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这一次,秦国出了个卑鄙的君主,一下子把老秦人的好名声全败光了

这一次,秦国出了个卑鄙的君主,一下子把老秦人的好名声全败光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4740 更新时间:2024/2/10 13:21:39

[var1]

秦国君主历代贤明,可这一次,却出了个卑鄙的君主,一下子把老秦人的好名声全败光了,那么,这位君主到底怎么个卑鄙法呢,你看下去就知道了。

桓公二十七年,即公元前577年,秦桓公忧愤而死,世子赢石继位,江湖人称秦景公

其时秦国刚刚打败麻隧之战,被晋国率十国联军打到距雍都只有二百余里的侯丽(陕西泾阳境内),国力、民心都蒙受了重大损失,秦景公纵有万丈熊心,继位后,也只能做一件事。

即收拾民心,重整山河,这就是在位二十七年的父亲给他留下的烂摊子。

好在老天待他不薄,那几年秦国还是有机会的,什么机会?

一:晋国内乱。

晋厉公宠信胥童,迫害六卿,引起国内不满以及大臣的反对,遂于景公二年,即公元前575年,被栾书、中行偃等人弑杀;

二:楚国争霸。

秦景公继位伊始,晋楚两国为了争霸中原,就打响了继城濮之战、邲之战之后的第三次大战,鄢陵之战。

这三场大战,第一战晋国赢了,晋国成了中原霸主;第二战,晋国输了,晋国霸主的地位岌岌可危;第三战,晋国又赢了。每次大战之后,天下格局又待新的划分,所以,晋国那两年也顾不上他。

面对这样的局势,秦景公该怎么办?

[var1]

收拾民心,埋头发展当然是第一要务,然而除此之外,还延续自穆公以来,延续下来的“亲楚”的政策,将亲妹子嫁给楚共王,和楚国结成铁杆联盟,继续保持对晋国前后合击的态势。

秦景公的方略虽然没错,假如再让晋国混乱那么两年,没准秦国的国力就可以赶上甚至超过晋国了。

然而遗憾的是,晋厉公之乱后,晋国大臣迎回了晋襄公的重孙子,在洛阳深造学习的姬周,并扶持他继位为君。

别看姬周其时只有14岁,却是个很了不起的英主,他以后就成了春秋九霸之一的晋悼公

晋悼公继位后,仅用数月的时间,便一改晋厉公末期的乱政,将权力从大臣手里收回来,然后任用贤臣,重组八卿,实施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军政改革,其后逐步恢复国力,以“疲楚”的战略削弱楚国实力,遏制住了楚国经略中原的势头,成了一位功业不亚于齐桓公、晋文公的霸主。

晋国连续内乱之后,能有这么一位英主,自然是晋国人的福气,可对秦国,对秦景公而言,就不是什么好事了。

秦国这段时间国力虽然有点发展,但比起晋国,发展的速度还是太慢,差距则越拉越大,如今都眼睁睁看着晋悼公当上中原霸主,可自己呢,还龟缩在黄河对岸不能东出。

晋国强大,作为和他们征战多年的秦国,今后能有好日子过吗。

天下局势如此,秦国,秦景公就着急起来,着急怎么办?

[var1]

[var1]

决定给晋国找找麻烦,迟滞一下他们发展的步伐,可该怎么找麻烦呢?

齐桓公时,秦成公不敢东出,原因很简单,打不过;

晋文公时,秦穆公还是不敢东出,原因依旧是打不过;

晋悼公时,秦景公就敢东出了,原因不是有把握战胜晋国,主要是,晋国强大,秦国着急了,着急不教训教训这个邻居,人家迟早会骑到自己头上。

当然,秦景公之于晋国,也不是说打就打,他在等待机会;

景公十三年,即公元前563年,秦国经十三年埋头发展后,恢复了一部分国力,而这时候呢,晋国发生大规模灾荒,秦景公便认为时机已到,于是连忙给舅子哥楚共王打个招呼,两国联合出兵,楚兵进驻武城(山东德州武城县),为秦国壮势,分散晋国兵力,而秦景公呢,则率军深入晋国境内,很是掳掠了一番,然后得意洋洋的回去。

秦景公对晋国的首次出兵,就这样在楚国的帮助下获胜,然而这场胜仗,不过是找回了脸面,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

当然,楚国也不是白帮忙的,两年后的景公十五年,即公元前561年,郑国、宋国两国发生战争,导致他们背后的宗主国楚国、晋国也兵戎相见。

楚晋两国打仗之前,自然是各呼盟友,于是楚共王发出邀请,请舅子哥秦景公一起出兵伐晋。

秦景公欣然答应,不但派部队随楚共王出征,还乘晋悼公迎击楚军,后方空虚之时,派庶长鲍、庶长武兵分两路,挥师伐晋。

这场仗,晋国毫无防备,秦军渡过黄河,直至栎(山西永济西南黄河东岸)地,并在此地击败晋军,打赢了历史上有名的栎之战,很是掳掠一番后挥师回国,晋国反应都来不及,秦国又这样赢了,还是挣了一点颜面,对晋国影响不大。

两次侥幸获胜,秦景公得意洋洋,然而晋悼公却真给惹火了,决定腾出手来,教训一下这个不听话的邻居。

景公十八年,即公元前558年,秦景公的铁杆盟友楚共王去世,楚国新旧交替之际暂时顾不上中原战事,于是晋悼公认为,报复的时候到了。

这场仗对秦国来说,几乎是一场灾难,为什么这么说?

敌人来的太多了。

晋悼公其时已是正儿八经的诸侯霸主,在诸侯当中有强大的号召力,这一回既然决定要教训秦国,那自然要把他打疼了,打怕了,于是晋悼公集合了鲁、郑、卫等十三国联军兵发秦国,打响迁延之役。

晋悼公就这样不动则已,动若雷霆,面对十三国联军,秦景公终于怕了,不敢与十三国联军交手,而是逐步后退,一直退到秦国腹地。

十三国联军步步紧逼,一直追到棫林(陕西华县),此地面前只有一条泾河,渡过泾河,很快就能到达秦都雍城(陕西凤翔)。

眼看麻隧之战的悲剧又要重演,秦景公能甘心吗,于是,他想了个主意,居然大败十三国联军,大败晋国,一个主意一下子扭转乾坤,让秦国取得决定性的胜利,那么,他今后的声望应该是如日中天吧,没有,却赢得了暴秦的骂名,为什么?就因为这个主意太卑鄙了。

到底什么主意呢?

当十三国联军进驻棫林,眼看就要渡过泾河的时候,秦景公恼羞成怒,泾河上游投入几十袋毒药,十三国联军用了这些毒水,还没渡过泾河兵马就损失大半,万般无奈,只好整军撤退,秦国乘势大举出击。

就这样好容易大败晋国,带来的后果是:春秋时期的战争,还遵循周礼,有所为有所不为,不会赶尽杀绝,可秦景公呢,却用如此卑鄙的手段赢得战争,老秦人的好名声经此一役,也给彻底败光。从此之后,便得到一个暴秦的骂名,最终传遍天下,成了秦国的代名词了。

参考资料:史记、左传等

更多文章

  • 《他是谁》聂小雨遇跟踪,卫国平以身犯险受重伤,聂宝华找到真凶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var1]这么多年不止有卫国平记的,聂小雨也是无法忘记,只要是有关那起割喉案凶手的人或物,都能让聂小雨胆战心惊、冷汗直流。而现在当年那种被偷窥的感觉,竟然再次出现了,这让聂小雨十分的害怕,于是聂小雨急忙找卫国平,告诉卫国平自己的感受,并希望卫国平能调查真相,这次能将凶手绳之以法。然而卫国平找了一圈

  • 天意:穿越女叙述季姜被秦王凌辱的过程,韩信痛哭,她这样安慰他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天意韩信和季姜的结局,天意之寻秦宝鉴季姜恢忆,季姜韩信

    [var1]刘邦要进军中原,所以重用了韩信。韩信虽然没有像刘备那样理会茅草王,但也有意试探刘邦的诚意,让他久等了。韩信看出了刘邦的诚意,接受了刘邦的招募。刘邦问韩信如何进入中原。韩信献明修栈道、暗陈仓之计,使汉军进军中原,韩信被封为将军。韩信回到家,让穿越女给自己讲讲季姜的事。穿越少女生怕韩信伤心。

  • 五国联军打败秦国后,秦国为何变强?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从这里就可以体现出秦国的厉害了。即便五国联手进攻秦国,秦国依然没有灭亡。五国第一次联手对付秦国的时候,其实这五个国家并没有全力出力。当时秦国的实力很强,远非这三个国家可比,因此秦国赢得了这场战争。[var1]在接下来的几场战争中,虽然五国有时击败了秦国,但秦国还是利用了地理环境的优势,在函谷关进行了

  • 三国群雄韩遂,为何注定了这无法挣脱的命运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晚年丧子,老部下纷纷叛变,连他女婿阎行也背叛了他。最后病死,头颅还被手下当礼物送给了曹操。[var1]说起韩遂,他的人生开局也是非常牛逼的。当年,他和曹操父亲同被推举为孝廉;虽在边疆,但名气却早已传到数千里之外的京城,连大将军何进都曾主动招揽他;黄巾起义前,韩遂曾去过洛阳,当时的大将军何进对他说:“

  • 拜师学到黄忠廉颇刀法的他,比武场击退罗家将,战杨再兴夺武状元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黄忠能打过廉颇吗,李广和黄忠谁剑术厉害,黄忠廉颇成语

    [var1]undefined【群雄鏖战比武场】面对眼前的钢叉来袭,初显身手的小梁王来了招怀中抱月,运上八成力气的他用刀杆往外一崩,奋力而击的梁兴被震得双臂一阵酥麻,钢叉被架开的他并没有慌乱,严谨的他迎头又是一击,盖顶的气势看着都让人心寒,机敏的小梁王只是闪身相避,刚准备出挥刀劈斩之时,钢叉招法突然

  • 战国战国时期建筑业发展曾是古代巅峰,这是为什么呢?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前言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分水岭,从周朝的分封制逐渐演化成为诸侯争霸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的社会经济和文化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var1]研究战国时期建筑业的发展是一项重要的历史学研究,能够深入了解当时社会、文化和技术水平的发展。在本次研究中,将会对战国时期建筑业的地位和作用、建筑风格和技

  • “春秋”“战国”,你知道这其实是历史上两个不同的时期吗?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春秋战国三大历史阶段,春秋至战国纪录片,春秋战国青铜马图片

    [var1]春秋之名,得于孔子编撰的《春秋》,因书的记事与春秋时期历史阶段基本吻合,故名"春秋"。而战国之名,则是因为各诸侯纷争不休,导致战争不断爆发,因此得名"战国"。春秋和战国都是周朝的后期,是由于周朝的军政管治权下放不当而演变成后来列国并起的时代。春秋时期比战国更为混乱,大小不一的诸侯国各自为

  • 从《春秋》到《左传》: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史书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最早的史书是左传,左传记载的历史时期,左传史书

    文丨认知历史编辑丨认知历史前言《左传》(即《春秋左传》,《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或《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史书,有“经”与“传”之分。据史书的记载,“经”是记录孔子所作的言论,而“传”则是孔子及其弟子所记,两者并不相同。据史书的记载,孔子作《春秋》,主要是为了研究鲁国的历史,所以称为《春秋》

  • 【川派名医志③】韩懋与《韩氏医通》:开创记载完整病历的先例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来源:四川中医药)明朝医家 韩懋(mao),生于正统年间,字天爵,号飞霞道人,又曾改名白自虚,人称白飞霞,四川泸州人。飞霞以父母体弱,兼之自身从小多疾病,乃弃儒学医,悬壶济世。其著有《韩氏医通》2卷,《杨梅论治方》1卷;《海外奇方》等。直到今天,《韩氏医通》仍不失为一部具有相当学术水平的著作,对中

  • “晋国六百年”展览 | 杨姞壶、“楚公逆”铜短剑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来源:辽宁省博物馆)想知道“杨姞”是谁吗?铜短剑背后又有怎样的价值?欢迎大家关注“晋国六百年”展览,我们会继续为大家介绍相关展品,与您一起走进文物遗珍,感受晋国风云。01杨姞壶[var1]杨姞壶西周高35.8、口径12.4、腹径20.2厘米山西省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63号墓出土山西博物院藏[v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