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吴越争霸引发的连锁反应,吴国人逃亡海外,结果成了日本天皇

吴越争霸引发的连锁反应,吴国人逃亡海外,结果成了日本天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1499 更新时间:2024/2/13 16:42:31

今天是日本新天皇德仁即位的日子,在这一天我突然想起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往事。

图:1993年时的天皇德仁及其太子妃

[var1]

那是在两千五百多年前,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攻破了吴国的国都姑苏,吴王夫差自杀身亡,大批吴国贵族乃举家入海逃亡,由于北面的齐国也是吴国在和中原争霸过程中结怨的大国,这些亡命的贵族也不敢靠岸,只好在东海和黄海中漫游,最后漂流到朝鲜半岛或日本九州岛等地。

[var1]

吴人到达日本列岛九州时,日本正处在绳文时代的后期,约公元前450年至公元前400年。至今在福江岛到平户岛之间的大小岛屿上,尚留有许多有关此事的遗迹和传说。如在福江岛的西北角之井乐小巷还遗留着日本古人望乡的遗址。望乡遗址在港口西边一个高坡的顶上(港口向北)。据传此地就是吴国灭亡后,吴国贵族通过战舰、战船,登陆日本之处。

之后,日本渐渐从原始社会,进入了国家形态,也就是弥生时代,在东汉初年的光武帝时期,其派遣使节到洛阳朝贡,第一次与中国建立联系,光武帝刘秀乃颁发金印,印文曰“汉倭奴国王”。为何其自称为倭呢?原来,古吴语“吴”与“倭”音相连。

[var1]

图:公元1784年,在日本博多湾志贺岛发掘到一颗刻有“汉倭奴国王”的金印,边长2.3厘米,印高2.2厘米,上有蛇形钮。据学者考证,它就是当年汉武帝在洛阳赐给倭奴国使者的印绶。“汉倭奴国王”的金印被视为日本国宝,现收藏于日本福冈市博物馆,其复制品被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1989年日本发行第三组国宝邮票,“汉倭奴国王”金印名列其中。

[var1]

至公元三世纪,日本诸国中的大和国统一了列岛,而日语中的“和”,也是“吴”的谐音。

到了魏晋至隋唐时,中国与日本的联系更加紧密,日本天皇曾多次派遣使者来朝拜大陆王朝,并郑重表明:日本王室是吴太伯的后裔。如《晋书 倭人传》:“日本户有七万,男子无大小,皆黥(音情)面而文身,闻其旧语,自谓吴泰伯之后。”这里说一下,泰伯就是吴国的祖先,周文王的伯父。而黥面文身,或者说断发文身,也是吴人的旧俗,也就是留着板寸、脸上身上都是纹身,跟现在古惑仔似的,其实究其源头,不过只是为了下水打鱼方便。至于“闻其旧语”,意思是听那古日语,与那古吴语也相差不大:两种语言皆多发声和尾声,如,古吴语“句吴”的“句”,和“于越”的“于”,都是发声;又如,古日语:“ヴマ”(马),“ヴ”是发声,“マ”(马)才是本声,“ヴマ”源出于古吴语。

[var1]

不光晋书,我国其他史书如《魏略》、《梁书》、《北史》、《路史》、《资治通鉴》,都对此有类似的记载,总之,每个朝代,都不断有操着满口吴音的倭人来中华上邦朝贡,并在中国皇帝面前自诩“泰伯之后”。日本平安时代嵯峨天皇时编著的《新撰姓氏录》也说:“松野,吴王夫差之后也,此吴人来我亡始也。” 事实上,今天日本姓“吴”、“吴人”、“吴羽”、“吴服”、“吴服部”、“吴汉”的这些人都自称是吴国的后裔。另据日本著名的体质人类学家长谷部言人博士等对全国280年县市数万名男女日本头型、血型的分析研究,也证明日本人种的源流主要来自中国大陆沿海的吴越民族。

另外,有些日本人还说,不仅很多日本人是吴人,他们的天皇也是吴人,如日本南北朝时著名僧人中岸园月(元朝时曾到中国学佛)在其名著《日本记》中就有“国常立尊为吴太伯之后”的记述。江户时期大儒林罗山父子执笔的《本朝通全鉴》和《神武天皇论》里亦发现了“大和民族是吴太伯之后裔”的记载。公元1700年,日本学者松下见林,在其所著的《异称日本传》书中也说:“吴之时,其国王姬姓(之后)亡命日本,是日本开国之始。” 日本当代著名文化学者三本七平(1921~1991)在其《何为日本人》一书中,更是开篇就说,日本有人认为自己的祖先来自中国江南(扬子江入海口附近),并且认为天皇的先祖就是“吴国的泰伯”。此外,日本的稻作文化来源于中国长江中下游的吴越地区,这也已是日中学者的共识。而日本的和服,就是由吴地的纺织、缝衣工匠传到日本逐渐演化而成,至今日本和服尤称吴服,足证此论不虚。

[var1]

虽然如此,但持反论的日本人也大有人在,这些人大多是保皇派,大概觉得认外国祖宗这种事儿挺丢人的;但他们就是不敢掘天皇家祖坟,生怕一旦挖出来个泰伯或徐福拟或朝鲜半岛李承晚的十八辈儿祖宗,那就彻底歇菜了。然而中国人有时偏偏爱下他们面子,民国时期,大军阀吴佩孚在北京参加了某次宴会,座中有几个日本使馆的客人。这老吴虽是大帅,却是秀才出身,蛮有文化,对历史也蛮有研究,加上可能喝了点酒,就在宴会上竟大发议论说——日本为吴泰伯之后。说起来与他老吴还是同宗,而且按辈份考,裕仁天皇是第一百二十四代,他老吴是第一百二十三代,所以他老吴应是裕仁天皇的大爷,哇哈哈哈哈呀!

[var1]

我倒是很想看看这几个日本客人的表情。太尬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孔子说“西方有圣人”,这里的圣人,指的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孔子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位儒家圣人,我们早在中学阶段,就学习过孔子的《论语》。现如今,孔子已经是家喻户晓的教育家、思想家了,这位春秋时期的大圣人,时至今日,对我们的影响力依然存在。2000多年过去了,孔子的思想直至今日依然受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这一时期出现了很多“家”,比如说常见的

  • 秦始皇的身世有问题,生父不可能是吕不韦,不过司马迁写写罢了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秦始皇和司马迁谁在前,秦始皇司马迁简介,司马迁讲秦始皇墓

    [var1]我们想要学习以前的事情和人物,就只能通过先人们留下的一些东西来进行分析和推断,并加以了解。但是让我们比较困惑的是,有时候先人们留下的东西也不一定全部都是真的,他们或许或许在陈述的时候也带有自己的情绪和看法,或许他们在记录的时候也是听其他人说的。另外,他们也不敢以生命为代价去得罪皇帝而全部

  • 空有军长之才却因两元钱得不到提拔,多亏孔子的孙子出面说情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孔子手拿板砖以德服人,孔子79代孙孔祥楷被授予奉祀官,五帝钱助仕途

    于是,有人就向他举荐了苟变,卫慎公就叫人从德能勤绩廉这五方面去考察,结果有群众反映苟变作风有问题,吃拿卡要。[var1]原来苟变当税务官的时候,有一次去商业街收税,去的急,没吃早饭,就顺手拿了街头卖早点的大爷俩茶鸡蛋吃了,他没提给钱,大爷也没敢要。那时候卫国民风淳朴,讲究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苟变吃群众

  • 秦穆公一生英明神武,为后世开业,为何临死前将秦国推入地狱?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秦穆公对秦国的贡献,秦穆公夫人,百里奚秦穆公完整版

    主笔:闲乐生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病逝于公元前621年,在他长达三十九的执政期间,秦国向东三平晋乱,三定晋君,对齐桓公死后中原局势的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向西则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为秦国日后统一天下提供了稳固的后方基地与坚实的基础。后来秦孝公在商鞅变法前,广发求贤令,讲到秦国的光辉历史与历代先

  • 秦灭六国:韩国到底是怎么“作死”的?大有优势,却第一个被灭掉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秦灭六国是哪一年,秦灭六国读后感,秦韩国位置

    [var1] 提到灭六国,我们就不得不提韩国,这个第一个被秦国灭亡的诸侯国。那么,秦朝为什么会拿它开刀呢?当然是因为柿子一定要捏软的,韩国不争气,秦国也就从这里下手了,然而韩国也曾风光过。 能够成为战国七雄之一的原因有不少,除了兵车达到万乘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韩国拥有弩。在那个冷兵器时代,兵器

  • 秦并六国之后,君主专制体制的形成和变化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战国时列国在外有兼并战争灭国之虞,内有贵族擅权乱国之忧的环境中,基本形成了国内的君主专制体制,将整个国家打造成了一部巨大的战争机器。 但是秦国由于变法的成功与彻底,使其郡县制地方行政制度更为系统与完备,君主集权专制体制较其他六国更为完善,使秦国真正顺应了统一的历史需求,从根本上形成了超越其他六国的制

  • 秦一统七国时,最难打的是哪国?没有60万秦军,根本打不下楚国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秦国如何统一六国,秦统一战国七雄都在干嘛,历史上秦国的统一之战

    战国中期,齐国最为强势,但是六国合纵,乐毅把齐国打成了筛子,齐国从此再无实力争雄天下。战国后期,秦国强势崛起,推行“军功爵制”的秦军战斗力非常剽悍,杀神白起打的其余六国噤若寒蝉。白起一生大小七十余战,甚至没有一场平局,全胜。此时的六国中,能和秦国抗衡的,只有赵国和楚国。[var1] 秦灭楚之战 秦灭

  • 春秋战国十大名将,有五个是山东人!大家知道是谁吗?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山东身败名裂十大名人,战国十大杰出名将,春秋战国有名将领

    [var1]春秋战国十大名将分别是:孙武、吴起、白起、孙膑、李牧、王翦、田单、乐毅、廉颇、赵奢。其中孙武、吴起、孙膑、田单、廉颇是山东人。李牧、乐毅、赵奢是河北人,白起、王翦是陕西人,都非常厉害!而今天主要给大家介绍同为山东人的这五位大将。1,孙武孙武著有《孙子兵法》,因此被称为兵圣。而他不仅懂军事

  • 秦始皇一统六国,拥有强大的军队,为什么会二世而亡?原因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秦始皇为啥要一统六国,秦始皇一统六国的电视剧,秦始皇一统六国的珍贵影像

    秦始皇结束了战乱时期,统一了六国,成为大一统的奠基人,秦始皇之所以能够一统六国,靠的不是别的,正是秦国拥有强大的军力和优秀的人才。那么拥有强大军队和优秀人才的秦国为什么二世就亡了呢?其原因有三点:1.律法严酷、2.赋税严重、3.宠信小人。综上三点原因导致了秦朝的灭亡。[var1]律法严酷的秦朝导致灭

  • 工人施工,发现一条干涸的河道,揭开隐藏2000年长平之战的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长平之战发现的十七个尸骨坑,山西长平之战真实纪实,长平之战考古挖掘视频

    [var1]秦国投入50多万兵力,赵国投入45万,而最后的结局是赵国几乎全军覆没,数十万的赵兵被歼灭、坑杀。而令人好奇的是,两国是怎么解决双方那么多人口的吃饭问题?军粮一直是决定战役胜败的关键,比如后来的诸葛亮北伐多次都因为粮食不足而无功而返。这场战役,如果只是算在长平的话,也打了半年,所以双方都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