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张无忌敢推翻朝廷,杨过为何不敢?你看宋朝皇帝的左臂右膀是谁

张无忌敢推翻朝廷,杨过为何不敢?你看宋朝皇帝的左臂右膀是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633 更新时间:2024/1/15 14:19:40

然而细读过原著的朋友会发现这么一个问题,张无忌练成神功之后敢和朝廷对抗,为什么杨过却不敢?

一、张无忌和杨过

张无忌乃武当张翠山、天鹰教殷素素之子,本有着大好前程,却因为父母卷入了谢逊的风波之中,在10岁的那一年亲眼目睹双亲自刎,自己也中了玄冥神掌奄奄一息。

为了去除体内寒毒,张无忌历经千辛万苦,还坠入悬崖九死一生。阴差阳错之下,张无忌偶遇了一头白猿,发现了白猿腹中的《九阳真经》。

练成了九阳神功,张无忌又接连学会了乾坤大挪移、太极拳剑以及圣火令上的武功,成了仅次于张三丰之下的顶流高手。

在倚天的末尾,张无忌率领明教教众数次摧毁了朝廷的阴谋,虽然张无忌最后带着赵敏退出明教,选择了远走高飞,但明教的朱元璋、徐达、常遇春等人依旧奋勇前进,最终将蒙古人赶回了大漠,元朝就此灭亡。

反观神雕时代的杨过,他的武学天赋可不在张无忌之下,虽然仅有一臂,但大巧不工的玄铁剑法以及刚猛无比的黯然销魂掌都是当世一绝。

到了神雕的末尾,年仅36岁的杨过已经跻身新五绝之一,成了继西毒之后的西狂。不过,和张无忌大相径庭的是,杨过却始终维护朝廷的统治,这又该如何解读?

要知道的是,杨过身处的南宋和张无忌所处的元朝都是动荡不安的战乱年代,由于朝廷昏庸腐败,平民百姓苦不堪言,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杨过为何不能像张无忌一样揭竿而起,从而率领群雄推翻宋朝的统治?

这样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

首先,杨过狂傲不想、我行我素,绝不是一个愚忠之人。只要杨过有了想法,他绝对可以付诸行动。好比当年,杨过为了报杀父之仇不仅敢和金轮法王、忽必烈结盟,他还敢孤身闯进襄阳城,趁郭靖在睡梦之中掏出了匕首。

其次,杨过的武功、声望也是非同小可,他的玄铁剑法一经施展,几近天下无敌,而杨过的黯然销魂掌同样所向披靡,闭关16年的金轮法王也挡不住黯然销魂掌的三招两式。

只要杨过凭借神雕大侠的威名振臂一呼,中原各地势必有诸多豪杰纷纷慕名而来。正如金庸在“风陵渡夜话”里写的那样,小王将军叹道:“主上若不昏庸无道,奸臣便不能作恶。去了个秦桧,来个韩侂胄;去了韩侂胄,来个史弥远;去了史弥远,又来丁大全。眼见贾似道日渐得势,这又是个祸国殃民之徒。唉,奸臣一个接着一个,我大宋江山,眼见难保呢。”那大汉道:“除非请神雕侠做宰相,那才能打退鞑子,天下太平。”

可见,杨过深得人心,就算他说要推翻朝廷,同样众望所归。的确,蒙哥死后,南宋不但没有吸取教训,反而变本加厉地压榨平民百姓,软弱的张无忌都敢推翻当朝者的统治,为何杨过自始至终都不敢挺身而出?

其实,杨过之所以不敢轻举妄动,和宋朝皇帝的左臂右膀有关。

二、左臂

宋朝皇帝的左臂是谁?答案很简单,正是有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郭靖郭大侠。

郭靖正直善良、勤奋爱国,可以为了南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如果听闻杨过揭竿而起,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的,必是郭靖无疑。可别以为郭靖对杨过视如己出、疼爱有加,若杨过动了推翻南宋之念,郭靖绝对敢大义灭亲、毫不手软。

想当年,杨过在英雄会上大声喊出只娶小龙女的时候,是谁一个箭步上前抓住了杨过的衣领?此人正是郭靖,他认为师父就是师父,如同父母一般,可杨过这小子却在英雄会上目中无人、大放厥词,暴怒之下的郭靖另一只手高高扬起,要不是眼见杨过的神情像极了已故的杨康,郭靖早就一掌将其打死了。

就算杨过后来练成了玄铁剑法、黯然销魂掌,但他显然还不是郭靖的对手,只因郭靖的降龙十八掌能和九阴真经、天罡北斗阵、左右互搏之术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仅有一臂的杨过未免相形见绌。

其次,郭靖郭大侠名动江湖,他的威望也不在杨过之下,只要郭靖率先站出来反对,杨过的阵营必定很快就会四分五裂。

此外,宋朝皇帝身边还有一个强有力的“右膀”,杨过在此人的震慑之下也不敢造次。

三、右膀

“右膀”是谁?此人正是《射雕三部曲》的作者金庸。

众所周知,金庸的十五部武侠小说大多引用了真实的历史,他根据发生过的历史事件,杜撰了杨过用飞石击毙蒙哥的武侠故事。

为了遵循历史,金庸还忍痛将郭靖写死,只因在真实的历史之中,忽必烈率领兵马踏平了襄阳城,而金庸只能顺势而为,将郭靖打造成一个为国捐躯的悲剧英雄。

既然是沿用历史,宋朝皇帝只能被蒙古的忽必烈所灭,就算杨过拥有足够的实力,他也不敢自立为王、推翻朝廷。于是在《神雕侠侣》的末尾,杨过在金庸的安排之下急流勇退,从而避开了锋芒毕露的魔头忽必烈。

综上,宋朝皇帝的左臂右膀是郭靖和金庸,在这两大王者面前,杨过只能含恨退出江湖,而张无忌就不一样了,毕竟在真实的历史中,元朝的确被明教所灭。

各位大侠,你们觉得呢?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1975年,雍正9世孙,一铲子挖出200万,当日,妻子断气,他追悔莫及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他们相识的故事,要从43年前说起。那是1932年3月5日,启功家祭祖的日子。因为客人多,母亲特意把章宝琛叫来帮忙,并打发启功到胡同口去迎接。当时,正值春暖花开,路两旁开着各种不知名的小花。天空飘着绵绵细雨,只见对面的林荫小道上,一个娇小的女子撑着一把花伞,从花丛中走来。启功的心里,顿时像触电一样,春

  • 湖州之战,朱元璋渡江首战张士诚失败,水军元帅廖永安被擒杀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湖州之战是明朝建立者朱元璋在南下途中的一场重要战役,也是他渡江后的首战。该战役于1362年5月5日至6月10日在浙江省湖州市附近的太湖水域上进行。这场战役对于明朝建立的历史意义非常重大,因为它标志着朱元璋成功打破南京皇帝陈友谅和北方蒙古军的联盟,确立了自己在南方的地位,奠定了明朝的基础。战役的起因可

  • 长子站错队,幼子来捡漏,7岁乾隆咋就成了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雍正继位前,皇子们为了夺取储位拉帮结派,你撕我咬,明争暗斗。弘时却黑白不辨,敌我不分,站错了队伍。他不光不支持亲爹,反而与允禩那伙与自己亲爹对着的叔伯们来往密切,拉扯热络。雍正心想,你小子这么远近不分,香臭不闻,我要是上位做了皇帝,可没有你的好果子吃。经过一番厮杀,雍正还真的从众皇子当中冒尖胜出做了

  • 【惊天秘闻】司马光砸缸救人,救出的小孩竟是谁?历史真相揭秘!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司马光砸缸救出小孩的故事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家喻户晓的典故,它被广泛流传并被用来表达人们对于勇气、决心和担当精神的赞扬。然而,虽然这个故事已经在历史上传承了几百年,但其中的一些情节和细节却存在着一些争议。特别是关于救出的小孩究竟是谁这一问题,至今还没有得到确切的答案。司马光简介在探讨这个问题之前,我

  • 开封、汴梁、东京——《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开封的清明上河图简介,汴梁上河,东京汴梁城门高清壁纸

    清明上河图,乃是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图幅长528.7厘米,宽24.8厘米,以长卷的形式生动囊括了汴梁城的方方面面,从城郊至城市再到皇宫,近千余人物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展现了市井百姓生活状态,是北宋时期都城东京繁华的见证,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清明

  • 朱元璋给大舅哥封官,他却跪地痛哭说只爱喝酒,因此活了下来!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普天之下,可以说除了她上头的那几位,那下面的人无一不得行礼退避。一旦被皇帝所看重,地位得以升高,而且皇帝对其母族有诸多的容忍度,更是会提携她的母族。 所以自古以来,在封建社会中,朝中大臣无一不愿进献家中貌美的女子,只为得到皇上的垂怜,以便更好地振兴家族。 朱元璋可谓算得上人尽皆知了,他是明朝的开国皇

  • 康雍乾盛世的落幕,被乾隆用话术定性的“王伦起事”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王伦个人简历,演员王伦个人资料,王伦墓

    注:千禧年信仰为当时流传于民间的一个预言 – “末世劫难(白阳劫)将至,弥勒佛会降临世间拯救信徒”。其后随着白莲教在山东的影响越来越大,王伦也借势自立门户成立了“清水教”。聪明的王伦在宣扬白莲教义的同时,也将自己的“气功”升级为可以医病的“仙术”。不但据此广收教徒,还被奉为应劫的“收元之主”。乾隆三

  • 《资治通鉴》赏析 - 嬴政统一天下后自称为皇帝,开创皇帝时代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资治通鉴评价帝王,秦始皇嬴政简介,嬴政妻子

    皇帝这一称呼来自秦始皇嬴政,在这之前的国君都称为王。对于皇帝称号的含义,秦王嬴政有他自己的观点。秦王嬴政兼并六国,统一天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影响力非常大。在这种情况下,嬴政自认为兼备了三皇五帝的德行和功业,于是将三皇五帝简称为皇帝,这就是称号“皇帝”的由来。嬴政是第一个成为皇帝的人

  • 太平天国最大的失误三百六十行,独缺读书人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这个从太平天国成立的时候,就注定了会是这个结果了。如果仔细看太平天国的前几个人物的话,不难发现,可以说没有一个正八经的读书人。刘邦,朱元璋,也文化不高,但他们手下可都是人才,比如刘邦下边的张良,韩信等,朱元璋手下的李善长,刘伯温等。然而,洪秀全呢?手下不是挖煤的,就是做小生意的,文化水平最高的就

  • 明代卫所体制瓦解,招兵制应运而生,戚家军得以成功组建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从古代社会发展到现在,战争已经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随着封建社会的发展,各王朝的军队实力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战斗手段也得到了新的突破。到了明代,朝廷非常重视发展军力,并在军力、物力、财力上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以求发展军力,以维护中原的稳定。明代初期所处的大环境,使其必须重视军事实力,这是为了巩固明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