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曾国藩:30岁一事无成,43岁逆风翻盘,靠的是什么?

曾国藩:30岁一事无成,43岁逆风翻盘,靠的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2922 更新时间:2024/1/22 2:12:46

超评价曾国藩说:“曾正者,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惟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

然而,30岁的曾国藩和我们平凡人一样,一度上升无门,甚至穷到没钱回老家。直到43岁的时候,他才一鸣惊人,十年七迁,连跃十级。成为大清举足轻重的人物。纵观曾国藩的一生,之所以能逆风翻盘,关键是做到了这四件事。

01

修身:反躬自省,改恶习

《了凡四训》中有句话:“今欲获福而远祸,未论行善,先须改过。”

如果想要获得福报避开祸患,先别说做什么善事,先从改变自己的错误开始。自省改过是一个很神奇的能力,这个能力越高强的人,越能成为他想成为的人。

人最忌讳自高自大,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而避免的方法,就是遇到问题时,要从自己的身上找原因。假如能虚心地检讨自己,实时改正自己缺失的地方,就能更好地认清自己,驾驭自己的人生轨迹,才会越来越接近成功。

曾国藩 行楷七言联 藏于京博文化艺术博物馆

02

做事:勤谨精进,知进退

曾国藩说:“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每个人的智商相差无几,之所以有人成功,有人失败,全是因为有人勤奋,有人懒惰而已。

曾国藩说:“知地之大而吾所居者小,则遇荣利争夺之境,当退让以守其雌。”

曾国藩的湘军是当时战斗力最强的部队,他依靠这支部队,剿灭了太平天国,保住了大清的江山社稷。因为护国有功,他被封为太子太保、一等毅勇侯,可谓权倾朝野。然而曾国藩并没有一点喜悦之色,因为他明白功高盖主的危害,更况他并非满族,更容易遭到朝廷的猜忌。所以在剿灭太平天国之后,曾国藩主动裁撤湘军,让弟弟曾国荃赋闲回家。曾国藩是明智的,他的退让,让他避免了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悲惨命运。

聪明人做事都会审时度势,量力而行。他们明白什么时候可以高歌猛进,什么时候要急流勇退。生活并不只有勇往直前。也要明白曲径通幽的秒处。如果一味冒进,势必会给自己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做事勤谨,知进退,才是打开人生最正确的方法。

曾国藩 行楷八言联 藏于京博文化艺术博物馆

03

识人:选贤任能,识人才

曾国藩讲:“行政之要,首在得人。”选贤任能,可以说是曾国藩事业成功的一大法宝。

曾国藩认为:“考察人要听其言量其心志,观其行测其力,析其作辨其才华,闻其誉察其品格。”

曾国藩通过自己的一双慧眼,为大清笼络大批人才。据统计,大清约有40%的官员经过他的举荐。而这些人,不仅巩固的清朝的统治,同时也为曾国藩打下坚实的人脉。这是他在官场屹立不倒的一个重要原因。

要择善而交、择真而交,识人用人,绝不能以貌取人,更不该被表象蒙蔽。擦亮双眼识人,走到哪儿都不会吃亏。

曾国藩 行书七言联 藏于京博文化艺术博物馆

04

治家:耕读俭朴,学做人

曾国藩出生地白玉堂正厅有副楹联:“居室以勤俭为本,力田与孝弟同科”,过日子,要勤劳俭朴,耕田务农,尊老爱幼,才能使对家族兴旺发达。

《曾国藩家书》中写道:“奉祖宗一炷清香,必诚必敬;教子孙两条正路,宜耕宜读。

耕读传家,并不是沽名钓誉,而是实实在地勤俭持家,低调做人。在家人面前,曾国藩既是长者,又是朋友。他在严格要求的同时,也给予子女们很大的自由。他允许儿子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学科。他的两个儿子都没有参加科举考试,但后来都成为国家的栋梁。长子曾纪泽成了外交官,新疆的伊利就是他从沙俄手中收回的。次子曾纪鸿成为著名的数学家。

曾国藩 行书十一言联 藏于京博文化艺术博物馆

曾国藩的耕读俭朴的家风,让他的子孙受益匪浅。在他死后200年间,他的家族就出现了240多位杰出人物。古往今来,富不过三代的情况层出不穷。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他们没能参透曾国藩耕读传家的真谛。所谓耕读传家就是:要知道做人的辛苦,自力更生,力求节俭,低调做人,高调做事。用曾国藩自己的话说就是:“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不与寒士相同,则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气息,则难望有成。”

{我们重在分享,所有文字和美图来自网络。对原文作者表示敬意}

如果您喜欢此文,请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

或点击文章标题下面“ 七彩人生 美丽世界”进行关注。

或搜索微信公众账号: zhaoyongjing321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胡宗宪拖延也没用!嘉靖严嵩不支持,严世蕃也早计划好要毁堤淹田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改稻为桑”如何走到了“毁堤淹田”这一步 《大明王朝1566》中“改稻为桑”由严嵩提出来时,在嘉靖看来,这项国策若是顺利地执行下去定能利国利民,但是该方略推行到浙江到了四月份却还没什么进展,当地的农民怕“失了自己田地”,基本都不乐意去执行,更别提浙江官府为了赶进程还在暴力推行。 胡宗宪为了百姓、为了

  • 璎珞坠马时,乾隆为何立刻知道是纯妃搞鬼?只因漏出个致命破绽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璎珞哪一集扳倒纯妃的,魏璎珞坠马,璎珞出宫后被斩

    导语:“璎珞坠马时,乾隆为何立刻知道是纯妃搞鬼?只因漏出个致命破绽”延禧攻略中,璎珞回到紫禁城后,凭借自己独特的魅力,将乾隆勾得神魂颠倒的。甚至原本乾隆想要去别的妃嫔那边的,但是魏璎珞还是有办法将乾隆给勾引到自己的身边。这个时候虽然璎珞很得乾隆的宠爱,但是无疑在后宫之中树敌众多。乾隆要带魏璎珞去骑马

  • 明朝一忠臣被斩,锦衣卫落泪,刽子手羞愧自尽,皇太后也绝食数日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于谦(1398年-1457年),字廷益,号节庵,是明朝的名臣和民族英雄。他在土木之变力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土木之变发生在明朝正统十四年(1449年),因朝贡贸易的矛盾,联姻的矛盾的不可调和。明英宗朱祁镇亲征北伐瓦剌,决定给这些蛮夷一点教训,然而事与愿违,大名雄狮却在土木堡(今河北省怀来县东1

  • 康熙出一字上联,难住众多皇孙,不成想6岁小孙子对出了下联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写康熙一生的对联,康熙写的最好的一字,康熙在柱子上写的六个字

    ▲康熙曾出一个对联要考验孙子们的才智。(图/翻摄自百科词条)我们都知道,康熙皇帝是历史上为数不多的明君,在康熙的时代文治武功,都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康熙皇帝继位很早,他继位时只有6岁,身上稚气未脱,因此,很多决定必须要由朝中大臣来决议。尽管年幼,但是他却有一颗帝王之心,他在少年时代就设计擒获了当时的重

  • 九曲黄河东逝水一一略述岳钟琪大将军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题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一一《旧唐书魏徵传》李世明。引子: 阅览岳钟琪曾孙岳炯所著的《岳襄勤公行略》,岳钟琪历仕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康熙王朝驱逐准噶尔丹西藏动乱立奇功;雍正年间平定罗布藏丹津青海叛乱建功勋;乾隆年代讨伐大金川土司莎罗奔,留痕不朽之

  • 宋江在正史中的真实结局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历史上的宋江确实比较猛,但是在历史上,宋江手下一共只有36人,并不是小说中描述的108名将领。另外,在小说中,宋江主要以水泊梁山为根据地,然后到处开疆拓土。真实历史上,宋江确实曾在水泊梁山逗留过一段时间,但并没有以此为根据地。说白了,历史上的宋江其实就是个无赖,到处打仗,经常在苏北和太行地区打仗

  • 清朝最后的格格,改名换姓活到2014年,临终含泪讲出“皇室丑闻”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清朝历代格格列表简介,清朝最后一位格格逝世,清朝最正宗的格格现状

    一夕之间,金枝玉叶改头换面,再也没有一丝音讯传出。直到清朝的最后一个格格临近去世才含泪回忆往昔,向后人娓娓道出了自己的真实身份和看似金尊玉贵的生活背后所掩埋的罪恶。 出生末代,零落成泥 这位末代格格名叫爱新觉罗·显琦,是清朝皇室最后一位血统纯正的格格。虽然出生在爱新觉罗皇室,但她一出生就赶上了清朝灭

  • 每日名言 | 王夫之:义者,心之制也,非天下之名也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王夫之,明末清初思想家,“明末清初四大启蒙思想家”之一,主要作品有《宋论》《读通鉴论》等。此句意思为,义就是约束自己的内心,而不是为了外界的名声。 编辑:王志中 审核: 张晶晶来源:学习强国太原市数字健康保障中心 点击“转发”分享精彩内容

  • 为何清朝刚一灭亡,满人就赶紧改成汉姓?满清贵族后代说出了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满族改汉姓对照表,回族为什么有很多汉姓,清朝灭亡后的姓氏现状

    其实,这得和清朝的建立说起,虽然清朝的第一姓氏是爱新觉罗氏,可是没有其他大姓,例如叶赫那拉氏、钮钴禄氏等的支持,仅仅靠爱新觉罗氏,是根本不可能取得成功的。八旗子弟为清朝入关时立下了汗马功劳,由于他们参与“开国”有功,地位特殊,世世代代食禄或者受到照顾。但在清朝稳定了之后,八旗子弟变得骄傲自满,开始欺

  • 为什么说没有张居正,明朝早就灭亡了呢?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张居正不死明朝有救吗,明朝为什么不打张居正,明朝怎么没有张居正

    根据当时明朝的政治风气,张居正首先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政治改革,推行科举办法,以达到整顿朝政的目的。对于要做的事情,从内阁到下面六司,从六司到衙门,层层检查,了解情况,提高各级部门办事效率。官府的法令下达,官场的严厉整顿,让各级干部都不敢松懈。大家安定下来,积极完成自己的工作,改变了过去拖欠税款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