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在清朝时期,蒙古缺的设置,具有哪些特点和影响?

在清朝时期,蒙古缺的设置,具有哪些特点和影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3590 更新时间:2024/1/20 9:02:41

蒙古缺设置的阶段性特征

(1)入关前蒙古缺以设置高级文官为主

后金政权建立之初,努尔哈赤设置蒙古大臣、蒙古断事官以及蒙古巴克什等官,吸纳蒙古人进入后金官员系统,进一步扩大了统治阶级群体,为职官体系注入新鲜血液。

皇太极时期,蒙古官缺的设置在六部、理藩院、都察院的重要的衙门机构中,且均担任高级文官、中级文官,处于满蒙汉共同治政的萌芽时期,与满汉共同分掌衙门的最高行政权,此时蒙古官员的政治地位之高不言而喻。

(2)顺治时期蒙古缺设置范围进一步扩大

顺治时期蒙古官缺的设置范围进一步扩大到太仆寺、国子监,这一阶段的蒙古官员的行政地位在入关后有所下降,体现在蒙古官缺品级下移,行政权力也随之弱化。

六部高级文官于康熙元年(1661)裁归满缺,理藩院高级文官设置之初也为不分满蒙补授,虽为满蒙互补,但衙门的最高行政权力仍然掌握在满洲官员手中,嘉庆朝之后更是设为满洲专缺,且京内中央文职衙门蒙古专缺在顺治朝设官最高为中级文官。

虽然作为满洲政权的重要同盟蒙古旗人,清制规定“京堂而上,得用满洲缺”,但在实际官缺设置上仍为满洲专缺,足以体现统治者在满蒙汉共同治政的方略下逐步向满汉复置制过渡的痕迹。

入关前夕倚赖庞大的蒙古群体以强化其政权建设力量,入关后随着职官体系的日益完备,民族关系的进一步缓和,蒙古人对于清政权稳固作用逐步削弱,行政权力收归本民族手中成为清廷亟待解决的问题,虽蒙古人在入关前就已纳入八旗系统,且统治者标榜旗民一体,但是各民族的政治地位高低还是在官缺配置上体现出来。

(3)康熙时期蒙古缺以裁归满缺为主

康熙朝蒙古缺的范围扩大到钦天监与内务府,分别于康熙四年与康熙四十一年始设蒙古缺。

这一时期主要以裁撤蒙古缺为主,由于蒙古缺在京内中央文职衙门所占比例较少,故裁撤增设均一体调整。主要集中在康熙三十八年与五十七年。

康熙三十八年因“蒙古司官无事可办”,停补部院蒙古司官,这是其遭裁汰的根本原因。

康熙五十七年(1718)复设蒙古官缺共计24缺,官缺裁撤之前,理藩院各蒙古官缺在内部升转,京内中央其他文职衙门蒙古官员不补授理藩院官缺,部院蒙古官缺裁撤之后,理藩院蒙古官员需与满洲官员一同选授满洲额缺,致使蒙古官员升转壅滞,统治者为疏通蒙古官员仕途,完善升转程序。

遂于康熙五十七年(1718)集中增设京内中央文职衙门蒙古官缺,虽然复设部分蒙古官缺,但范围也仅在六部与都察院,且裁撤之前六部都察院共设蒙古官缺54缺,复设后仅为24缺,额数减少近,这一时期国子监和钦天监也设有少量的蒙古官缺。

(4)雍乾时期蒙古官缺呈现增设趋势

主要在理藩院、太仆寺、国子监共添设中级文官8缺,低级文官雍正十一年(1733)添设理藩院11缺,雍正十二年(1734)添设六部、都察院共计8缺。

雍正时期正值准噶尔部控制漠西厄鲁特蒙古与清廷内战时期,雍正为了处理日益增多的蒙古事务,在京内中央文职衙门添设蒙古官缺,添设的范围大多在专门负责处理蒙古事务的衙门如理藩院以及太仆寺,以及负责培养政治人才的国子监,负责翻译往来文移的笔帖式则是设置在六部及都察院。

乾隆时期共增设42缺,其中较集中的增设在九年(1744)添设内阁6缺、四十七年(1782)添设理藩院、钦天监共计9缺,四十九年(1784)增设理藩院4缺,时至乾隆四十九年(1784),京内中央文职衙门蒙古官缺再无调整。

清代蒙古缺设置的影响

(1)巩固清朝统治、促进多民族国家发展

清代统治者为了吸纳蒙古人入仕清廷,从努尔哈赤时期就优待蒙古人,实行恩威并重、剿抚并施,一方面恩养前来归附的的蒙古人,予以经济赏赐和政治优待,另一方面武力征服蒙古诸部,通过满蒙联姻,进一步加强满蒙同盟关系。

皇太极更是任用蒙古旗人担任部院高级文官,参与政权决策,使其与满汉共同治理国政,进一步提高蒙古旗人的政治地位。

赏赐降众、继续与蒙古联姻、大力弘扬喇嘛教,满蒙信仰一致,从思想上吸引蒙古人进入后金职官系统,使之成为稳定后金政权的一个重要的力量,积极的笼络蒙古官员,为入关后的官缺制度的完善积蓄力量。

入关后统治者在必须使用蒙古语言以及处理蒙古事务的中央机构设置蒙古官缺,进一步扩大蒙古官员在京内中央文职衙门的设置范围,扩充蒙古官缺的设置额数。

蒙古官缺的设置,推进了满蒙汉共同治政的进程,维护了大一统朝的统治,进一步加快了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对于我国民族融合,各民族共同参政发挥了重要的历史意义。

(2)完善清代官缺制度

作为庞大的政治群体,蒙古旗人在巩固强化清代政权建设完善职官体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入关之前,作为蒙古游牧民族,蒙古八旗人员是管理收服其他少数民族的中坚力量,其在后金政权部院衙门中担任高级文官,直接参与政事决策,成为庞大统治集团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体现了其极高的政治地位。

清入关后,在京内中央各权力核心衙门设置蒙古官缺,为蒙古旗人打开入仕途径,笔帖式作为旗人升转的重要途径,亦大量地设置了蒙古官缺,进一步拓宽了蒙古旗人的升转途径。

康熙三十八年(1699)裁撤部院蒙古司官,将其划归理藩院升补,直接导致蒙古旗人升转致碍,虽然京堂以上蒙古官员可以借补满洲缺,但蒙古官缺的大量裁撤,还是很大程度的限制了蒙古官员的升转。

虽然于康熙五十七年(1718)复置部分蒙古官缺,但额数已大不如前,且后期的蒙古官缺添设多为笔帖式等低级文官,蒙古官员的政治地位大大下降,亦不如从前。

但裁撤京内中央文职衙门高级文官蒙古缺,是为了精简职官体系,完善官缺制度,实现满汉复置的有效措施,这一点是不容忽视的。

以上说明蒙古官缺的调整不仅仅是官缺数额的变化,亦是统治者在不同行政人员配置上的民族倾向性,蒙古官缺划归满缺,为实现满汉复置提供了制度前提。

更多文章

  • 在慈禧的墓里,孙殿英取下慈禧鞋子时,发现了一个隐藏百年的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孙殿英打开慈禧的墓有没有机关,孙殿英与慈禧,孙殿英挖慈禧的陵墓

    慈禧,满洲正黄旗人,叶赫那拉氏。这个姓氏一直伴随着她一生,可谓是一波三折才得来的。 可是人们却对这个身份存在疑议。有的说她不是货真价实的满族人,有的直接认定为是汉人。野史上有一个说法,也是百姓传说的民间故事。慈禧是出生在山西一个贫困家庭的汉族人,家父姓王,最初的名字叫王小伶。因为母亲去世后,连养活

  • 禁播百年的真实影像,清朝二品官员上任,随行上千人各个叼着烟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风光无限的贵族“嘴上叼着华子,胯下骑着驴子”别怀疑,你看的没错,眼前的这一组画面拍摄于1905年3月,清朝京城的一处郊区。而这组视频来自于当时准备环游世界的法国银行家阿尔伯特·卡恩,也正是因为阿尔伯特期想要用最真实的镜头记录不同国家人们生活的状态,这才让今天的我们,有机会看到当时最真实的中国。镜头里

  • 嘉庆:以诅咒开始,以谣言结束,若非生错时代,他必定是一代明君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嘉庆到底是不是一位明君,嘉庆王朝嘉庆之死,嘉庆是上一代明君吗

    嘉庆作为清朝的第七位皇帝,很多人都认为是他造成了清朝的日渐衰落,可是当我们去仔细了解嘉庆的生平之后就会发现:如果不是嘉庆生错了时代,那么他定会是“一代明君”。这里我们不妨来简单了解一下这位以诅咒开始,又以谣言结束的历史上最后一位“仁宗”,看看他究竟经历了什么。 以诅咒开始 公元1760年,爱新觉罗·

  • 嘉庆道光时期,清朝对青海民族贸易的管控,为何出现多种形式?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嘉庆道光咸丰谁最无能,道光嘉庆王朝1-40集全免费看,清朝有朝贡贸易吗

    嘉庆道光时期,青海的民族贸易达到鼎盛,商贾云集,青海地区出现了多个贸易中心,西宁地区更是出现了客商辐辏,河西莫及,羽毛齿革、珠玉布帛、茗烟豆麦等商品交错于道路,可见青海商业的繁盛,但随之而来的是各种问题涌现。 首先是通事人等私入番地,勾结番族,透露内地消息或者是指示内地道路,合伙借以诓骗财产牲畜,导

  • 和珅救灾时往粥里撒沙子,乾隆对此称赞不已,几百年后被专家肯定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和珅救灾放沙子为啥,纪晓岚与和珅救灾对话,和珅救济灾民时故意往粥里扔沙子

    和珅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贪官,虽说他在后期为了敛财干了不少坏事,但他其个人能力确实非常强。据传和珅在一次救灾过程中,抓起地上的沙子撒进了粥里,此举令乾隆皇帝称赞不已,那么你知道这究竟是为什么吗? 救灾 彼时乾隆得到急报,称某地发生灾情,要是再拖延下去,恐怕回到易子而食的地步。为了尽快让灾区的难民安定下

  • 吴三桂造反为什么不学朱棣直捣黄龙?原因让人不解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然而好日子没过多久,康熙做了皇帝。这一下好多东西不对路了。别看人家年纪小,但人家是坚定了削藩的念头,没办法,最终以吴三桂为首的三藩起兵造反。 吴三桂造反时,声势浩大,手握四十万精兵强将,很快就占据了半壁江山,形势一片大好。而此时的他却陈兵长江南岸,不过长江,白白失去了大好时机,给了康熙从容布置反击

  • 叛徒有多可恶?正是因为此人的叛变,太平天国彻底败亡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在成为一个叛徒之前,苗沛霖实际上是一个非常不错的人。苗沛霖出生于嘉庆时代。当时,康熙和乾隆的壮丽景象已荡然无存。他从小就生活在贫困之中。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和整个家庭的命运,为了承担起养妻子和儿子的责任,他在贫困中努力。但是科举太难,以至于他直到30多岁考上。然而,这也没有使他的生活更好一点。孩子们

  • 历史上真实的尔晴:与傅恒恩爱有加,为乾隆生了个家喻户晓的孩子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尔晴死后傅恒的表现,傅恒尔晴婚后续写小说,乾隆与尔晴

    因为他们总是居功自傲,认为自己那是皇亲国戚,即便是皇上也不会杀害他们,可是最终他们却往往因为此事而死。傅恒则不是如此,他位高却不自负,从不恃宠而骄,知分寸、懂进退,还有一位恩爱的夫人尔晴,可是就是这样,尔晴还为乾隆生了一个家喻户晓的孩子,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尔晴 历史上真

  • 明朝和清朝的海禁有何不同?最大区别一个坑国一个坑民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明朝海禁什么时候解除,明朝为什么要海禁政策,明朝后期解除海禁

    海禁是我国明清时期实行的一系列限制海事活动的政策,这种政策造成了中国与世界的隔绝和脱轨。虽然两个朝代的海禁大同小异,不过两者还是有很多明显区别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明朝实行海禁主要是为了防止倭寇和金银外流,而不是禁止国际贸易。明朝的海禁禁止的是民间互市贸易,以此来推行官方主导的朝贡贸易。

  • 女真满万不可敌!大清百万雄兵为何打不过数千英军?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日本vs女真,女真圣祖,为什么80万清军打不过7000英军

    女真是我国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素以勇敢善战、骑射无双著称。在古代,有一句流传甚广的说法: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意思就是说,女真人战斗力强大,上万女真战士天下无敌。虽然这种说法有些夸大,但女真人战斗力的确非常强悍,最直接的就是数万八旗军竟然入主中原,统一了中国,这在中国历史上堪称奇迹。但清军如此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