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作为战国中的“土豪”,宋国为何先被灭?只想一心赚钱,有错吗?

作为战国中的“土豪”,宋国为何先被灭?只想一心赚钱,有错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4224 更新时间:2024/1/13 21:08:09

宋国是西周春秋战国历经三个时期的国家,

最终亡于战国争雄,被齐、楚、魏三国联手吞并。宋国公元前1040年立国,公元前286年灭亡,国祚754年。一般来说国家被灭都是因为国内民生凋敝,外有强敌窥伺。

而宋国则稍有不同,国外确实是虎狼在侧,但民生凋敝之说则是无稽之谈,因为宋国其实国力不弱,

尤其是在经济方面颇有建树,算是战国中的“土豪”。

军力虽于七雄弱小,但也有一定的自保能力。那么究竟是出于什么原因,能让富裕的宋国“七庙

隳,身死人手而为天下笑”呢?

看宋国之势,品天下之争

春秋战国中我们最为熟悉的是秦国,那个“奋六世之余烈”的嬴政一统天下。其次是“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至于宋国,宋国是“春秋五霸”之一,因为众人对战国时期比春秋时期了解得更多一些,所以宋国的名气不算特别大,

因为战国初期宋国就已经亡国,错失了战国这一“出名”的好时机。

[var1]

1.宋国的由来

宋国的第一代国君是微子。微子,子姓,名。子启本是商纣王帝辛的庶兄,却也和帝辛一母同胞。那么为何同一母出,帝辛为嫡子,子启却是庶子呢?

原来在子启出生时,他们的生母还未成为上一代商君帝乙的正妃,而在帝辛出生时其母已经“正位”,因此在商代帝辛被认为是“嫡长”,而子启则被认为是他的“庶兄”。

这虽然与后世“母正则子嫡”不同,但在情理也能说得过去。

周武王姬发灭商,子启口中含璧并自缚投降。周成王表示自己不断商人之庙火,

将子启封在商国的起源地商丘一带,国名宋,赐予最高的一级“公”之爵位。准许其使用天子礼乐祭祀祖先。

在当时除了宋国,能使用天子礼乐的就只有周公旦的封国鲁国。鲁国后来被称为“周礼俱存于鲁”,而且鲁国的国君也被封为“公”,能和鲁国平起平坐,也能说明宋受到的重视。

[var1]

重商不重军政

宋国是春秋战国时期公认的富庶国家。在我们看来,

数代宋国国君一直致力于埋头建设国家经济,没有错,只是轻视了军事、政治的作用。而历代国君建设宋国也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效果。

1.地理条件优越

宋国之强盛,与其地理位置有很大相关。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中原文化就发源于黄河一带。但是黄河水流湍急,且多有决口事故。因此除治水外,

人们还选择在地势高的地方居住,丘陵就是最理想的聚居地。

在这些丘陵更容易形成城市,

见于《春秋》与《左传》的以“丘”为名的地域共有48处,其中宋国拥有11处,是数量最多的国家。同时宋国地处中心,城市的价值更得凸显。宋国的主要城池“商丘”、“楚丘”、“营丘”、“葵丘”、“顿丘”等,都是建造在丘陵之上的城市

除了这些丘陵外,宋国还发动对外战争,

将一些如“陶邑”之类的富裕城市纳入自己的版图。宋国凭借这些商业发达的城市,将国家经济一步步地拔高到新的高度。

[var1]

2.将商业刻进骨子里的宋国

商业源自于以物易物的部落时代,后来出现了专以此作为职业的商人。之所以将做生意的人称为“商”人,

是因为商确实是商业立足的国家。

《尚书》中有“肇牵车牛,远服贾”,《管子》中也有商人行商的记载:“殷人之王,立帛牢,服牛马,以为民利,而天下化之”。

宋国是商朝的延续,自然继承发扬了商的经商传统。宋国在国土面积上并不很大,

大约十万平方公里。按照《汉书·地理志》的记载,宋的国土范围如下:“宋地,房、心之分野也。今之沛、梁 、楚、山阳、济阴、东平及东郡之须昌、寿张,皆宋分也。”

[var1]

宋国土面积不大,

但却都是膏腴之地,土地肥沃。而宋又处在一个中原的中心地带,因此宋通过前期务农积攒了一定的资本之后就开始发展商贾之道。这是一个很明智的选择,因为尽管宋地土地肥沃,但

受限于国土面积,注定他们的农业天花板不会很高。

宋身处中心枢纽之地,经商再合适不过。中后期的宋国,坐拥商丘、相城、陶丘等富裕的大城市,国力尤其是经济力量让其它国家难以望其项背。

宋经营的商品多种多样,城市之内也是商肆林立。《庄子·逍遥游》载:“宋人资章甫而适诸越”。章甫是一种帽子,宋人将这些帽子转卖给越来赚钱。

野史《吴越春秋》也有

“宋人居枢而资转来物,得金若流沙”的描写。意思就是宋人经商赚钱,得钱像得沙子一样容易。尽管这是夸张,我们也能从中体会到宋国商业以及经济的发达。

[var1]

朽乱

之政,宋国为何如此之弱?

1.

公族

尾大不掉

据统计,宋国自周平王东迁以来,

共有23位国君,其中七位于在位期间因政变被弑,还有一名太子也在混乱的政治环境中丧命。说到底,这都是因为君王不能压制自己手下的臣子,或者说各代宋国国君

都致力于经济建设,导致后来君王为大臣所掣肘、操控。

公族便是宋国与君王对抗的力量,但公族又不可消灭,因为君王上位,他的兄弟们就会成为公族。

公族就是君王的影子,而人是不能消灭自己的影子的。在春秋战国没有科举的时代,官员都是上位者来做,掌握了权力,就有了对抗君王的资本。

宋戴公是平王东迁前宋国的最后一任君主,是一名宽厚的仁君,死后周天子赐谥号“戴”。他死后宋武公继位,其他的儿子以戴为姓,就是公族。

这些公族中后以华、乐、皇、老四个旁支为主,出了许多人物。如太宰华督、右师华元、太宰戴驩等,

在诸侯间的知名度甚至高于国君。宋国末期,公族干脆连傀儡都不再立了,直接自己坐上了王位。

宋文公勾结襄公夫人弑君自立,宋共公死后公族大臣司马荡泽杀太子肥,宋元公作为国君竟然要将自己的儿子送给大臣做质子。

身居大位,却为人臣所制、所控而不能脱身反抗,实在是宋国政治朽乱的一大特点。而公族的掣肘也让种种政策如强军、变法等难以施行,被其它国家甩在身后。不能集权,正是君主制国家的大忌。

[var1]

宋文公

2.外交关系宋国没玩好

宋国作为一个居于中枢的小国,四面都有强大的国家,远的不说,晋楚两大强国就够宋国好好研究了。

一开始宋国的外交还做的不错。由于晋国当时是中原的老大哥,宋国就积极和晋国打好关系。

晋国有什么事情宋国都支持晋国,晋国也对这个识时务的小弟很欣赏。另一方面同晋国争霸的楚国同样是个巨头,虽然是站在了晋国这一边,也不能把楚国得罪死,也与楚国保持了良好关系。宋襄公还促成了晋楚的和谈,

举行了“弭兵之盟”,还得到了“春秋五霸”的名声。

但到后来,

宋国就开始走上了四面树敌之路。宋康王先是不顾强国反对而称王,而后接连发兵攻齐、楚、魏三大强国,以及薛、滕两个小国。尽管得胜,却得罪了周围的强国。可笑的是,宋国竟然也用“远交近攻”这种策略,结交远方的秦、赵,攻击临近的齐、魏。

这种方法并不是宋国能玩的转的,一方面秦国拥有函谷关天险,

且居边西之地,只有东面受敌。另一方面秦国幅员辽阔,加上商鞅变法实力大增。

而宋居于四面受敌,而且不过是个二流国家,仅是个“五千乘”,其它一流国家如韩赵魏等都是“万乘之国”,

实力最强的齐国更是磨刀霍霍,准备拿宋国来显示大国国威。

实行不匹配国情的行动,也是宋国不通政治的表现。

[var1]

弭兵之盟

总结

宋国起于周而亡于战国初期,享国七百余年。作为商朝的延续,宋国继承了商朝的各项文化与制度,其中包括了经商的传统。宋国地处中原枢纽,阡陌相通,

十分有利于商业的建设。

宋国历代国君都埋头发展经济,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使得宋从一介小国跻身强国之列,甚至宋襄公还获得了“春秋五霸”的称号,风头正劲。

但宋国的公族掣肘压制君王的政治属性让宋国越来越弱。宋国国君被弑杀的概率是所有国家中最高的,因此内乱严重地削弱了宋国尚可的实力。而且后来“迷之自信”,

采用不适合四面受敌的小国的“远交近攻”战略。

得罪了周围的齐、楚、魏三大强国,周围的小国宋国更是不放在眼里。出兵三大强国,虽有小胜,却冒犯了强国的威严。同时宋还是闻名的“膏腴之地”。

有好的资源却没有对应的武力与政治头脑,也难怪丰裕的宋国会被兼并了。

参考文献:

1.《战国策》

2.《汉书》

3.《春秋》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更多文章

  • 岳飞北伐气势如虹,赵构为何叫停,难道是因为害怕徽钦二帝回来?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1134年(绍兴四年)春,岳家军从湖北武汉渡江开始北伐。他们奋勇冲杀,一举击败金与伪齐联军,收复大量失地。赵构还挺高兴,岳飞被认命为靖远军节度使。1136年(绍兴六年)岳家军再次北伐,占伊阳、洛阳,后因孤军作战而被迫撤回鄂州。岳飞在这次北伐中壮志未酬,写下《满江红》。1140年(绍兴十年),金兀术南

  • 宋江临死前为何要毒死李逵,这背后究竟藏着多少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宋江为啥要毒死李逵,宋江是什么时候杀的李逵,宋江毒死李逵片段新版

    在平定方腊的时候,“赤须龙”费保曾与李俊说过一句话,“太平本是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平”。是这句话唤醒了李俊的梦境,他在回北京的路上说,突然看到了光明,最后离开。一个真的和宋江一起去参加皇帝的庆功宴的兄弟,只有27个人。当你不知道怎么喝的时候,宋江心里是何感受?“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历史上有无数的例

  • 他战功赫赫,手中握有秦国几乎全部军队,只用一招便平安终老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var1]历史上有这么一个人,他比白起,岳飞幸运,他战功赫赫,手中握有秦国几乎全部军队,只用一招便平安终老,他就是王翦。王将军是战国时代不可多得的将才,对秦国的统一大业,可以说做了历史性的贡献。当年白起刚刚去世,秦国军队被空前统一的赵国军队打得落花流水,军中急需一名将才来统领军队,鼓舞士气。[va

  • 赵构为什么宁愿杀岳飞降金,也不愿奋力一搏?其实原因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南宋传国152年,历九帝,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科技进步。高宗赵构忍辱负重,功高盖世,为中华文明延续立下不朽的功勋。而在国力孱弱,立足未稳的建国初期,穷兵黩武,不听号令的岳飞严重危害到国家根本,不杀则有亡国之危。杀,是国家稳定的需要。媾和金国也是国家生存仔需要。杀岳飞后南宋152年的传承,证明了高宗赵

  • 尽孝与事业,真是人生两难全吗,看包拯是如何做到两不误的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那么,尽孝与事业,真就两难全吗?究竟是人心的自私自利,还是“崇高的理想”盖过了尽孝的亲情,人生究竟是事业优先,还是尽孝优先呢?这些疑惑,北宋名臣包拯会用自己的人生经历来告诉你答案。科举重要,还是尽孝重要?正所谓:“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谁不想科举高中,光宗耀祖呢?但是,当参加科举与孝尽发

  • 春秋一士大夫的儿子误入歧途,他狠心杀儿子,从此中国多了个成语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春秋时期杀贤害士,误入歧途成语,成语刀耕火种

    虽然卫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小国家,却是存在时间最久的周代诸侯国,这也得益于卫武公的励精图治而使其国力鼎盛一时,令它成为了诸侯之首。直到公元前254年,它才被魏国所灭,不过也算是众姬姓诸侯国里最后一个灭亡的国家了。卫庄公一共有三个儿子,因为他比较宠爱其中一个小妾,故而“爱屋及乌”地宠溺着和她所生的小儿子

  • 如果宋朝没有秦桧,岳飞能不能顺利收复江山?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可惜他遇到了一对志同道合的反派,把江山倾家荡产。万度子没脸见他爹的赵构,简称万眼狗,一代忠臣良将秦桧冤死在风雨阁下,让人心痛不已。如果岳飞时代没有秦桧,岳飞的结局会不会不一样?这个很难(硬!其实,岳飞落得悲惨下场的根源在于赵构。赵构,这个人很胆小。他可能是受了靖康之耻的影响。他非常害怕战争,生怕被敌

  • 为什么宦官很难在宋朝率军兴风作浪、扰乱朝政?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宋朝宦官排行榜,宦官祸乱朝政的成语,宋朝的宦官和太监

    “国刑太监五时,不治兵,不预政,子孙守之,常为家法。”宋太祖吸取了晚唐五朝宦官专权的历史教训,对宦官的控制极为严密。但是宋太祖把武德司交给了宦官。这也是宋代唯一一个宦官可以统帅军队的特例。“本朝只有一件,太监管兵。”武德司在宋代是一个类似特务的机构,宋太宗时期更名为皇城司。虽然武德司掌管宦官,但武德

  • 古代没银行账户,和珅贪这么多钱,为何却不怕小偷惦记?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和珅子孙今何在,嘉庆皇帝杀和珅电视剧,和珅府在北京什么地方

    ▲和珅的画像。(示意图/翻摄自百科词条)和珅实际上到底贪走多少钱,后人众说纷纭,不过从“和珅倒、嘉庆饱”这句历史俗语中,也能一窥他的影响力了。至于,和珅到底怎么保管这些巨款的?就流传着两项方法,分别是“铸造黄金”与“利用墙壁”。 第一:重新铸造为黄金。 众所皆知,贵金属是保值的重要的物品,把钱换成金

  • 傅正:为什么梁启超不看好的社会主义,最后拯救了中国?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内容提要】 问题1:梁启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首先,梁启超很随和。他老师康有为的脾气很自负,他建构了一套自己的体系,别人的东西他不太接纳,严复同样,但严复的自负表现的不一样,非常的高傲。 但梁启超这个人,当时给人的普遍印象就是平易近人,我感觉这个跟他易于接受新思想也有很大的关系。梁启超的墓在北京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