出众的将领们,也并不单单是七尺二郎,更有许多挂帅的女将军,留下了许许多多为人称赞的故事,巾帼不让须眉,即便是在战场之上,也丝毫不逊色。 只是其中有许多的女将军,并不都像穆桂英,花木兰那样的出名,但是这并不代表他们不为人知。 隋唐时期就有这样一位女将军,她丝毫不逊色于任何的男人。只是下场却显

  • 陕西出土唐朝古墓,墓主人是李世民贴身女保镖,碑文内容十分不堪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1986年陕西挖出李世民女儿墓,吴少微古墓碑文图片,古墓碑文高清大图

    根据墓碑上的文字记载,高惠通出身名门,父亲曾经是隋末时期农民起义的山东领袖。公元616年,高惠通的父亲战死沙场,所剩残部被窦建德吞并,高惠通因此加入窦建德麾下。 这个时候的高惠通声名不显,虽然说她有一身武艺,但是在窦建德麾下并没有得到重用。一直到公元621年,李世民打败窦建德之后,将高惠通发掘出来

  • 西晋末年,战乱频繁,大批士子通过著表写文来表达救亡图存的意愿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西晋寒门士子名字,东晋太元年间的战乱,西晋士子之风

    其中,一部分作品感慨丧乱,流露出士人救亡的坚定决心;另一部分作品真实地记录了士人为挽救危亡所做的努力,包括劝晋帝登基的表文、与异族的书信盟约以及战争中的檄文、上疏等;还有一部分作品表达了救亡的艰辛和士人的忧虑悲叹之情。这些作品忧时愍乱,具有浓厚的爱国情感,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西晋末年一批试图走救亡道路的

  • 裹脚陋习起源于南唐,康熙用连坐法没能废除,现在改变了“形式”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古时裹脚的方法,妈妈给19岁女孩裹脚,男人被绣花鞋裹脚

    原来,这位李小姐没有裹足,虽然生的美貌,但还是让喜欢小脚的赵钧台连道可惜:“有如此姿色,却生这么一双大脚,真是令人扫兴。”媒婆连忙赔着笑脸解释道:“别看她没裹脚,却是个真才女,吟诗作对很在行,要不相公您出题一试,她保证能出口成章,让您满意。”赵钧台顿时来了兴致,出了一题捉弄李小姐:“你就作诗一首,说

  • 莫高窟的一幅壁画,揭露了王昭君在匈奴的结局,事实让人难以直视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莫高窟壁画王昭君,匈奴评价王昭君长相,写一写莫高窟的壁画三年级

    无论是拥有沉鱼落雁传说的西施和王昭君,还是拥有闭月羞花姿容的貂蝉和杨贵妃。无可否认的是,她们个个都美的倾国倾城,我见犹怜。但却无一例外成为权力的牺牲品,不得善终。 众所周知,自古以来,女子的地位都或多或少比男子低,在古代更是一度沦为男子的附庸。哪怕是拥有倾城容颜的四大美女依旧逃不开被人支配的命运。

  • 李世民:此人若不服你就杀了,太子答:服的话咋办?李世民:升官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李世民宣布李治为太子,魏征建议太子杀李世民,大唐情史李世民杀太子哪一集

    文|明明李世民在历史中可以说是非常有名的一位有为之君,虽然他是通过一些不正当的手段坐上皇位的,但他称帝之后也是为唐朝做出了许多的贡献,是历史中十分有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等,他在晚年时期,为了帮助他的儿子能够巩固江山,曾对儿子推心置腹的说希望他在继承大位之后能够将一个大将贬职,若是这个大将怀有二心的话就

  • 17岁称帝,诛杀权臣,开创盛世,功绩堪比李世民,却死于儿子之手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杀宰相最狠的皇帝排名,历史上被皇帝处死最惨的奸臣,中国历史上奸臣篡权的事件

    如此功绩为后人传颂,但有一个人在位时的功绩却可以与之相媲美,可是却被自己的儿子杀死。这个人就是宋文帝刘义隆,一代明君最后却如此下场未免让人唏嘘不已。刘义隆是宋武帝刘裕的儿子,在他的兄弟刘义符被废黜后由徐羡之等重臣拥立而登上王位的。刘义隆4岁的时候就被自己的父皇送去镇守京口,长大后的刘义隆饱读诗书才华

  • 李世民战功赫赫,李渊想出这一官职封赏他,成了他争夺皇位的助力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李世民率领唐军,历时近一年的苦战,于虎牢关大决战中,一战击败唐朝的两大劲敌王世充和窦建德,一举统一中国北方。此战的胜利对唐朝夺得天下起了决定性作用。李世民在虎牢关之战前,已位居秦王、太尉,还兼着尚书令,地位尊崇之极。为了彰显李世民的辉煌战绩,在封无可封的情况下,李渊发挥了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