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傅正:为什么梁启超不看好的社会主义,最后拯救了中国?

傅正:为什么梁启超不看好的社会主义,最后拯救了中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2970 更新时间:2024/1/25 16:33:45

【内容提要】

问题1:梁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首先,梁启超很随和。他老师康有为的脾气很自负,他建构了一套自己的体系,别人的东西他不太接纳,严复同样,但严复的自负表现的不一样,非常的高傲。

但梁启超这个人,当时给人的普遍印象就是平易近人,我感觉这个跟他易于接受新思想也有很大的关系。梁启超的墓在北京植物园。读博士的时候,当时我们班拜谒了梁启超的墓,我们当时开玩笑讲,给梁任公先生进点什么东西,要不进个可乐?

后来一想,他还真有可能喝过可乐,他去访问过美国,游历过美国,按照他的性格是比较喜欢接受这种新事物的。他肯定愿意去尝这个东西。

在那个剧变的时代,新事物层出不穷,导致他的思想可能变化会比较大。

他很早就去接触马克思主义,也很认同这个东西。但是他认为劳农专政这些东西,社会主义这些东西,不能马上在当下实践。

问题2:梁启超理想中的中国什么样?

今天大家会重视梁启超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他始终都相信中国的传统文化,只要足够包容开放,能够接受西方的东西来改造自己,净化自己,中国文明一定能够对于全人类有些重大的贡献。

身处中国300年来最烂的时代,他仍然抱有这样的信心,在他所处的时代,梁启超的观点可能是相对比较保守,或者我们讲的更公正点,比较持重、比较平稳的,尤其是当时中国社会混乱成这个样子,需要一个有力的革命力量来把中国人民组织起来,把各种资源整合起来的那个时代,他的东西看起来是比较保守的。

但是放到我们今天,一个稳步建设的时代,他的东西反而更适合当下。

梁启超是最早把“社会主义”这个词引进到中文学界的。原来这是一个日本的和制汉语。戊戌变法失败,梁启超到了日本以后,从1899年开始,就在关注社会主义。

到了五四时期,他和他所处的那个派系“研究系”,他们的机关报《晨报》,也是最早宣传社会主义。

他在这个方面走得很前沿,但是很有意思的是,梁启超一方面对这个东西比较感兴趣,认为人类文明、人类世界未来一定会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另一方面,他会去强调这个东西可能不适合当下,像西方这个社会是一个工业发达的社会,会出现资本家和工人阶级的对立。但是中国大多数人当工人阶级都没有资格,你再说我们要搞劳农专政是不是不合时宜?

这是他当时的一个想法,所以我们会看到一点,社会主义始终是他的一个理想。但现实中他又不拥抱、不欢迎这个东西。

问题3:如何看待梁启超的思想转变?

“以今日之我,攻昨日之我。”

他不断游走在各种新思潮当中,但有一些东西是不变的:

比如,对于中国文化始终有信心。他认为只要我们在文化上有一个包容开放的态度,能够吸取西方人的强项来改造自己,那么中国的文化、中国的文明未来迟早有一天能够成为全世界重要的一种文明。

戊戌变法失败以后,梁启超成为清政府的通缉犯,到了日本。在1899年到1903年刚到日本接触新思想的时候,他跟孙中山有过很多交往,是非常激进的,但是1903年以后他又转而去维护清政府,认为中国现在不应该马上搞共和革命。从这个时期开始,梁启超就一直很关注德国的状态。

到了1905年以后,清政府当时宣称要预备立宪,预备立宪的报告实际上背后是由梁启超捉刀的。这个事情当时非常隐秘。从这个时候他就感觉到,我还是能在朝廷这里有用武之地的,对现实政治的判断也就日趋保守。

清政府垮台以后,他又先投靠了袁世凯,再投靠段祺瑞,当时段祺瑞的爪牙徐树铮搞了一个安福国会出来,梁启超这派人跟段祺瑞政府之间的关系又疏离了,从那以后他又重新开始强调国民运动。

所以我们会发现他的政治立场上的变化就是:我跟政府、跟当权者关系较近的时候,强调国权,跟当权者关系远的时候,强调国民。

问题4:如果梁启超穿越到现代,会怎么样?

梁启超晚年的时候,给他的孩子们写过一封信。他说,你们不要认为我批评共产主义,批评中共,批评国民党,就认为我拥护资本主义,不是的。我对于资本主义的诊断,我的批判跟共产主义者是一样的,只是我认共产主义者当时并没有开对药方。

我在想如果说梁启超复活于当下,那么我们首先就要问他一个问题,就是你的很多判断有道理,但是为什么最后能够成功的,或者说能够使中国改变分裂面貌的,恰恰是当时并不被你看好的中国共产党?

如果说突然让他复生于我们今天这个时代,他会很惊异:

第一个是时代变化,确实这个是远远超出他们想象的,一是科技的进步,二是中国的地位。举一个历史上确实发生过的例子,比如陈寅恪,1951年的时候,当他看到志愿军居然在朝鲜战场上把美军打回了三八线,当时兴奋的不得了。

对于他们那个时代的人来讲,目前看到的一切状况就是中国被人欺负,同光中兴都算盛世了。不久前中国军队还被日本侵略者打得满地找牙,突然一下子居然能够跟头号强国美国PK,这带来的心理冲击和感受可想而知。

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

问题5:梁启超对年轻人的影响

我们知道像梁启超这代人,原来是影响年轻人、引领年轻人的人,到了1920年代以后,年轻人都在骂他,突然发现他对政治的判断,他的整个立场,包括他的很多观念,跟不上当时的时代。

但是他到了今天会发现,今天年轻人在看待国家大事这些方面,比当初那个时代的年轻人更持重了。

我觉得他会认为这是件好事。

他在《新民丛报》时期,跟《民报》、跟当时的革命党人论战。当时的留学生群体比较激进,在很多留日学生群体当中,他就不受欢迎,觉得你怎么能要求大家不要去推翻清政府?怎么能为清政府讲话?

第二个事情就是梁启超后来一度投靠过袁世凯,投靠过段祺瑞,于是很多青年学生会跟他产生冲突。

到了20年代以后,中国进入大革命时期,国共合作,1925年五卅运动,包括之后的北伐,那个时候他又跟青年学生关系是比较接近的,尤其是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的时候,当时屠杀了很多进步学生。梁启超就说蒋介石杀害的都是中国最好的青年,但问题是青年自己走上了这条道路,甚至感慨说,今天我们看来,青年总是在这两条道路当中去走,红色的道路就是大革命这边,黑色的道路就是投靠军阀,这两个在他看来都不行。

因为巴黎和会期间,梁启超率领外交代表团去欧洲游历,现场观摩巴黎和会。回来以后,当时他们那一派人就在商量,过去工作中心总是在想着我们依靠军阀的力量去改变中国,现在不行,未来要把工作的重心转向青年一边,当时提出过很多方案。

甚至他们考虑过自己办一个大学,后来觉得办大学成本太高,还不如我们自己成为教授,直接进入课堂,影响学生。

问题6:梁启超如何成为第一代新媒体领军人物

梁启超这代人出名,和当时中国刚刚出现新兴的现代传媒手段直接相关。像康有为这些人,他有很多新思想,但他的学术撰著,他的思想表达方式,一定是依托于传统经学的。

为什么脱颖而出的是梁启超,而不是其他人?

关键在于他的文字也很平易近人,尤其是在文言文时代,他的文言文写出来,我们读起来比白话文还痛快。

我们对比一下,章太炎的文章虽然很优雅,但确实阅读门槛很高,严复的文章也很优雅,但他要模仿唐宋八大家那种散文的形式,故而都不如梁启超的文章有普及力。

《新民丛报》资料图

问题7:今天还会诞生梁启超那样的人吗?

我认为现在诞生不了,梁启超那个时代,真正了解世界的人是很少的。你想清朝那个时候,大家读书人其实首要干的事情就是应付科考。

庚子国变以后,1901年清政府突然下诏要废除八股考试,改考策论,当时的读书人都不知道怎么应考。第一场是考中国的历史和政治。第二场考西方的政治和易学,这个东西你怎么办呢?那大家只能读报纸。

内地的报纸抄沿海的报纸,沿海的报纸抄《新民丛报》,报纸如雨后春笋一样,迅速就冒出来了。报纸办了很多,但真正有能力的职业记者,在当时是很少的,大家其实是没有新闻渠道的,怎么办?靠梁启超。

日本当时有个很有名的刊物叫《太阳杂志》,它给《新民丛报》带来很大影响,《新民丛报》从排版到封面设计等等大量吸收《太阳杂志》的元素,梁启超凭借在国外的渠道写东西,然后一层层地转回中国国内。

恰恰因为普通人缺乏足够的信息渠道,那个时代才真正是舆论家能够去影响很多事情的时代。

我们今天其实是不存在这个环境了,我们了解的渠道足够多了,反而不会特别地去依赖某一两个思想家和舆论家。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为什么反映元朝历史的影视剧很少?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此外,由塞夫·麦丽丝执导,艾丽娅、土门、巴森主等人主演的电影《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也很受欢迎。此外,还有一部由梁展基和罗婷执导,刘勇和黎燕珊主演的电视剧《成吉思汗》。不过严格来说,元朝的开国元勋是忽必烈。所以,凡是以成吉思汗为主角的影视剧,严格来说都不是元朝影视剧。对此,有一部叫做《大元王朝》的电视剧

  • 赵匡胤手下一大将,异想天开要见吕洞宾,干了1件蠢事沦为笑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数百里,以为神仙”,种种有关他的神奇传说,引得世人对他倾慕不已。北宋有个名将,就是吕洞宾的忠实“粉丝”。话说在北宋开国战争中,曾经涌现出一大批良臣猛将,为大宋开疆辟土、定鼎河山,立下汗马功劳。田重进,就是其中很有代表性的一个人。《宋史》记载,田重进是幽州人,武艺高强,魁伟有力,五代十国后期他投身军旅

  • 早在宋朝就有“生化武器”一招让对手闻风丧胆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唐朝时就出现以火药为主的武器,并且使用抛石机丢掷火药包,被视为是世界上对“热武器”最早的使用记录。到了宋朝,热武器发展迅速,并且达到了普及,官方甚至设立了一个部门,专门生产火药,还出现类似生化武器的雏形。 北宋的军事史书《武经总要》曾记载一款被称为“ 毒药烟球”的武器,里面详细介绍了制作及使用方法,

  • 乾隆《华亭县志》——卷一——沿革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华亭县志卷一本文记录华亭县建置的历史变迁,辖域变化。沿革粤自吴子寿梦筑华亭为行猎宿会之所而华亭之名始著阖闾,时有华亭乡,其东北筑疁城以备越秦析吴越地置武,原县由拳县改疁城为婁县,汉荆吴改武原为海盐三国,吴改由拳为嘉禾,又改嘉禾,为嘉兴,梁兼三县地为昆山县,逮唐分故,婁地为嘉定县而移昆山县治于马鞍山,

  • 成功概率近乎为零的靖难之变,朱棣哪来的胆量,只因一怪梦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那么,朱棣为何会这样认为呢?最主要的有两点:一是建文帝站在了名正言顺的“道统”制高点上,并且还有朱元璋遗留的“削藩密诏”;二是难以抗衡建文帝的中央大军。虽说主要有两点,但最关键的还是中央大军的实力。这一点,对于军旅出身的朱棣来说,看得绝对是非常的明白。因为,建文帝至少可以调动100万大军,而朱棣仅有

  • 李自成死后,妻子高桂英的结局有多惨?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李自成娶的第一位妻子名叫韩金儿,因与村里一个名叫盖君的地痞通奸而被他亲手杀死;第二位是刑氏,居然和他的部下高杰通奸,并一起投靠了大清王朝;只有第三位妻子高桂英对他情深义重,可惜夫妻缘却不能长久。驿卒(相当于现在的邮递员),是李自成人生的第一份正当职业,也是最后一份正当,主要负责照看马匹。可惜好景不长

  • 大清铜币的收藏价值由哪些因素组成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第二、就是磨损状态,大清铜币作为当时的主要流通货币来说,大部分的大清铜币损耗是比较严重的,如果大清铜币普通版本没有流通过的话,那么它们的收藏价值是非常高,我们现在的钱币收藏对于品相是非常在意的,好的品相往往就是它们保值或者升值的主要因素。我们市场上面比较有名气的而且品相比较好的大清铜币就是宣统时期的

  • 咸丰皇帝是“同性恋”?他的最爱不是后宫美女,而这位男子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咸丰皇帝在历史剧中的形象。(示意图/翻摄自百科词条)相传,咸丰喜爱的男性名字叫“朱莲芬”,名字虽然女性化但确实是男儿身。正因为朱莲芬是男的,所以并不会加入后宫,他与咸丰的相识,则是来自于圆明园的一场表演。当时,清军重创了太平军,收到这项捷报的咸丰,开心地在圆明园看戏,当中就有一人的表演吸引了他的目

  • 谁是历史上的不败君王,秦皇汉武、成吉思汗,还是另有其人?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成吉思汗和汉朝的关系,不败君王,成吉思汗跟秦始皇谁厉害

    他就是秦昭襄王嬴稷,秦始皇嬴政的曾祖父,19岁继承秦王位,22岁首次对外用兵,救援楚国,连续攻占韩国四城,即:蒲阪(山西省运城市永济市)、阳春(山西省运城市永济市)、封陵(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风陵渡)、武遂(山西省运城市垣曲县),取得了人生中的首战大捷。▲秦昭襄王嬴稷之后,几乎将齐名的齐国、赵国、楚国

  • 张无忌敢推翻朝廷,杨过为何不敢?你看宋朝皇帝的左臂右膀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然而细读过原著的朋友会发现这么一个问题,张无忌练成神功之后敢和朝廷对抗,为什么杨过却不敢? 一、张无忌和杨过 张无忌乃武当张翠山、天鹰教殷素素之子,本有着大好前程,却因为父母卷入了谢逊的风波之中,在10岁的那一年亲眼目睹双亲自刎,自己也中了玄冥神掌奄奄一息。为了去除体内寒毒,张无忌历经千辛万苦,还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