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盛极一时的唐朝,是如何灭亡的,他的惨烈程度到哪样?

盛极一时的唐朝,是如何灭亡的,他的惨烈程度到哪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2185 更新时间:2024/1/27 5:49:45

权臣为了能够掌握权力,毒死两位皇帝,九位皇子,三十名大臣被抛尸黄河。在封建社会,这种处在权力顶端的人,本来是统治这个王国的,但是最后却被这个王国的人给斩杀殆尽,到底是什么人灭亡了唐朝呢?

755年安史之乱爆发,盛极一时的唐朝由盛转衰,但仅仅是由盛转衰,因为在此之后,唐朝还存在了150多年。在这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唐朝就像一个巨人一样,被一点点榨干了血,直至灭亡。那么唐朝这个巨人是如何一步步地把自己作没了的呢?

首先,挥霍无度,不思悔改。

唐朝的祖先李世民把治国安民的策略说得明明白白,但是他的后世子孙就是不用。在经历了安史之乱之后,唐朝的国力已经大不如前,但是依然挥霍无度,可是这些钱又是从哪来的呢?

那肯定是百姓承担的这一切,赋税不停地加,殊不知经过战乱,当时的人口锐减,田地荒芜,又哪来的钱呢?百姓无以为生,只能奋起反击,可见唐朝的统治者已经再也得不到民心了。

但是看到这些的唐朝统治者,依然不思悔改,对于祖先的教诲抛之脑后,对于自己的江山不管不问,以致节度使宦官的权力不断增大,导致唐朝不断衰弱。

其次,尾大不掉的藩镇割据。

当初唐玄宗设置节度使的时候,不过是为了镇守边疆,为了遏制他们权力过大,只能允许他们一人执掌一个藩镇,且兵力也是有限制的,但是在昏庸的唐玄宗的操作下,最后安禄山一人身兼三镇节度使,才有了后来的安史之乱。可见军事权力的过分集中,是唐朝安史之乱的根源所在。

经过这么一闹,原来就想割据的人更不安分了,闹腾着要和朝廷分庭抗礼。这些像跳蚤一样的节度使,像雨后春笋一样在安史之乱后不断发芽,蔓延。从中央到地方一个挨一个地,争得不死不休,搞得李唐皇室像是看笑话的。

这还不算啥,最重要的是本来已经在外部都乱成了一锅粥的节度使,又迎来的唐中央内部的一股强大势力,那就是宦官。可不要小瞧了他们,这些人可是没有家室的人,一个个的都是利己主义者,嘴上说是为了皇帝,其实还是为了自己。

像那个不听他话的唐宪宗就被宦官给毒死了,而他一点事没有,而且还有废立皇帝的权力,可见真真是不一般。权力在这些人手中,天下又怎么不乱呢?

最后,火中取栗的百姓。

唐僖宗时,唐朝的中央权力已经被架空了,各地的节度使纷纷自立为王,虽然李唐皇室还存在,但是已经是名存实亡了。

公元874年的时候,唐朝出现了天灾,北方大旱,南方水涝,让本来就风雨飘摇的大唐变得更加风雨飘摇。要知道此时的统治者都是一些心术不正的人,哪里会管百姓的死活,依然在压榨百姓,走投无路的百姓开始火中取栗。

黄巢起义就这样发生了,起义军从受灾最为严重的河南开始,一路席卷,攻破了洛阳,潼关等重要隘口,让唐僖宗再也坐不住了,只能逃跑,而且是和他的祖宗唐玄宗,选择的一样的路线。此种境遇何等的讽刺啊!

但是轰轰烈烈的起义军,最后却失败了。878年的时候,黄巢其实已经攻破了都城长安,但是这种侵害节度使利益的起义,最终受到了节度使得合力围剿,但是本有可能摧毁唐朝存在的根基的黄巢一起,最后却在遗憾中被灭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因为朱温这个人的叛变,让黄巢的势力顷刻间瓦解,沦丧。

黄巢起义这么大的阵仗,怎么会没有结果呢?攻进长安的黄巢登基称帝,便把李唐王朝的宗室,以及四品以上的文武大臣全都给杀了。看到这种架势的朱温,就来投奔黄巢了。刚开始,黄巢还没有见到朱温,但是在朱温不惜性命的战斗中,不断不提拔后,让黄巢对他刮目相看,于是让他带兵打仗,也成为了一方诸侯。

正是黄巢的这个举动,最终葬送了他的性命。朱温本来就是一个反复无常的小人,在黄巢势力大的时候,就来投靠黄巢,眼看着各地的节度使快要把黄巢给剿灭的时候,他又摇身一变成为了唐朝的大将。可怜的黄巢只能在遗憾中自杀身亡。

而此时的朱温也已经成为了大唐最有实力的军阀,那也是跺一跺脚,吓死一片地主。就连皇帝他都看不上眼了。

之后朱温用自己的手段除掉了李茂贞,顺利地把唐昭宗抓到自己手下,这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感觉让他欲罢不能。但是他觉得还不过瘾,不如自己做皇帝。904年的时候,把唐昭宗杀死,本来可以自己当皇帝的朱温,不知道是不敢,还是害怕后世史书的厉害,又把唐昭宗的儿子唐哀宗给拉出来做皇帝,这还不算完,他还把另外9名皇子用毒酒杀死,断了后世人的念想,可见其用心狠毒。

907年,等不了的朱温,逼迫唐哀宗禅位给自己,唐朝正式灭亡。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为什么南宋不吸取前车之鉴,反而要与蒙古合作消灭金国?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首先,我们要了解南宋与金国的历史恩怨和民族情感。南宋与金国自建立以来就处于敌对状态,金国曾经侵占了北方大片土地,并在靖康之变中俘虏了两位皇帝和多位宗室贵族,给南宋造成了巨大的屈辱和伤害。南宋人民对金国有着深刻的仇恨和不屈的抵抗精神,渴望收复失地和报仇雪恨。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与金国妥协或结盟的行为都会

  • 靖难之役后,建文帝后代有没有留下血脉?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因为这是一场“藩君颠倒”的战役,也是“同室操戈”的悲剧,当朱棣打到了南京,攻入皇宫的时候,他的侄子建文帝只能仓促出逃,给世人留下了模糊的传说,是死是活都不可知晓,而跟着建文帝一同消失的,还有建文的太子朱文奎。可建文跑的时候匆忙,根本带不了什么人和东西,而太子朱文奎肯定是有专门的人伺候着掩护出逃,所以

  • 清朝妃子侍寝后为什么不能过夜呢?原来只有皇后有资格整夜陪伴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这些制度中其中就包含了后宫嫔妃们的侍寝流程,在清朝之前,皇帝一般都是睡在皇后宫中或者是某个嫔妃宫中,可是到了清朝皇帝则睡在自己的宫中,因此也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流程。首先会进行翻牌子,太监会提前通知被翻到牌子的嫔妃们。她们接到通知后第一件事情就是要进行沐浴更衣,摘下所有的头饰,然后裹上被子等待太监来接

  • “历史罪人”道光:鲜为人知的另一面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道光皇帝像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大英帝国凭借28艘军舰、15000人迫使大清王朝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割让香港,赔款2100万两白银。《南京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道光皇帝难受至极,退朝后不吃不喝,在便殿上来回溜达,一夜未眠,最后长叹一声:“我如何对得起列祖列宗!”道光由此成了中国历

  • 三种康熙通宝的好版别,每一个都是少见品种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康熙通宝鱼钩东指的是满文东最后一笔有一个弯钩,弯钩连接到了钱币边缘!直径:27.36毫米厚度:1.14毫米行情:3164(华夏古泉2023年3月)康熙通宝鱼钩东正面图背面图康熙通宝鱼钩东背面图二、康熙通宝罗汉钱康熙通宝罗汉钱说了很多次了,就是康熙通宝的熙字少了一竖!非常容易看出来!直径:26.33毫

  • 面对和珅出的“三斤四两五花肉”,纪晓岚是如何应对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纪晓岚是怎样用竹苞讽刺和珅的,和珅三斤四两五花肉,纪晓岚改和珅牌子

    众所周知,乾隆皇帝十分有才华,不仅对琴棋书画颇有研究,对于洋文天文有所了解。这样一个有才的皇帝自然对有才之人十分器重。纪晓岚和和珅就是因为自身才华出众,这才得到了乾隆的器重,常伴圣驾左右。有一次乾隆微服出巡,照例还是带上了纪晓岚和和珅。看着民间一片祥和热闹的景象,乾隆十分高兴。快到晌午一行人来到酒馆

  • 雍正到底有多忙?百年后档案揭出雍正私生活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雍正对政务工作的热情,可谓达到了常人难以达到的境界。从九点到五点,我休息了一会儿,白天和大臣们研究政务安排,晚上在烛光下独自读奏章。甚至在吃饭休息的时候,心里还在怀念着未完成的工作,一点也不敢放松。因为大部分奏折都是晚上写的,难免会有一些倦意和睡意。雍正知道自己是在这样的状态下乱涂乱画的,所以在回信

  • 清缅战争胜利,为何清朝没将缅甸纳入版图?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清朝为何没把缅甸纳入版图,缅甸缅南,清缅战争中缅甸公主扮演者

    尤其是在元、明二代,中原王朝一度统治了今缅甸大部分地区。不过,到清代时,大清在缅甸问题上一退再退。这是怎么回事呢?清代以前,中原王朝对今缅甸部分地区的统治汉代、三国、西晋时期的益州,即包括了今缅甸西北部。不过,在缅甸大部分地区,已有地区性国家,其与中原王朝仍是友好交流的关系,并未在帝国版图内。后来,

  • 清朝时期,一名贵妇坐在门前的藤椅上,妆容威仪、气度不凡。身边站着的是她的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清朝皇后仪仗示意图,清朝最后一位压寨夫人,清朝后宫里的传奇人物

    这是一个富贵人家,宽宅大院。母亲穿着清朝女子特有的服饰,容荣华贵。胸前挂有一块大玉佩,头戴旗髻,脚踩花盆鞋,手握折扇。双手无名指和小拇指上,都戴着金子做的指甲套。站在身上的女孩,年纪不大,她戴着漂亮的耳环和三只戒指,也戴着指甲套。她正替母亲拿着旱烟。不知为何,她表情有点不悦地看着自己的母亲。说到清朝

  • 中国的僵尸,为何都是一副清朝官员打扮?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据说,僵尸随时间而演变:在死后不久,尸体会呈现紫色,此时就是紫僵。埋葬后,再过几个月,身体会长满白色的毛发,这时尸体进化成了白僵。再过几年,褪去白色毛发,长出黑色的毛发,就成了毛僵。这个时候的僵尸,很害怕见到阳光,战斗力也很弱。但是经过修练百年之后又变成了飞僵,能打能抗、一跳数米、拥有金刚不坏之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