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康熙够不够资格成为千古一帝?

康熙够不够资格成为千古一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4745 更新时间:2024/1/26 3:58:40

顺治皇帝也成了清军入关的第一位皇帝。

可惜公元1661年顺治就因病去世,将庞大的大清王朝留给了自己年仅8岁的儿子——爱新觉罗·玄烨。

康熙即位之时,南有吴三桂等藩王拥兵自重,海外有台湾郑氏家族隐患,北方还有准噶尔虎视眈眈。

康熙就在这样严峻的内外形势下正式登临帝位。

在古代封建帝王史中,康熙大帝可谓是一个比较耀眼的存在。

一方面在于他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帝王,史料比较丰富,能够让后世史学家更加全面地了解他,另一方面在于他一生所做出的功绩也让许多帝王望而不及。

一直以来康熙凭借他的耀眼功绩被誉为“千古一帝”,但后世人对他“千古一帝”的称号也有所质疑。

那么康熙大帝作为康乾盛世的主要缔造者,够不够资格成为千古一帝呢?

少年登基,智擒鳌拜

康熙皇帝在少年时期就十分懂得勤奋好学,在顺治帝的诸位皇子当中三皇子玄烨尤其出众,在每次考察皇子之时,面对顺治提出的问题玄烨也能够对答如流,深得顺治帝喜爱。

影视剧康熙形象

尤其是康熙在小的时候感染过天花病毒,要知道在当时这就是一个不治之症。

但令众人没想到的是,康熙仅仅只是脸上长了几个痘就痊愈了,这一现象让众人都认为康熙天命所归,命不该绝。

最终顺治皇帝病逝之后,年仅8岁的玄烨自此继承大统,登基为帝。

自古以来,一旦出现皇帝年幼无法亲政的情况,朝廷中必将会出现权臣总揽朝政,威胁皇帝的权势。

就比如五代十国时期被赵匡胤取代的后周,后周新皇帝不满九岁,太后也十分软弱,这才使得赵匡胤得以掌握朝政,取代后周,建立大宋。

康熙即位初期亦是如此,顺治病逝之前给康熙指定了四位辅政大臣,分别是老臣索尼权臣鳌拜以及苏克萨哈和遏必隆,让这四位大臣辅佐年幼的康熙治理朝政。

但令顺治没有想到的,自己钦定的这四位辅政大臣辅佐效果差强人意。

首先就是鳌拜与苏克萨哈两人水火不相容,两人矛盾至深不可调解。

索尼虽然身为四朝老臣,但已经年老力衰,面对形如水火的鳌拜与苏克萨哈,他也无可奈何。

而最后一位辅政大臣遏必隆向来就依附于鳌拜,而且鳌拜凭借自己多年的军功,还顶着一个大清第一勇士的头衔,这使得朝廷上下无人能制衡鳌拜。

鳌拜还自比于古代的尹伊和霍光,不仅手中权势滔天,而且还在朝廷之中结党营私,以至于当时朝廷出现大小事务皆知鳌拜,而不知有皇帝的情况出现,康熙此时犹如一个傀儡一般。

苏克萨哈也因为斗不过鳌拜,在康熙六年被迫害致死。这一举动震惊朝野,毕竟苏克萨哈也是先帝留下来的辅政大臣之一。

这件事情让长久以来不能亲政的康熙也十分恼怒,发誓一定要除掉鳌拜,重新掌握朝政。

影视剧鳌拜形象

终于在康熙八年,康熙假意召见鳌拜入宫议事,实际上康熙早就埋伏了许多训练有素的相扑。

康熙事先将准备递给鳌拜的茶杯早就烧得滚烫,鳌拜接过茶杯之时也因为烫手直接将茶杯摔在地上。

康熙直接以大不敬为由,让左右相扑出来将鳌拜按倒在地。

满洲第一勇士双拳难敌四手,最终不敌被擒。

鳌拜在朝中的党羽也被康熙迅速逮捕归案,从此朝政大权真正到了康熙手中,康熙也正式踏上了自己不平凡的帝王之路,要知道此时的康熙年仅16岁。

剿灭三藩,稳固政权

康熙帝正式亲政之后,与朝臣分析国内形势。

此时的国内尚不安定,这是因为在许多地方仍旧存在着前明余孽,这对清廷开展后续工作十分不利。

朝臣们认为现在主要大事就是先清除前明余孽,但这一决策很快就遭到了康熙帝的否定。

康熙帝敏锐地察觉到,此时的三藩已经有了尾大不掉的势头,吴三桂等藩王拥兵自重对康熙来说就是一颗定时炸弹。

强大的三藩永远是威胁康熙皇权的最大绊脚石。

平南王吴三桂不仅拥兵自重,而且每年还向朝廷索要巨额的军饷,终于公元1673年,也就是康熙十二年,吴三桂等三位藩王起兵造反,康熙下令全军待命,势必平定三藩。

由于吴三桂等人皆是汉人,他们首先打出“兴明讨虏”的旗号,以此来获得各地前明余孽的响应。

在进兵初期,吴三桂可谓是大获全胜,这是因为吴三桂刚开始就几乎占领了湖南全省,而其他各省见吴三桂来势汹汹也纷纷请降。

一时间湘、桂、闽、川、滇、黔等六省都落入了吴三桂手中,吴三桂已经占领了半壁江山,尚未稳定政权的大清王朝再次岌岌可危。

原以为吴三桂会继续兴兵北上,结果他停留在湖南修建了防御工事,准备与清军对峙。

康熙帝正是抓住了这个机会才得以喘息,稍作休整之后,康熙帝直接调整战略,从各地抽调兵力,而且还对吴三桂的响应者实行招抚政策,逐渐地将吴三桂主要的军事力量分化。

而吴三桂的两位盟友靖南王耿精忠、平南王尚之信也在此时接连遭到挫败,先后向康熙请降,吴三桂一时之间进退两难。

公元1678年吴三桂自知时日无多,直接在衡州登基为帝,国号大周。

但此时的他已经人心向背,原先的部下纷纷投降清朝,追随他的亲兵也开始军心涣散,结局失败已然注定。

终于在同年的秋天,吴三桂病逝,他的孙子吴世璠继承皇位,但其实大周政权已经到了分崩离析之际。

吴三桂死后,清军势如破竹一路将吴军逼回了云南昆明。

此时的清军已经有了必胜之势,城内的守军也纷纷出城请降。

吴世璠沦落到这种境地之后,终于认清局势不再负隅顽抗,在自己的大殿中自刎身亡,年仅16岁。

终于公元1681年,历时八年的三藩之乱终于被康熙平定,国内形势迎来一片光明,康熙帝也终于可以腾出手收复台湾。

统一集权,缔造盛世

平定三藩之后,康熙帝认为国家统一高于一切。

在排除万难以及朝臣劝阻之后,康熙帝力排众议坚持收复台湾。

朝臣们反对主要就是因为清军海上实力不强,只怕最终无功而返。

但康熙帝为了真正一统天下,断掉最后的前明余孽,毅然决然地下令收复台湾。

康熙帝准备了两套方略,一是剿,二是辅。

顾名思义就是和谈与武战两手政策,若能和谈就谈,若不能和谈就打。

郑经继位之后,他自知凭借台湾小小地方不可能与清朝打持久战,因此他同意与清廷和谈。

康熙曾前后九次派官员前往台湾与郑经谈判,但郑经仍要求台湾要像朝鲜,琉球等国一样,作为清朝的附属国独立于海外。

但康熙帝的底线就是台湾本身就是中国国土,郑经也是中国的国人,绝不能像朝鲜等外国一样。在双方互不让步的情况下,谈判终于谈崩。

清朝与台湾也进入了实战的阶段。

公元1683年,康熙帝大胆地任用台湾降将施琅担任福建水师总督,随即发动澎湖之战。

这一战打了七天七夜,主将施琅还负伤,但结果是清军大获全胜。

此战过后,台湾再也无力防守,最终向康熙呈交延平王金册以及台湾全岛户口土地册籍,台湾最终回归祖国,成了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收复台湾之后,康熙帝的功绩也达到了顶峰,毕竟他完成了先人未完成的功业,全国上下无不赞颂。

但康熙帝仍旧保持雄心勃勃,于公元1690年,分三次御驾亲征准噶尔。

当时准噶尔首领噶尔丹也算得上是一个英雄豪杰,凭自己一己之力统一了准噶尔部族,还有实力与康熙分庭抗礼,实力可谓是盛极一时。

但他的对手康熙皇帝更胜一筹,最终三征准噶尔以清廷获胜为结果,嘎尔丹也因此消停了几十年。

康熙帝的功绩史上再次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为后世文人赞颂不已。

总结康熙皇帝的一生,八岁登基,14岁亲政,16岁智擒鳌拜,20岁平定三藩,28岁收复台湾宝岛,37岁的时候三次御驾亲征准噶尔,这样的功绩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康熙帝花费一生所打下的这个江山,缔造了后来的康乾盛世。尽管康熙帝晚年对待政务有所疲倦,但他为祖国的统一做出的贡献不可磨灭。

为我们现在这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基础,被后世誉为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

他的一生南征北战,巩固政权,在文化,土地,经济方面均成就卓著,自然有资格被尊为“千古一帝”。

更多文章

  • 缅甸在乾隆年间,为何没有像新疆那样纳入清朝版图?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而在乾隆时期,除了对准噶尔的用兵,还对缅甸用兵,可是缅甸始终没有成为大清的一部分,这是怎么回事?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缅甸方面再次向这些内地土司征收贡赋未果,于是出兵入侵中国,这也开始了清缅战争。清缅战争历时七年,前后共发生四次,排面上看缅甸不是对手,可清朝却屡屡损兵折将,就算最后赢了也是

  • 历史杂谈-多尔衮在清朝前期的历史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清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最终在慈禧太后的手中逐渐从一个世界第一的强国演变成了一个不断签订丧权辱国的卖国条约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慈禧太后死后清朝由隆裕太后与摄政王爱新觉罗·载沣临朝称制,但是最终逃不过历史的车轮,因此清朝有了“兴于太后摄政王,亡于太后摄政王”的说法,兴于太后摄政王中的太后

  • 历史杂谈-吴三桂一个明朝末年精致利己的“汉奸”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吴三桂为什么不救明朝,大汉奸吴三桂有几个老婆,明朝吴三桂最后怎么样了

    说他是卖国求荣的汉奸一点都不为过。那他到底为什么要出卖自己的国家呢,这其中有没有什么隐情?他在背叛明朝投靠清朝之后又会有一个什么样的下场?山海关是明朝最重要的防线,也是苟延残喘的明朝能与清朝抗争26的原因。清军对于进关并没有把握,明清之间的战争必将还会持续很多年,而满清只有十几万人口,又是善野战不善

  • 孙中山商议离婚,写信给原配夫人,原配夫人高兴回复一个字:可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1910年,孙中山在新加坡发起反清起义筹款,卢慕贞听到孙中山到新加坡的消息后,激动不已。因为离得比较近,卢慕贞连忙带着两个女儿赶往新加坡去寻找孙中山。 时间悄然过去了三个月,因为孙中山在南洋过于活跃,南洋殖民当局联合清廷对孙中山进行通缉,并将孙中山驱逐出境。孙中山不得已又回到欧美。 卢慕贞母女在新

  • 和珅贪的钱,比清政府15年收入还多,为何嘉庆花了1年就没了?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15年的财政总收入还多一些,在整理和坤的钱财之时,计算下来他贪污的总额达到8亿~12亿白银之间。当年清朝每年总收入也就在8000万银元左右,而和坤贪图的钱财达到清朝年总收入的15倍。 这些钱财尽数都进了皇宫里,虽然这比钱财的数额非常之大,但是嘉庆皇帝在拿到手之后,很快就把它用完了。 嘉庆帝为了弥补国

  • 和珅的银子还需要定期晒太阳?这是他用来帮助自己穷亲戚的妙计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在嘉庆皇帝查封了和珅之后,上缴的资产总量,居然可以相当大清15年的税收。可见和珅贪的数量之大,超出一般的想象,他的故事也逐渐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民间关于和珅的故事很多,不过大部分也都是杜撰的笑谈,没有在正史中记载。可是历史上是否真的发生过这些传闻,现在已经不得而知了,有可能有些就是真实的故事

  • 和珅为何被嘉庆赐死,财产不是关键,主要有3件事做得太不留后路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和珅被嘉庆赐死后结局,和珅怎么被嘉庆处死的,嘉庆赐死和珅的真正原因

    嘉庆四年正月初三,太上皇乾隆帝驾崩,“儿皇帝”嘉庆帝终于从实习转正,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和珅留在宫中总理丧事,趁机切断和珅与外界的一切联系,再将其拿下,然后给和珅定下了20条大罪,正月十八日赐其自尽,距离乾隆帝死后不过15天。 年老的乾隆帝之所以能独揽大权,有个重要原因就是依靠宠臣和珅来贯彻自己的

  • 英雄难过美人关,努尔哈赤对明朝的第四大恨也是因为一个女人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东哥”明万历十年生于叶赫部,出生之时,叶赫部的大萨满预言说:“此女可兴天下,可亡天下”。果不其然,东哥长大后成为了一位绝代佳人,她的美貌名扬女真各部,引得无数英雄竞折腰。作为叶赫部的公主,她的一生注定要成为政治筹码,曾经被许配给九个男人,几乎每一个都不得善终。九岁时被许配给哈达部的歹商贝勒,然而歹

  • 蓝齐儿被父亲康熙伤害了三次,最终砸碎八音盒,再也不见康熙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蓝齐儿简介,蓝齐儿和康熙决裂,蓝齐儿演员个人资料

    可以说蓝齐儿的命运是足够悲伤的,幸亏真实历史上不存在这样的悲情人物,要不然就实在太让人伤悲了,蓝齐儿的真实历史原型是固伦容宪公主,比起文学作品中的蓝齐儿而言,她的命运要好很多。康熙第一次伤害蓝齐儿蓝齐儿的母亲是容妃,因为母亲也比较得宠,所以蓝齐儿从小就是康熙皇帝十分宠溺的一个女儿,在年少时期,康熙给

  • 被视为保命锦囊的诏书,打开只有三个字,和珅当场傻眼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和珅是满洲正红旗,血统纯正。他的祖先居住的地方曾经和努尔哈赤相邻,也跟随清太祖入关灭了明朝,可见他祖先有着极高的社会地位。他的父亲也曾是大清朝官居二品的大官,可惜他父亲中年早逝,和珅的生活就此出现了转折。可能正是因为经历了这样的人生转折,他更加明白了金钱和权势的重要性。和珅是一个有才能的人,而且头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