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慈禧一生中只写了一首诗,还被编入小学课本,几乎人人都读过!

慈禧一生中只写了一首诗,还被编入小学课本,几乎人人都读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4148 更新时间:2024/2/10 13:13:39

听说最近还被编入了小说的教材中,只是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出处,到底是什么诗呢?这首诗背后又有什么故事呢?

这得从慈禧太后进宫说起。

咸丰皇帝本来就体弱,后来因为肺病,三十岁就英年早逝。他离开的时候,太子还十分年轻,难以独立处理朝政,于是慈禧太后便开始垂帘听政。但是刚刚开始垂帘听政的时候,慈禧太后就遇到了难题。

在中国古人的观念中国,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因此在慈禧太后从小都没有得到过正规的教育,大字不认识一个。刚刚开始垂帘听政的时候,她根本看不懂大臣递上来的奏折,只能让识字的人读给自己听,再委托别人根据自己的话语写批注。

这样一来,慈禧太后批阅奏折的速度非慢,经常工作到深夜,而且将这样重要的大事,需要借助他人之手,她也不放心。于是她找了专门的老师,从头开始学习化知识,从认字开始,一点点学习。

一个接近30岁的文盲,重新拿起书本来学习,这是一件需要很大毅力的事。慈禧太后却特别勤奋刻苦,渐渐能够自己看得懂奏章,也能自己批阅奏章,虽然时不时依旧有错误瑕疵,但是也不会被百官批判,她的才华和能力也渐渐被百官认可。

慈禧太后的父亲早逝,留下她和母亲乌拉那拉氏相依为命。在进宫之后,慈禧太后便成了“君”,君臣有别,身份的改变,也使得她很少有机会能够回家看望母亲。因此,每年母亲生辰,可能就是一年中唯一一次能够见到母亲的机会,慈禧太后每年都必会前往,出席母亲的寿诞。

后来慈禧太后扫清障碍,独揽大权,也变得越来越忙碌。在母亲乌拉那拉氏七十岁大寿那天,慈禧太后本应当按照约定前往家里给母亲祝寿,但是因为事务繁忙,只能推脱了。

慈禧太后感觉非常愧疚,不忍心母亲的期待落空,在百感交集中,亲手写下一首诗,派人送给母亲乌拉那拉氏,诗的全文为:

世间爹妈情最真,

泪血溶入儿女身。

殚竭心力终为子,

可怜天下父母心!

虽然用词简单,但是情真意切,感人至深,尤其是那一句“可怜天下父母心”更是常被父母挂在嘴边,广为流传。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无论什么时候,父母都愿意心甘情愿为孩子付出,不愿意让孩子受到一点委屈。

在诗中,慈禧太后对母亲真情流露,令人动容,不管在外面是多么杀伐果断,回到家都只是母亲的女儿。

许慈禧太后在世人眼中是臭名昭著的,她生活奢靡浪费,做事狠辣,在宫廷斗争中血无情,在位期间也选择了错误的方式,令整个中国在一个个丧权辱国的条约中一步步沦陷,使得整个民族蒙受了巨大的灾难,确实是遗臭万年。

但是她从二十六岁大字不认识一个,到重新学习,最后做出让后人传诵诗词,其才华和能力应当被人认可。看她这一生,虽然得到了至高权力,却很少人间真情,年纪轻轻就失去丈夫,后来更是被锁深宫,难以在父母跟前尽孝,让她对人间真情十分珍惜,也更为体谅父母辛劳,才写出了“可怜天下父母心”这样感人至深的句子。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马嵬坡之变,或许自始至终都透着“诡异”,唐玄宗时机找得太好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马嵬将军,马嵬最新消息今天,马嵬之变历史记载

    李隆基执政的前半场也很勤政,到了晚年,他霸占了儿媳妇杨玉环,便与“贤德”二字不沾边了,变成了“从此君王不早朝”。皇帝一懒政,就有人趁机打朝政的歪主意,尤其是那些盘踞一方,手握兵权的人,一旦发生叛乱,对皇权来说是相当大的威胁。 皇帝不信安禄山反了 唐朝由盛而衰,就是在唐玄宗时,爆发了安史之乱。安禄山曾

  • 袁世凯临死前直言:能挽救中国命运的只有3人,分别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最终,他也得不到好下场,不过在临死前曾直言:能拯救中国命运的只有这三个人了。那么这三个人到底是谁呢?第一个是黎元洪。此人因为资历和能力在民国成立的时候,被推举为第一届国家副总统,之后成为第二任民国总统。并且各界人士尊称黎元洪为“共和先行者”。实际上,他是一个左右逢源,流连在政客、商界、各路军阀间的风

  • 西安博物院藏· 唐代鎏金铜铺首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来源: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

  • 晚清影像,裹小脚女子行动不便骑毛驴,清朝官员身着蟒袍相馆摆拍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清朝统治的晚期,也就是晚清时期,随着西方国家的介入,很多洋人来到中国,在这个时期也留下了不少珍贵的照片,让我们得以了解那个时候的历史。这些珍贵的老照片不仅帮助后来的人更好地进行史实研究,同时也见证着清朝统治的由盛转衰。我们来看看这些照片背后的一些故事。这是晚清时期的裹小脚女子骑毛驴的老照片。从照片中

  • 李翼圣曾叛唐,为何后来却变成唐朝的忠心拥护者?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不过还是有的大臣忠心于旧朝的,在唐朝灭亡之后,旧臣李翼圣依然十分忠心,不仅与后梁等几方势力殊死战斗,还教育自己的儿子也要为复兴大唐而努力。在他的教导之下,他的儿子建立的王朝也沿用唐朝名字和旧历。虽然他对唐忠心,但谁能想到早年时还曾反叛唐朝呢。 翼圣是他的字,而他其实也本不姓李,但是因为祖上几辈都对唐

  • 清朝前两百年没有列强入侵的?这两次入侵怎么算?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错误的观点他在反驳这个观点的时候,说这个是明粉提出来的,说明粉说了,清朝二百年没列强入侵,是因为明朝的余威!然后他自己再正义凛然地反驳明粉!最终就是告诉人们,清朝二百年没有列强入侵,压根和明朝没关系,明粉都是无脑明吹!东南抗倭首先,到底是明粉说的,还是你自己造的这么一个假想观点,咱就不知道了。明粉说

  • 清朝九子夺嫡失败者的命运:家族的荣辱与个人的悲剧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为了更好的了解这个故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九子夺嫡的失败者们的结局。一、康熙帝第八子福临 福临,康熙帝的第八个儿子,也是九子中的老大。他母亲是孝庄太后,身份显赫。但是,福临在九子夺嫡中没有胜出。他后来被封为和碩公,进入了宫廷。但是,由于权力的游戏和阴谋斗争,他始终没有成为皇帝。最终,在6

  • 《儒林外史》的吃喝:考场官二代食物清单,名副其实的酒囊饭袋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唐佑和汤实是贵州总镇唐佐的儿子,人称汤大爷和汤二爷。这两个是典型的花花公子,没学问,无能的官二代。但他们不这么认为,他们相当自信,自我感觉超级好,所以他们决定去南京参加乡试,他们一定会考上的。他们的样子是这样的:《头戴慈荫巾,一身红直袍,一身双人直袍,脚着粉底皂靴;下人四人,大白天提两对灯笼;府邸》

  • 《儒林外史》那些让人捧腹大笑的讽刺情节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比如第四轮,张静斋和范进一起去拜访县令上汤。席间,知县摆桌坐下,用镶银的杯筷坐下,范进却畏缩不前,没有举酒杯。县令不解。景斋说,范进是服从制度,而不是利用制度。知府连忙换了一个磁杯和一双象牙筷子,范进还是没有用,直到换了一双白竹筷子。县令见他办丧事如此守规矩,担心他的酒肉。不过转眼看到范进从燕窝碗里

  • 《儒林外史》吃喝玩乐:千里寻父,他摸自己,摸不到爹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儒林外史中有亲戚关系太乱了吧,儒林外史江西人,儒林外史寻父遇虎

    《孔庙祭祀》是《儒林外史》的高潮。众多学者齐聚南京,参与见证这一文化盛典。过程虽然读起来枯燥,但感受更重要。但是感情是不能当食物吃的。盛典过后,大家又要继续往各自的人生岁月迈进。这一天,杜少卿的好友武书在栎社桥遇到了一个人:“头戴方巾,身着旧布直袍,束着绢带,脚着草鞋,身上背着行李,胡子花白,憔悴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