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胡宗宪拖延也没用!嘉靖严嵩不支持,严世蕃也早计划好要毁堤淹田

胡宗宪拖延也没用!嘉靖严嵩不支持,严世蕃也早计划好要毁堤淹田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1099 更新时间:2024/1/15 20:23:20

“改稻为桑”如何走到了“毁堤淹田”这一步

《大明朝1566》中“改稻为桑”由严嵩提出来时,在嘉靖看来,这项国策若是顺利地执行下去定能利国利民,但是该方略推行到浙江到了四月份却还没什么进展,当地的农民怕“失了自己田地”,基本都不乐意去执行,更别提浙江官府为了赶进程还在暴力推行。

胡宗宪为了百姓、为了朝局稳定不同意严世蕃等人的做法

胡宗宪虽然没有进入内阁,但是因为在地方上多年的历练,这项国策一被提出来,他就看透了“改稻为桑”方略的最大弊病,就像他对谭纶说的那样:“那么多人想利用这个机会兼并田地,浙江立刻就会有将近一半的人没了田地。那么多没田地的百姓聚在这七山二水一分田的地方,今年不反,明年不反,后年,再后年必反!”也就是这国策若是按照严世蕃等人的改法,必定会使浙江大乱,进而造成大明朝局的不稳。

胡宗宪不愧是个能臣干将,他能看透弊病,却也有解决问题的方式,那就是把“改稻为桑”的进程放慢,给浙江农民一个喘息的机会,“我可以慢慢做,比方把今年将一半的稻田改种桑苗的方案,改成分三年做完。事缓则圆,大势尚有转圜的余地。”

胡宗宪虽是严嵩的人,但他认为自己还是对得起朝廷、对得起浙江的百姓、对得起家乡父老的。奈何严党这方面频繁写信催促他尽快改;裕王一派的清流为了倒严竭力阻止“改稻为桑”的进行;给皇上所上的筹粮的奏疏又被原样驳了回来,他想做“好人”真的好难!

嘉靖拒绝背锅所造成的纵容

嘉靖当初点名让胡宗宪主管“改稻为桑”,但他为啥在知晓胡宗宪上急奏“诉苦”后,却不表示支持,反而对透露信息的吕芳说“诉苦的话朕就不看了,叫他有苦向内阁诉去”?

其实嘉靖什么都清楚,但他却不想为这些麻烦事背锅,因为他有一套自己的“太极政治”真谛:政不由己出,都交给下面的人去办、去争。下面的臣子做对了,他就会认可;如果他们做错了,他拒绝背锅,那样责任就永远都是臣子的。

可以说嘉靖聪明绝顶,但他这种“总叫下面的人猜自己想法”的为政方式,在满足自己私欲的同时,也大大纵容了司礼监、严党对老百姓的搜刮压榨。

司礼监真的如表现出来的那样只为皇上办事,不为自己谋私利吗?

先不说杨金水作为江南织造局织造兼浙江市舶司的主管太监在杭州的生活如何奢华,只说司礼监秉笔太监吕方远在紫禁城,却仍能享受浙江首富的供奉。

端看杭州的第一茬顶尖上品狮峰龙井,沈一石是如何分配的:“产得少,给吕公公和阁老、小阁老各准备了两斤,各位大人(杨金水、郑泌昌、何茂才)委屈点,每人准备了一斤。”

这里也暗示了“改稻为桑”也就是土地兼并后所得利益的分配比例(也就是分赃)。吕方、严嵩、严世蕃占大头,杨金水、郑泌昌、何茂才占小头。他们实在太黑了!

再看杨金水嘴里所说的沈一石的重要性:“我敢踹你,严阁老和吕公公还不把我给杀了?”

所以如果“改稻为桑”受阻,浙江首富的利益受损,吕方是和严党一样“吃亏”,若司礼监和吕方真的不忍浙江百姓受苦,又怎会纵容杨金水参与沈一石和郑泌昌何茂才等人的毁堤淹田和土地兼并呢?

“改稻为桑”之所以走到“毁堤淹田”这一步,其实从一开始就注定了。

嘉靖把胡宗宪的奏疏退回内阁后,兜兜转转又回到了严嵩那里,由于年事已高的严嵩已经习惯让严世蕃和罗龙替自己办事,虽然他叮嘱了严世蕃要谨慎办理胡宗宪奏疏这事,但严世蕃却认为这是自己可以甩开膀子干的信号。

严世蕃让罗龙文去信,告诉郑泌昌何茂才撇开胡宗宪去毁堤淹田“按我们原来议的那个方案放开手去干”,“然后让那些丝绸大户准备好粮食买田”,可见在胡宗宪向朝廷上奏疏申请邻省借粮之前,严世蕃等人就已经计划好了借“毁堤淹田”进行土地兼并。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璎珞坠马时,乾隆为何立刻知道是纯妃搞鬼?只因漏出个致命破绽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璎珞哪一集扳倒纯妃的,魏璎珞坠马,璎珞出宫后被斩

    导语:“璎珞坠马时,乾隆为何立刻知道是纯妃搞鬼?只因漏出个致命破绽”延禧攻略中,璎珞回到紫禁城后,凭借自己独特的魅力,将乾隆勾得神魂颠倒的。甚至原本乾隆想要去别的妃嫔那边的,但是魏璎珞还是有办法将乾隆给勾引到自己的身边。这个时候虽然璎珞很得乾隆的宠爱,但是无疑在后宫之中树敌众多。乾隆要带魏璎珞去骑马

  • 明朝一忠臣被斩,锦衣卫落泪,刽子手羞愧自尽,皇太后也绝食数日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于谦(1398年-1457年),字廷益,号节庵,是明朝的名臣和民族英雄。他在土木之变力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土木之变发生在明朝正统十四年(1449年),因朝贡贸易的矛盾,联姻的矛盾的不可调和。明英宗朱祁镇亲征北伐瓦剌,决定给这些蛮夷一点教训,然而事与愿违,大名雄狮却在土木堡(今河北省怀来县东1

  • 康熙出一字上联,难住众多皇孙,不成想6岁小孙子对出了下联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写康熙一生的对联,康熙写的最好的一字,康熙在柱子上写的六个字

    ▲康熙曾出一个对联要考验孙子们的才智。(图/翻摄自百科词条)我们都知道,康熙皇帝是历史上为数不多的明君,在康熙的时代文治武功,都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康熙皇帝继位很早,他继位时只有6岁,身上稚气未脱,因此,很多决定必须要由朝中大臣来决议。尽管年幼,但是他却有一颗帝王之心,他在少年时代就设计擒获了当时的重

  • 九曲黄河东逝水一一略述岳钟琪大将军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题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一一《旧唐书魏徵传》李世明。引子: 阅览岳钟琪曾孙岳炯所著的《岳襄勤公行略》,岳钟琪历仕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康熙王朝驱逐准噶尔丹西藏动乱立奇功;雍正年间平定罗布藏丹津青海叛乱建功勋;乾隆年代讨伐大金川土司莎罗奔,留痕不朽之

  • 宋江在正史中的真实结局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历史上的宋江确实比较猛,但是在历史上,宋江手下一共只有36人,并不是小说中描述的108名将领。另外,在小说中,宋江主要以水泊梁山为根据地,然后到处开疆拓土。真实历史上,宋江确实曾在水泊梁山逗留过一段时间,但并没有以此为根据地。说白了,历史上的宋江其实就是个无赖,到处打仗,经常在苏北和太行地区打仗

  • 清朝最后的格格,改名换姓活到2014年,临终含泪讲出“皇室丑闻”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清朝历代格格列表简介,清朝最后一位格格逝世,清朝最正宗的格格现状

    一夕之间,金枝玉叶改头换面,再也没有一丝音讯传出。直到清朝的最后一个格格临近去世才含泪回忆往昔,向后人娓娓道出了自己的真实身份和看似金尊玉贵的生活背后所掩埋的罪恶。 出生末代,零落成泥 这位末代格格名叫爱新觉罗·显琦,是清朝皇室最后一位血统纯正的格格。虽然出生在爱新觉罗皇室,但她一出生就赶上了清朝灭

  • 每日名言 | 王夫之:义者,心之制也,非天下之名也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王夫之,明末清初思想家,“明末清初四大启蒙思想家”之一,主要作品有《宋论》《读通鉴论》等。此句意思为,义就是约束自己的内心,而不是为了外界的名声。 编辑:王志中 审核: 张晶晶来源:学习强国太原市数字健康保障中心 点击“转发”分享精彩内容

  • 为何清朝刚一灭亡,满人就赶紧改成汉姓?满清贵族后代说出了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满族改汉姓对照表,回族为什么有很多汉姓,清朝灭亡后的姓氏现状

    其实,这得和清朝的建立说起,虽然清朝的第一姓氏是爱新觉罗氏,可是没有其他大姓,例如叶赫那拉氏、钮钴禄氏等的支持,仅仅靠爱新觉罗氏,是根本不可能取得成功的。八旗子弟为清朝入关时立下了汗马功劳,由于他们参与“开国”有功,地位特殊,世世代代食禄或者受到照顾。但在清朝稳定了之后,八旗子弟变得骄傲自满,开始欺

  • 为什么说没有张居正,明朝早就灭亡了呢?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张居正不死明朝有救吗,明朝为什么不打张居正,明朝怎么没有张居正

    根据当时明朝的政治风气,张居正首先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政治改革,推行科举办法,以达到整顿朝政的目的。对于要做的事情,从内阁到下面六司,从六司到衙门,层层检查,了解情况,提高各级部门办事效率。官府的法令下达,官场的严厉整顿,让各级干部都不敢松懈。大家安定下来,积极完成自己的工作,改变了过去拖欠税款的局面,

  • 雍正驾崩第三天,乾隆发布圣旨,六个字揭示父亲死因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根据史官的记载,雍正是突发疾病,从发病到死亡只有不到三天,而且病因不明,或者说是不能明,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身体健康的雍正突然死亡?如果不是得了当时医疗水平无法查明的病,就是雍正的死因不便公开,而从雍正死后乾隆的一系列动作来看,后者的可能性比较大。雍正死后的第三天,刚刚继位的乾隆下了一道圣旨,大意就是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