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成功概率近乎为零的靖难之变,朱棣哪来的胆量,只因一怪梦

成功概率近乎为零的靖难之变,朱棣哪来的胆量,只因一怪梦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3696 更新时间:2024/1/17 8:33:10

那么,朱棣为何会这样认为呢?

最主要的有两点:一是建文帝站在了名正言顺的“道统”制高点上,并且还有朱元璋遗留的“削藩密诏”;二是难以抗衡建文帝的中央大军。

虽说主要有两点,但最关键的还是中央大军的实力。这一点,对于军旅出身的朱棣来说,看得绝对是非常的明白。

因为,建文帝至少可以调动100万大军,而朱棣仅有800人的亲信,这种实力间的差距,简直就不成比例。

靖难之变画像

同时,建文帝的手下将领阵容也堪称豪华,有盛庸、吴杰、平安、铁铉、徐辉祖、郭英以及瞿能等洪武时期培养出来的大批中下层优秀军官,而这批人才中既有骑将、猛将,也有统帅,还有充分的后勤补给,更有背后“道义”的精神支撑。

同时,在这批将领中,有的打过松潘少数民族、南方的少数民族,还有的参加过北伐蒙古之战,也积累了一定的作战经验。

对此,可能有人会说,建文帝的中央军战力太弱。难道真是这样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因为,中央军的骑步兵素质,比起当年朱元璋对付末代大元帝国的兵马,也是只强不弱。

想想“靖难之役” 中的“白沟河之战”,被燕军引以为傲的汉蒙混杂精骑,却败于与南军骑兵的首战;还有“夹河大战”,虽然南军多个步兵方阵被燕军骑兵多次贯穿,但南军阵脚依旧稳如泰山。如:盛庸的步兵方阵,就曾被燕军三次贯穿,阵中指挥的将领也被阵斩,但南军的兵步阵容却没有多少动摇,更没有崩溃。

再来看看“靖难之役”前的朱棣优势,府中亲信800兵将,对“骑兵迂回背击”的战术运用的炉火纯青。但是,有一句话叫:“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任何的阴谋诡计都是徒劳。”对于这一点,长年征战沙场的朱棣不可能不清楚。

此外,一旦造反,可就站在了国家的对立面。

朱棣画像

所以,当建文帝推动“削藩令”,“削岷王,废为庶人,徙漳州;湘王柏惧,无以自明,阖宫焚死;齐王被软禁南京、代王被软禁封地大同等”。接着,“削藩”的矛头直指燕王朱棣,朱允炆派工部侍郎张昺为北平布政使;都指挥使谢贵、张信为北平都指挥使;都督宋忠屯兵开平,并将原属燕王管辖的军队调离北平。

自此,朱棣面临“造反”与“接受削藩”两大人生抉择。

如果“造反”,实力与建文帝却又相差太远;如果“接受削藩”,心又有不甘。怎么办?

毕竟,朱棣最大的短板在于实力相去甚远。再想想“靖难之役”,朱棣控制北平后,军队大概有3万多。后来,联合宁王,并控制住宁王的部属,包括朵颜三卫的骑兵部队,也仅有8万多人,而建文帝手中可掌握着至少百万大军。这8万打100万,还怎么打?

因此,不难想象,当时的朱棣在两难的抉择面前,有多么的忐忑、又有多么的难下决心了。

然而,最终朱棣还是走上了“造反”的这条不归路。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朱棣下定“造反”的决心的?

对于这一点,可能多数人都会归功于“黑衣宰相”姚广孝的鼓动,既然已无退路,与其被建文帝所杀,还不如以“清君侧,靖内难”之名,奋力一搏。这也是“靖难之变”的由来。

虽然,不得不承认这样的鼓动正好击中了当时朱棣的软肋,但也并非就是朱棣下定决心的最后依仗,毕竟关乎全家人的性命。

朱瞻基画像

于是,他在后堂徘徊,难下决断。这时,他忽然看到了张氏(昭懿贵妃)怀中抱着的孙子朱瞻基,也就是后来有名的“蟋蟀皇帝”明宣宗。

见此,又让他想起了4个月前朱瞻基出生时的那一场奇怪的梦。梦中,洪武帝朱元璋将一个大圭赐给了朱棣,并对他说:“传世之孙,永世其昌。”而大圭在古代则象征着权力。

当他刚刚梦醒,就听到下人来报,王世子朱高炽诞下一子。于是,他觉得这是一个吉兆,急忙跑着过去,看到孙子(瞻基)长得一脸英气,非常像自己。高兴之下,还高呼一声:“此乃大明朝之福也!”

这种事情,对于现代人来说,可能并没有什么,但对于颇多崇信“吉祥之兆”的古人,意义可就大不一样了。

随后,朱棣紧握双拳,心中似乎已有决断。稍作深思,他叫来了姚广孝等亲信,商谈“靖难之变”事宜。因此,有人说,“好圣孙”的那场怪梦,便是朱棣敢于发动“靖难之变”的最大依仗之一。

图片来源网络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李自成死后,妻子高桂英的结局有多惨?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李自成娶的第一位妻子名叫韩金儿,因与村里一个名叫盖君的地痞通奸而被他亲手杀死;第二位是刑氏,居然和他的部下高杰通奸,并一起投靠了大清王朝;只有第三位妻子高桂英对他情深义重,可惜夫妻缘却不能长久。驿卒(相当于现在的邮递员),是李自成人生的第一份正当职业,也是最后一份正当,主要负责照看马匹。可惜好景不长

  • 大清铜币的收藏价值由哪些因素组成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第二、就是磨损状态,大清铜币作为当时的主要流通货币来说,大部分的大清铜币损耗是比较严重的,如果大清铜币普通版本没有流通过的话,那么它们的收藏价值是非常高,我们现在的钱币收藏对于品相是非常在意的,好的品相往往就是它们保值或者升值的主要因素。我们市场上面比较有名气的而且品相比较好的大清铜币就是宣统时期的

  • 咸丰皇帝是“同性恋”?他的最爱不是后宫美女,而这位男子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咸丰皇帝在历史剧中的形象。(示意图/翻摄自百科词条)相传,咸丰喜爱的男性名字叫“朱莲芬”,名字虽然女性化但确实是男儿身。正因为朱莲芬是男的,所以并不会加入后宫,他与咸丰的相识,则是来自于圆明园的一场表演。当时,清军重创了太平军,收到这项捷报的咸丰,开心地在圆明园看戏,当中就有一人的表演吸引了他的目

  • 谁是历史上的不败君王,秦皇汉武、成吉思汗,还是另有其人?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成吉思汗和汉朝的关系,不败君王,成吉思汗跟秦始皇谁厉害

    他就是秦昭襄王嬴稷,秦始皇嬴政的曾祖父,19岁继承秦王位,22岁首次对外用兵,救援楚国,连续攻占韩国四城,即:蒲阪(山西省运城市永济市)、阳春(山西省运城市永济市)、封陵(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风陵渡)、武遂(山西省运城市垣曲县),取得了人生中的首战大捷。▲秦昭襄王嬴稷之后,几乎将齐名的齐国、赵国、楚国

  • 张无忌敢推翻朝廷,杨过为何不敢?你看宋朝皇帝的左臂右膀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然而细读过原著的朋友会发现这么一个问题,张无忌练成神功之后敢和朝廷对抗,为什么杨过却不敢? 一、张无忌和杨过 张无忌乃武当张翠山、天鹰教殷素素之子,本有着大好前程,却因为父母卷入了谢逊的风波之中,在10岁的那一年亲眼目睹双亲自刎,自己也中了玄冥神掌奄奄一息。为了去除体内寒毒,张无忌历经千辛万苦,还坠

  • 1975年,雍正9世孙,一铲子挖出200万,当日,妻子断气,他追悔莫及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他们相识的故事,要从43年前说起。那是1932年3月5日,启功家祭祖的日子。因为客人多,母亲特意把章宝琛叫来帮忙,并打发启功到胡同口去迎接。当时,正值春暖花开,路两旁开着各种不知名的小花。天空飘着绵绵细雨,只见对面的林荫小道上,一个娇小的女子撑着一把花伞,从花丛中走来。启功的心里,顿时像触电一样,春

  • 湖州之战,朱元璋渡江首战张士诚失败,水军元帅廖永安被擒杀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湖州之战是明朝建立者朱元璋在南下途中的一场重要战役,也是他渡江后的首战。该战役于1362年5月5日至6月10日在浙江省湖州市附近的太湖水域上进行。这场战役对于明朝建立的历史意义非常重大,因为它标志着朱元璋成功打破南京皇帝陈友谅和北方蒙古军的联盟,确立了自己在南方的地位,奠定了明朝的基础。战役的起因可

  • 长子站错队,幼子来捡漏,7岁乾隆咋就成了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雍正继位前,皇子们为了夺取储位拉帮结派,你撕我咬,明争暗斗。弘时却黑白不辨,敌我不分,站错了队伍。他不光不支持亲爹,反而与允禩那伙与自己亲爹对着的叔伯们来往密切,拉扯热络。雍正心想,你小子这么远近不分,香臭不闻,我要是上位做了皇帝,可没有你的好果子吃。经过一番厮杀,雍正还真的从众皇子当中冒尖胜出做了

  • 【惊天秘闻】司马光砸缸救人,救出的小孩竟是谁?历史真相揭秘!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司马光砸缸救出小孩的故事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家喻户晓的典故,它被广泛流传并被用来表达人们对于勇气、决心和担当精神的赞扬。然而,虽然这个故事已经在历史上传承了几百年,但其中的一些情节和细节却存在着一些争议。特别是关于救出的小孩究竟是谁这一问题,至今还没有得到确切的答案。司马光简介在探讨这个问题之前,我

  • 开封、汴梁、东京——《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开封的清明上河图简介,汴梁上河,东京汴梁城门高清壁纸

    清明上河图,乃是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图幅长528.7厘米,宽24.8厘米,以长卷的形式生动囊括了汴梁城的方方面面,从城郊至城市再到皇宫,近千余人物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展现了市井百姓生活状态,是北宋时期都城东京繁华的见证,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