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连朱元璋都说,朱棣最像自己,为何却非要传位给朱标和朱允炆?

连朱元璋都说,朱棣最像自己,为何却非要传位给朱标和朱允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2795 更新时间:2024/1/20 2:49:12

所以为了更好探讨此问题,就必须要从朱元璋选太子的角度切入分析了。

其一:五个嫡子都有争议

朱元璋选太子,必然是集中在嫡子之上。也就是说,必须是朱元璋和马皇后所生的儿子,共(加疑似或争论者)五位:长子朱标,次子朱樉,三子朱棡,四子朱棣,五子朱橚!

而这五位人们印象中的嫡子,竟然都有争议。据《南京太常寺志》记载:朱标、朱樉和朱棡的生母,竟然都是李淑妃!

这可热闹了,须知所谓的“太常寺(司)”,就是掌宗皇上庙陵寝祭祀、礼乐仪制等的。

以八署分而理之:一曰郊社,二曰太庙,三曰诸陵,四曰太乐,五曰鼓吹,六曰太医,七曰太卜,八曰廪牺。

虽朱元璋开国后,改为“太常司”,但职能却没有变。之所以又加个“南京”,是因朱棣后来迁都到了北京,为了区分导致。

所以,把太常寺理解为“皇家私账”,也不算离谱。总之吧,对皇家信息是有权威性的。

不过,朱棣也没逃脱“南京太常寺”的“魔爪”。言称,朱棣也不是马皇后所生,而是碽妃所生,同时碽妃还是朱橚的生母。既,朱棣和朱橚,才是亲兄弟!

一下子,五位嫡子都成了“庶出”。真不知朱元璋在那边,会不会气得要砍人!

但不论怎样吧,南京太常寺这样一搞,也等于是排除了,朱棣抹黑朱标的可能性了。

那么事实是怎样?只能说《南京太常寺》搞了乌龙。

朱标出生在公元1355年,那位李淑妃虽无确切信息,可他老爸李杰却有,是在公元1356年,朱标出生一年后,他才投奔了朱元璋——朱元璋怎么可能,提前娶他女儿?

而且更搞笑的是,根据李杰的出土墓碑上所记载:他出生在公元1331年,比朱元璋还小三岁呢……

这下清楚了,这明显是“逗”朱元璋玩呢,所以还是要看正史。《明太祖实录》记载,马皇后生“长曰标,懿文太子,次樉,封秦王,次棡,封晋王,次今上(朱棣),次橚,封周王”。

至此,太子人选就只能是这五位了。

其二:立长?立贤?

古代皇上或那些老大人物选继位者,无外乎“立长和立贤”这两种模式。汉朝时期,尤其是三国,对立长模式最推崇。

哪怕曹操这种人物,都不得不退回立长模式去。毕竟贾诩那句话太狠:我再想废长立幼的袁绍刘表是咋败亡。曹操立马下了决心,必须是曹丕

对于朱元璋来言,其实他非常幸运,就不存在这种纠结。因为朱标既是嫡长子,又是公认的最贤者。哪怕后来朱元璋意识到,其实嫡子中唯有朱棣最“类我”,却也没动过更换太子的念头。

这是为何?要从“类我”的两种解读谈起了。

第一种解读是:贤者。如朱元璋这种人物,很优秀,很牛到爆。他说类我,就等于说,这孩子跟我一样优秀,能牛到爆。所以“类我”,从来都是“立贤”的潜台词。

比如李世民曾表示:吴王李恪类我。吓得长孙无忌立马阻拦,李恪的老妈是隋炀帝的女儿,皇上你立他为太子,有啥后果想清楚没?所以,还是李治这孩子最合适!

第二种解读是:不合时宜。康熙九子夺嫡时,八爷是公认的最像康熙的,结果却被断然否决了,康熙还是选了最不像自己的雍正。为何?

就是不合时宜!所谓知己者明。康熙清楚,必须要更换模式了,而新模式,就决不能是如自己这类人。所以此刻越“类我”,就越不行!

如今,从朱元璋的角度来分析,他言称朱棣类我,该是哪种解读?明显是第二种!

从朱元璋培养朱标上,也能看得很清楚,请大儒宋濂当太子师,却让朱标娶常遇春的女儿为妻。内涵是仁,背景却是武——这就是文武搭配的格局。

次子朱樉娶了王保保的妹妹,是为了招降王保保,彻底解决漠北问题。

三子朱棡娶谢成之女,谢成是谁?也是名将?但有常遇春那么威风霸气吗?没有吧!

四子朱棣娶徐达女儿,但却跑到岳父徐达地盘当燕王经略北疆,这是让当太子的吗?

五子岁数太小,可以忽略。所以立长和立贤,对于朱元璋来言,就不是问题,朱标完美解决。

以至于朱棣的类我,也被朱元璋人尽其才,发挥出作用了——你朱老四杀伐果敢,很像我是吗?那就跟着你岳父徐达去吧,当燕王,替大明好好揍北元。

其三:朱标死后为何传位给朱允炆

朱元璋真正让人迷惑的是,在朱标英年早逝后,他宁肯选择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也不让朱棣来当太子。而这位朱允炆又实在不靠谱,或说不成熟,这才又导致了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役。

那么朱元璋为何如此?其实,根本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复杂。最主要的因素,还是因“燕王类我”。

也就是说,朱元璋始终认为,自己当皇上的这做派和手握,仅仅适合自己,或说适合特殊的一段时期,绝非长久之策。

这也是朱元璋为何给了朱标那么大权威,俨然如二号皇上一般的原因。必须要有朱标存在——当缓冲,给予那些大臣希望,以朱标为主心骨,熬到朱标登基就行了。

可惜朱标死了,而朱棣跟朱元璋是一种性格。所以当朱元璋再提“燕王类我”时,立马就炸窝了。刘三吾为代表的的大臣,就极力反对。表示:太子虽走了,还有皇太孙。

据《明史》载,朱元璋听闻后,立马哭着就下朝而去了,为啥?

一则是想儿子朱标。二则他意识到了,“类我”就是罪过。明显手下大臣们,都对他朱元璋的忍耐度,已经到了临界点了。若真敢还传位“类我”的朱棣,指不定会闹出什么样的幺蛾子。

那时,他朱元璋自己大手一挥——杀掉!朱棣再来个补充——对,必须要杀一窝!

想想这画面,大明非崩盘了不可。所谓一张一弛才是正理!而一条路跑到黑,则必撞南墙!

因此,站在朱元璋角度来言,选择朱允炆明显是一种妥协,同时也是最优办法。只不过搁谁也想不到,朱允炆竟然会那么拉胯,当然这又是另一个话题了……

更多文章

  • 陈友谅:生逢乱世的英雄,更有实力夺天下,为何给朱元璋做了嫁衣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朱元璋电视剧陈友谅扮演者,假如陈友谅赢了朱元璋,陈友谅与朱元璋抢龙脉是什么电影

    元朝末年陈友谅率领了一支起义队伍,他是一位生逢乱世的英雄,本人又有着出色的实力,但是最终为何给朱元璋做了嫁衣,没有成功夺权呢?出身贫寒元朝末年各地很多中原汉人都拉起了起义队伍,想要推翻他的统治,陈友谅就是其中之一,他的家族世代捕鱼。他的祖父因为入赘才改了姓氏,后代子孙也跟随祖父改为陈姓,他是家中的老

  • 明朝灭亡时,让人谈虎色变的15万锦衣卫哪去了?为何不出来救国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明朝灭亡时15万锦衣卫在干嘛,明朝被灭15万锦衣卫去哪,明朝灭亡时锦衣卫到哪儿去了

    猜忌心重,且极度迷恋权力的朱元璋开始了步步为营的安排。他先是废掉了延续千年的宰相制度,直接分权六部,后设置了一个专门服务皇权的机构——锦衣卫。锦衣卫,顾名思义,锦衣的意思是漂亮衣服,卫,类似于“所”或者“厂”,是一个机构的称呼。锦衣卫的目的简单明了,只为服务皇帝而存在。明朝初年的锦衣卫人员,皆是皇帝

  • 李自成在北京都干了什么?为什么在北京只待了42天,就迅速败亡?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李自成在北京都干了啥,李自成离开北京后去哪了,李自成现状在哪

    那么,李自成到底在北京干了什么?为什么这么短时间内败亡?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段令人深思的历史。太快的胜利,来不及更改政策,大顺军领导层没有做好接收北京城的准备。1644年,当李自成誓师北伐,一路向北攻城拔寨向北京进发时,也许他自己都不知道胜利会来得如此迅速和容易。李自成在4月7日时攻克宁武关后,大同总兵

  • 在元朝发展过程中,对西方文化有何促进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元朝对西方的影响,开放性是西方文化的特点之一,西方的文化

    在这种历史文化进程里,元朝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不断加强,吸引世界各地的国家前来朝拜或开展经济、文化方面的交流合作,与欧洲、非洲、西亚等地区实现了多方位的融合渗透,多样化的文明在元都城实现了碰撞,求同存异,促进了文化涵化的进程,形成文化的特殊性和多样性。西方文化的吸纳从1218年蒙古族平西辽与阿拉伯帝国接

  • 朱元璋去拜佛,问方丈:我要跪下吗?方丈回答8个字救下全寺人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朱元璋去庙里要下跪吗,朱元璋去拜寺问方丈他要跪吗,朱元璋去寺庙祭拜方丈说什么

    就拿一件简单的拜佛之事来说,朱元璋当上皇帝后回到曾收留自己的寺庙中拜佛,问方丈:我要跪下吗?方丈巧用8字救下全寺人。如果方丈回答不得体,整个寺庙的人将会死于皇权之下。剃度为僧朱元璋靠着在街边讨口为生,但当时灾害严重加上元朝统治腐败,根本没有多少收入。朱元璋想得另谋出路,如果一直讨口指不定哪天会被活活

  • 刘邦和朱棣的俩完全相反的国策,一个让汉朝霸气,一个让明朝硬气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刘邦和朱元璋历史评价,明朝朱棣死后继位风波,朱元璋和刘邦实力

    然而,这两个历史上绝不可被忽视的王朝,他们各有一个国策,竟然是截然相反的,但这两个截然相反的国策,却成就了汉朝的霸气和明朝的硬气。这个国策,就是汉朝的和亲纳贡和明朝的不和亲不纳贡。那么,这两个看起来背道而驰的政策,是怎么成就了汉明两个王朝的呢?其实,这还得从当时的时局分析,汉朝是秦朝的后继之朝,可是

  • 蒙古军队列队致礼,庆祝成吉思汗诞辰,西方质疑:他不是中国人吗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根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12月7日的报道称,在此前,蒙古国举行了庆祝成吉思汗诞辰857周年的仪式。成吉思汗诞辰被蒙古国称为民族自豪日。在当天,全国不仅要举行盛大的庆祝仪式,而且蒙古军队还要列队致礼,仪仗队举行相关的祭祀仪式,其规模庞大就如同是阅兵一样。不过成吉思汗的诞辰我们已经无法具体推断,蒙古国就按照

  • 一代宗师王阳明,一位集大成者,还是500年来对日本影响最大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1905年的日本,正沉浸在一片欢乐喜庆的氛围之中,因为他们的军队打败了俄国和波罗的海两大舰队,并且这还是是一场逆转战局,转败为胜的大胜利,所有的日本人都为自己的祖国,为凯旋而归的将士们欢呼着,自豪着。身为舰队日本军神,同时也是舰队指挥的东乡平八郎更是受到了铺天盖地如同潮水一般的赞美,但是他却没有被

  • 朱元璋说,他的外公参加过崖山海战,而且还呵退了飓风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朱元璋和崖山之战的故事,朱元璋外公是宋军士兵,崖山还有赵宋后人吗

    陈姓士兵(以下称“陈公”)常常回忆血战蒙元的旧事。他说,当时还是南宋的时候,自己跟着大将张世杰扈从祥兴帝在崖山与蒙元展开决战。元军浩浩荡荡,对宋军三面围困。在层层包围之下,宋军几次强攻都没有成功。眼看大势已去,张世杰抽调精兵,带领十余只船舰突围而去。战况激烈,很多士兵在突围中都溺死了,陈公乘坐的船也

  • 妲己祸害商朝江山,遭后人唾骂,为何西施覆灭吴国,却无人指责?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妲己用几年灭了商朝,商朝妲己美图大全,妲己是怎么使商朝灭亡的

    商纣王为了妲己,做了许许多多近乎疯狂的事,最让当时的臣民受不了的,就是杀害当时的重臣比干。为什么说一个比干被杀会是当时朝廷的臣子最受不了的呢?因为比干是朝廷的重臣,还是纣王他爹留给纣王的托孤重臣,也许比干是顶撞了妲己和纣王,但是他绝对不该死。众臣心想,纣王连比干都敢杀,那还有谁是不敢杀的?这一死,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