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楚国八百年江山亡于秦,不是楚王无能,而是屈景昭三族树大根深

楚国八百年江山亡于秦,不是楚王无能,而是屈景昭三族树大根深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1329 更新时间:2024/2/7 18:53:18

展开了一场关乎楚国生存还是毁灭的决战。

相持许久的楚军因战线过长,补给匮乏,率先松动,秦国大将王翦命令鼓足战斗意志的秦军,即刻出击,楚国大将项燕阵亡。

一年后,整个楚国都进入了秦国的囊中,秦国在横扫六国的道路上迈出了关键性一步。

[var1]

从战国末期的势力地图上看,楚国幅员辽阔,占据了几乎整个南方,而且这个国家曾经一度称霸过中原。

“问鼎中原”就是楚国第一次称霸的时候,公然挑衅周天子的权威,背后则是自身强大无比的实力。

如此强大的一个国家是怎么衰落的呢?这和楚国内部三大氏族屈、景、昭的根深蒂固脱不开关系。

[var1]

一、三大氏族的发家史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楚国灭亡后,世人皆如是说。

这三户便指的是楚国屈、景、昭三大氏族。

先说屈氏,想必大家很快就能想起来一个人—屈原。没错,屈原就是楚国屈氏的贵族,曾官至三闾大夫,但这里涉及到一个文化常识。

在春

秋战国时期,姓和氏是分开的,其中姓代表的是血缘出身,是不能变化的;氏表示的是家族集团,是可以变化的。

[var1]

以伟大诗人屈原为例,屈原的姓是熊,氏才是屈,熊是当时楚国国君那一脉的姓,可见屈原血统的高贵。因为春秋战国时的男人称氏而不称姓,所以屈原不叫熊原。

屈原曾在《离骚》中写道“帝高阳之苗裔兮”,这代表着他的祖先可以往上追溯颛顼,这也是整个楚国的祖先。

[var1]

楚国发展到楚武王的时候,势力已经非常强大,楚武王有一个儿子名叫熊瑕。

当时周朝实行的是分封制,作为楚武王的儿子,熊瑕被分封在了屈邑,这才有了后面的屈氏,以祖先熊

瑕的封地来命名。

而景氏的来源就比较有意思了,是和楚国国运相关联的。

了解一些历史的朋友们想必都知道伍子胥这个人。他的父亲伍奢生前在楚国为官,是当时的太子太傅。

[var1]

当朝太子与朝内一个叫费无极的佞臣十分合不来,费无极便天天跑到楚王那里说太子坏话,打太子小报告,久而久之楚王与太子之间有了间隙,太子被迫出逃。

然而楚王又听信他的谗言杀了伍奢一家,但是伍奢的儿子伍子胥成功出逃到了吴国。

伍子胥在吴国得到了重用,但是他始终没有忘了与楚国的血海深仇,经常劝谏吴王率兵伐楚。

吴王答应了他,伍子胥在对楚国的战争中不但大获

全胜,还把杀害自己父亲的凶手楚平王剖棺鞭尸

[var1]

但楚国尚未完全丧失气机,楚平王的儿子子申最终光复了楚国大地,而此人就是景氏一族的祖先,“景”字来源于楚平王的谥号“景平”。

楚平王

一个儿子则是昭氏的祖先,名叫子良

,而“昭”字则来源于楚昭王的谥号,可以说这两大氏族皆与光复楚国的英雄子申有关。

[var1]

二、血缘政治的腐朽

春秋战国时期的上层统治者都是血缘贵族统治,顾名思义,大多都是一些和国君有血缘关系的人当政,血缘关系越近,自然也就越好做大官,这就是“家天下”。

但这样的贵族政治存在固有弊端,随着统治时间的延长越来越腐朽,这也是楚国衰落的原因之一。

第一个方面,血缘的关系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越来越淡化。

一个大的氏族子子孙孙是非常多的,长此以往,不但会使血缘关系十分混乱,而且血缘关系的淡化又会引起许许多多的家族矛盾。

[var1]

周朝实行的是分封制度,有的就按照血缘关系给子嗣分封土地,战时各个封地的诸侯都应为周朝作战。但周朝如此做的下场显而易见,春秋战国时期正是因此而来的。

而楚国也是实行了这样的制度,一旦血缘关系淡化了或者说氏族只为了自己的利益,整个国家难以聚集全部力量进

行发展或者是抵御外敌。

第二个方面,血缘政治会使上下层难以流动,使得上层统治阶级固化。

上层政权被几大氏族牢牢把控着,这样的门阀政治使得下层的人才难以被重用,久而久之,整个统治阶级队伍的素养也会下降,工作效率下降。

[var1]

同时,人对于自己的既得利益总是趋于过分保护,尤其是这种政治利益,所以一些改革也很难在楚国推进。

而在秦国,秦王重用商鞅,推行商鞅变法,使得秦国改头换面。改革后的政治体制也使得秦国不断强大起来,为秦国一扫六国奠定了基础。

楚国也未曾没有过变法,其中最有名的是吴起变法。

此次变法也取得了一定的功效,使得楚国不断强大,但问题在于这次变法涉及到了氏族们的贵族利益,要他们公平分配爵位,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收回。

[var1]

这引来了氏族们的不满,它们根深蒂固这么多年,没有强力的变法是摧毁不了的。

吴起变法在氏族们的阻力下艰难推进,最终也只能随着楚王的去世而宣告破产。不随时代而变化,氏族势力根深蒂固的楚国失败是必然的。

三、三大氏族的内耗

作为楚国内部三股最强大的政治力量,屈景昭三大氏族为争夺政治利益而进行的政治斗争不在少数,所以三大氏族各自的势力也是此消彼长的。

三大氏族中发家最早的是屈氏,同时屈氏也是最先得到重用的氏族。

[var1]

早在楚庄王“问鼎中原”时,屈氏就是楚国最大的氏族之一。

前文提到过,在这之后,景、昭二氏崛起,不断的宫廷战争和楚吴战争对屈氏消耗很大,无法对这次战争后壮大的两大氏族形成绝对的优势。

但是屈氏一直仍是楚王用来牵制其他氏族势力的重要手段,因此三大氏族也一直明争暗斗。

楚怀王时期,也是屈原生活的时代,国君昏庸无能,接连中了秦朝的奸计,导致国力大幅衰弱,

屈氏也损失极大,此时的景氏和昭氏的势力又逐渐盖过屈氏。

虽然政治斗争在一个国家内十分常见,可扎根如此深的三大氏族之间斗争,牵扯的是整个楚国,形成了极大的内耗,很难将心聚在一起,以至于秦国军队即将灭亡楚国时,三大氏族还在争夺丞相的位子。

[var1]

总结

像楚国这样的国家,能够发展壮大和延续八百年,各大氏族相连的贡献是不可忽略的。可随着时代的变化,像这样的血缘政治不适合国家的继续发展,然而楚国三大氏族早已根深蒂固,为维护和争夺政治利益反而成了阻止历史前进的力量,如此一来,楚国的灭亡也是必然的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长平一战,白起坑杀赵国将士40万,为何不一举攻破赵国首都邯郸?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白起坑杀赵国40万后各国的反应,白起坑杀赵国的原因,长平之战后白起为何不灭赵国

    由于后期赵武灵王昏庸,两个儿子之间为了王位,打的是不可开交,赵武灵王自己也病死沙丘,从此赵国开始往下坡路走了。而反观秦国这边,经过商鞅一系列变法改革,国力大增,军队的战斗力也是直线上升。就在此刻,秦赵之间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的战役——长平之战。秦国大将白起坑杀赵国40万人马,打的赵国一蹶不振,国力大衰。

  • 春秋时期时局那么混乱,为何孔子还敢到处讲学?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var1]孔子能安然无恙周游列国并不是巧合,只是我们对孔子不够了解,对他的印象大多停留在语文课本上,其实孔子的形象,颠覆我们的想象。首先,孔子并不是身材矮小的、看上去和蔼和亲的、成天把“之乎者也”挂在嘴上的文弱书生,他身高九尺三寸,按现代的度量标准有一米九以上,放到现在都算是很高的了,况且当时百姓

  • 淮水之战:决定天下大势的关键一战,韩信再现龙王本领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韩信淮水之战,韩信当龙王,淮水的典故

    项羽派龙且领兵,号称二十万大军,前来援救齐国,在高密与齐王的军队会师。[var1]龙且剧照韩信袭齐,让项羽感到非常忧惧,因为如果失掉齐国这个东北方的屏障,自己就会更加被动。项羽当然知道齐国战略地位的重要性,但他为什么没有自己亲自带兵去齐国征讨韩信呢?是他看不上韩信吗?我觉得更重要的原因是走不开。成皋

  • 爱上太子妃,春秋这些国君的命运又将走向何方?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春秋时期,多发生老子强娶儿媳的不光彩事件,像鲁国的惠公,本是为儿子息娶了宋女,惠公看到宋女漂亮就夺过来做了自己的妻子并封为正妻,生下儿子允立为太子。惠公算是幸运的,儿子息忠厚老实,没有因此而怨恨父亲,反而在父亲去世后太子允年幼时替太子做了十年代理国君,是为鲁隐公。可下面三个国家就没那么幸运了:[va

  • 周公旦因辅佐年幼成王受谤,却制定出一套制度,使周朝延续800年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关于周公旦的典故,周公旦辅佐周武王,周公旦分封的诸侯

    3000年前的西周时期,周公旦代年幼成王摄行国政,引起自家兄弟心存篡位的猜疑,因此发生了反周叛乱。周公旦奉成王之命,当即举兵征讨平叛。后来周公旦总结反思历史实践,制定了一整套制度,保证了周王朝800年的统治。一、代替周成王掌政这个故事发生在西周,就是现在的岐山县,当地不但有周公庙,还有凤雏遗址以及凤

  • 晋国乱中发展,最后成了春秋二霸,他们是怎么成功的?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晋国的始祖是周成王幼弟虞,成王灭了唐国(今山西太原), 封其在此,所以称“唐叔虞”。唐叔之子晋侯變父迁居晋水旁, 因此改国号为晋。晋侯经武侯到成侯都迁居曲沃(今山西闻喜东),又传厉侯、靖侯、釐(mi)侯、献侯至穆侯费王复都绛即翼(今山西翼城东南)。穆侯生两子,长子仇,次子成师。公元前784年, 穆侯

  • 张飞在长坂坡叫阵,张辽想杀回去,许褚为何沉默?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张飞有能力杀死许褚吗,郭淮许褚张辽,张辽许褚乐进战法搭配

    不仅演义中精彩,在正史中也非常精彩,曹操精锐部队虎豹骑追上了刘备,张飞以二十个骑兵,挡住了曹操五千虎豹骑,这里只讨论演义。当时,许褚明明在,面对张飞叫阵,为何沉默了呢?许褚在场,证据在《三国演义》第四十二回:却说文聘引军追赵云至长坂桥,只见张飞倒竖虎须,圆睁环眼,手绰蛇矛,立马桥上,又见桥东树林之后

  • 他是曹营第一猛将,三战关羽不分上下,他离世后诸葛亮才敢北伐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导语:曹操年轻的时候在洛阳做官,任职期间颇有政绩,对汉室也非常忠诚,所以当董卓乱京的时候曹操第一个站出来反对,集合十八路诸侯于虎牢关下。董卓不敌联军的兵锋,当他焚烧洛阳后天下诸侯看见了汉室的虚弱,于是开始拥兵自重。当时曹操的仅仅只有陈留、许县一地,他深知人才的重要性,于是广发求贤令,同时通过家族的影

  • 《左传》故事:齐国争霸之终于做了几件好事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左传十大寓言故事,春秋左传故事有哪些,左传记录春秋战国历史

    公元前677年,郑国由于在两年前攻打过宋国,又不向齐国朝贡。所以当郑国执政官詹来到齐国出使的时候,齐桓公便趁机逮捕了詹。公元前675年,齐国和宋国在鄄地会盟,鲁国的公子结当时正在送陪嫁女到陈国[1],听到会盟的消息以后,便赶到鄄,一起参加会盟。按理来说,大夫出境,有利于国家的事情,可以自己做主。但冬

  • 东汉最厉害皇帝,光武帝刘秀也比不上他,可惜后世不提电视剧不演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光武刘秀简介,小说大汉光武皇帝刘秀,刘秀光武大帝免费观看

    在中国历史上,最出名的两个朝代就是唐汉两个朝代,唐朝是以盛况出名,汉朝则是以强大出名,但是,在大部分人的印象中,出名的都不是东汉,而是西汉。东汉似乎是被人们刻意的遗忘,人们只记住了西汉的辉煌,却是忽视了东汉也有过许多英明的君主,提起东汉大部分人记住的只有东汉的光武帝以及最后的汉献帝的耻辱,但事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