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华大学一批竹简,揭开周文王真面貌:严重颠覆周文王形象

清华大学一批竹简,揭开周文王真面貌:严重颠覆周文王形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1966 更新时间:2024/1/8 2:21:42

由于夏商周时期距离我们太过遥远,再者说人们现在并没有发现足够多的文物,可以佐证当时一些历史事件的真实性。

因此一些学者也将我国的夏商周时期称为“半信史时代”,不过前不久清华大学得到了一批竹简,而这些竹简则揭开了周文王的真实面貌。

不得不说它们严重影响到了周文王的形象,那么接下来我们不妨来简单了解一下周文王,再看看这些竹简中究竟记录了什么,才使得周文王形象被颠覆。

先周崛起

彼时周的君主是季历,他在位期间一直非常重视民生,并且在保证国内发展的同时,季历还积极向边境地区的戎狄部落发动战争。

凭借非常出色的军事指挥能力以及手下的众多能臣良将,季历彻底打服了四周蛮夷,在这之后,周的势力便不断扩大,甚至隐隐有超过商朝的意思。

对此商王文丁忧心不已,在与臣子们商讨之后,文丁决定以封赏之名将季历召唤到殷都,对此季历也没有想太多,他大大方方地来到殷都。

然后被文丁封为“方伯”,号称“周西伯”,是为西方诸侯之长。继而文丁又邀请季历在殷都旅居一段时间(名为旅居实为软禁)。

可是没过多久,殷都就传出季历意外身亡的消息。尽管很多人都知道季历是因文丁的猜忌而死,但出于种种原因,周暂时没有足够的能力向商讨回公道。

周人将季历葬在楚山之后,便支持季历的儿子姬昌登上了君主之位。西伯侯姬昌和自己的父亲一样,都非常爱惜人才。《唐语林·卷二·文学》曾记载称:

“姬昌好德,吕望潜华。城阙虽近,风云尚赊。渔舟倚石,钓浦横沙。路幽山僻,溪深岸斜。豹韬攘恶,龙钤辟邪。虽逢相识,犹待安车。君王握手,何期晚耶?”

由此可见,姬昌其实是天下名士非常愿意追随的那一类君主,跟随他不仅能展示自己的才能,且几乎不会面临杀身之祸。

在周文王的努力下,周汇聚了大量有才之人,在这些人中甚至还有来自于商的能人。后来周文王见时机成熟,他郑重地拜吕尚为军事,并发布了“有亡荒阅”的律令。

在这道律令下达后没多久,很多诸侯见有利可图,便纷纷叛纣而往归姬昌。姬昌得到众人的支持之后,开始大力发展农业生产。

同时还因为采用了很多利国利民的整车,使得周人以及依附而来的诸侯们对自己更为尊崇。后来商纣王暴虐之名深入人心,对此姬昌表示非常愤怒。

不过这时候的周并没有足够强大的军事实力,于是姬昌提出,自己自愿将周洛河西岸的一块土地给商纣,以让商纣废除一些惨无人道的刑罚。

商纣王因为有免费的土地可以占有,所以非常高兴地废除了部分刑罚,只是这种行为却导致他的名声越来越差,而姬昌则越发受人爱戴。

被囚羑里

后来没多久,姬昌又被封为三公,此后他的势力一度扩展至江汉地区,而归附于周的诸侯也越来越多。这时候商纣王就像是前任商王文丁一样,无比担心姬昌会造反。

于是在崇侯虎等人的建议下,商纣王将姬昌拘禁在了羑里。周大臣散宜生为救出姬昌,四处搜罗了大量的驺虞、鸡斯之乘以及骊戎文马等,另外还有一位有莘氏美女。

商纣王见状非常高兴,并且在美人的建议下将姬昌给放回了周,临行前还赐予了不少弓矢斧钺。姬昌回到周之后:

一方面恭顺对商,以松懈商纣王的警惕,一方面继续仁慈驭下,以获取更多的人的支持。经过一段时间的经营之后,姬昌成为周边诸侯公认的道德楷模。

在众人的建议和支持下,西伯昌顺应民意称王,是为周文王。随后姬昌开始筹划着征讨殷都,只是因为年龄影响,他在文王五十年的时候病逝,享寿97岁。

被礼葬在毕地之后,其子姬发继承了王位,是为周武王。他凭借自己老爹打下的基础,顺利灭掉殷商,并且建立了周朝,定都镐京。

竹简《保训》

尽管在很多文献资料上,周文王均有着称王的记录,比方说《史记·周本纪》上便有着这样的记载:

“西伯阴行善,诸侯皆来决平。于是虞、芮之人有狱不能决,乃如周……虞、芮之人未见西伯,皆惭,相谓曰:’吾所争,周人所耻,何往为,只取辱耳。’遂还,俱让而去。诸侯闻之,曰:‘西伯盖受命之君。’”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周文王在很多儒家经典中,均为“至忠至德”的形象,可倘若他真的对外称王,那就意味着这个曾臣服于纣王的人最终选择了谋反。

由于这“谋反”记录实在是不符合儒家给周文王所树立的形象,因此针对“西伯昌究竟有没有称王”这个问题,便一直备受争议。

后来一直到2008年7月,清华大学意外得到了一批竹简,据悉这批竹简共2388枚,由一位清华校友在海外发现并拍了下来。

在这批竹简上所记录的“经、史”类书,绝大多数都不属于我们现有的经史结构,教授们敏锐地察觉到,这批竹简或许会揭露一些不为人熟知的事情。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比对研究之后,学者们从竹简上还原出了一个名为《保训》的篇章。

此篇章较为详尽地讲述了文王姬昌在弥留之际,叮嘱武王如何治国的故事。且最重要的是,其中还间杂了不少中庸、德治内容的阐发。而在开篇的第一句就提到:

“隹王五十年,不豫,王念日之多鬲,恐坠保训。戊子自演水,己丑昧爽至□,病,述保训,令史书之。”

即是说,周文王在生前就已经称王,并且从时间上来看,周文王称王的时间要远比《史记》中记载得早——

他应该是从继位之初就已经称王,故而才会有“隹王五十年”的说法。要知道“隹”在古时候同“惟”,常以助词的词性被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也就是说,“隹王五十年”可以理解为“做了50年的大王”,这也难怪有些人会说《保训》的存在,使得周文王形象大减。

也不知历朝历代那些坚持认为“姬昌称王”是一种污蔑的儒家信徒,在了解这件事情之后会受到何等冲击。

补充

由于的存在,很多人也开始重新审视起关于商周时期的历史,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学者们还注意到了一个细节——《古本竹书记年》中曾提到:

帝乙处殷。二年,周人伐商。”

在这里二年指的是公元前1100年,而周文王的生卒年大概在公元前1152年和公元前1056年,即是说,周文王正值壮年时期,就已经带领着周人征伐过殷商。

只不过这一次征伐应该失败得很惨,所以在这之后,周文王一直在休养生息,等待攻打殷商的又一绝佳机会,可是周文王最终并没能顺利灭掉殷商。

于是周文王将伐纣作为遗愿,希望儿子姬发可以代替自己灭掉商朝。是以姬发才会在第一次动员各位诸侯之时使用老爹姬昌之名。

最后姬发顺利灭掉商朝,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三个奴隶制王朝。并且在周朝建立之初,武王姬发沿用商的分封制,将王族以及功臣等分封,以尽可能控制新征服区。

据统计,彼时周朝足足有70多个诸侯国,而周武王也通过这种办法,实现了三个目的:

安抚殷商的旧民,进一步收服民心;崇德报功,让众多功臣对自己更加忠心;进行移民实边,对周边其他势力形成牵制力量。

不过光有分封制还不够,周武王在灭商之后,还将早有萌芽的进行了完善。

从而形成一种“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的完整且系统的管理体制。

这种管理体制在中国古代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存在对家族内部的地位、财产继承权进行了完善和分封制巩固,最大限度地防止了贵族之间出现承继纠纷。

哪怕是在后来的封建制度之下,也很好地起到了巩固社会阶级的作用。

另外周武王还实施了井田制度,他将井田通过一定的规则费赔给了庶民,并规定领主不得私自专卖井田,同时还需要按照一定的比率纳税。

此举更为有效地控制了周王朝辖内的大片土地,并且使得百姓进入了封建制度之下的小农经济生活状态。

尽管后来井田制度被商鞅废除,但对于最开始的周朝而言,这一制度的确起到了刺激生产的作用。

事实上周朝会备受后人推崇,主要也是因为周朝为非常出名的“礼乐天下”。其中礼的部分对人的身份进行了划分和社会规范。

而乐的部分则基于礼的等级制度,以音乐为主要依托缓解了社会矛盾。中国能够在世界上延续至今,与中国古代出现的礼乐制度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比妲己还要放荡,还和自己哥哥有关系,为什么还会被后世爱戴?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真实的妲己最后下场,妲己迷人照片,被妲己亲一口就会被魅惑

    之后,两个人有一天偶遇,就互相探讨如何治理自己的领土。姜太公则是觉得应该任人唯贤。可是周公旦却对这样的想法不置可否,觉得应该是任人唯亲。姜太公就说周公旦这样的做法,会让鲁国及早地衰败下去。可是周公旦却说,虽然鲁国可能会衰败,但是齐国可能是会易主。转瞬间,300多年之后,这两位上古的传说人物早已化作黄

  • 秦朝政治制度,秦始皇统一后在秦朝的政治上做了什么改变?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秦朝统一之后秦始皇做了什么,秦朝统一后的三个政治制度,秦朝政治制度在历史上的影响

    到今天对秦朝的评价仍然褒贬不一。有人说,秦始皇极其奢侈,从不爱惜自己的子民,秦朝制度弊大于利,导致后世的衰落。还有人认为秦始皇是千古一帝,秦朝的建立是华夏文明的另一个源头。其实双方都有一些道理。秦朝爱自己的人民吗?似乎是不喜欢的,不仅在成为王朝之后,而且在当诸侯的时候也是这样。商鞅变法给秦国整体带来

  • 实行领主制的西方封建王朝,和秦始皇建立的封建王朝有何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封建领主制,西欧封建领主制的影响,西欧封建领主和骑士的区别与联系

    关于封建一词,出自《诗·商颂·殷武》:“命于下国,封建厥福。”封建一词流传至今,延伸出两种解释,一种是指封邦建国,另一种是指君主专制集权下的封建社会。封建社会是人类文明演进过程中的一个阶段,但大学之前的学生时期学习的主要是我们国内的封建制度,这就导致了我们对于封建社会的理解往往局限于一方面,今天我们

  • 关羽败走麦城后,为什么死活不肯投降孙权?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关羽败走麦城的真正原因,关羽败走麦城完整版视频,关羽败走麦城100字

    面对曹孙两方势力的夹击,关羽直接从优势转为劣势,最终败走麦城,被吴军所擒。荆州之战爆发的突然,结束的也很突然,开始和结束都在一瞬间,快到刘备还没有来得及支援,还没有来得及部署兵力接应关羽,出乎刘备的意料,也出乎曹操的意料。刘备没想到的是,关羽会如此迅速落败,曹操没想到的是,孙权竟然敢擅杀关羽。孙权杀

  • 刘备一生犯下的两大败笔:轻信了一个小人,认错了一个兄弟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刘备的一生有两个败笔,张松献图助刘备取西川,刘备白帝城托孤

    刘备出身平凡,尽管少有大志,但是却一生多舛,哪怕是年过四十依然没有实现他所渴望的成功,甚至于还在拖家带口地寄人篱下,所以他会在酒席上突然就泪下如雨,说“如今连年虚度,大腿上又一次长出了肥肉”,这是一个从小就立下大志,尽管一直努力却多次失败,但永不放弃的人。这样的人自然能够有很大机会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 汉有吕后唐有武则天,前任皆二世而亡,高度相似的真相太可怕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武则天吕后简历,武则天和吕后谁狠毒,武则天和吕后的下场

    中国历史上历经了数10个朝代,这些真正可以做到大一统的人都是佼佼者,因为历史往往崇尚时势造英雄一说,所以时运一词也经常被用起。不过开国主要是打天下,打天下顺利才能得天下,但得到天下之后,各朝的剧本就大不相同了,这可能就是所谓的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吧。汉唐盛世尽管中国古代的封建

  • 奸雄曹操缘何至死不肯称帝?其实他给儿子曹丕安排了一步棋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曹操临死时为何还要试探曹丕,曹丕不称帝知乎,曹操最后怎么杀的曹丕

    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正月 ,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汉室丞相、剑履上殿赞拜不名的魏王曹操,在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去世了,时年66岁。这位开创了一个时代的强人,就这么突然地离去了,天下因他而三分,但是三国的时代里却已经没有了他的身影。《三国志 武帝纪》:王崩于洛阳,年六十六。曹操的意外离世,在魏国内部

  • 当年曹操为何非要斩杀华佗?其实一切早就有迹可循,曹操是对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曹操当年为什么要杀华佗,曹操杀华佗的读后感,华佗真的是曹操杀的吗

    他所发明的“麻沸散”,将麻醉药的历史提升到了两千多年前。但是这位数一数二的大医生最后却惨遭曹操的猜忌,最后被下狱拷打而死,实在是一大憾事。医见百态《后汉书·华佗传》中对于华佗的行医有着比较详尽的记载,通过华佗本人的行医记录,可以看出三国时期的社会风貌,以及饮食习惯等民间百态。比如陈登。陈登是三国时期

  • 河南安阳将为曹操修建博物馆,让人尴尬的是,馆内仅有3件文物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安阳曹操墓全景,河南安阳曹操墓文物,安阳曹操墓文物遗址

    我们将时间回溯至2008年,2008年12月12日至2009年12月下旬,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安阳市安丰乡西高穴村北12公里处这座曹魏大墓进行了发掘。此次发掘共清理两座墓葬,编号为m1、m2,至2009年底权威文物专家的一致认定,西高穴村以北这座曹魏大墓就是魏武王曹操高陵。不过这两座墓由于经过多次

  • 蜀汉帝国暗藏一个神秘家族?曾力助诸葛亮北伐,刘备夫人是其族人!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刘备死后诸葛亮活了多久,刘备家族,诸葛亮张飞刘备阵容

    说起刘备的夫人,多数人印象深刻的是才捷刚猛的孙夫人,再就是甘、麋二位夫人,而吴夫人虽然贵为蜀汉皇后、皇太后,其知名度和存在感似乎并不如刘备的前三位夫人。不仅如此,吴夫人的家族成员吴壹、吴班亦是身后殊荣但表现似乎也都不甚亮眼。吴氏家族虽非益州本土人士,但却与两任益州统治者皆为婚亲(笔者按:吴夫人曾先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