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军队主力远在边塞是秦朝灭亡的真正原因?分封制害国不浅

军队主力远在边塞是秦朝灭亡的真正原因?分封制害国不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2719 更新时间:2024/1/25 11:11:30

分封制与郡县制千年之争,不会一下变过来,有所反复太过正常,唐宋元明清依然存在的,本朝建国初依然存在,随后高饶事件解决了大部。分权与集权方式不一,后世依旧存在,如今美帝哪种呢,可以思考

秦始皇在全境内推行郡县制之前,郡县制就已经在原秦地取得了成功。正因为在原秦地取得成功,有着详实的理论数据和实际操作经验,所以淳于越等人才会在论证中败北!

从我们现在的视角来看,秦始皇犯了一个错误。就是把一块试验田取得成功的方法,快速地强行推广到所有耕地,从而忽视了不同耕地之间的差异。

但是从当时秦始皇的角度来看,秦始皇是选择了最佳的方案,而且是经过充分论证之后的最佳方案。从这点来说,秦始皇当时选择郡县制是正确的!

分封好还是郡县好,完全是一道全国大专辩论会出题,角度不同、立场不同,结论自然南辕北辙。凡是用列举法反驳人的,都还欠水平。其实只要皇帝镇得住,分封还是集权都没事,至于加入其他参数,那就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没有任何可比性。

当初学这段历史时,历史说上也是大谈李斯主张的郡县制正确,王绾等人主张分封制错误不利于国家长治久安,我当时就疑惑问了历史老师,秦朝仅12年就崩溃了,没有长治久安啦,历史的结局是李斯主张错误,老师答不出来,并且搞分封制的王朝最短的也有50几年,也比秦12年要长很多;

分封必乱,而不封分则不一定,不能把偶然当必然。秦作为第一个不分封的王朝,之所以二世而亡,很大程度是由于秦是第一个,没有前人经验,各种管理制度也不可能完善,留下各种不足和漏洞,能够顺利的传代下去才是神奇。

也许先分封再慢慢削藩才是对的,就像汉代几个皇帝做的那样。也可能灭六国的节奏太快了,基本盘秦国虽然稳固但是不够大,用嬴政一代的时间消化掉三晋,郡县之,消灭旧贵族势力,基本盘就强大多了。

并且当时的郡县制太过先进!而信息跟不上时代的变化,以至于山东六国群起叛乱数月都快打到咸阳了秦二世才不知道。秦始皇为啥毕生五次巡视天下,他的心里清楚的很。天下统一未久,六国遗后蠢蠢欲动,一方面威震天下,一方面能及时的发现突发事件

秦历来更换新君朝堂都会大肆动荡,在战国时期有的动荡大有的动荡小。但都快速稳定没伤根本。主要原因还是没培养继承人,没培养继承人,继承人就没有自己的势力。秦皇一死权臣势力没人压的住。只能内耗。主要还是继承人问题上。不单单秦朝,各朝各代继承人没培养好,权臣争斗,各地都会爆发起义。

秦灭亡原因之一是秦始皇死的太早,而秦二世、李斯、赵高为了一己私利大量屠杀皇族和文武官员,秦始皇有23个孩子,被杀了22个,何其残忍。谁也看不到死后的事情,但在始皇眼里,春秋战国几百年的战乱就是周天子大肆分封的恶果,分封必定导致战乱

后来刘邦用“白马之盟”才侥幸解决了这个问题,再加上汉武帝独尊儒学,罢黜百家,后世史书都是向有利于儒家的写,如果说法家是错,那世界上这么多法治国家早该灭亡了,中国早就统一世界了

这个问题在秦惠文王时期就已经出现,惠文王时期秦国领土十余年间扩大了两倍多,新征服地区也多次发生大规模判乱,他采取的也是渐进是集权统治和推进秦法制度,设蜀候义渠君也是分封用了两代人时间完成全面统一的,新征服地区完成消化需要至少二十年,已有前面的经验不用盲目自信,只能说秦始皇执政能力差了一点

秦国短命的最直接的原因是因为秦国的部队都在千里之外!跟分封制和郡县制没有半毛钱关系!统一六国后秦国部队将近100万,其中:征战岭南滞留不归50万,在北方边境抗击匈奴30万,其余20万一部分守卫各地,一部分守卫关中!最终北边驻军撤回了20万,加上关中的10万,对抗起义军的也就30万,后来被项羽打败投降后全被坑杀!最后秦国已经没有部队了,它不灭亡谁灭亡?

秦朝灭亡的真正原因是军队主力远在边塞,六国才灭,六国残余势力还相当强大,军队不在各地镇着,反而调到边境,造成国内空虚,结果一伙戍卒也能成席卷之势,六国贵族岂不趁机起事?与秦相似的还有同样短命的隋,也是在国内初定之、尚未形成稳定统治之时,就把军队主力过早的弄到边疆去打高丽,国内空虚,于是群雄竞相造反,朝廷在短时间内就土崩瓦解。其实中国的王朝,只要能在开头几十年站稳脚跟,一般都会有两三百年的国运。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原创此人籍籍无名,却能把妹妹嫁给楚王,还谋害了春申君,可谓传奇!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楚国疆域辽阔无边,土地肥沃。人民性格单纯,喜欢与人为善。一所学校欣欣向荣,处处有灵气。没有秦国的入侵,楚国就是大同的和谐世界。金玉在外,猫腻尽毁。看似美丽的楚国,也酝酿着一场政治风暴。风暴的源头是楚考烈王不毛之地。君主无嗣,历来是祸患的温床。江山已经失去了合法继承人,有心人自会琢磨。楚考烈王作为一国

  • 玺,有记载的是周朝开始使用,到秦朝后,才有区分,皇帝使用的印章叫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一统天下后,命李斯将和氏璧雕成玉玺,上面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大字。并宣称只有皇帝的印章才可称为玺,作为天命的象征,所以和氏璧又叫传国玉玺,又称传国玺。公元前207年,秦子婴元年,刘邦率军攻破咸阳,得到传国玉玺,直到西汉末年,王莽专权,传国玉玺由元帝王皇后掌管于

  • 康王在晋国当人质的时候不是很有胆识吗?南宋赵构称帝后为何怕金?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var1]首先,作为宋朝的皇帝,他已经用自己当时的处境换来了自己,现在变成了敬畏金国的人。强文弱兵的政策与恐金风气密切相关。弯腰久了,想立刻直起身子可不是那么容易的。当然,从宋初到抗金再到后来的和平,也说明宋人还有赵构也有一定的骨气。[var1]二是金军的实力,即使有中兴四大名将,双方的兵力还是有

  • 简析先秦至秦朝井田制的历史演变 井田制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土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商周井田制的利弊,秦朝授田制,井田制是什么意思

    井田制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土地制度,起源于先秦时期,发展至秦朝时期逐渐衰落,我将从井田制的起源、发展、变革以及衰落等方面进行阐述,并对井田制的历史意义进行评析。井田制起源于中国古代农业社会,具有明显的特殊性和历史渊源。据《史记》记载,井田制最早出现在周朝时期,当时的周公制定了“田制”,实行土地公有制

  • 为什么商人出身的吕不韦会认为“农为本,经商为末”?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var1][var1]农业生产是当时社会发展的基础。就像现在的社会,如果不重视工业经济的发展,那只是空中楼阁。这就像迟早会破灭的泡沫经济。如果只有农业没有商业,社会只是处于停滞发展阶段,但人们还是可以解决基本的物质基础和问题。温饱,但是如果只有商业没有农业,社会就会混乱,很多人的温饱是解决不了的。

  • 秦史杂谈——先秦至秦朝井田制的历史演变(下)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秦朝园田制,井田制是什么意思,西周井田制图解

    从先秦到秦朝的历代皇帝也曾多次对此进行改革,但在封建专制统治下都未能彻底消除井田制的弊病。到了汉代以后,土地开始出现私有所有制,封建制度开始确立。研究历史上井田制的演变是历史研究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秦统一全国后对原有井田的改造井田制是周代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周代井田的面积,有大有小,多为1亩以上。

  • 《资治通鉴》赏析 - 荆轲刺杀秦王不成,秦国军队大破燕国军队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樊於期为了报答燕国太子丹收留之恩自刎而亡,荆轲按照计划用匣子盛装樊於期的头颅,带上蘸有剧毒药物的匕首,在勇士秦舞陽的跟随下前往秦国。荆轲抵达秦国都城咸陽后,按照计划顺利地见到了秦王嬴政,他手捧地图进献给秦王,图卷全部展开,那枚行刺用的匕首出现了,荆轲乘势抓住秦王的袍袖,举起匕首刺向他的胸膛,还未等荆

  • 秦史杂谈——先秦至秦朝井田制的历史演变(上)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秦朝园田制,井田制是什么意思,井田制的特点最佳答案

    从周代至秦,“井田”逐渐变为“井奴制”。从先秦到秦朝的历代皇帝也曾多次对此进行改革,但在封建专制统治下都未能彻底消除井田制的弊病。秦朝自《诗经》始,人们逐渐认识到土地是生产的基础,因此人们对土地产生了许多认识。但到了汉代以后,土地开始出现私有所有制,封建制度开始确立。研究历史上井田制的演变是历史研究

  • 战国四大名将之战神白起,他的故事远比你了解到的要精彩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var1]武安君白起白起从小熟读兵法,善于用兵。秦昭襄王十三年(公元前294年),白起过三旬已经升到了十爵左庶长,从此步入历史大舞台。当时的秦国尊商君之法来治国,创立了军功爵制。军功爵有二十爵位,最小为公士,最高为彻候(汉朝改为列候,为了避讳汉武帝的名字)。[var1]军功20爵我们来看看白起如何

  • 康熙拜谒孔子陵墓,看见碑文迟迟不跪,孔子后人盖住一字添上两字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康熙跪拜过孔子,孔子相关资料孔子语录,孔子墓碑图片

    古往今来,历朝历代的君王不论是否尊崇儒家,都会对孔子以及孔子的后人有一定敬意。不过康熙年间,康熙本想要祭祀孔子,却在看到墓前的碑文时迟迟不跪,直到一名大臣盖住一个字,加上两个字,他才跪下。这是怎么回事呢?[var1]清朝虽然是满族人创建的政权,但是从皇太极上位之后,统治者就积极推崇孔子以及儒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