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爱了她一生,立她的儿子为太子 孙子为皇帝

朱元璋爱了她一生,立她的儿子为太子 孙子为皇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546 更新时间:2024/1/28 22:02:53

大多数皇帝则是后宫佳丽三千朝秦暮楚,不能一心一意一双人。

而明朝的建立者朱元璋却是诸多皇帝中的一股清流,他与自己的发妻马皇后恩爱一生,眼里心里只有她一人,后宫三千粉黛如同虚设。

马皇后去世,帝恸哭,悲伤不能自已,朱元璋在之后的有生之年里不再立后。

在他内心里,只把马皇后生的孩子当做自己的家人,太子之位也是给了他们的长子朱标。

后来朱标因意外去世,即使这样,朱元璋也从没有想把皇位传给其他妃嫔生的孩子,而是传给了朱标的儿子也就是朱元璋的孙子朱允炆。

由此可见朱元璋对马皇后的用情至深,马皇后到底有什么魅力,能让性格乖戾的铁汉,把一生的柔情与爱都给了她?

20岁的马氏嫁给了24岁的朱元璋,从此惺惺相惜,不离不弃。

1332年,马氏出生在安徽宿州的一个富商家庭里,历史上没有记载有马皇后的名字,后人称她为:马秀英。母亲郑媪生下她不久后便离世了,父亲马公(姓名不详)独自一人将他抚养长大。由于马公只有这一个孩子,所以视马氏如掌上明珠。马氏家庭殷实,所以从小便能接受到良好的教育,而马氏自幼聪明伶俐,凡事一经指导,马上就能知晓,能诗会画,犹善史书。

但水满则溢月盈则亏,在马氏12岁的时候,马公因为误杀人,为了避祸不得不远走他乡,临行前他自己的女儿托付给了好友郭子兴代为照顾。

郭子兴原本是地主家庭,家境也不错。由于马氏聪明伶俐,性格端庄持重,郭子兴夫妇很是喜爱,便决定把她收为义女,当成亲生女儿来抚养。郭子兴教她文化知识,郭子兴妻子张氏叫她女工刺绣,就这样马氏过了一段平静的日子。

此时的朱元璋还在升级打怪的路上。

朱元璋,原名朱重八,因在家族兄弟中排行老八,因此而得名。朱元璋比马氏大4岁,与1328年出生在安徽濠州的一个农村里,家中8口人,因为家庭贫困,经常食不果腹。为此,他从小就出去帮地主家放牛来贴补家用。地主刻薄,没少打说朱元璋,小小的朱元璋只能忍气吞声,吃了不少苦。

在他16岁那年,由于蝗灾引起瘟疫,父母和兄弟姐妹纷纷去世,家里只剩了他和一位哥哥,由于家里极度贫困,没有办法安葬父母。他去求地主,地主儿子见他们可怜,于是给了他们兄弟一块地,和两块席子让他们安葬父母。两兄弟就这样用席子裹着父母的尸体草草安葬了,安葬好父母后,兄弟俩抱头痛哭,为了生计各奔东西去了。

时值荒年,天下大旱,草木都快被吃光了,朱元璋为了生计,只能到皇觉寺当了和尚,至少可以有口饭吃不至于被饿死。

然而在荒年里,皇觉寺也撑不下去了,纷纷让寺庙里的和尚出去云游讨饭,而朱元璋也不得不开了三年的北上讨饭生涯。

正是这段讨饭生涯使得朱元璋的意志各方面得到锻炼,让他见识了世面,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经验,为他以后打下天下奠定了基础。

三年后,皇觉寺缓了过来,朱元璋也就顺势回到了皇觉寺。

元朝末年,由于政治腐败,社会黑暗,元朝的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加上天灾,使得老百姓生活誉水深火热中,1351年江淮地区以刘福通为首爆发了农民起义,1352年,在安徽定远县的郭子兴起兵响应,带领红巾军攻破濠洲城后自称为元帅,成了一方小诸侯。

朱元璋儿时的好友汤和来信,劝朱元璋加入郭子兴的红巾军。朱元璋正在犹豫,此时他的大师兄告诉他,汤和的来信内容被别人知道,已经有人去官服告密了,朱元璋不得已加入了红巾军。

加入红巾军后,由于朱元璋勇敢善战,打仗时总是首当其冲,而且屡战屡胜,打仗后收缴的战利品也悉数上交。

由于表现优秀,很快朱元璋就得到了郭子兴的重用,他从一个普通的士兵一下跃升为郭子兴的亲兵,郭子兴有什么大事都会先过问朱元璋。

除此之外,郭子兴觉得朱元璋面相不凡,才智过人有勇有谋,为了拉拢他,决定把自己的义女马氏嫁给他。

马氏与朱元璋成亲后,两人感情很好,相互依恋。朱元璋外出打仗时,马氏也身披战甲追随左右,精心辅佐。

郭子兴虽然对朱元璋很是器重,但是他生性暴躁、忌才护短,容易听信谗言。当朱元璋在军中的威望越来越高时引起了郭子兴两个儿子的嫉妒,他们跑到郭子兴面前挑唆,郭子兴发怒,把朱元璋关进空室里不给饭吃,想要饿死他。

马氏一听急了,趁人不在之时跑到厨房偷偷拿了几个刚烙好的炊饼去给朱元璋,为了不让别人看见,她把滚烫的炊饼放在身材口,等拿给朱元璋时,身材口已被烫焦,

朱元璋嘴里吃着炊饼,心里疼得不行,这让他从小没怎么得到关爱的他第一次感到了满满的温情,他在心里暗暗发誓以后一定要善待马氏,绝不辜负她。

为了让郭子兴放了朱元璋,马氏把自己多年的积蓄拿出来分给了郭子兴的妻妾,让她们帮忙在郭子兴面前说说好话,这才使得朱元璋解困。

还有一次,朱元璋和陈友谅打仗时身负重伤掉下马来,马氏见状,不顾自身安危,一头冲进火海中把朱元璋扛在身上拔腿就跑,跑了十几里路去找大夫,终于把朱元璋救活了。

马氏两次奋不顾身救了朱元璋的命,可见她对朱元璋的感情是多么深厚!

由于马氏有文化,朱元璋一路南下之时,曾把文书工作交给马氏来做,马氏做得井井有条,帮朱元璋分担了一部分工作。朱元璋攻打南方地区时,马氏规劝他不要扰民,更不要滥杀无辜,深得朱元璋的赞赏。

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时,陈友谅发兵,直逼江宁(今南京市郊),强敌兵临城下,引起城内居民和官员的恐慌,军心不稳。看到军心不稳,朱元璋也有些慌了,此时马氏却镇定自若,她拿出他们夫妻所有的金银细软来犒赏士兵,士兵大为感动,稳定了军心,为朱元璋后来的胜利起了重要的作用。

郭子生性兴青春多疑,这让在他手底下干活的朱元璋过得异常艰难,而马氏以义女的身份从充当他们的润滑剂,调和他们的关系,一次次帮朱元璋解围。

在朱元璋带兵打仗时,马氏就留在军营里帮士兵们洗衣服、缝衣服、做鞋子,做得井井有条,将士们看在眼里,甜在心里。

对于马氏所做的一切,朱元璋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历经16年的打拼,朱元璋用于在公元1368年登基称帝,而马氏则当上了皇后。

登基那天,朱元璋感慨地说:

“家之良妻,犹如国之良相,岂忍忘之?”

他说,马皇后在他心里无人可比,他对她是又敬又爱。希望大臣们也能对自己的妻子做到这样子。

一路走来,朱元璋从未忘记默默陪伴和默默付出的妻子,登上至高荣耀之时,他要告诉全世界,这个女人在他心里的万斤之重,回应她的深情厚爱。

安邦定国 同舟共济

马氏当上皇后之后,亦亲力亲为为朱元璋准备膳食、皇子皇孙的吃穿住行也亲自过问。

朱元璋收养了20多位义子,其中包括他的侄子朱文正、外甥李文忠等,马皇后对这些养子视如己出,待他们极好。朱元璋后宫有四十多位妃嫔,她善待每个人,从不争风吃醋,为了子嗣绵延,她还规劝朱元璋要雨露均沾。

凡是有宫人得宠怀孕,她就细心照料;凡是有嫔妃惹怒了朱元璋,她就从中调停。

在她的经营下,后宫嫔妃相处融洽,一片祥和,让朱元璋无后顾之忧。

在生活上,马皇后提倡节俭,以身作则。

自己穿的衣服都是粗布,洗了又洗,破了就补,很少换新的,朱元璋的袜子也是她亲手织的。

她还效仿前元朝察必皇后,命人找来织布机放在后宫,她亲自织些衣服锻被,给贫苦家庭的老人小孩送去,让他们有衣服御寒,剩下的布料则做成衣裳给皇子公主们穿。在她的带领下,宫里宫外纷纷效仿,行成一种勤俭节约的风气。

明朝建立初期,马皇后也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朱元璋脾气暴躁,性格乖张,动辄杀人。有一次他听说和州守将的儿子要拿长矛杀死自己的父亲,朱元璋气的拍案而起,查都不查,就想下旨直接赐死他。

马皇后前来劝说,和他分析当前形势,现在是战乱时期,如果没有调查就直接杀死守将儿子,那么定会引起守将不满,很可能把这座城池都丢了,让他冷静想一想。

马皇后的话如醍醐灌顶,朱元璋冷静下来,后来让人去调查,结果发现是子虚乌有的事情。

马皇后的三言两语,挽救了守将的儿子,也保下了和州。

太子的老师宋濂,他因长孙受到胡惟庸案的牵连而差点被朱元璋处死,也是马皇后的劝说,她说:普通百姓对待老师尚且恭敬有加,何况是皇家呢?朱元璋不听。

吃晚饭时,马皇后只吃素不吃酒肉,朱元璋问她原因,她说:妾为宋先生作福事也!

朱元璋心下侧然,第二天就赦免了宋濂的死罪,改为流放茂州。

不只是臣子,当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做错事时,朱元璋要杀他,马皇后说:他是你侄子,立有大功,不能杀;

朱元璋要杀他的外甥时,马皇后说:他是你外甥,也是你的养子,不留他一条命。

马皇后是朱元璋一生当中最重要的人,她的话在朱元璋的心里极具分量,所以也只有她能在朱元璋暴怒之下收起向文臣武将们举起的屠刀。

而在朱元璋的暴政之下,马皇后是他唯一例外的柔情。

马皇后的亲人均已去世,朱元璋怕她孤单,便和她说想找到马皇后的族人,予以官职,以后可以相互照应。马皇后深知外戚干权的危害,拒绝了提议,最后朱元璋只得追封了马皇后去世的父母。

马皇后不为族人谋利,着实也为外戚做了榜样。

马皇后除了回护臣子之外,也关心国家大事,直言进谏。朱元璋说这不是你该问的,马皇后回怼“陛下天下父,妾辱天下母,子之安否,何可不问?”朱元璋哑口无言。

在收成好时,马皇后建议准备粮食以备饥年。在灾年时,马皇后带头祈祷。

此外,马皇后不关心从元朝有没有带回的财宝,而是关心有没有带回贤才,贤才才是治国的关键。

这样一位有心中大爱、身材中有大义,贤淑良德的完美贤后,谁能不爱呢?

洪武十五年,马皇后病重,自知药石无医,对朱元璋说让他不要责怪大夫治不好她,也不要处罚他们,希望陛下求贤纳谏,甚终如始,之后便溘然长逝。

朱元璋恸哭,悲痛万分,此后不再立后。

史书上记录马皇后大多是其功德和品行,但是或许她最大的功劳是给了朱元璋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家,给了他无限的温情,让朱元璋感情到人间真情。

更多文章

  • 历史上项羽举鼎是真的吗?想知道真相吗,我们一起往下读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虽然当时的计量单位和现在不同,但这个重量也不容小觑,项羽当真有那么大的力量,能够举起那么重的大鼎吗?历史上项羽有过这样的经历吗?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司马迁在《项羽本纪》中称项羽“力能扛鼎”,宿迁民间也流传着“霸王举鼎”的传说:项羽为了联络桓楚抗秦,举起了四位壮汉合力都不能举起的千斤之鼎。

  • 聊聊宋代货币:不仅有纸币,连茶叶、香料也可以充当货币?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近几年中国人的钱包恐怕是大幅度“缩水”了。所谓的缩水,指的是我们对钞票的使用和存放的行为大幅度减少。随着这些年电子货币在国人经济生活中的普及,我们对纸币的依赖逐步降低。可以预见的是,在不久的将来,纸质货币会退出市场,不再是金融流通领域的价值符号,而成为博物馆中的藏品。最早的纸币出现在宋朝初期,时称“

  • 王岩叟的所作所为,因何让好友司马光捏了一把冷汗?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司马光的优缺点,司马光个人经历,如何评价司马光的行为

    垂帘听政的太皇太后高滔滔驾崩后,当了八年孙子的宋哲宗终于得以亲政。宰相刘挚与尚书右丞苏辙因遭谗臣疯狂诋毁,主动上书请求避位。重臣王岩叟劝谏宋哲宗:“陛下亲政以来,排斥奸邪,整顿朝纲,正本清源,真可谓新朝新气象!希望陛下勿忘‘挚与辙之功居多!’臣恳请朝廷严查恶意诋毁二位大臣者有何险恶用心,‘重惜腹心之

  • 这就是宋江拥兵几十万,不归顺朝庭,也没办法建立一个王朝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他们这群人在一起的最根本的原因只是为了活下去,没有什么比较强的政治目的,可以说是危害一方的势力。梁山的存在不是为百姓做事,只是为了饮酒作乐,还时不时出现抢劫百姓的事件,尤其是矮脚虎还经常出现抢强民女的事情。最重要的是梁山那个地方是不足起义的,梁山那种地方虽然说易守难攻,但是没有群众,没有物资的补给。

  • 赵匡胤真的是被弟弟赵光义杀死的么?一个老和尚道出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赵匡胤晚年能制衡赵光义吗,赵匡胤和赵光义是兄弟吗,赵匡胤与赵光义相差多少岁

    先说赵匡胤在50岁那年突然暴毙。正儿八经的宋史上也没有记载宋太祖的死因。并不是说五十岁这个年纪太小,毕竟古代人寿命的确没有现代人长,但是赵匡胤可是一个武将出身身体应该不会太差更何况暴毙之前他还正常上朝处理政务。正准备大展宏图呢。最主要的是还没有安排下一任继承人就去世了。所以他的死亡不得不值得考证。历

  • 一个比嬴政杨广评价还惨的君王,让中国疆域翻一番,却被唾骂至今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最霸气的隋皇帝,杨广简介,武则天和杨广啥关系

    关于纣王的狠毒很多书中都有记载,说他发明了炮烙等等不人道酷刑,而且还有大家都知道的,他连自己的叔叔都没放过,挖了人家的心,应该说是非常冷酷残忍。甚至也因为形容他的无德,产生了几条中华成语,比如酒池肉林等。纣王本名帝辛,是帝乙的嫡长子,继承人。据史实记载,帝辛年轻的时候是非常有才能的人,他聪明机智,能

  • 宋江招降炮手凌振过程中,彭玘劝凌振加入梁山,效果怎样?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彭玘劝降凌振,宋江收凌振,宋江招安后108将的下场

    宋江便同满寨头领下第二关迎接。见了凌振,连忙亲解其缚,便埋怨众人道:“我叫你们礼请统领上山,如何恁的无礼?”凌振拜谢不杀之恩。宋江便与他把盏已了,自执其手,相请上山。到大寨,见了彭玘已做了头领,凌振闭口无言。彭玘劝道:“晁、宋二头领替天行道,招纳豪杰,专等招安,与国家出力。既然我等到此,只得从命。”

  • 都说宋朝美食很多,那么宋朝大臣宴席上的饮食到底有多讲究呢?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宋朝分为北宋和南宋两个时期,宋朝非常注重文化的发展和各行各业的规矩。在宋朝宴会上,其实吃饭不是最重要的,环境的舒适度才是最重要的。从每道菜的名称,菜品的选择,菜品的搭配,到位置的摆放,都花了不少功夫,而对于一些级别不同的大臣来说,有些菜只能远观不能摸。所以宋代也有一种“观食”的礼仪,只能欣赏,不能品

  • “东坡大家讲”系列讲座本周五在三苏祠盛大开启!与李贵教授一起“跟着苏轼游宋朝”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作为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百科全书式的文化巨人,关于大文豪苏轼,人们总是有说不完的话题,讲不尽的内涵,以及永远新颖的角度。“东坡大家讲”系列讲座将广邀全国范围内的专家学者,来到四川眉山三苏祠,从不同角度解读苏轼,同时也将“三苏”文化进行传承和弘扬。3月24日上午10:00,“东坡大家讲”将在眉山三苏祠开启

  • 刘备不愧是一代枭雄,一生没重用赵云,临死前才将缘由说给赵云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提到三国就不得不提到刘备,众所周知,刘备早年间一直以卖草鞋为生,但是后来在众人的拥护下建立了蜀汉政权。而在刘备身边,我们也总是能够看到赵云的身影,那么刘备为什么一生都没有重用赵云呢?他一直到临死才告诉赵云真相,不得不说刘备不愧为一代枭雄。赵云最开始的时候并没有在刘备麾下效力,他当时一直在公孙瓒手下办