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马嵬坡之变,或许自始至终都透着“诡异”,唐玄宗时机找得太好

马嵬坡之变,或许自始至终都透着“诡异”,唐玄宗时机找得太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1770 更新时间:2024/1/18 19:01:42

李隆基执政的前半场也很勤政,到了晚年,他霸占了儿媳妇杨玉环,便与“贤德”二字不沾边了,变成了“从此君王不早朝”。

皇帝一懒政,就有人趁机打朝政的歪主意,尤其是那些盘踞一方,手握兵权的人,一旦发生叛乱,对皇权来说是相当大的威胁。

皇帝不信安禄山反了

唐朝由盛而衰,就是在唐玄宗时,爆发了安史之乱。安禄山曾任藩镇、节度使,权力之大,长年戍守边陲,多有战功。若他安心保家卫国,便是唐朝的大幸,可偏偏他反了。

安禄山不仅自己谋反,还带上了跟他同样手握大权的史思明。这两人都出身西域,骁勇善战,强强联合,安、史两路叛军杀攻陷了洛阳和长安,还给自己建立了个政权。

唐玄宗当时昏庸到什么地步呢?叛军一路杀过来,沿途的守城将领要么弃城逃跑,要么被擒杀,要么直接大开城门恭迎叛军。

下面的人上报朝廷说安禄山反了,唐玄宗还不相信,坚定地认为是有人刻意抹黑安禄山。直到叛军控制了河北,唐玄宗才反应过来,安禄山真的反了!

于是唐玄宗赶紧找来国舅杨国忠商量对策,又迅速任命了几个节度使守住洛阳,还派出自己的亲儿子荣王和高仙芝任正、副元帅讨伐逆贼。

都城失守准备逃走

洛阳失守后,封常清和高仙芝审时度势,决定退守潼关。可是朝中有人不懂军事,也不明前线情况便指手画脚,诬陷他们屯兵不出。

唐玄宗一怒斩了两位大将,硬将在家养病的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召回,让他去潼关。

哥舒翰的策略也同那俩冤死的将军一样,认为应该死守潼关,唐玄宗再次催战,哥舒翰带病出征,结果兵败被俘。

潼关失守后,长安眼见就不保,唐玄宗赶紧叫上禁军,带上他的皇室和后宫还有几个重臣逃出皇宫。

一行人逃到马嵬坡时,众将士表示要惩罚奸臣杨国忠和妖妃杨玉环,否则就不护唐玄宗离开。为保军心,唐玄宗只得忍痛让宦官高力士,勒死了他最心爱的女人。

马嵬坡兵变后,太子李亨未经下诏擅自登基,遥尊李隆基为太上皇。

将士们杀杨氏兄妹的理由是:杨国忠作妖,才使得安禄山谋反。杨国忠死得很惨,尸体被肢解后,首级还被挑在墙上,竖立在驿站门口示众。

当时要求唐玄宗诛杀杨氏的是禁军将领陈玄礼,他以重将士辛苦,忍饥挨饿保护皇室劳累为由,要唐玄宗犒赏禁军,并直接挑明要杨国忠父子死。

皇帝还在犹豫之时,陈玄礼就命东宫的宦官李辅国,偷偷去向太子通风报信。

背后是谁

一个将军能如此大胆,在皇帝眼皮子底下擅作主张,背后肯定有人给他撑腰。表面上看杀杨氏没什么问题。

杨国忠以前本来就只是个贪图荣华,又没本事的市井无赖,要不是妹妹杨玉环得宠,家里鸡犬升天,他不可能受爱屋及乌的唐玄宗重用。

那么杀杨玉环的理由也有了,她不仅迷惑皇上,还招揽家族姐妹一起入宫承宠,又将杨国忠这样的人推荐给唐玄宗,潼关溃败之事,少不了杨国忠的谗言。

陈玄礼动手如此果敢,他背后的人,肯定势力大到能撼动唐玄宗,那只能是他通风报信的太子李亨。李隆基当时已经73岁了,还占着皇位享福。朝政处理不好,嫔妃倒是纳了不少。

陈玄礼是忠臣,不然当不了禁军首领,唐玄宗更不可能将身家性命交给他,说明对他是绝对的信任。

但是唐玄宗连夜逃走是没有通知太子的,且陈玄礼给太子报信时,李亨的态度是:犹豫。证明他也不太敢对杨氏一族动手,怕得罪皇帝。

可见,李亨不是主谋,仅是默认这件事,且杀杨国忠也达不到比唐玄宗退位的目的。那有最大权力让陈玄礼杀杨氏的,就只有唐玄宗本人了。

杨国忠败坏朝纲,野心勃勃,唐玄宗虽然已经七十古稀老眼昏花,可他是皇帝,不可能一点端倪都看不出。只是杨氏一族势力过大,他没有找到机会除掉杨国忠。

那他为什么非要杀杨玉环呢?唐玄宗对杨玉环绝对是真爱,但杨玉环有个问题就是,与安禄山关系暧昧,不清不楚,杨国忠虽然跟安禄山也不对付,但他们之间的关系千丝万缕。

都走到这份上了,唐玄宗再不当机立断,怕是进入蜀郡,就是杨氏一族的傀儡了。陈玄礼发动兵变,不过是唐玄宗授意而已,只是这个时机找得太好,所有人都觉察出来。

更多文章

  • 袁世凯临死前直言:能挽救中国命运的只有3人,分别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最终,他也得不到好下场,不过在临死前曾直言:能拯救中国命运的只有这三个人了。那么这三个人到底是谁呢?第一个是黎元洪。此人因为资历和能力在民国成立的时候,被推举为第一届国家副总统,之后成为第二任民国总统。并且各界人士尊称黎元洪为“共和先行者”。实际上,他是一个左右逢源,流连在政客、商界、各路军阀间的风

  • 西安博物院藏· 唐代鎏金铜铺首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来源: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

  • 晚清影像,裹小脚女子行动不便骑毛驴,清朝官员身着蟒袍相馆摆拍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清朝统治的晚期,也就是晚清时期,随着西方国家的介入,很多洋人来到中国,在这个时期也留下了不少珍贵的照片,让我们得以了解那个时候的历史。这些珍贵的老照片不仅帮助后来的人更好地进行史实研究,同时也见证着清朝统治的由盛转衰。我们来看看这些照片背后的一些故事。这是晚清时期的裹小脚女子骑毛驴的老照片。从照片中

  • 李翼圣曾叛唐,为何后来却变成唐朝的忠心拥护者?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不过还是有的大臣忠心于旧朝的,在唐朝灭亡之后,旧臣李翼圣依然十分忠心,不仅与后梁等几方势力殊死战斗,还教育自己的儿子也要为复兴大唐而努力。在他的教导之下,他的儿子建立的王朝也沿用唐朝名字和旧历。虽然他对唐忠心,但谁能想到早年时还曾反叛唐朝呢。 翼圣是他的字,而他其实也本不姓李,但是因为祖上几辈都对唐

  • 清朝前两百年没有列强入侵的?这两次入侵怎么算?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错误的观点他在反驳这个观点的时候,说这个是明粉提出来的,说明粉说了,清朝二百年没列强入侵,是因为明朝的余威!然后他自己再正义凛然地反驳明粉!最终就是告诉人们,清朝二百年没有列强入侵,压根和明朝没关系,明粉都是无脑明吹!东南抗倭首先,到底是明粉说的,还是你自己造的这么一个假想观点,咱就不知道了。明粉说

  • 清朝九子夺嫡失败者的命运:家族的荣辱与个人的悲剧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为了更好的了解这个故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九子夺嫡的失败者们的结局。一、康熙帝第八子福临 福临,康熙帝的第八个儿子,也是九子中的老大。他母亲是孝庄太后,身份显赫。但是,福临在九子夺嫡中没有胜出。他后来被封为和碩公,进入了宫廷。但是,由于权力的游戏和阴谋斗争,他始终没有成为皇帝。最终,在6

  • 《儒林外史》的吃喝:考场官二代食物清单,名副其实的酒囊饭袋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唐佑和汤实是贵州总镇唐佐的儿子,人称汤大爷和汤二爷。这两个是典型的花花公子,没学问,无能的官二代。但他们不这么认为,他们相当自信,自我感觉超级好,所以他们决定去南京参加乡试,他们一定会考上的。他们的样子是这样的:《头戴慈荫巾,一身红直袍,一身双人直袍,脚着粉底皂靴;下人四人,大白天提两对灯笼;府邸》

  • 《儒林外史》那些让人捧腹大笑的讽刺情节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比如第四轮,张静斋和范进一起去拜访县令上汤。席间,知县摆桌坐下,用镶银的杯筷坐下,范进却畏缩不前,没有举酒杯。县令不解。景斋说,范进是服从制度,而不是利用制度。知府连忙换了一个磁杯和一双象牙筷子,范进还是没有用,直到换了一双白竹筷子。县令见他办丧事如此守规矩,担心他的酒肉。不过转眼看到范进从燕窝碗里

  • 《儒林外史》吃喝玩乐:千里寻父,他摸自己,摸不到爹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儒林外史中有亲戚关系太乱了吧,儒林外史江西人,儒林外史寻父遇虎

    《孔庙祭祀》是《儒林外史》的高潮。众多学者齐聚南京,参与见证这一文化盛典。过程虽然读起来枯燥,但感受更重要。但是感情是不能当食物吃的。盛典过后,大家又要继续往各自的人生岁月迈进。这一天,杜少卿的好友武书在栎社桥遇到了一个人:“头戴方巾,身着旧布直袍,束着绢带,脚着草鞋,身上背着行李,胡子花白,憔悴憔

  • 晋妃13岁嫁给88岁的乾隆,历经三朝,出身尊贵,却一生都在守寡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她刚被嘉庆封为贵人,转眼就要给老态龙钟的乾隆侍寝,少女强按住心底的悲哀,无可奈何地钻进被子里。那夜过后,老迈的乾隆再也没有临幸富察氏。仅过一年,89岁的乾隆带着满足辞世。14岁的富察氏成了皇宫里年纪最小的寡妇。富察氏不是嘉庆封的晋贵人吗?怎么又变成了乾隆的妃子?原来,她是嘉庆精心挑选的礼物,送给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