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战国没落的井田制,为何唐宋学者还在试图恢复?土地兼并是是关键

战国没落的井田制,为何唐宋学者还在试图恢复?土地兼并是是关键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4454 更新时间:2024/2/6 6:33:19

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离不开保障民生,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土地兼并困扰着历代的统治者。过度的土地兼并,使得大量百姓失去赖以生存的田地,往往会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而面对土地兼并的问题,恢复井田制的构想,在汉代、唐代、宋代多次被提出。那么周朝的井田制是什么?为何消亡多年后,后世之人仍然念念不忘呢?

盛行于商周的井田制其本质究竟是什么?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孟子.滕文公上》

将田地通过灌溉用的水渠,和纵横交错的道路,划分成一个个类似“井”字小方块,是井田制说法的由来。在井田制的规定中,土地分为两种:公田和私田,两者有着明显的主次关系。其一,耕农要优先耕种公田,公田耕种完毕,才可以耕种私田;其二,公田大多是平坦、肥沃,利于耕种的土地。私田则相反,大多是贫瘠、坑洼,难以耕种作物的土地。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井田制是以贵族阶级为主导的,一种土地公有化的制度,周天子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但土地的实际管理者,是分封制下的各级诸侯。井田制下的百姓采用的是,集体耕作方式,多家农户一起耕种“公田”,只有“公田”耕种完毕,才可以耕种“私田”。在商周时期,缺乏铁制农具和耕牛,一家一户难以单独完成农业生产活动,多家农户合力耕种符合生产力发展现状,井田制在周王朝得以贯彻。

井田制是一种土地国有化的分配方式,关键在于“公田”不可以私自交易、置换,土地兼并得到了有效抑制,百姓的土地使用权得到了保障。西周井田制的盛行,和当时的落后生产力水平有密切的关系,稀少的人口耕种广袤的土地,单家农户又难以完成生产活动,是井田制存在的社会基础。

井田制为何在春秋战国时期走向了末路?

大约在春秋后期,铁犁开始出现。战国后期,铁犁用于牛耕。——高中历史教材

落后的生产力成就了井田制,而春秋战国时代兴起的“铁犁牛耕”,则造就了井田制的消亡。井田制存在的社会基础是:一家一户难以单独完成生产活动,而铁犁和牛耕的联合,使得一家一户可以单独完成生产活动。

民不肯尽力于公田。——《公羊传》

“公田”虽然平坦、肥沃,利于耕种农作物,但也要承担更多的赋税与徭役。“铁犁牛耕”兴起之前,百姓无法以“一家一户”为单位完成生产活动,因此“公田”是他们耕种的首选目标。尽管耕种“公田”要承受更多的赋税,但相比之下“私田”难以产出,远不如耕种“公田”来的划算。

而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百姓有了大面积开辟荒芜的土地的能力。“私田”成了他们的首选目标,“一家一户”开辟荒地,耕种之后可以获得更丰厚的回报。“公田”耕种积极性的下降,大量“私田”赋税过轻,过大的财政压力,对国家新的赋税制度提出了现实要求。

履亩而税/用田赋/初税亩

“公田”无法满足国家财政需求,大量兴起的“私田”,就成了更改税赋制度的首要目标。鲁国最先推行了“初税亩”,不管是“公田”还是“私田”,只要是耕种的鲁国土地,都要向承担鲁国赋税义务。之后楚国、郑国先后效仿,以达到充实国库的目的。这种以田亩数量为征税依据的制度,在获得更多的税源同时,也保障了私有的土地制度。

不易之地家百亩,一易之地家二百亩,再易之地家三百亩。

而晋国首推的允许土地交易的制度,彻底击碎了井田制存在的社会基础,它在法律基础上承认了土地交易的合法性。生产力的发展,使“一家一户”开辟大量“私田”,“私田”获利高于“公田”。收益的对比与律法的许可,使得井田制迅速没落,新兴的土地私有制成为了更好的选择。

复井田论于汉代、唐代、宋代的曲折发展

故理民之道在于节用尚本,分土井田而已。——《盐铁论.园池》

西汉的“盐铁大会”上,面对土地兼并的现状,恢复井田制的言论尘嚣而上。他们主张通过生产资料土地重新回归公有,保障底层民众的生活,稳定社会秩序,缓和阶级矛盾。桑弘羊对此提出了不同的见解:“民富何必曰井田”。他维护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通过使百姓富足的美好愿景,驳斥了恢复井田制的言论,对于土地兼并问题选择了回避。

齐民财之丰寡,正风俗之奢俭,非井田实莫由也。——《昌言.损益》

均田制兴于北魏,而亡于唐中叶,井田制再次成为了讨论的焦点。长期的社会发展过程中,百姓处于弱势地位,他们的合法耕地渐渐被豪强兼并。而丧失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大量百姓就没有了生存资料来源,尖锐地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使得抑制土地兼并成了当务之需。

不允许土地自由交易、流转、置换的井田制,看起来成为了土地兼并的克星,复井田论者是在试图通过政策强制性保障底层百姓生计。但相较于周代的落后生产力和生产方式,唐宋年间根深蒂固的土地私有制,以及“一家一户”的耕作模式,使得井田制的推行遭受了莫大的阻力。

土地兼并问题是贯彻整个封建时代的大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无非两点入手:其一,发展生产力,其二,改变固有的生产关系。每当土地兼并严重,社会矛盾激化时,恢复井田制的言论便会尘嚣而上。驳斥者大多利用发展生产力,才是保障民生之本的美好愿景,去掩盖严重的土地兼并问题。

春秋战国时代生产力的发展,使得井田制存在的社会基础荡然无存,就是复井田论难以变为现实的关键所在。但土地兼并的现状,使得忧心如焚的智者们,将目光再次放到了生产关系之上,难以实现政治理想的复井田论者,注定在这条道路上会走得相当曲折、坎坷。

参考资料: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孟子.滕文公上》、《公羊传》、《盐铁论.园池》、《昌言.损益》

更多文章

  • 山东出土一汉墓,为清代“伪书”正名,学者:纪晓岚坑惨了姜子牙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上纪晓岚墓在哪里,姜子牙和纪晓岚,历史上的纪晓岚才华

    “尧舜禹抹杀论”,由日本史学家白鸟库吉提出,他们不承认中国周代之前的历史,包括夏、商两朝。甲骨文出土后,他们承认了商朝,依旧不承认夏朝。而中国的疑古派形成于“五四运动”之后,以胡适、钱玄同为代表人物,就是受白鸟库吉影响而产生的。他们都是以欧洲文明为中心,来研究中国历史的,《支那通史》中2000年间中

  • 夏禹九鼎真的存在吗?如果不是神话,后来千钧九鼎怎么不见了?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夏禹九鼎到底在何处,九鼎铁槎山是哪九鼎,九鼎有哪九鼎

    大禹在涂山大会,受到各方部落首领的一致好评,人们自愿为他贡献了许多当时很珍贵的青铜。大禹仿照轩辕黄帝,铸成九鼎,上面刻画各州风土人情,记载物产人口,是为夏禹九鼎。秦朝之前,夏、商、周三代无不将之视为“一统”象征,可秦之后再也不见踪影。那么这九尊千钧重鼎,不可能被偷盗的情况下,怎们会不翼而飞了呢?现在

  • 武王伐纣是正面对抗?专家公布武王卑劣的手段,却被孟子洗白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武王是怎么伐纣的,武王伐纣重点,武王伐纣是什么样的历史事件

    当时的商朝是中原的统治者,他的实力要比周国强很多,在后来的战争中,虽然周国一直战败,但却号令天下的诸侯一起攻打纣王,最后导致商王朝灭亡。在历史记载中,武王伐纣的时候并没有真刀真枪的和纣王干,而是选择了一些卑鄙的手段,堪称下三烂,而考古专家则指出了其中的真相。第一、偷袭和商王朝相比,周国的军队是远远不

  • 夏朝是否存在,千年来惹人争议,如今专家给出正确答案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夏朝存在了多少年,夏朝10大美女,孙卫东教授说夏朝

    “此生无悔入华夏,来生愿在种花家”,海内外华人都喜欢称自己为华夏儿女,因为我们中华文明绵延上下五千年的时间,对于这个称呼我们是自豪的,因为优秀的文明和深厚的文化。但是,夏朝是真的存在吗,史学家们对此众说纷纭。首先,我们可以肯定,夏朝是在历史上存在过的,但不知是以何种形态,比如是单纯以一个部落形式还是

  • 甲骨文中并没有“夏”这个字,难道夏朝真的不存在吗?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甲骨文夏朝图片,甲骨文夏字怎么写,甲骨文记载了夏朝吗

    就好像在《墨子·明鬼下篇》中有这样的一句话:“且惟昔者虞夏商周三代之圣王”。那么在甲骨文中有没有关于夏朝的记载呢?其实最早有记录夏朝的文献主要是记录了关于大禹治水的事情。而商朝的甲骨文中,一直到目前我们都没有发现过“夏”字,也没有发现过“冬”字,只发现过春秋二字。根据《尚书-尧典》记载,唐尧时期就曾

  • 陕西挖出一青铜器,铭文内容颠覆历史,专家:我们误解纣王3000年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周武王於是遂率诸侯伐纣,纣亦发兵距之牧野。甲子日,纣兵败。纣走入,登鹿台,衣其宝玉衣,赴火而死。周武王遂斩纣头,县之白旗。杀妲己。——《史记.殷本纪》《史记》用了绝大部分的篇幅,描绘了帝辛的各种不堪,并将帝辛个人问题,归纳为了殷商灭亡的主因。而对真正决定,殷商命运的牧野之战,只是简单地一笔带过了。那

  • 周朝存在800年,但后世王朝不超300年,难道分封制比郡县制先进?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周朝实际统治面积,周朝的统治基础,周朝的等级制

    那么,这是不是说明,分封制比郡县制更加先进呢?如果不是,那么究竟哪个制度更先进呢?分封制的幸存者偏差事实上,单就东亚历史而言,分封制的王朝和国家都绝不仅仅只有西周一例而已。春秋时期的主要诸侯国家也是明显的分封制国家,比如晋国、齐国都不例外;西楚霸王项羽成为天下共主之后,不也是采取的分封制吗?甚至连手

  • 他开创了宫女穿开裆裤的先河,发扬了纣王的酒池肉林,不是末代帝王,却胜似末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古代宫女必须穿开裆裤是源于汉朝的汉灵帝。汉汉灵帝确实是个极度追求淫欲的皇帝。灵帝继位之后立宋氏为皇后。宋皇后是扶风平陵人,因为她性情平和,缺乏女人味而得不到灵帝的好感。皇后不能得到灵帝的欢心,他就把眼光放到宫里别的女人身上。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对女人的兴趣也就随之增加,“淫乱”的本性渐渐暴露出来。他命

  • 中国历史上的夏朝,到底存在过吗?不接受反驳的史诗解读(中2)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上有没有夏朝,我国夏朝历史被认可了吗,夏朝真的存在于历史上吗

    言毕,读者朋友说他曾专门研究过夏朝历史的形成、发展和演变,并且专门写过一篇文章。文史君有幸拜读。他对夏朝文化研究之深,令人敬佩。今天,借文史君之手将其发布出来,以供大家赏阅。今天的壶口瀑布在延安市。可是唐朝的瀑布在渭南市,那么四千年前的瀑布又在哪里呢?肯定更在下游。这话的意思是古代的黄河中游地区,黄

  • 夏朝前后还有一个神秘王朝?可惜专家也不能给出确切答案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夏朝历史上的神秘王朝,历史上的夏朝存在吗,中国历史第一个封建王朝夏朝

    对于古代各朝代的研究基本上就是靠流传后世的文字记载以及一些实物,朝代越是久远,这些东西就越是稀少、模糊,一直往前推,索性就没有了,尤其是文字,在那遥远的年代,文字还未成型,单靠那少得可怜的一点实物又难窥其全貌。今天要说的这个朝代比前面说的情形还要复杂,因为它连像样一点的实物也没有。有人会说这不太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